第一百四十五節 物質準備

臨高有不少聚族而居的宗族地主,他們很少有願意放棄目前的聚族而居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宗族地主對同族同宗的百姓有很強的人身控制力和影響力。這是元老院最深惡痛絕的一件事。

發動機行動中要抽調很多人力資源,除了歸化民之外。這些宗族地主的人口也是元老院窺覬的對象。

只要將宗族中不得意的貧苦百姓移出來,離開宗祠長房的核心,提供優於目前經濟水平的新生活。他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擁有作爲“某家人”的自覺性了。到了臺灣、濟州島這樣的荒蠻之地,除了緊緊依靠元老院之外,就不再有其他的依靠,這些人的心態很快就會發生變化。

而留在臨高的宗族地主們,也會因爲流失人口而變得不再具有威脅性,經濟上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

劉牧州原本就有消滅宗族地主的計劃,發動機行動正好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要是這些宗族地主拒絕出動民兵,那麼元老院大可以名正言順的對其進行“討伐”。

索普把心思放回到手上的文件裡,他對計劃裡給出難民連續四個月每人配備350克糙米的標準很不以爲然,因爲難民營地有大量的建設項目需要難民提供勞力,先不說海上航運會比較消耗體力,到了目的地,還有大量的基建和墾荒重體力勞動。

滯留在濟州島的難民還要轉運到臨高、高雄、田獨、鴻基等地。糧食需求時間將進一步增加。索普打算建議企劃院在東南亞加大糧食的收購工作。

第一批暹羅大米已經在對越貿易公司的努力下運來了,填補了日漸開始枯萎的原來的越南大米供應。暹羅米主要是秈米,多數元老們習慣於粳米,對這種米不太習慣,但是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下的普通百姓來說就不那麼挑剔了。

爲難民補充糧食的另外一個途徑是就地進行土地開發。但是濟州島的土壤層比較薄,並非一個適合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地方。在朝鮮歷史上濟州一直是作爲牧場和漁港存在的,農業生產很薄弱。

在農委會的計劃中將主要用作牧場。再開墾一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土地作爲農業生產用地。據說濟州島的氣候環境適合種植土豆,土豆的生長期不長,產量又大,土豆富含維生素,又能當主食又能當蔬菜,能有效的補充難民的食品。

農委會保存有很多適宜北方寒冷地帶種植的作物的種子,這些種子已經接近保質期了,吳南海上次和他談過,要求在濟州島開闢專門的農場來存種育種。是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船樓上,元老軍官們的討論已經告一段落了。索普這才慢吞吞的踱到付三思身邊。關於救生背心剛纔引起了一陣頗爲激烈的討論,索普本來就知道這種剛製造出來的救生背心不是很理想:木棉填充的背心即沉重又臃腫,士兵穿着它簡直沒法做戰術動作,唯一讓人還算滿意的是一旦掉到海里的話,這款救生背心的確能保證人浮在水面上。

沒想到元老軍官們爭論的核心不是救生背心的行動性而是顏色。有人質疑救生背心如此的鮮豔是不是有違戰鬥中的“低可視度”的原則。

當然這種異議在本時空沒什麼意義――鮮豔奪目的軍服在16~19世紀一直是軍隊制服的主流,按照排隊槍斃戰術組織起來的伏波軍,除了少數的特殊部隊之外,同樣也希望使用漂亮華麗的軍服,不過暫時條件不允許罷了。救生衣就遑論了。

“索普,我們支隊的冬裝怎麼樣了?”朱鳴夏問道,“你說這次會帶樣品給大家看看的。”

索普笑了笑:“服裝廠已經交付了一批試製的冬季制服給我。原本我打算讓一個班穿戴整齊了給大家看看效果,不過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熱了,大家就直接看看樣品吧。”

衆人回到了船樓的會議室裡,索普的勤務兵已經在會議桌上攤開了全套的北方地區冬裝――這種冬裝主要供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部隊在冬季裝備。實則在江淮、河北等稍偏南或者偏北的地區也可裝備使用。

“31式北方地區陸軍野戰部隊冬裝”,用進口的英國厚呢絨製作,取其保暖又防水。採用短風衣款式,衣服下襬和袖口帶有可抽緊的繩子。由於臨高造不出拉鍊來,軍服的前門襟採用交錯重疊式雙排扣,可扣緊的高立領,衣服上裝有生羊毛織物的防水兜帽――保暖帽另配。下身是呢絨馬褲,配鹿皮短靴――鹿皮的保暖性和防水性都很好。因爲沒有這麼多的鹿皮可用,批量品打算用牛皮製造一部分。帽子採用得是棉製“三塊瓦”,也就是所謂“雷鋒帽”的保暖帽。戴了這個之後士兵就不能戴鋼盔了。幸虧臨高的士兵很少需要鋼盔來保護自己的腦袋的機會。

除了外套之外另有薄棉背心/棉內膽之類的附加服裝。用來在低溫下加強保暖功能。畢竟本時空的臨高還沒有製造出羊毛衫和衛生衣這些服裝,士兵基本上是襯衣外面直接穿外套,保暖效果有限。

士兵的手套和保暖襪是加厚的棉紗勞保織成的,付三思覺得這東西保暖性肯定不行。目前的條件下理想的軍用手套莫過於鴨掌棉手套,用連接繩掛在脖子上。保暖好製作也不難,只是在遇到緊急情況下射擊必須脫掉手套。襪子可以考慮進口羊毛紡毛線做毛襪,目前也暫時只能是粗棉紗襪而已。

如果再往北――比如進入到遼東地區,這套制服的保暖性就有所欠缺了。所以服裝廠還另外試製了一款軍棉大衣作爲補充。

“有了棉大衣就差不多全解決了。以前我在陝西當兵,晚上一件軍大衣一穿,在外面站崗都不怕了。”付三思對軍棉大衣讚不絕口。

南方的士兵第一次到北方的時候保暖特別重要,特別是目前伏波軍的主要兵源是來自兩廣、福建等地。突然到北方根本就無法適應那裡的冬天,凍瘡會相當嚴重。如果處理不好,傷口感染會給後勤帶來極大負擔。南方出生的元老同樣很難適應當地氣候的。

元老們看着這些新制作出來的冬裝,不時還用手摸一摸。呢絨的制服看上去果然和棉布的不同,特別是加上領章、帽徽和各種軍人標誌之後,全套制服看上去真是威風凜凜,和軟趴趴的棉布軍服不能相比了。

“這纔像個兵嘛。”付三思嘆息道,“現在的軍服,要沒有武裝帶就是個麪粉口袋。鬆垮垮的,軍人的氣質還是出不來……”

伏波軍的軍容儀態,不敢說本時空最強,起碼比大明和建虜都要強多了。但是對於元老們來說,伏波軍的軍容還是顯得寒酸了些。

“這是什麼?”有人拿起一個貝殼做得容器。

“這是衛生部開發的防凍藥膏,每個士兵發一盒。衛生隊也會儲備一部分備用――必要的時候還要發給難民使用。”索普說道,“劉三還在組織潤世堂開發凍傷藥膏。”

爲了保證北上支隊的戰鬥力,除了不惜工本進口呢絨、羊毛製造冬裝之外,對北上支隊的人員也做了相當的調整,從全軍抽調了來自遼東、山東、河南、北直隸等地的士兵置換到第4營。提高來自北方地區的士兵的比率。

那些來自山東的士兵被編成一個支隊直轄的連級單位,再加強到各連各排充當嚮導和翻譯。除了山東籍的士兵外,還專門組建了閩南、客家籍貫的士兵的單位,用於登陸臺灣行動。

除了從臨高本地徵發民兵,東門吹雨和魏愛文還打算從黎苗民中招募一部分“山地步兵”,以冷兵器爲主,部署在臺灣用來對臺灣的土著進行“警備”和“討伐”用。但是朱鳴夏覺得意思不大,但是他也不反對――起碼多增加一些低水平治安軍對北上支隊的兵力佔用也可以減輕些。

“大家看這個。”索普又變戲法一樣的拿出一個木盒子。在衆目睽睽之下用一種誇張的手法打開了。

裡面是幾個粗糙的黃銅圓筒。大家的目光頓時疑惑起來。幾秒之後,朱鳴夏終於明白過來了,他歡呼了一聲,從裡面拿出一個湊到了眼睛上,慢慢的抽拉着鏡筒。

箱子裡裝得,正是陸海軍在企劃院裡已經扯了很久的望遠鏡。

望遠鏡在企劃院的庫存和元老的私存裡都有很大的數量。但是陸海軍對望遠鏡也有很大的需求。陸軍希望給每個連長都配上望遠鏡,海軍則反覆說明:至少應該給每一艘船的船長配備望遠鏡――否則影響戰鬥力發揮。

陸軍除了步兵連長之外,炮兵、工兵之類的技術兵種同樣需要望遠鏡。因而針對光學器材的需求申請、備忘錄之類的文件一直是科技部案頭的主要文件。

(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四節 後備方案第三節 掘金--高舉之惑第二百一十四節 粵東八蠶第一百二十九節 連州解圍第一百九十五節 “侄女”來訪第五十節 貪污第三百六十二節 告密者第二百四十節 新的線索第四百零二節 消滅第四十二節 新軍服第十八節 田獨的奴隸第三十八節 組織體系第二百七十六節 京師(三十三)三百八十一節 小倉號上的女人們(一)第一百五十六節 朱宗元第三百零六節 危城奪寶三百五十八節 爭錢奪利第七十八節 第二次會議第一百四十五節 物質準備第二百八十五節 初到三亞第一百六十九節 民的米官的米第二百二十六節 賬本第六十二節 蹊蹺的案子第四百二十九節 糖衣炮彈第八十四節 抽絲剝繭(五)二百六十三節 曲折中前進第一百五十四節 煽風點火第一百六十七節 佔領虎門第一百一十六節 賴大來了第一百一十節 發行手段第一百七十九節 拷贓第三百九十六節 維斯特里的願望第三百一十三節 發動機啓動第一百九十三節 桂江大橋第一百一十七節 臺灣島第二百八十四節 京師(四十一)三百八十六節 歸化民婚姻問題方案第四十一節 逃命第一百六十七節 長盈倉的米第一百一十三節 黑材料第二百二十七節 密碼二百七十八節 爭論第五十三節 龍豪灣旅館第十三節 遠程勘探隊第三十四節 簡易手術第一百六十六節 上橫檔島之戰第二百零二節 屺母島第二百六十七節 包衣第一百八十節 形勢大改變第四百六十節 棱堡市場第七十一節 呂易忠第五節 神話的破滅第二百零九節 結論第三百一十七節 被打斷的約會第三百三十九節 天水社第一百九十一節 調查(十九)第二百零二節 屺母島第一百一十節 埋伏(四)第二百六十七節 包衣第二十六節 羊城暗哨第一百三十六節 教團的人們第一百七十四節 夜襲大崀圩(二)第十八節 瓊州府城第四十九節 女奴第四十六節 農莊新貌三百九十二節 選擇的對象第二百七十一節 京師(二十八)第四十八節 華南糖廠第三百七十三節 同志第一百零五 循序漸進第六十四節 甜港風雲--新的籌款渠道第一百一十九節 校園二百一十五節 深夜出擊第一百八十二節 借兵第二百九十四節 誰在幫助黑爾第二百二十四節 戲箱第一百一十節 芳草地參觀記(二)第六十五節 進剿方略第三百零六節 危城奪寶三百節 神器第一百零九節 招兵買馬第一百八十三節 折衷二百一十六節 還鄉(六)第六十七節 甜港風雲--古家海盜第七十四節 東門市第一百六十一節 移交第一百八十三節 石翁二百零一節 波譎雲詭第六節 佛山冶事第二百五十七節 京師(十四)三百六十一節 財政的奧秘第二百六十三節 秋賦(二十八)第一百五十五節 反策反第三節 佛山第一百一十節 某男人第十九節 肇慶光復(五)第四百四十一節 小元老們的宴會第八十節 廣州行(二)三百六十二節 任務二百二十一節 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