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節 縣教諭

吳明晉皺了下眉:“你來得,本縣就來不得?”

“不,不,”王賜深悔自己口不擇言,趕緊作揖道,“堂翁……您乃是一縣之主,大明的……守土……”他越着急越說不清,反而惹得吳明晉大爲不快,以爲他是在責之以大義,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吳明晉對王教諭原本就沒好印象,這下愈發厭惡他。乾脆哼了一聲自顧自的走了。把個王賜晾在一旁。

王賜原本不願出席招待會,但是吃人手短――臨高的縣學現靠澳洲人的津貼在維持。他最後決定爲了本縣的文氣着想,“忍辱負重”的來參加招待會了。

實際上臨高縣學在這二年裡沒受什麼“辱”,恰恰相反,在茉莉軒工作之下,臨高原本存在的極少數舊讀書人的生存環境大爲好轉,就說筆墨紙硯、四書五經這些最起碼的讀書人的用具,過去在臨高都是不能自產的,要千里迢迢從瓊州乃至大陸上販運過來,價格昂貴不說,還很難買到。現在東門市的文具商店貨色齊全,價格也比過去低廉了不少。書店裡發賣的各種經史子集種類繁多,許多是王賜過去在大陸上都沒看到過得。價格更是異常的低廉。

澳洲人管理的“茉莉軒基金會”爲臨高的士子們提供津貼,爲縣學和茉莉軒書院提供運行的費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臨高是進入了王賜過去想都沒有敢想過的辦學的“黃金時代”。

這一切卻讓王賜深感覺羞辱――澳洲人打壓傳統學術或者士人,他反倒覺得心安理得――海外蠻夷麼!他多少還能保持一點文化上優越感。而現在他卻感到一種無法說明的羞辱感所籠罩。海外蠻夷在臨高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奇蹟,卻和士人們引以爲傲的“學問”沒有一星半點的關係。王賜身受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影響,認爲治國理民是讀書人才有得本事,任你是天下無敵的勁旅,也只能取馬上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這夥自稱宋人後裔的澳洲人根本不懂任何儒家經典,連本論語都背不下來,卻把一個荒蠻的邊陲小縣治理得井井有條,許多縣政裡的痼疾頑疾全都一掃而空。

王賜深感慚愧:他知道換作自己當縣令,亦不能做到澳洲人在臨高治理的十分之一――連百分之一恐怕都做不到。所謂治國之才根本就是空談而已。

顯然,澳洲人有他們自己的學問――他們根本就沒把儒學看在眼裡,對臨高本地士子的種種“示好”,在王賜看來更多是一種姿態而已。

本地的士子們卻還渾然不覺,還以爲澳洲人尊崇儒學。不少人甚至對澳洲人的“格物之學”產生了興趣,茉莉軒書院的圖書館裡添加了不少格物致知的書籍,借閱的士子們還不少。平日裡,澳洲人還不時組織士子們去參觀農莊和工場,現場講授格物之學,吸引了不少士子。如此不動聲色的以夷變夏的手段,讓王賜很是擔憂。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嘆息一聲,拿着請柬往裡走。

在廣場上擠擠挨挨的準備入場的人很多,許多人穿着髡人的常穿得布制對襟短褂――從王賜見到澳洲人的第一天起,似乎他們就沒穿過其他類型的衣服。也有些髡人穿着沒有釦子的對襟短褂,還有極少數人穿着胸前敞開一大塊,露着裡衣的短褂,脖子上掛着個各種料子顏色和圖案的布條子。仔細看,這布帶子是緊緊的箍住脖子的。

髡人如此的裝束王賜還是第一回看到,不由得納悶:這要是給人揪住了,豈不是大大的不妙。

真髡和假髡雖然穿得衣服看上去差不多,王賜還是很容易的就把他們分辨出來了――真髡神態自若,談笑如常;假髡的臉上則透出即興奮又不安的神色。不論真髡假髡,個個胸口都掛着大小不一的金屬牌子,有的人甚至有好幾枚,在煤氣燈的光芒下閃閃發亮。

當然最爲惹人注意的是女髡們的穿着,王賜早就聽說過女髡們穿着大膽,“有傷風化”。此時排隊等候入場的四五個女元老,個個都穿着露着小腿的裙子,有人乾脆連大腿都時隱時現。其中一個高挑的女髡,身穿黑色裙裝,露出兩條白生生的長腿,腿上還裹着紅色的漁網。上身衣服就靠着兩根緞帶掛在肩上,酥胸半露,看得王賜一陣小小的亢奮,在臨高多年不用已經如死灰槁木般的某個器官忽然大量充血。讓這迂夫子面紅耳赤,趕緊將眼眸放正,眼觀鼻,鼻觀心,不敢再看女髡了。

王賜隨着人流慢慢的走向入口,有警察維持秩序,加上來得多數是元老――辦公廳在發新年招待會通知的時候特別加註了“注意秩序,按序排隊”的提醒文字。元老們在臨高每時每刻都在着力於提高歸化民和土著的“組織性”、“紀律性”,得做出個榜樣來。

在元老們的大力鼓吹和以身作則之下,歸化民和土著們都很自覺的遵從排隊驗證。不管你是老百姓還是什麼官兒。“新秩序”即將建立的預感使得百姓們對原來的大明官吏失去了尊畏。王賜看到吳明晉居然也在隊列中,排在一個貌似鄉下小地主的後面,神態自若的和吳亞說着話。不由得一陣羞憤。正在考慮要不要上去斥責土包子“無禮”,背上已經被人推了一把。

“走些快些走!莫要堵路!”

從身後人的口音就知道,肯定是個“假髡”了,想到自己雖然是閒曹冷官,好歹也是個朝廷的官員,竟然被個土包子當街斥責,不由得羞憤得臉皮都紅了,但是身子卻不由自主的隨着隊伍往前走了。

相形之下,吳縣令倒是毫無壓力。他如今已經抱定了“入鄉隨俗”的念頭,臉皮一厚,天下無敵。在隊伍中與吳亞、王兆敏等人談笑風生。

公園門口,除了警察之外,由政保總局的元老按照請柬上的條碼查詢上面的人名和電腦中儲存的照片是否合得起來。隨後才逐一蓋章放行。元老直接刷“狗牌”就可以入內。

整個臨高角公園裡燈火輝煌。煤氣路燈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條石砌的道路將來賓們引向海濱的沙灘,這裡作爲休閒餐飲區,在沙灘上用木條修築了大片的架空露臺。露臺上已經擺上了長條的西式餐桌,桌子上依次排列着從聖船號餐廳裡搞來的buffet爐――自助餐專用鍋。buffet爐有保溫蓋,下面還有用固體酒精加熱的爐子――現在裝得是木炭。除了爐子,還有許許多多的大瓷盤子、保溫鍋、木盤子、玻璃器皿……裡面放滿了各種菜餚、點心和飲料――即使是元老也會覺得前所未有的豐盛。

一排炭火爐上,正發出令人垂涎三尺的“滋滋”聲和奇異的濃香。大塊的牛排、豬扒、雞扒和魚排正在鐵盤上翻動,香料的氣味濃得要把鼻粘膜都要融化;整隻的龍蝦、牡蠣、海魚……在鐵條架上冒着熱氣;四五隻臨高乳豬、十幾只烤鴨掛在鐵簽上正在熊熊燃燒的明爐中迴轉燒烤着。合作社酒樓、食堂和商館的廚師們一個個來回奔忙着烹調菜餚,就是他們也是頭一回接觸到如此之多的食材。特別是乳豬和牛肉平日裡幾乎是看不到的。

只有少數元老才知道這牛肉並不是新宰得。而是從冷庫裡取來得。至於來源,則是當初澄邁大戰中的戰利品:死牛死馬死騾子被用來勞軍做灌腸,受傷沒有治療價值的牛馬被送到肉聯廠屠宰,然後就分類冰凍起來等着年底祝賀新年用――一年到頭總得有個改善伙食的時候。

芳草地的教師張智翔身穿廚師服,圍着圍裙,頭戴一頂比所有廚子都高的行政總廚的帽子,猶如大將一般指揮着廚師們烹調,不時他還親自去翻動下鐵板上煎烤的牛排肉。牛排肉按照日式鐵板的做法在裝盤前都切割成了容易入口的大小,免得大家還得用刀叉。他是一級廚師,做起現代菜餚來當然比歸化民廚師要高明些。

鄭尚潔和門多薩也忙得不亦樂乎――她們負責的西餐烹調的工作,原本她們想拉薩琳娜和潘潘來一起幫忙做飯,沒想到這二個正牌白英新都是“微波爐的孩子”:從小家裡做飯就是把超市買來的餐盒放入微波爐轉一轉之後端上桌,然後做個蔬菜色拉就結束了。薩琳娜很不好意思的說她會做三明治――不過臨高這裡沒有醬料。

“醬料我來配。這裡別得沒有,香料很多。”香料貿易是當時東亞海上貿易的重要商品,中國本身也輸入大量的香料。在企劃院的倉庫裡儲存着許多來自各個渠道的香料。農莊也自行種植類似羅勒之類的香草供餐飲使用。

“我來烤些蛋糕吧。”潘潘搜腸刮肚很久之後想出了自己惟一會做得東西。

(未完待續)

三百一十八節 繼電器第七十節 重返廣州第八十四節 文化書店第三十九節 突入陣地第二百二十三節 通吃二百二十六節 條件第四十三節 大明化第二百零三節 營中百相第三百八十二節 春夢(二)第二百五十節 各懷鬼胎(一)第十四節 立春號的魅影第一百三十八節 紋身第六十七節 甜港風雲--古家海盜第一百九十八節 組長同志第一百四十五節 佛山之行(十一)第二百七十九節 京師(三十六)三百七十七節 澳洲人的新花樣第四百一十五節 放炮第二百一十三節 閨閣的秘密(二)第一百零一節 民政工作第二百五十六節 京師(十三)第三百一十八節 東門第一百六十二節 鄭明姜第一百零四節 鑄炮(三)第四十八節 出城第四百四十節 內幕消息第二百八十一節 濟州島前指第九十三節 二戰石山第一百八十二節 天地會的客戶們第一百九十八節 調查(二十六)第三十八節 意外來客(二更)第二百七十九節 京師(三十六)第三十七節 說服(上)第一百六十二節 試生產第四百七十二節 思賢滘第九節 新社會與舊社會第一百六十六節 董家小鋪第一百二十節 收復連山三百五十九節 移民入籍宣講會第一百一十八節 收復廣寧第二百六十九節 登陸屺姆島二百三十一節 分房第四十一節 船隻(一)二百一十八節 抓捕(三)第二百四十六節 京師(三)第四百四十二節 準備工作第一百四十二節 共建和諧臨高(三)第兄弟第一百一十九節 校園三百二十五節 卡片複製第七十二節 滿目瘡痍第六十四節 流寓廣州的黃二爺第二十九節 奸細三百六十九節 端倪第九十八節 逃跑第一百一十五節 正規化第二百八十五節 京師(四十二)第一百九十一節 勳素濟當官第二百七十二節 革除弊端第一百九十四節 孫元化第一百七十九節 奸細第五十六節 同牀異夢第九十八節 天水橋教堂第一百七十節 質問第五十四節 鴻基站第十四節 心猿意馬第四十一節 女臨時工的下落二百四十五節 除舊佈新(八)第一百六十九節 教會第一百四十九節 慈善事業第六節 佛山冶事第二百二十四節 戲箱第四十二節 死裡逃生第一百九十四節 孫元化三百六十一節 財政的奧秘第三十一節 索尼亞(十)第七十四節 東門市第一百九十節 贖城費第一百三十三節 王寡婦的韻事第三百六十九節 集村並屯(二)第三百三十五節 馬甲議事規則三百三十四節 工作談話第一百一十九節 排槍和神槍手第九十一節 焚樓(六)第四百四十二節 準備工作第二百一十節 真人第一百五十六節 澳門遊第一百六十節 低產田第十七節 結果第一百六十七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三十八節 謎團第一百四十五節 商人們的心思第二百二十七節 髡賊下鄉第四十九節 信用(一)第一百七十一節 收買人心第二十八節 鋼鐵聯合體第二十二節 北美分舵的第五個人(修改)第二十九節 索尼亞(八)第二百九十五節 五桅船的新用途第一節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