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舊時空帶來的中文打字機已經和另外幾臺狀況較好的針式、噴墨和激光打印機一起作爲STC――原始標準設備模板拆洗乾淨後封存了,取而代之的是幾臺傻大黑粗型的本地產中文打字機。幾個女打字員正在明亮的窗戶前埋頭工作,房間裡迴響着打字頭捶擊鉛字盤的聲響。
隔壁一間房間,圍繞着一張大桌子,有的人在用鐵筆刻制鋼板,有的在校對剛剛印出來的清樣,每個人都很忙碌――印刷廠在穿越集團裡非常的忙碌,不僅要承擔每週上千份的《臨高時報》兩刊的印刷,還要承擔大量的教科書、技術小冊子、各種手冊和無數的文件的印刷任務。任務非常繁重。除了油印機,還仿製了好幾臺手搖式的油印機作爲少量印刷之用。幾個工人正在搖着機器。
這裡以雕版車間的佔地最大。周洞天進去看了看。當初建造這些車間的時候對採光都是煞費苦心。穿越集團不能提供足夠的人工光源給工人,就得設法儘量利用日光。對採光方面的設計花了很大的心思。車間裡不僅窗戶很大,大部分的車間上還有天窗。使用百葉窗和窗簾調節光線,儘量使之柔和。
窗戶前坐着幾名老刻工,戴着配發的老花眼鏡正在聚精會神的雕刻印板。雕版主要是用來印刷各種票據、空白文件、證件之類的東西。
這裡也印刷臨高的貨幣――糧食流通券和其他有價證券。所以雕版印刷車間就特別的重要。上班的時候由專人負責看守。下班前所有的雕版、紙張和油墨都要清點之後放回在專門的庫房裡。
這裡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不僅雕版製造、修改和廢棄都有清點記錄,而且每次領用開印也有登記制度。明確到每一印張。
周洞天到油印機車間找譚明――此人算是穿越衆中少有的開過印刷機的人才了,而且還會分色――不過本地用不上。
高速油印機被安置在單獨車間裡,不用的時候上鎖。周洞天當初爲它帶了大量的儲備件和油墨,估計比較節約的使用大概可以用七八年左右。爲了伺候這個寶貝疙瘩每次開印的時候都是由元老親自動手操作,只有幾個土著的學徒打下手。
譚明正在洗手,他剛剛把最新的訂單處理完。是大圖書館編撰的大明官話詞典。執委會下了一個一百本的單子。
周洞天因爲兼職工作太多,現在主要是譚明在負責印刷所的技術工作。周洞天和他談了下要建立印刷廠的事情。
“你說得這種活字廠我從來沒見過。”譚明搖頭,“我開過膠版機也搞過激光照排。但是用鉛活字排字這活實在不懂。”
“又不用你親自去幹。”周洞天說,“不過我以後的主要精力就要在活字印刷廠那邊了,印刷所這塊你管好就是了。我給組織處上了一個文,建議任命你當百仞印刷廠的廠長。大概用不了幾天正式的任命就下來了。”
“這……當然可以……謝謝了……”譚明語無倫次的說着。
“別客氣,本來這裡就是你做事情多麼!再說我這裡不過是兼職。”周洞天揮了下手,“當不當廠長其實差不多,關鍵你有個名義好辦事。”
周洞天在辦公室裡把各項事務逐一向他做了交代,譚明有點信心不足的樣子,突然要自己負責一切,讓他感到有點畏懼。
周洞天辦好事情,趕緊到工業部去和人談設備問題了。
活字印刷聽起來很現代,在現代印刷工業裡幾乎已經看不到了,哪怕是很小的印刷廠也不再使用了,周洞天過去接觸過活字印刷廠,對這套體系還略有所知。
活字印刷當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但是在沒有什麼工業基礎的傳統型社會,其成本遠高於雕版印刷。技術難度也大得多。這也是爲什麼活字印刷在中國沒有推廣開來的原因。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活字印刷書籍只有幾次,而且還都是官方組織的。民間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規模簡易低級的印刷運用上。很少用來印刷書籍。
這個原因周洞天當然知道,首先鑄造活字是個技術活,而且印刷一部書籍需要大量的活字,必須事先製造。而活字的材料是極有講究的。畢昇搞得是陶活字,製造難度最低,成本最小。因此陶活字在19世紀還有用,各地的邸抄就是用陶活字印得,因爲對印墨的附着性不好,印出來的文件字跡模糊。
清代印刷的官書使用過銅活字,印刷效果不錯。但是銅活字成本高――只有皇家才用得起。銅本身的價值使得皇帝都忍不住要打銅活字的主意,清代武英殿存的銅活字,到乾隆的時候就被改鑄成皇家的陳設了。
印刷工匠還嘗試使用其他的材質來製造活字,包括木活字和錫活字。效果都不好。活字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耐磨,又不能太硬,還要能夠較好的附着油墨,價格還得便宜,能夠大量的使用。符合這種要求的只有鉛。但是單純的鉛字在效果上依然不理想,必須加入銻。
活字印刷的另一個問題是油墨,這在中國傳統印刷業中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傳統雕版印刷使用的是水性墨――-以煙墨爲顏料的水溶性墨水。水溶性墨水在木製的雕版上能夠表現的很好,但是在金屬活字上很容易變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樣通過簡單的壓印就能完成轉印。拓印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爲了保證能夠有效的印刷,還必須使用吸水性強的紙張,結果就是紙張的背面也會有墨跡,無法做到雙面印刷,無形中提高了印刷的成本。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活字印刷在中國一直不是印刷業的主流。
新技術新概念在找到合適的技術手段之前並不能成爲生產力。周洞天當年出於興趣瞭解了一點印刷術的發展歷史之後就有了這樣的感慨――國人在歷史上提出了無數的領先於時代的新技術新概念,但是很多就一直停留在原始的階段:19世紀中葉各地印刷邸報的陶活字作坊和畢昇的時代沒有什麼兩樣周洞天知道,要實用金屬活字,就得首先解決大規模自產印刷油墨問題――他記得關鍵是要用油基墨,也就是說,要用油來調印刷墨。
按照技術資料上說,煮沸過得亞麻籽油是最佳的。它有極好的的附着性,又很容易乾燥。所以迄今還被用來調製油畫顏料。然而周洞天去了一次企劃院,查詢了所有的物資目錄列表。庫存和可生產、採購物資中沒有亞麻油這個東西。至於其他植物油,包括菜籽油、蓖麻油、椰子油、花生油都不合適。
“我要亞麻油。”他找到農委會的法石祿,作爲首席農藝師,他應該有辦法,“我知道臨高沒有,不過你肯定能想出什麼本地能出產的代用油脂的。”
“大麻油吧。”法石祿只花了三十秒就給了他答案,“臨高有大麻――實話說沒有大麻的地方也不多。不過我們沒有種植過――黎人應該有種植,上次黎區的貿易隊帶回過大麻的繩子和粗布。”
於是周洞天又去了企劃院。但是企劃院的庫存裡沒有這玩意――大麻油食用之後有輕微的致幻作用,不能食用,本地的大麻也沒形成種植規模,企劃院根本就沒在意收集。
在他的窮追猛打之下,鄔德招架不住,終於答應把大麻籽粒的收集列入緊急日程。
“我會盡快讓遠程勘探隊和貿易部門去收集的。”鄔德說,“不過大麻這會是不是結子我可不知道――你得有個日程安排,不能說要就要……”
“那執委會也不要突然下達要擴大出口的指示嘛。”
“好吧,好吧,是我們的錯。”鄔德無奈的說,“關鍵你要得這東西太奇怪,大麻纖維我還有庫存。籽粒從來就沒人想過。”
解決了油墨問題,周洞天去機械廠直接找到了展無涯。要他把上一次製造中文打字機時候參與的人員都召集起來――這批人上次就製造過打字盤上的鉛字,算是有經驗的了。
鉛字需要大批量的製造,最簡單最廉價的批量製造方法當然是鑄造。具體做法是用硬質的金屬,比如鋼,由雕刻工雕出一個反向凸字來――陽模,然後用陽模在軟質的黃銅上衝壓出陰模。再將鉛水注入陰模鑄造成字。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原理,實際上還有一系列的細節工藝:鉛字必須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須完全能夠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夠排列整齊。這需要特殊的工藝設備加以保證,還要有專門的修字工人進行磋磨處理。由於鉛字的使用量非常大,鑄造鉛字必須是一種連續性的大規模工作,字模必須有專門的工藝以便快速脫模……全套的鑄字工藝是從15世紀開始,逐步改進完善,到18世紀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周洞天打算立足穿越集團現有的工業水準,按照18世紀的印刷廠水平來製造設備。
幾個技工圍繞着周洞天從大圖書館複製來得技術資料,一面品頭論足。顯然,要批量製造鉛字,每個字雕一個鋼模是不夠的,這個東西的損耗很快,必須不斷的補充鋼模才行。這讓大家有點犯難了:雕刻鋼字模是件很無聊的事情,相當枯燥。
“我記得常用字是八百。要印刷的話,當用字三千個的量還是要準備的。”姜野計算着,“每個字平均算它要四五個鋼模吧,光造鋼模就得好幾萬個。這得造得猴年馬月去。”
“不止。”孫立搖頭,“印書肯定是簡化字和繁體字並用,兩種加起來,當用字至少得五六千。而且古籍裡的生僻字極多,這些生僻字也得造一二個鋼模備用着。”
“雕字工可以招募刻版師傅,他們本身就是刻字的。”周洞天說。
“但是這個效率很低啊。”孫立看了半天說,“我不知道刻字工一天能刻多少字模出來,但是效率不會太高,而且這種衝壓出來的凹模澆注肯定是要手工進行――還得加上脫模和修銼的功夫,如果全用手工的話,這三四個月就能形成印刷能力的事情恐怕不靠譜。”他問:“現代化的活字印刷廠是怎麼搞得?”
“有專門的鑄排一體機。鑄字、排版、拆版全部是自動完成的,一個人操作就可以。當然要使用電力或者蒸汽。”周洞天說着拿出了幾份圖紙,“不過這機器相當複雜,將近是二十世紀初期的水平了。”
他拿出來得是美國人發明的萊諾式鑄排機。這種機器從1890年一直使用到1940年,雖然主要是用來印刷報紙和雜誌,但是在美國也廣泛的用來印刷書籍。
幾個湊在一起研究了半天。
“仿製機器沒有問題,但是材料的結構強度和公差很難控制。這機器還相當精密。”蕭貴說,“能造,質量不能保證。”
“我意思是先簡單後難。鑄排一體機制造難度大,放在以後造。先犧牲效率使用簡單的工藝。”孫立說,“產業升級不是一天二天工夫,”
“我有個想法,”一直沒有說話的樑信說,“我們反過來想――我們擁有這個時代的人所沒有的精確衝壓技術。乾脆用衝壓的方式製造鉛字。”
他的思路是用高強度鋼材製造凹模,然後用凹模作爲衝壓頭,直接衝壓一定厚度的鉛板,直接把鉛字從鉛板上衝下來。
“這樣我們可以省卻鑄造的工序,一個衝壓模可以一口氣衝上幾百個字。效率高多了。”樑信說,“衝壓出來的工件後期加工的活計也少得多。用不着那麼多的修銼。”
“那也得做幾千個衝壓模。”姜野皺眉,“再說你用了高強度鋼做了凹模,用什麼材料做凸模呢?難道讓雕刻工人直接去雕高強度鋼?”
“我覺得是可以的,他們就是吃這碗飯的。連鑽石玉石玻璃都可以雕刻,爲什麼鋼材不能雕?”樑信說,“就是速度上好像有點來不及。或者直接用加工中心做字模。”
“你的思路不錯,但是不行。”周洞天搖頭,“你這樣衝出來的字只是一個字,沒有字座,根本不可能在排字板上排列整齊。而且沒了底座有邊旁部首的字怎麼辦?”
樑信有點失望的撓了下頭,這個問題他倒是沒想到。
“要求速度的話,第一批凸字模可以用加工中心直接做出來。幾天的功夫就夠了。”孫立說,“能頂上一階段就行,後面讓雕刻工慢慢熟悉起來就好了。”
“可惜我們和歐洲距離的太遠了。”周洞天說。“荷蘭人這會已經有專業的鑄字工場了,能夠製造各種標準化的字母和符號供應印刷廠使用。”
“荷蘭人那是做字母,叫他做漢字行嗎?”姜野摸着下巴,“要不和執委會說說看,去招一批荷蘭鑄字工來――就是時間來不及。”
“應該可以吧,他就當做是做圖形好了。”周洞天不無遺憾的說,“不過千里迢迢的,就算現在派人去等他們到臨高起碼也是二年之後的事情了。”
孫立說:“荷蘭人不就在巴達維亞嗎?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總部既然在,總得印刷點什麼吧?肯定會有印刷作坊,按照你的說法是鑄字是必須一刻不停進行的,鑄字工人也會有幾個吧。乾脆去連人帶設備都綁架回來。關起了幫我們印刷。”
“我總覺得這套方法太落後。”姜野看了半天,“應該能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要知道我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這麼多的發明創造總能選出合適的來。我們再考慮考慮工藝。”
“這事越快越好。”周洞天說。要是能招募到熟練的鑄字工的話可比自己這樣的半吊子出馬自己培訓工人來得強多了,畢竟怎麼排字,怎麼印刷他也是看過而已,真要讓自己全程上馬指導工作自己心裡還有點沒譜。
周洞天繼續他的部門旅行和公文申請,他找到了殖民及貿易部,遞上了關於前往巴達維亞招募荷蘭印刷工人的文件。文件中強調,不管是強迫也好,自願也好,反正能把人給搞來就好。設備一起弄來最佳。
司凱德正在組織前往東南亞考察的貿易考察隊。周洞天的要求是順帶的事情,當下滿口答應。表示只要當地有,自己千方百計也會把人給搞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