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節 社戲(一)

過得幾日,戲班子如約而至。李家圍中愈發熱鬧起來。木偶戲班已經唱了好幾日,這下子只能先退位讓賢,將打穀場讓給了新來的戲班。

戲子們咿咿呀呀的唱着戲。這不是粵劇,也不是用官話唱的正腔,而是粵北贛南地方流行的一種土戲採茶戲。這種戲介於大戲和小唱之間,用方言演唱,且歌且舞,形式活潑。又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頗受鄉民百姓們的喜愛。

李家圍自打有木偶戲班來演出起,便成了這一帶的文藝娛樂中心,周邊十里八鄉的百姓都來觀看。木偶戲大夥有些看厭了,最近又換了新得花樣,來得人更多了。

人就是商機。有人羣聚集就是有“活水”。商販們循着“活水”紛紛涌入李家圍做起了生意。

遊走各鄉的小販們挑着扁擔,一頭掛一隻燈籠,一頭插一個撥浪鼓,一邊隨着撥浪鼓的聲音穿梭在人羣之中,一邊吆喝着自己的買賣。賣刷貨的,賣小吃的,賣藥的,賣畫本的……來得早得在附近樹下藉着打穀場上火把燈籠的光線把攤位支了起來,搖着鼓招呼着遊人。一時間,小小的李家圍也不輸於逍遙圩的繁華熱鬧。

金豬也在人羣之中擠擠挨挨,四處張望。

今天一早,族長家裡的一個管事便來找了金豬,說是這兩天看金豬搭戲臺幹活也算賣力,族長家決定長僱金豬,只是要在八仙會裡也上了名,算是團丁,平時操練拳腳外,再跟着族長家幹些零碎的活計。報酬除了當團丁應有的一份外,族長家再開一份補貼,乾的好了另有賞賜。並且還說如有金豬認識的四鄉閒漢介紹過來了,主家只要看得過眼一併也都僱了。

這幾日李母一直嘮叨金豬在家多呆些時日,不要得空便去逍遙墟打零工。趁着求來黃仙姑的符水,多在家中“耕耘”,好給李家留個後。

現在有這麼一份不用出遠門的工作,金豬自然是一口應了下來。當日便跟着管事的忙活了一天,直到吃罷晚飯得了閒暇,金豬便想到了田應成。

田家日子也不寬裕,在村裡又是外姓,好事輪不到,壞事總頂崗。家裡雖有幾分桑基,所得卻根本夠不上一家人的開銷,平日裡還要靠打短工補貼。因此和金豬這“假本家”同病相憐,彼此走得很近,常常互相扶持。兩家的感情不壞。

因此這回有這樣的好差事,金豬便想着幫田家也引薦以下,去當個團丁,得一份錢糧。比田應成現在這般靠着給人打短工過日子強。

這幾日都在鬧社戲,李家圍的人都不出遠門。田應成應該在家裡歇着。他決定先去了田家,看這夥伴是不是願意一起去家幹這份長活。

上次去田家爲田家媳婦回來道喜的,金豬原以爲他媳婦受不了窮跟人跑了。最近兩年拍花拐賣的事很少聽說,澳洲人來了之後,只要抓到拍花的就是一個死字,連帶着幫着運送的、引媒的、容留的,連帶着買家,全部受牽連。李家圍的一戶就是因爲從柺子手裡買了一個孩子,最後全家被流放到了什麼“臺灣”,如今大約屍骨都變成泥土了。

田家媳婦失蹤的時候,他還去勸解過田應成,叫他不必難過。澳洲人來了之後日子好過多了,攢幾年錢重新娶一個也有指望。

不承想,最近田應成的老婆居然回來了,不但回來了,氣色也好得很,不但氣色好,衣着光鮮,還帶回來不少物件。大家背地裡都說,田應成的頭巾大約是綠油油的了。

田應成倒也沒生氣,原本指望着看田家吵鬧的輕薄人多少有些失望,還是老人們說得對:田家這麼窮,他老婆能回來就算是走狗屎運了,還計較什麼頭巾綠不綠的。

他去道喜是一方面,另一面本是想要和田應成商量一下社戲後結伴出去打些散工的――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什麼“農閒”的,無非是農忙的時候在鄉村裡做活,農閒了去城鎮打工而言

因爲聽聞縣裡活計更多,但是他過去從未到縣裡做過活,一個人去做多少有些膽怯,想拉着田應成一起去。因爲田應成的老婆有個親戚便在城關過活。多少有個照應。

可惜當時滿屋子的人,亂糟糟的,金豬隻是向田應成道了喜就開了。後來聽聞田家嫂子預備在村裡做生意,他也想就此去問問田應成之後的打算。

誰知道這次到了田家,田家卻是亂哄哄的,田家老孃、娘子連帶着幾個孩子都在忙着收拾物件,打包衣物。一副打包物件準備搬家的模樣。金豬大吃一驚,忙問田應成這是做什麼?

田應成也不隱瞞,自家媳婦這次走失,幸得澳洲人的收留。在縣裡一家澳洲人開得絲莊裡做了幾日活。澳洲人對她很是滿意,聽說她是李家圍的人,便叫她下鄉來推銷澳洲蠶種和桑枝。

“這事我也聽說了。說嫂子在賣澳洲蠶種。”金豬點頭道,“既然賣蠶種,自然是要留在村裡才能賣,爲什麼要走呢?”

“唉,你是不知道……”田應成低聲道,“她這一賣桑條蠶種,可不就犯了忌?”

金豬依舊有些迷惑,因爲他家窮,所以沒本錢養蠶,也沒有桑基,對這裡頭的行當一無所知。

“李家圍這裡的蠶種,向來是歸李家老爺發售的……”

“哦,哦,對,對,是有這麼回事!”金豬恍然大悟,“對了,還有桑葉,只要是佃他家的地的,都要先賣給他家……”

這下他就明白了。田嫂子要賣蠶種桑條,那不成了在李老爺嘴裡搶肉吃嗎?他頓時大驚失色:這女人太冒失了!

不禁道:“你就沒好好收拾她一頓!不要命了?!”

田應成苦笑道:“我哪裡敢!她是奉了髡……澳洲人的命來得。一邊是李老爺,一邊是澳洲人,我哪個得罪的起!我且與你說……”

前幾日,族長家便派了個管事就來與他說,他媳婦是讓髡賊用妖法迷了魂,盡說一些鬼話,讓他好好管教自家媳婦,不要再亂說亂動。要不然,便要黃仙姑來施法捉妖。到時候可不要怪李老爺不講鄉里鄉間的情分。

田家本來在李家圍就是外姓,聽了管事的話,田家老小都慌了神。田應成的老孃便將田嫂子罵了一頓。說她“惹禍精”。田家嫂子也慌了神,一家人商量下來,這李家圍暫時是沒法再呆下去了,他婆娘也說了:澳洲人許了她的,若是在李家圍做不下去,進城去投奔澳洲人就是,澳洲人可以給他們另作安排。

田應成聽了婆娘說了髡賊的種種行事和給他們做事的好處,動了心。他家也沒有什麼田產,幾分桑基也是佃來得。李家圍這裡其實也沒什麼好留戀的。自己一膀子的力氣,到了澳洲人手下照樣有一碗飯吃。老婆也能有個差事做。比待在這裡強多了。

“……想來想去,如今也只能去城裡投奔澳洲人了,好歹也有一碗飯吃。”田應成道,“你嫂子說澳洲人那裡待遇不壞,要不你也一起到縣裡給澳洲人做活吧。”

金豬如今有了團丁的差事,自然不願離開家,當下說自己已經當了團丁,有了一份固定的差事。家裡還有老孃和妻子,不想走得太遠。

田應成也不多勸,只是低聲道:“金豬!你我兄弟一場。你是李家人,當個團丁也算是份好差事。只是最近這些日子,李老爺弄了個八仙會在村裡鬧騰。我瞧着有些邪性。你可要小心了,官府最忌憚這個……”

這話說得在金豬心坎裡了。他倒不是覺得這八仙會神神叨叨可疑,而是八仙會來了之後練得各種功法都是戰陣上用得。又叫團丁們都學習拳腳。這是打算做什麼?如今四鄉太平,土匪皆被剿滅殆盡,偶有歹人出沒也用不着如此之多的團丁應對。再說八仙會教習的都是避槍子炮彈之法――哪裡的歹人有這許多火器?

他不敢往深裡想,正所謂細思極恐。

但是這團丁的差事的確誘人,他也捨不得放棄。總覺得李老爺有如此大的一份家業,總不見得會昏頭。

當下遲疑道:“小弟也這麼覺得,不過我左不過是小小的團丁,天塌下來有長子頂。哪裡用得着小弟呢”

田應成道:“真要過不下去了,來縣裡投奔老哥哥就是。總有一碗飯吃!”

金豬默默點頭,又說了幾句話。臨走的時候,田家娘子又送了些零碎的澳洲物件給他,說是彼此留個念想。

出了田家門,金豬擡頭看了一眼天色。今晚月色幽暗,月兒深深的藏在濃雲中,不漏半分顏色,星星們一閃一爍的穿梭在雲層中捉着迷藏。另有一顆大星星隱約間散着絲絲紅光,在半空中一搖一擺。

他心中不安,回到家中,見老孃和蓮娘都不在家,大約是去看社戲了。便打算先到戲臺附近找尋,一起看完社戲再回家。

第十六節 霸王行動第一百一十五節 孤軍奮戰第七十四節 東門市第一百七十五節 前往三良鎮的道路第二百七十七節 搶險救災第二百八十五節 宴會第二百七十七節 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七)第二百七十節 法律地位和民事關係第十五節 熱作種植園第二百九十六節 合作者第二百八十二節 人口普查和抓浮浪第八十三節 人市(一)第九十五節 百鍊成鋼第二百五十九節 去梧州(八)第一百五十二節 前後經過第九十三節 突擊第一百三十八節 健全制度的討論第一百零五節 前往廣寧第三百九十二節 鐘樓工程第三百四十七節 海林的陰謀第二百一十節 口供第四百五十五節 戰利品第四百四十九節 去廣州第二百節 無糧不穩第三十七節 安平陷落第三十五節 駐在警第二百節 造船第二十七節 索尼亞(六)第七十二節 沂州的正月第七十七節 併案處理第一百節 俘虜帶來的後續第一百四十四節 佛山之行(十)第一百二十三節 掃蕩第九十三節 二戰石山第一百八十七節 巫師第二十四節 東門市遊記第七十四節 少年人的好奇心第二百九十八節 新裝備試驗場第二百二十八節 節外生枝第二百四十三節 逍遙墟風雲(四)第四百六十五節 船隻第一百五十四節 第一次貸款第一百零三節 鳳凰山莊會議第三百四十二節 測試第五十節 商務員的報告(二)第十九節 便飯三百七十三節 (三)第2044章 頂層設計三百五十二節 夜間突襲三百四十七節 劉富卿三百五十二節 真題第一百四十節 共建和諧臨高(一)第一百一十六節 工商聯三百三十五節 一邊一半二百九十二節 放榜三百五十一節 執照第一百四十六節 送溫暖第十五節 桑基魚塘第一百七十二節 萬人體育場第一百二十四節 武裝遊行第七十三節 甜港風雲--蕭佔風第二十二節 北美分舵的第五個人(修改)第八十四節 甜港風雲--求和第一百九十一節 自相殘殺第五十三節 紫明樓的女主人第一百七十九節 地下政府二百五十六節 瘟疫戰爭(二)第二百六十六節 制度改革第二百一十五節 路見不平第一百五十五節 催青第三百五十節 送禮第二百七十八節 遲到的濟州D日第三十二節 混合式方略第三百五十節 送禮第一百五十五節 反策反第五十三節 破城第一百六十節 低產田第二百八十六節 女主人四百三十一節 人才史彌思第二十二節第二百零六節 莊內莊外第三百一十一節 新得當官機會第一百二十九節 殘跡第三十四節 財會制度第一百五十三節 後續的問題第六節 貿易的討論(二)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第四百七十一節 軍用口糧第三百零九節 融資(十四)第三十八節 入寶山第四百六十節 棱堡市場第三百一十一節 新得當官機會第三十三節 救票(大改)第二百四十八節 引信第四百六十五節 爭奪第一百五十六節 血源二百三十二節 意外的事情第五十四節 貿易協定第四百三十節 廢漕改海之議第四十六節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