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九節 相親會(三)

元老院三天兩頭吐槽大明的“效率低下”“浪費資源”,現在卻輪到大明的官員用這套來評說自己了,杜易斌不由略覺得荒誕。

當然,杜易斌並不奇怪,雖說宋應升在明末也算是少有的有良心有擔當的官員了,但依然還是舊式文人,雖然起於“耕讀”,但是本質上還是“治人”的思路,把百姓視作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勞力者”而已。

這種“勞心者”的傲慢,即使在21世紀也很常見,不過21世紀的生產力非常發達,教育極大普及,使得許多“勞力者”也能按照“勞心者”的思路去考慮問題,構建起新得鄙視鏈。

而在17世紀,象宋應升這樣地方上的家族中有功名,出仕過得“耕讀世家”,對普通百姓的態度亦不過視爲矇昧愚頑之徒。宋家兄弟這樣的,還多少有些“仁心”,若是遇到“貪官”或是“酷吏”,那普通百姓在他們眼中,真連螞蟻都不如。

別看他們也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實則操得是“大禹治水”的心,換而言之,他們並不關心水怎麼樣,只是關心水能帶來多少利益和如何的避免水患。

儘管跟自己轉了很多天,這舊思想的根子豈是這麼容易就能挖出來的?要不是看在宋家兄弟都是17世紀少有的實幹型人才,品性操守也是靠得住的人,他才懶得在他身上花這麼大的功夫。杜易斌咳嗽了一聲,用眼神制止了陸橙等人,讓她們別那麼激動,和顏悅色道:

“宋先生此言不妥。自古男女人倫便是大事。何來小題大做之言?”

這句話先來個金鐘罩,否定他的“小題”之說。畢竟延宗續嗣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大的人倫道德觀。

果然,宋應升不再言語,杜易斌又道:

“我們的相親大會在海南已經舉行了很多次,不管是參加的人數還是提供的場地和規模各方面都比廣州這次要大得多了。如果不是因爲廣州光復沒多久,很多事情要優先處理,那廣州市的第一次相親大會就不會這樣簡單和草率。”

杜易斌這倒不是在說大話,要論熱鬧隆重,不說臨高這樣的“行在”,就是高雄也比廣州強得多了。全是因爲這“財政困難”鬧得,他搞得這個相親會也簡陋寒酸的可以了。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和喜事,即使在大明也所謂人生兩大得意事:金榜題名日,洞房花燭夜。既然是歸化民們的大事和喜事,作爲他們的上級,爲男女雙方選擇自己的伴侶我們自然不會隨便搞個官媒和書辦來敷衍了事。

“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性情脾氣亦有所不同。元老院治下的百姓都來自五湖四海,語言風俗亦各不相同,派一個官媒一個書手按名配對,容我說句粗話,這和牲口配種有什麼不同?古人也雲:夫妻琴瑟和諧方是美事。他們即在我大宋元老院治下,又爲他們的終身大事做了安排,自然要考慮周全些。否則不就和那些飽讀詩書卻一肚子男盜女娼見利忘義過河拆橋的篡明官吏一樣不把百姓當人看了嗎?當然宋先生你不屬於這大部分,不然我也不會勸你歸順我大宋。”

這番話夾槍帶棒,噎得宋應升喘不過氣來。雖然這番話並沒有說服他,但是對方明顯佔據着“民爲重”的制高點,要反駁起來並不太容易,當然真要辯,用“大義小節”之論要辯駁還是不難得。不過自己現在是階下囚,也不必爭這一時的曲折。何況從後半句裡,他知道這大宋元老院還是非常看重自己――雖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這多少還是讓他有些得意――宋家兄弟當年當時中舉,在全江西都傳爲美談,然而隨後多年都應試不第,一個同進士的功名都沒有考到,不得不走舉人選官的路子才能出仕。不但仕途上前途有限,在官場上也低人一等。

沒想到萬里之外而來的澳洲人居然會這麼看重自己兄弟,宋應升不由大起知己之感。

“還有就是宋先生不知道我大宋的風俗:纂明正如宋先生所說,百工走卒和從良的妓女遣一官媒一書手按名配對即可,縉紳官員子女婚姻大事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沒見面不瞭解就結婚。這樣不考慮雙方是否瞭解的風氣或者規矩我們是堅決反對的,我們講究的就是雙方見面你請我願自願選擇,要考慮男女雙方的選擇,我們可以鼓勵和勸說,但絕對不能強制指定,所以我們才舉報這相親大會,不管成還是不成,都是雙方的選擇,做好了選擇就要承擔各種各樣的結果,至於強制指定這樣的事情我們是不提倡不支持的。”

這套“風俗論”宋因升實話說是接受不能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不見得是金科玉律,不過也是社會上的普遍風氣,男女自相愛慕而婚,按照禮法那就是“淫奔”……

他默不作聲,只聽這杜元老侃侃而談:

“……而且在元老院治下,歸化民只有職務和職稱的高低之分而已,不管是縣長還是工人,他們都是歸化民,是沒有高下之分的,這跟纂明是有很大不同的,宋先生以後就會慢慢了解的。”杜易斌一口一個纂明讓宋應升很不滿,要說“纂”,這趙家兄弟倆人可算是名副其實的“纂”了。

杜易斌還在侃侃而談,宋應升已經無心聽下去了,他已經從這杜元老的絮叨中大致明白了澳洲人不惜工本,小題大做的原因了。他們要得,無非就是一個示衆的效應,讓百姓們都知道元老院的“仁義”,誘惑窮苦的升斗小民投髡。

再想到從恩平到廣州,一路上看到澳洲人的施政,無不是“以羣衆利益爲先”,收買人心,尤其是貧苦百姓的人心爲重。雖說地方局面並未完全綏靖,民間的口碑卻是不壞。

他可以想象的到,這種小恩小惠之下,多少廣東土著會主動剃髮成爲歸化民,也許用不了多少年,廣東全境的居民大部分就會主動剃髮成爲歸化民了。不用兵卒不動刀槍,便能讓百姓“移風易俗”!想到這裡,他對於大明的未來更加絕望,臉色黯沉。

兩人談話的時候,秦瑞雨帶着宣傳人員隨機採訪已經登記的情侶――《羊城快報》要就此事出個專號,不但要大肆宣傳“新政新氣象”,還得配合着“新生活運動”來談新式婚姻和自由戀愛問題――雖說這官辦的相親很難說是自由戀愛,不過也算是開了先河。

秦瑞雨並不親自採訪,而是現場“指導”實習記者們採訪。

面對採訪,男方這邊大多是第一回經歷這樣的場面,他們多是文化不高,層次較低的底層工人和職員,語言能力不高,結結巴巴的不知道說什麼纔好,只能說幾句:感謝元老院,元老院萬歲,以後會更好的爲元老院和人民服務之類的套話,但是他們的眼神和笑容卻把內心的激動和喜悅表現的淋漓盡致。女方反而話要多謝,雖然語言不太符合元老院的慣用宣傳風格,但是相對樸素口語化的回答反而讓秦元老比較滿意――他對現在宣傳口的一些僵化的宣傳用語是比較反感的。只是採訪到了後面,學員們免不了又是一番政治口號式的宣講――都是從陸橙和其他幹部那裡學來的。不過這也間接體現了她們的“學習成果”,秦元老也還算滿意。陸橙自然是笑得合不攏嘴了。

“好了,大家一對一對坐好,讓記者給大家拍照。等到了大喜的日子,座位賀禮會送給大家。”秦瑞雨招呼着部下給他們進行照相。心裡暗暗遺憾元老院還沒有復刻出彩色照片的技術

這下,不管是學員還是歸化民,都有些羞澀。畢竟昨天他們還不相識,現在卻已經成了“未婚夫妻”了,這相片一照不就成了“定親”?真好象做夢一般!

男女之間尚存的陌生感和他們已經“定親”的現實,讓他們都有些忸怩,還是歸化民記者的催促和鼓勵下,才一對對的坐到長凳上。拍下他們的“結婚照”。

“相親成功的女學員,全部單獨分出來,不要再和其他學員混在一起了。”杜易斌告訴陸橙他們,“接下來就是等具體的結婚通知了――你要多注意學員的情緒。我們也得籌備籌備。不然連婚房都沒有就尷尬了。”

他說得這是實話,因爲這些調到廣州來的歸化民職員和工人,除了少數在臨高購置有房產之外,大多數人都是住宿舍或者租房居住的。到了廣州也是住集體宿舍。

成了家自然得有單獨的住房才行――這也是杜易斌的一件撓頭事。

陸橙激動的滿臉通紅,連連點頭:“我知道!一定坐好她們的工作。”她說着話連眼睛都有些紅了,她說:“我不是傷心,我是高興……真得高興……”

下次更新:第七卷-兩廣攻略篇127節

第九十六節 敗走第四百零六節 亡命第一百三十六節 在村裡招攬人心(二)二百四十四節 除舊佈新(七)二百五十六節 瘟疫戰爭(二)第一百五十九節 美臺洋第六十八節 尾聲的安排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三百三十二節 政體架構第七十五節 董明璫第二百四十三節 崗哨上的訊問第九十二節 一戰石山第三百五十五節 政治保衛總局第七十三節 甜港風雲--蕭佔風第二十八節 昌化到了第二百四十節 秋賦(五)第一百二十八節 信息第一百七十七節 調查(五)第一百七十三節 巡航支隊第一百六十節 從大員到打狗第八十四節 文化書店三百二十節 戶籍警第一百二十七節 絕境二百零三節 拷問三百二十五節 夜花第一百三十四節 失而復得的槓棒第一百五十七節 銷贓第二十節 貿易調整備忘錄(二)第二百二十三節 異能之士三百二十二節 原始的繼電器第三百零四節 突入第四百五十四節 尾聲第七十七節 佈防第二百三十節 節外生枝三百零四節 廈門的生意第二百四十二節 秋賦(七)第七十六節 失竊的銀錠第九十二節第一百四十一節 犒勞第二百二十一節 李家圍第四百二十六節 平戶之行二百五十節 除舊佈新(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節 伏擊三百九十三節 名單第三百五十七節 陸橙一家第一百七十節 貧民窟裡的三個人第四百一十一節 告密三百七十一節 印花稅案第一百七十八節 破寨之後第二百六十五節 聽證會(三)第三百四十八節 濟州新貌(一)第七十八節 第二次會議第四百二十八節 備忘錄第十三節 遠程勘探隊第一百六十九節 民的米官的米第三百三十二節 萊州城第四節 副鎮長林銘第二百三十八節 遮掩第二百六十節 去梧州(九)第七節 元老婚姻與繼承法(一)第六十節 女裝部第三百四十二節 測試第一百六十三節 軟硬兼施第九十六節 江南總號三百一十三節 新時代的婦女幹部第一百九十五節 調查(二十三)四百二十一節 鍥而不捨第九十九節 衛勤工作第三百七十三節 打撈沉船第四百五十一節 聖瑞蒙多號第三十二節 索尼亞(十一)第八節 澳門第八節 臺灣還是海南二百一十四節 還鄉(四)三百零七節 進入議事日程第二百九十六節 甲子煤礦第一百二十節 學生第一百八十一節 調查(九)三百零九節 打孔卡二百零二節 疑點第十七節 新的貿易協定三百九十四節 名單二百三十三節 不在點子上三百三十七節 唱歌跳舞第二十一節 安平城下第一百三十一節 鉤吻第四百四十二節 帝王學二百三十六節 縣教諭第九十三節 防疫第八十三節 界首灘第一百一十五節 正規化第一節 大世界軍議第四百三十二節 上海總號第九十一節 被動變主動第二十一節 進村第六十八節 角力三百三十七節 間接稅、直接稅和包稅第二百一十二節 反撲第一百七十三節 夜襲大崀圩(一)第三百零一節 總督的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