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一節 財政的奧秘

這話就是表示今天不要討論“花捐”問題了。艾志新是參加過風俗業整頓會議的,對廣州風俗業的複雜情況略有所知。沒有詳細的調查之前就開始討論顯然是空對空。當下點頭。

“今天你發現一個問題沒有?”王企益回想了下今天的會議過程,對其他元老的表現有點顧慮。

“什麼?”

“我在會上說了,太多人把自己當成廣州市政府的人了。”

“這也是沒辦法。”艾志新對此倒是看的很開,不像王企益兩口子只負責具體業務,他需要協調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對問題考慮更多。

“我們在廣州要做好,首先要劉翔支持,然後就是警察、商業上,還有宣傳上。雖然咱們是和總局一塊牌子,但是具體的事情還是廣州市財稅局。不可能繞過劉翔這一級,也不能頂。”

“你忘記爲什麼我們財稅局批覆是直隸中央政務院了?我們這個系統並沒有和舊時空那樣是各地歸各地,分級管理,上級只負責業務指導。而是垂直領導的。明朗那邊給我們的權限:人事組織都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的工資也不走廣州財政。”王企益輕輕敲着茶杯慢悠悠的說,“我們是獨立的體系不對嗎?”

“所以中央給我們的定位是制衡。”艾志新早就想過這個問題,這段時間被收入壓迫的喘不過起來才忘了,現在王企益一提馬上明白了,“各地政府是橫向的,我們,德隆、還有那個只有塊牌子的儲備行是縱向的。”

“是的,我們和德隆在一起,就牢牢抓住了他們的錢。地方政府財政賬戶可是咱們在管。沒財稅局的函件他們不僅動不了國庫裡的錢,連他們自己地方財政賬戶裡的錢也動不了。而所有錢都通過德隆的國庫,他們一分錢來龍去脈也逃不過中央眼睛。各級政府有自己任命人員和設立機構的權限,那中央只能通過錢來控制他們了。”

王企益因爲在基層部門掛過職,所以很清楚那些所謂吃地方財政的比如公檢法、文娛教等等職能部門對地方政府而言是有多麼的好用,某些地方,有人甚至戲稱公檢法是地方政府的“家丁”――因爲他們敢不聽地方政府的指示,馬上就要面臨被錢卡脖子的窘境,資金土地只不過是常用手段,甚至搞出直接給辦公樓和家屬區斷水斷電的把戲來。

元老不是聖人,當他們坐上地方大員的位置上的時候自然就有了屁股。所以政務院從一開始就要捏緊地方的命脈,扼殺一切山頭主義的可能性。

現在元老院通過財稅局把財政和稅收都建成獨立體系,那麼沒了後顧之憂的地方各職能部門就未必會這麼買地方政府的賬了。不僅是職能部門,這也避免了一部分舊時空那種由於財政局歸地方管理而帶來的政府內部操作空間。

對於元老院治下地方政府和各部門的內控很早就開始了,從契卡的成立到軍政軍令系統分設無不體現出這種意識。就拿財稅局自己來說,自成立,僅在內部,一筆稅款就要經歷稅收覈定處,大廳徵收崗,大廳會計崗,機關稅收會計至少四個崗位,而在外部,稅款最後還由德隆經收,這種跨崗位跨部門的約束機制從制度上大大增加了舞弊的難度。

“制度上的內控和制衡是現代政府管理的體現。”艾志新總結道,他突然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沉重了許多。

“對了,如果稅收共享分級的方案通過,我們應該給給程總打個報告。”張筱奇發現她老公和艾志新都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央國庫要和地方國庫分開。分成給地方的稅款,還是稅款,不能直接當財政收入用!你在會上就說禿嚕嘴了。應該讓德隆給廣州市再開一個市級國庫賬戶,分成的稅款先進這裡,然後咱們出函之後才能撥付到廣州市自己的財政賬戶上。”

“張姐,你等我捋一下。就是假設收了100塊財產稅,分成是地方中央六四開,那麼就是咱們把稅款上解到德隆之後,他們把40塊存進中央國庫,然後60塊存進廣州市國庫。這個錢還是不能用。等到咱們給德隆出具撥款通知,他們才能把這60塊撥到廣州財政賬戶上?”

“是的,不過也不一定只撥付到廣州財政賬戶上。萬一廣州有其他財政外支出呢?你忘了中直企事業單位了?對吧。”

“那廣州就不能有財政外收入了?比如中央轉移支付?”

“可以啊,反正一定要堅持住國庫和財政是兩條線。國庫歸德隆管,財政歸咱們。轉移支付是走國庫轉移還是財政撥款,是政務院決定的。”

“我覺得孟賢和劉翔知道這件事,會罵死你。哈哈哈!”

廣州,濠畔街。

腳下平坦堅實的石板路,路邊井然有序的店鋪,擺攤叫賣的小販,河裡大大小小的船隻……讓自小在這裡走過不知多少次的曾卷每每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一年,也就只是一年。一年前的自己和小夥伴們還在這裡巴巴等着新連環畫和新澳片,討論着關公斬華雄。好像轉眼間,便是廣州城破、澳洲人建政、鼠疫、清理關帝廟、公務員考試……到現在,似乎這一年他就過了一輩子,一切都是天翻地覆。

朋友們裡陳識新已經去了臨高,據說師從真正的澳洲元老研習畫作;李子玉也在警察局裡也是青雲直上,連着立功受獎,現在被派去臨高接受培訓,回來高升怕也是板上釘釘的事;至於張毓,那更是不必說了,正兒八經的廣州工商界的一顆新星,連高舉這樣的人物看到他也要來個澳洲式握手,外加幾句場面好話。只有自己,半年前還在靠着在茶館跟人念報紙聊澳洲事混日子,幸好,幸好……

曾卷拉了拉稅服的下襬,好讓它顯得更筆挺一些。不自覺的又看了一眼胸前的編號和肩上的肩章。這套制服據說是艾局長依着澳洲風格設計的,近乎黑的藏藍色讓人穿上後顯得很是肅煞,雖說沒有武裝帶和大蓋帽,和李子玉那套警服倒是頗像。不過比警服要挺括多了――警服就是棉布的。

元老院版稅務制服基本是在舊時空稅務制服的基礎上糅合了中山裝和07警服樣式形成的,省去了麻煩的領帶和領花,左胸胸牌上是人員編號和稅徽,取消了肩章。本來艾志新的打算冬裝上用薄呢面料但在輕工業部的強烈建議和實際查看了進口的荷蘭亞麻面料之後屈服了。好在財稅局無論是和警察還是和政保等部門比,人員都相對少很多,加上又大多從事文案工作衣服損毀率很低,所以艾志新的這套稅服可以說是從鄔德手裡通過的最接近舊時空的一套制服了。

這套制服又挺括又結實,稅務局的制服剪裁也比軍警制服考究些,穿着比較合身,走在路上邊有種威風凜凜的感覺。

用王副局長的說法,這是因爲自己這個財稅局和李子玉的警察局一樣都是“朝廷鷹犬”,“如果說警察是咬人的狗,那咱就是鷹,眼睛要尖不漏掉一釐,爪子要狠,不放過一分。”

曾卷覺得這些澳洲人,用臨高那邊的新說法,大腦回路甚是奇葩。“鷹犬”本就不是個好意思,沒想他們用在自己身上還那麼理直氣壯頗爲自得。這大概就是李子玉說到的樸實剛健的真性情了吧。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是不是鷹犬,自打穿上這身稅服,這腰板也硬了,走路也帶風了,就連路上看到舊相識的都不由得心生睥睨。而且這身衣服比起李子玉的那套不成形皺巴巴的警服也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面料挺括厚實裁剪合身,合身……曾卷不小心“又”想來前幾天和他一起開會的那幾個徵稅大廳姑娘。

擡頭、挺胸、收腹、步子邁開,手臂伸直。曾卷收回心思,默唸着在廣州幹部培訓學校裡教官用棍子教會他的“習慣”快步趕上他的搭檔和組長黃平。

今天要去的最後一個地方是澳宋在廣州城裡“最親密的合作伙伴”高府――高舉家。他們這些稅收管理員不像李子玉那種巡警一樣,平日就在街上溜達。財稅局規定,無任務不入戶,平時他們主要是在辦公室裡歸集整理大廳移送和自己所轄納稅人的資料檔案。

王副局長對這方面工作定下的標準很高,每季度都要抽檢一些納稅人檔案給非轄的稅收管理員看,如果其他人不能通過閱讀檔案掌握到基本的“管理要素”那麼就算不合格,不僅工作要重做,全組獎金都要泡湯。今天走訪完之後,這周如果沒有突發情況他們應該就不再出財稅局了。而黃組長已經接到調令,下週就要去稽查處任職。所以按照黃組長的說法,這次走訪是他當自己組長的最後一次了。

第一百零三節 李子玉第九十二節 百仞總醫院第三十五節 騷亂第一百六十一節 半機械化繅絲廠第一百九十三節 登州路上二百九十三節 跌宕起伏第七十一節 登州善後第一百八十節 後門第三百五十四節 青春魅力第三十七節 安平陷落第一百五十八節 絲價第一百二十七節 林功勞和張機器第一百九十三節 內鬼和外鬼第一百八十八節 調查(十六)三百二十五節 卡片複製第二百九十八節 融資(三)第一百七十五節 大會(二)三百七十八節 家裡的女僕第三十七節 清底二百九十三節 跌宕起伏第四十一節 行款第三百五十五節 政治保衛總局第三百二十五節 毛承祿第五十二節 議戰第二百九十六節 尼克的到來第三百七十六節 驗重擺一式第二百零三節 逃出生天第六十七節 罪人們第一百一十八節 糧食供應第五十一節 黎區工作(一)第一百三十七節 陳清的秘密第三百六十三節 木偶劇和思想工作(一)第二百三十八節 新得主人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知肚明第二十五節 鄔德的新任務(三)第一百六十六節 同年第一百九十節 調查(十八)第一百四十四節 甲板上的三個人第四百二十二節 網絡輿論分析第二百八十五節 濟州偵查第一百四十六節 以戰迫和第八十二節 巡邏隊第三十二節 臨高的反攻(二)第九十五節 百鍊成鋼第五十節 商務員的報告(二)第五節 入籍第一百一十一節 穩定糧價二百一十五節 還鄉(五)第三百七十九節 家庭矛盾第一百七十二節 中元節的計劃第六十三節 出錢出力第一百一十一節 朝議第四百三十一節 財路三百五十六節 女警第二十二節 索尼亞(一)第三百四十三節 獨孤求婚案件第一百四十三節 佛山之行(九)第一百五十一節 烏雲匯聚第一百八十三節 調查(十一)第二百九十一節 賀新第一百零五節 潘傑鑫三百四十三節 軍指定茶社第一百零七節 H-800型第一百三十八節 新出爐的說客第一百八十六節 高歌猛進第一百三十四節 覲見第三百六十六節 暴行錄第三十三節 臨高的反攻(三)-改二百一十五節 深夜出擊第一百一十四節 訓練第三十五節 戰後(二)第一百一十七節 臺灣島第一百六十六節 同年第一百六十三節 鱉子門第一節 蟲洞降臨第三十七節 審俘(二)第七十三節 苟循禮的歸來第七十一節 重建第一百零八節 埋伏(二)第二百八十九節 深入瓊山第二百一十九節 遊艇第一百零六節 楊舉人的野望二百六十四節 疫情升級三百三十三節 城關鎮第四百零四節 姐妹們第五十一節 茉莉包間的談話第一百四十三節 新年第一百三十八節 紋身第一百零七節 焚樓(二十二)第二十四節 索尼亞(三)第十五節 熱作種植園第三十九 水泥第三十七節 來到榆林第一百九十九節 張機器和林顯明第一百四十六節 佛山之行(十二)第一百八十一節 船上的人第一百四十四節 補給車隊第一百九十三節 南寶煤礦二百零九節 貨幣的信用第二百四十八節 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