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八節 瘟疫戰爭(四)

劉德山嚇得一激靈,他還從沒見元老發這麼大的火,噗通一聲跪下顫聲道:“小的該死!都是小的貪圖幾個錢財……”

林默天想到這廣州的鼠疫,說不定就是眼前這商人夾帶的皮貨裡帶來的,不由得氣惱萬分,“你糊塗!你死不足惜,這廣州一城的百姓都要給你活活的拖累死了!”

劉德山渾身如篩糠一般,他雖然鬧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看樣子私販皮貨是犯了元老院的大忌了。

林默天無心和他再磨嘰,關照一個衛生警察審他:運來得皮貨都賣給了哪些商戶和個人,最近接觸過哪些人……

“都要一五一十的問清,”林默天惡狠狠的道,“他不老實就從審訊科調幾個老手的過來嚴刑拷打!一個字也不許漏!”

說完,他拋下跪地求饒的劉德山,大步走出審訊室,命令防疫大隊立刻派人去港口扣押東山居號。

“船拖到長洲島檢疫錨區,船上人員送島上的隔離營。船上的所有東西都不要動。”

“是!”

“從船上抓幾隻老鼠過來,死的活的都行,要做好隔離消毒工作!”

因爲私買皮貨的主要是來自歐洲的商人,照規矩,外國商人不能到廣州開展貿易,只能在香港買賣貨物。所以他們不可能買到未經檢疫的皮貨,漏洞主要來自澳門。澳門的葡萄牙人與廣東的商人有着長期以來千絲萬縷的關係,是最有可能挾帶私貨的。

在林默天的要求下,劉翔下令封閉關閘,停止和葡萄牙人的貿易,同時,封鎖珠江口海域,嚴禁葡萄牙船隻出入澳門。

“自即日起,雙方人員禁止往來,只允許葡萄牙人在關閘處購買食品和日用品。澳門的一切船隻不得出港。新到的葡萄牙船隻一律轉航香港。”

劉翔簽署完命令,嘆道:“這下我們可出名了,用不了幾個月,從平戶到巴達維亞都知道廣州在鬧瘟疫了,司凱德非跳腳不可……”

“到這個時候還說什麼經濟問題。”林默天說,他對司凱德很不滿,要不是他那“國富論”調調,原本是不會從遼東進口裘皮皮貨的。現在銀子是賺了不少,鼠疫也跟着過來了。

“就這樣吧。”劉翔忽然有了一種自己被取代的不快感,現在的廣州城,好像就林默天說話最管用了。一切都圍繞着防疫運轉,其他事情都被放下了,而來請示商量的元老和歸化民幹部也都去直接找林默天了。

林默天沒功夫理解劉市長心裡的感受,他一個勁的發號施令,命令和文書源源不斷的從市政府防疫辦流了出來,迅速傳達到全城。

街坊鄰居們開始還以爲興福號的東夥和劉德山是捲入了什麼“謀反”案,被澳洲人抓去了。然而隨後出現貼封條,在店鋪住家裡噴灑藥水的身穿長長的白色隔離衣,戴着厚厚口罩的防疫人員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接着,各項規定和佈告不斷出爐,廣州正在傳疫的消息頓時傳遍了全城。

街面上雖沒有戒嚴,但是夜間的宵禁卻恢復了。街面上執勤的警察和國民軍顯著增多,而且他們無一例外都戴着厚厚的白紗面罩;規定了疾病和死亡的報告制度,更加嚴厲的執行各項清潔措施,發起了“滅鼠運動”,號召每戶每天都要交一隻死老鼠……

“傳疫”的消息一傳開,城裡的大戶人家便開始往鄉下的別院搬遷。林默天原本命令警察嚴格注意進出城人流變化,預備一旦出現大規模的人口外流便立刻啓動戒嚴令。但是,由於並未出現爆發性的傳染和死亡病例,一時間還沒有出現大規模人口外逃的跡象。只是城裡已經是家家戶戶打醋炭,薰艾蒿,把個廣州城弄個煙霧騰騰。

檢疫員霍駿鳴戴上紅袖箍和大口罩,跟着趙貴一起開始了今天的巡邏。

他是本地軍戶出身,身上原也有個“小旗”的芝麻前程。十七歲便在營兵裡補缺當差,澳洲人來了之後,他也稀裡糊塗的跟着將領“降宋”了。

降宋之後,倒是立刻補發了多年來的欠餉,一文不少。營裡的兄弟們都樂壞了,都說元老院就是大方。可是快活了沒幾天,便下了命令,叫全體都打包上船,誰也不許不去――幾百號伏波軍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槍虎視眈眈的。

大夥都以爲裝上船是要被拉去打仗,一個個都哭得稀里嘩啦。沒想到出海沒多久,就靠港下船了。到的地方,似乎就在伶仃洋裡,聽水手說,這裡便是“香港”。

作爲一個廣州土著,這幾年“香港”堪稱如雷貫耳。據說東洋西洋的各路洋船都到那裡去貿易,澳洲人還在上面修建了一個城寨,裡面是金山銀海……

可這也就是說說而已,因爲他身邊的人沒人去過香港――別看他們世代居住在廣州,大多數人連虎門都沒到過。

香港並沒有什麼金山銀海,巨大的香港堡壘前有的只是龐大的貨場和高聳的噴着黑煙和白汽的吊機。港灣裡船舶如雲,讓第一回見識到近代化海港運作的士兵們大開眼界。

霍駿鳴到了香港,照例享受了“淨化”的待遇,隨後便是“整訓”。先把官兵都分開:軍官是一隊,士兵是一隊,親兵家丁又是一隊。完了便是裁汰老弱,年老的,有病的,有殘疾的,都被單獨收容到一個“收容隊”去了。願意回家自謀生路的,發給遣散費隨省港之間的交通船回廣州自便,無處可去的,由農墾香港聯隊收容安置。

裁汰完老弱,便進入了“挖根子”的階段。主要是對軍官和老兵痞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清算”。雖然考慮到將來招降納叛的需要,除了少數罪大惡極分子在士兵們的強烈要求下被吊了絞架之外,多數人還算是保住了小命,不過已經被狂暴的羣衆運動搞得魂不附體了,堅決要求“解甲歸田”。隨後被分散安置到海南島、臺灣和濟州島去了。

作爲元老院寬宏大量和對他們棄暗投明的獎賞,他們得以保留財產,不能帶走的不動產和股份,由企劃院收買。

民憤不大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們,願意繼續從軍的,留香港教導隊繼續整訓;不願意的,或者給資遣散或者作爲移民安置。

霍駿鳴原不想再當兵,他家就在廣州,想領了遣散費回家,可是一想回家去又無出路,他十七歲便出來當兵,當了七八年的大頭兵,什麼也不會,回家去便是去給人當夥計都沒人要――店鋪裡都要打小學徒出身的――除非去碼頭扛大包,當苦力。不如留在澳洲人這裡,打仗雖險,但澳洲人打仗出了名的厲害,說不定一仗下來就能博個出身。

沒想到打仗沒輪到,又裝上船回了廣州。下了船不進城,先在原來的練兵遊擊大營裡培訓,這才知道自己是進了什麼“國民軍防疫大隊”。

他原不識字,整訓幾個月通過掃盲大致能看看報紙之類。國民軍這三個字他是知道的,整訓的時候教官上“元老院的武裝力量”一課上說過,國民軍是元老院指揮下的一種人馬,職能和原本衙門裡的“壯班”差不多。而這“防疫大隊”四個字做何解他就完全不明白了

直到“林太醫”給他們上課,霍駿鳴才知道這“防疫”是什麼意思。他當晚一宿翻來覆去睡不着。想着這種擡屍的事情過去不是乞丐們做得嗎?怎麼突然要他們來幹了?現成的關帝廟幾千花子不用,卻來用他們這些“良家子”,這澳洲人也夠昏庸的!

一起受訓的有的哭的有的躺在牀上一言不發蹬着天花板的,有抹着眼淚向袍澤“託孤”的……

霍駿鳴折騰了一宿沒睡,第二天起來眼泡都腫了,點名的時候據說跑了三個。他正盤算着要不要跑,吃午飯的時候這三個便給抓回來了。五花大綁的丟在牆角。

這下可不得了了,整訓的時候也有人跑的,但是那會他們還算是待分配人員,抓回來不過押到黑屋子裡啃剩飯蹲幾天。如今到了防疫大隊就算是入了大宋軍籍了,這一跑就是“逃兵”了。

三個倒黴蛋先是被“警備”拉到操場上當衆一頓毒打,接着便被宣佈“開除軍籍”、“三年礦場苦役”、“追奪軍餉”,最後一條讓全體成員小腿打顫:“全家流放臺灣瘴氣之地”――防疫大隊的兵員全是廣州本地軍戶出身。

這下霍駿鳴可再不敢想“逃跑”二字了,只得老老實實跟班學習。因爲事關自己的小命,大家也不敢敷衍――再者澳洲人在醫術一道上素稱有“神效”,也增加了他們學習的信賴度。

因爲林默天主持的這個培訓班時間只有一週,防疫大隊的成員文化水平又極低,所以教學以普及基本的識別鼠疫和其他流行病症狀、病情以及相對應的防護、防疫手段爲主。宗旨是:簡單、易記,能執行。

三百八十九節 白衣飄飄的長髮元老第一百一十一節 土匪的反擊第一百零三節 焚樓(十八)四百四十三節 辦公會第一百二十三節 陽山縣開始的的第一步二百三十三節 不在點子上第一百八十五節 直斥胸中三百一十七節 房客二百七十六節 沈睿明的公訴書第2044章 頂層設計第三百零二節 融資(七)第一百三十四節 劉香的算盤第二百六十五節 當槍使的覺悟第十一節 奴僕(一)第一百三十一節 舉薦第二百一十六節 定計四百零九節 髡賊之術第八十六節 電臺三百三十六節 甄選第四百一十九節 日韓貿易第一百九十節 甕中捉鱉第三百零二節 城裡的財寶第八十七節 考察團第六十九節 廣州的大世界第一百八十五節(十三)第一百八十二節 天地會承包制三百八十一節 小倉號上的女人們(一)第一百六十節武備第九十八節 逃跑第二百八十四節 京師(四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節 易貨貿易三百二十六節 澳洲式享受第一百二十一節 檢疫營第四十二節 議和(一)第一百七十六節 現場勘察第一百六十八節 激辯(上)三百六十四節 菜煎餅,兩個皮的二百九十三節 跌宕起伏第一百零一節 民政工作第三百四十六節 常師德和獨孤求婚第九十七節 重工業中央實驗室三百七十二節 經濟罪案調查局第一百八十三節 建立新體系四百四十節 特殊的紀念品第四百五十九節 跨越太平洋的婚姻第九十一節 成果和展望三百四十四節 上司第一百二十三節 續盤根錯節第十二節 火攻船第三百零六節 融資(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節 京師(十二)第十八節 海關三百三十八節 藝術的開頭第七節 廁所三百零二節 修電腦的人第四百二十二節 網絡輿論分析第四百零七節 醫務科長第二百四十一節 費煞苦心第四百一十二節 嫌疑犯第六十一節 甜港風雲--升級二百一十一節 先進工作者第二百七十二節 宿舍夜談第二百三十五節 弊端第八十八節 甜港風雲--火燒廟第一百一十四節 芳草地參觀記--球賽第五十節 商務員的報告(二)第四百一十九節 暫時的挫折第一百三十四節 平靖陽山(一)二百四十五節 除舊佈新(八)第一百八十六節 “小鬼”第一百八十節 形勢大改變第二百零七節 續元老院的宋提刑第二百三十節 金蘭灣第一百八十六節 “小鬼”第二百三十九節 秋賦(四)第二百六十一節 去梧州(十)第一百零三節 鳳凰山莊會議第一百二十三節 禽獸不如第一百四十六節 生意上的大眼光第四十五節 吳家的早晨第十八節 民間資本第一百六十二節 試生產第十三節 澳洲的生活方式第十一節 新宗教第一百三十六節 完璧書坊續第九十七節 焚樓(十二)第八十二節 甜港風雲--菊花嶼海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節 外包的難度第一百零八節 反攻倒算(二)常師德對其指控的答辯第二百五十三節 秋賦(十八)第四百零六節 醫療保險和省港醫院第三百一十八節 東門二百三十七節 續招兵買馬第八十節 法術第四百二十六節 平戶之行第二百五十一節 戰艦第二百零三節 逃出生天三百七十八節 澳洲人的新花樣續第七十八節 甜港風雲--斷其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