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一節 於民生有益者

“尊駕提及此事後,學生略想了想,覺得這等技巧,似乎除了做些精美器物,以爲賞玩之物外,似乎確實無甚大用啊!”張岱一副嚴肅臉,正兒八經地反問了回去。

“哈!哈!哈!”劉三大笑而起,在廳堂中緩緩踱步――不是他拿喬,儘管理論準備是有了,但陶瓷這個方向確實沒怎麼準備實例,他得自己好好尋思一個例子出來。剛走兩步,他眼中出現一物,想起了一些相關技術的隻言片語。“管他是不是這麼回事,先忽悠着再說!”劉三決定冒充內行一回。

“張先生,若說‘與民生有益’,我但任說一好處,若是那隻爭面子不爭道理之人,只需要說一句‘小惠未徧’,便可無限質疑下去。不如張先生先說一個標準,什麼叫‘與民生有益’?”劉三先按着劇本把坑挖好。

張岱一聽,先是一愣:“這髡賊也知《左傳》?”――遂又回想起那《十三經注疏》,心中對劉三的評價又提高了一些,卻不知道《曹劌論戰》這一篇是舊時空的小學課文……

而後張岱細細一想,舊日文會上,也多是有那種文痞無賴,只爭面子不爭道理,不論你如何剖析分辨,他都一概不理,只挑細小針腳不斷質疑,不論大道,只談微末,一來二去看似激烈,實則於學問毫無意義。若是被他拿住了一點話頭,必是翻來覆去囉唣不休。這劉三倒頗有此等文痞之風。

但凡文會上有了這種苗頭,主會之人必以身份壓制這等無賴,若是累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便就驅逐了出去,再冠上個“文痞”的名頭,以絕往來。現如今這劉元老話未開說便要先劃下道道,反倒是拿他當這號人看待。以張岱的閒散性子不禁也有些火大,心中又一細想,莫非在這澳洲人眼中,聖教中人都是這般不堪?不禁又生了一絲悲意。

“先生但說無妨,是否與生民有益,公道自在人心,區區又豈會胡攪蠻纏!”張岱迴應的話語不禁有些帶着火氣。

“市井百姓生養多艱……”劉三對答時不自覺地也吊起了書袋子,嘴上接得順溜,心裡卻有些彆扭了起來。“對大多數平民百姓來說,小孩子養大着實不易,不說各種意外,只是一陣風、一口涼水,便能奪了一個孩子的性命。因而不得不往多了生,說是多子多福,實際上不過是盼着多生幾個,夭折來夭折去,總能活下來幾個。”劉三先評論了一下當前社會的現狀。

張岱雖然是富貴公子,但也並非對中下層社會毫無認識的紈絝,對着劉三說的情況一回想,自家東西兩房裡的家僕、家生子、長短工家裡,生了新兒女自然是喜事,若是與自己親善的下人,說不得心情好的時候還賞點什麼;若是折了小兒,親善的也不過是在自己這裡嘆一聲晦氣,看看能不能從自己這裡討點燒埋銀子,無論成與不成,頂多哀怨個一兩天,便不再提了。平日裡聽聞了這些,想到的不過是“下人家又有紅白事,又來討銀子,忒的麻煩”。而今劉元老從醫生的角度把這事情的根本血淋淋地呈現在面前,張岱再是豁達樂觀之人,也有些憂鬱。只是這又與那陶瓷工藝有何關係?

“活下來了,養得半大不大了,也是心煩――正是長身子的時候,食量漲了,身量、力氣卻是沒漲,若是在鄉間,農活重的幹不了,若是在城市,這半大小子又沒人願意僱工。”劉三說到這裡,又想起了偶然來了興致才翻看的元老間通傳的一些社會調查實錄,心中觸動了一下,說出來的話更帶了幾分真情。“家裡活下來的孩子多了,便就養不起了。熬大了的,能做事的,就要同父母一般擔起養家的責任。小的若是多了,又不能自食其力,就不得不想辦法、走門路,送去學徒,不管如何總有一口飯吃;若是遇到變故災荒,無以生計,便職能出賣自家骨肉了……”

聽到這裡,張岱也跟着嘆了一口氣,卻也不作評論:這等“憂民之思”,不管真情假意,往日文會、詩會上也聽了不少,然而大多也就是嘆一嘆罷了,至多再說幾句“我若中舉”、“我若得授差遣”、“我若爲一地方父母”便就要如何如何的豪言壯語,然而焦點很快就會轉到他爲何還未中舉、得差遣上,至於那些用來引起話頭的“民”,便沒人不知好歹地再提了。只是不知這髡賊又會如何說?

“若有一物,能讓一千個這樣的半大小子能自食其力,不僅解決自己的溫飽,若是勤快,還能稍許補貼家用,張先生以爲,此物有益民生否?”劉三先開了價。

前面鋪墊這麼多,現在劉三劃出了道道,張岱也確實不能昧着良心說“廣州與瓊府生民兩百萬,一千少年,‘小惠未徧’也”。何止不是小惠,往少了說也是一千個家庭解脫了一份負擔,實際受惠的人何止三五千人?而爲一地方官,做一縣宰,除非是分到了畿望緊上的好地方,否則轄下人口只怕還沒有五千。一物便可惠及一縣生民,怎麼不是“有益民生”?

“誠若此,是爲大善!”張岱嘆道:“還請不吝賜教,究竟何物,能惠萬千生民?”

“哈哈,張先生來廣州時日也不短,入夏以來,這廣州城裡遍地都有冰棍不知先生可曾飲過?”劉三反問了一句。

冰棍,作爲大吃貨的張岱當然吃過。他對新奇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澳洲人的各種新奇食物他早有耳聞。到了這個澳洲雲集的廣州城自然要大快朵頤。何況也方便:紫誠記名下的冰鋪每日都要給樑府送一次冰塊,除了冰塊之外,隨車而來的是各色冰棒、格瓦斯之類的冷飲。他昨天下午還吃了一根荔枝味的――這玩意跟陶瓷有關?和民生又有什麼關係?張岱一時理解不能。

“原來張先生吃過,但未見過這冰棍如何販售。”劉三顯然預料到了這一點,又順手一指,指着藥店牆角陰涼處免費贈飲涼茶的兩個布裹的大缸,一個寫着“熱”一個寫着“涼”。

“張先生不妨來看一看,其實那些半大孩子販售冰棍,用的就是這個。”

張岱心中好奇,便走上前去。兩個大缸都用素色棉布的棉套裹了個嚴實,揭開了同樣纏了布的蓋子,涼茶的藥香撲面而來。張岱定睛一看,原來這大缸不是自己預想的陶甕,而是壁面素白、口沿幽藍的一件瓷面器皿。

“這是――”張岱疑惑地問了一聲:若是瓷器,以這麼大的體量,外壁這麼薄實在讓人擔心。若說不是瓷器,那壁面又明顯是瓷器釉面的光彩。

“搪瓷。搪瓷大缸。”劉三解釋道,“便是琺琅……”

搪瓷?嵌琺琅?那是銅器啊!景泰年的掐絲嵌琺琅器倒是頗爲有名,當年但有一件便是宮中禁藏,直到如今,也只是少量面世,張岱自己家裡也只收藏了不多幾樣小件。而且面前這件大缸,通體素白,只是口沿有一圈藍色,與“嵌琺琅”根本完全不搭邊麼!

“先生說笑了,琺琅器乃是銅胎。”張岱搖頭道。

嗯?銅器?景泰藍?劉三自己愣了。咦,好像有誰提過,搪瓷用鑄鐵做芯好像要到19世紀。

機智地回憶起關鍵信息的劉三立刻點頭道:“即能用銅,就不會想着可以用鐵麼?”至於底釉與鐵芯的吸附黏着問題就被劉三忽略了。

“鐵質堅硬,又能延展,可以做得極薄,銅貴而鐵賤,用來做內芯才能便宜又好用。先生請看,這口大缸也是遍體施釉,大體素白,留下個卷邊的口子,第二道燒藍釉。釉面把鐵芯完全封住,這樣既得了鐵芯的堅固耐用,又有釉面隔開鐵芯不與液體接觸,因此不會鏽蝕。只要在裡面墊一層碎冰,再在外面裹一層保溫層,啊,也就是這層棉罩,便可保持裡面裝的冰棍數個小時不化……”至於這搪瓷大缸是不是真的用了這種工藝來生產,劉三才懶得管,只要現在把張岱忽悠住就行――反正從道理上也說的通。

“若是用陶缸或者木桶,這麼大的體量,光是容器本身的重量都夠一個半大小子受的了。若不是採用這種工藝,便只能在街邊擺攤而售。”劉三繼續侃侃而談。

張岱心中,服氣,也不服氣。這搪瓷大缸輕便、乾淨、堅固等等好處,賣冰棍的半大小子揹着這個搪瓷大缸的確可以省力許多,亦能帶更多的冰棒。但是,他在街頭見過的許多販冰的小販並不是用這搪瓷大缸,而是裡面裝着棉被的小木箱。

他沉吟道:“劉大夫說得是。不過這搪瓷大缸似乎亦非必要,學生在街面上見到的販冰人,用得不過是個木箱,內用棉被包裹而已。”

第一百五十四節 自圓其說第一百二十五節 大有前途第三十一節 起威鏢局第一百三十八節 謎團第五十節 晚間休閒第一百一十四節 訓練第一百一十節 芳草地參觀記(二)第二百一十五節 投其所好第四百二十六節 平戶之行第四百二十三節 雙管齊下第一百四十六節 王四孃家第四十節 榆林堡第二百一十八節 教育基金會第二百八十二節 採訪第一百五十九節 非買不可第四百五十三節 奪取第一百一十二節 聯合作戰司令部第九十七節 潰敗第八十三節 抽絲剝繭(四)二百四十四節 除舊佈新(七)三百一十二節 乘車旅行記第一百三十九節 佛山之行(五)第二百節 腐敗問題第七十九節 甜港風雲--甕中捉鱉第一百六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一百三十四節 籌備建廠第一百八十節 新得勞動力二百六十節 被遺棄的屍體第八節 元老婚姻與繼承法(二)第二百八十六節 女主人第一百六十七節 鼓舞士氣第二百六十八節 秋賦(三十三)第一百二十七節旅順和鎮江第二十二節第一百八十三節 折衷第三十一節 調查第二百四十三節 崗哨上的訊問第二百一十五節 壓力戰術第十四節 會議--第一次分組第一百二十七節 去廣州的路上第一百零五節 前往廣寧第四百五十二節 擱淺第一百四十九節 光學產品二百九十六節 報喜第三百零二節 融資(七)第四十七節 印刷廠第二百三十六節 秋賦(一)第二十八節 奴隸買賣第一百六十四節 輿論準備第二十六節 鄔德的新任務(四)第四百一十一節 告密第三百七十一節 植樹造林第二百九十三節 間諜第五十七節 不能收徒第二百三十節 金蘭灣第一百五十一節 紫明樓娛樂有限公司第一百五十節 濟荒人才二百五十六節 瘟疫戰爭(二)第六十一節 內訌第九十二節 南京第二百二十四節 苟二的財產二百一十七節 抓捕(二)第二百三十二節 合作對象第三百一十節 島上的難民第六節 佛山冶事第二百零九節 待遇第十一節 說服第五十四節 卸任三百三十五節 瓜熟蒂落第五十五節 門路三百八十一節 小倉號上的女人們(一)第八十五節 寬嚴並濟第六十四節 善後籌款第三百二十七節 炮擊二百七十二節 鯨吞第一百二十四節 永化綏靖第五十七節 羣衆工作第四百零一節 露陷三百三十九節 副局長們第九十節 戶口調查第九十節 有喜有悲第一百六十節 議和的打算第三百一十八節 難民收容隊第三百八十節 義兄第四百四十八節 消毒第一節 五年計劃(一)第三百三十八節 辯論第三百二十二節 屺姆島危機第二百九十四節 合夥人(二)第一百零一節 焚樓(十六)三百六十八節 一張假幣三百六十九節 端倪四百一十九節 集體婚禮(二)三百七十二節 經濟罪案調查局三百一十四節 數據公開第三節 馬匹第一百九十三節 熱烈而隆重四百五十三節 假銀元第一百九十七節 畫舫第三百節 登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