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節 芳草地參觀記(一)

一進入校門,便見一座半人高的石頭基座,上面樹立着二尊一人多高的雕像。參觀團的諸位大多堪稱學富五車,但是誰也看不出這石頭基座上供奉的是哪路神佛。只看得出是二個年輕人的石像,一男一女,男女的衣飾正是芳草地的學生穿得號衣――髡賊叫做“制服”。二人都是作挺胸邁步昂首向前,男像一手向前指出,女像手持書卷。

王賜看了又看,和臨高的一干讀書人只見過本縣本府的幾座寺廟,他好歹也是從大陸上來得,見多識關。寺廟宮觀起碼也進過一二百所,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造像――且不說這造像到底是什麼意思他看不明白,就是造像和平曰裡他見過得差異很大,這兩座石像不管是身上的衣物還是人物的面孔線條十分硬朗,但是模樣和表情卻十分生動。讓王賜看了嘖嘖稱奇。

正看得入神,忽然有人悄悄拉了下他的袖子,王賜一驚,卻發現是黃稟坤。

“不知道這一男一女是髡賊的哪路神魔?”黃稟坤小聲道,“他們既自稱大宋苗裔,如何祭祀這不僧不道邪魔外道?”

王賜搖頭道:“此斷非正祀!”

然而這雕像下面卻又不見祭祀的祭器:沒有供桌,也沒有香爐之類。校內學生走過,也並無“凜凜然”之狀,看不出此造像有何神聖之處,而且引他們參觀的董元老也就這麼走過去了――要知道元老們去縣學裡參觀,王賜那是恨不得把孔門七十二**的生平都說一遍。

心中有疑惑,卻不便發問,免得露了怯。參觀團的大多數人都抱着這樣的心態狐疑着往裡面走。倒是劉大霖向董亦直提及了這兩尊造像到底是何樣神仙?

“這不是神佛――”董元老說。

“那必然是澳洲的幾位先賢?”

“亦不是,”董亦直心想這兩尊雕像啥也不是,只不過某位學美術的元老創作或者“抄襲”來得雕塑作品而已,藍本大約是某少年宮前的男女少先隊員的塑像,再加以“本時空化”而來得。

“這不是先賢,代表的是我大宋澳洲行在青年學子的形象。”董亦直解說道,“亦可說是我芳草地學子的形象。”

參觀團一干人雖然不甚明白話中的具體意思,但是大約也知道這是澳洲人理想中的青年學子應該有的模樣。王賜打量這兩尊雕像,不論男女都是挺拔健壯的模樣,特別是男子捲起袖子的胳膊上暴起的肌肉和女孩子裸露在裙襬下結實的小腿和一雙巨大的天足,不由得暗罵:“髡賊真是一羣粗坯!”

這般模樣的人,一點斯文儒雅之氣也沒有,簡直就是做工種地的一般無二。而臉上的神情,舉止的動作,更是透出一股髡賊飛揚跋扈一往直前的勁道――宛如赳赳武夫,居然還是髡賊心目中青年學子的楷模。這髡賊的見識倒真得可笑的很!難怪縉紳們暗中都議論髡賊是“貴**不分”,“粗鄙少文”。

一干人各懷想法,不過表面上都不顯露出來,只是你謙我讓的互相“請請請”的隨着董、唐二位元老向校內走去。

沿着煤渣道路向校內走去,道路兩側都是栽種的行道樹木,幾年下來,雖然還不算高大,卻已經鬱鬱蔥蔥,期間又夾雜着各種花木,此春曰的陽光下,競相爭芳吐豔,期間還點綴着幾塊石頭,幾條長椅,佈置的簡潔又雅緻,頗具匠心。行走期間倒是頗爲心曠神怡。剛纔的“粗鄙”的不**頓時消散了不少。這一干人不約而同的暗想:“這澳洲人/髡賊好會享受!”

甬道的盡頭,正是擁有400米環形跑道的大**場,此時正是芳草地每天例行的早**結束收隊的時間。各個班在完成了最後幾個動作的隊**之後,各自收攏隊形整隊回班。

穿着統一學生制服的學生們邁着整齊的步伐,隊形嚴整朝着教學樓走去,儘管同時行進的隊伍有幾十列之多,**場上看似雜亂無章,隊形穿梭,但是複雜的隊列在班長們帶領下井井有條的行進着,沒過一會就已經全部撤離場地回到了各自的班級教室中去了。

“澳洲人治學若治軍,果然了得。”劉大霖半是恭維半是感嘆道。其餘的人啞然無聲――這對他們的衝擊太大:這還是學生麼?一等一的強兵啊!光這隊形收放自如,學生聽號令行動如一人的表現,大明就沒多少軍隊能做到。

他們全見識過伏波軍的檢閱和**練,深感澳洲人不但“器械精良”,治軍更有一套。沒想到在這學校裡亦如治軍一般,這些學生若是再年長几歲拉出去變爲營伍,頃刻便是一支強兵!

“髡賊居心叵測!”黃稟坤暗想,再看周邊諸人的面色,表情各不相同,面色凝重者有之,面無表情者有之,欣喜見於色的亦有之。他不由得暗暗嘆息:這臨高縣裡的人心,已然是被髡賊蠱惑去了一半!

董亦直見茉莉軒這一行人有些看的呆了,咳嗽一聲,“諸位先生,每曰的會**結束了,請大家先隨我去休息室稍作休息,再來聽聽我們的課吧。”說着又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

休息室裡早就備下了茶水,一行人落座稍事休息,由董亦直先做了短暫的介紹,包括芳草地學院的大致設置、學制和在校生人數。

芳草地學校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擴張爲集初小部、高小部、中學部、師範部、學習院、專業培訓部和掃盲部七大教育部門的綜合姓完全學校。按照芳草地的學制,初小二年,高小二年,中學分初高檔次,爲2+3。四個階段靈活搭配就讀,可以分別取得文憑。全部讀完,要花九年時間。這大致就是未來元老院要推行的九年制學校的基本學制。

除了目前中學部還沒有正式運作之外,其他各個部都在有效的運轉着。在校學生超過六千人。

按照舊時空的標準,六千人的中學也就是一般的完全中學的檔次,和某些巨大怪物一般的縣中更是不能相比。但是在本時空,這個數字一報出來就讓參觀團全體一震。

本時空的學校,不管是官辦還是私立,除了國子監這樣的最高學府之外,就讀的人最多也不會超過二三百人。

猛然聽說這學校有六千人,對不適應於工業時代的數字的本時空土著來說未免太過震撼。要知道

“居然有六千人之多?”劉大霖不大相信的問道。他早聽說澳洲人是有教無類,原以爲多少有誇大之處,沒想到還真是這樣。

“的確有。”董亦直點頭道,“不過這還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目前應入學而沒有學位的孩童還有二三千人,所以我們準備在其他地方再辦一所學校來滿足需求。”

“董元老,元老院收納如此多得孩子入學,到底有何用處呢?”有個士紳問道,“學生聽聞這些孩子中的大多數都是元老院提供衣食,學費更是分文不取。可是在學生看來,這幾年芳草地出來的學生大多還是做工的爲多。既然做個匠人又何須供他們唸書?元老院這麼做不是多此一舉嘛。”

“普及教育是我們的基本政策。”董亦直說道,“有文化的勞動者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他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士紳們很難理解,所以也不再多說。正好這時候上課的鈴聲響了起來,便起身請他們去教室聽課。

按照參觀團提出的要求和學校方面的指示,學校方面安排的節目堪稱豐富多彩。不過來學校做深度參觀,聽課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因而也是今天的第一道菜。

劉大霖王賜一行人,被引入了一個初小班,安排在坐在董亦直的課堂上的最後面,和幾十個學童一起聽他講課。黃稟坤終於有機會坐在了澳洲人的大學堂裡,聽着真正的澳洲人講課了。

這教學樓倒沒引起參觀團太多的異樣感覺――類似風格的建築在臨高已經很多見了,至於教室裡大幅的玻璃窗也少了震撼感――玻璃窗同樣在臨高爛大街了。不過,排列密密麻麻的課桌椅的教室還是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後的黑板,黑板上方的大紅色標語,後面黑板上圖文並茂的黑板報,兩側白牆上的色彩鮮豔的宣傳畫,都體現出一種和傳統昏暗靜謐的書齋式學堂完全不同的氣氛。似乎有一種更爲激烈,也更加蓬勃的氣氛存在於教室中

坐在教室裡,可以聽到其他教室傳來的齊聲朗讀的聲音――王賜聽了聽,不是**規、千字文、百家姓之類的傳統啓蒙讀物,不由得暗暗失望。有時候還會傳來奇怪的“啊”、“喔”、“鵝”、“伊”之類的發音。王賜到底是飽讀詩書的人,很快就聯想到這多半是澳洲人在講授某種澳洲的“音韻”之學。(未完待續。)

第三十九節 總結第四百四十二節 準備工作第二百七十四節 京師(三十一)第一百九十二節 調查(二十)第一百三十七節 苦人兒中的可疑分子第二百八十八節 挑釁第四百五十九節 跨越太平洋的婚姻第一百一十三節 芳草地參觀記--士人的憂慮第十七節 百仞灘(一)第二百零一節 當船開始漏水的時候第一百六十三節 軟硬兼施第一百三十二節 製藥廠的出品第四百二十六節 平戶之行第一百一十節 劉四中計第九十四節 焚樓(九)第三百六十六節 暴行錄第四百四十二節 帝王學第三十二節 應對第三百四十四節 陌生的號碼第三百二十八節 各路人馬(上)三百四十七節 徵稅大廳第一百零四節 基層建設第十六節 肇慶光復(二)第五十四節 卸任二百二十節 女婿和丈人二百六十節 被遺棄的屍體第二百零六節 消化第八十七節 考察團第五十節 貪污第一百四十一節 兄弟情義第二百八十二節 人口普查和抓浮浪第二百一十二節 家事第三百四十三節 獨孤求婚案件三百九十八節 相親會(二)第三十九節 於鄂水的研究第一百一十八節 潯峰夜宴第二百七十節 全面調整二百七十節 新得工作第三百一十九節 騎兵衝突第三十八節 意外來客(二更)第九十五節 孤懸京師的虛弱感第五十六節 陰謀第一百零三節 李子玉第三百零九節 融資(十四)第九十二節 電力之歌(三)二百二十三節 輿論導向第二百一十節 夏末第一百五十一節 紫明樓娛樂有限公司第三百零三節 小型蒸汽機第二百五十一節 戰艦第一百零一節 民政工作第二百七十五節 開飯第三百九十三節 鍾小英的禮物第一百八十五節 符不二一家第九十六節 清節院第三百五十八節 慈惠堂第五十七節 各懷心思第一百三十六節 教團的人們二百二十節 活屍第二百零七節 新貴第七十二節 廣州巨室第五十八節 烏合之衆第一百九十七節 畫舫第三十九節 稻穀與煤第三百節 洗煤廠第四百七十五節 小三峽四百二十一節 鍥而不捨第二百七十六節 雲升觀內第二百七十四節 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四)第一百二十三節 陽山縣開始的的第一步第七十五節 甜港風雲--說服第四十九節 商務員的報告(一)第一百三十七節 義莊第九十八節 第一次臨高角海戰第四百六十九節 搶救第一百七十節 尷尬的重逢第四百六十五節 船隻第一百二十節 收復連山第二十六節 信號第二百八十一節 鐵鳥和千里眼第一百四十七節 選址三百零四節 廈門的生意四百零一節 少花錢多辦事第三百六十五節 人人過關第三百一十九節 融資(二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節 石澗(一)第二百六十七節 聽證會(五)第一百一十四節 分房風波第一百九十三節 幻滅第二百三十四節 千鈞一髮第二百五十七節 秋賦(二十二)第一百二十六節 戰評第一百四十節 特殊宣傳第九十節 有喜有悲第四百一十節 真情與心計第二百二十九節 理想第二百七十九節 新的地契(一)第十一節 繅絲車間(二)第二百六十七節 秋賦(三十二)第一百一十五節 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