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石頭人!”南宮無敵忽然發現城門口矗立着石制人像,模樣十分奇特。
這就是濟州島上特有的石像:“多爾哈魯邦”。是古代石頭崇拜的一種表現。
不過南宮無敵不是文化學者,更不是旅遊者,他對這些沒多大興趣。觀察了許久城頭的防禦狀況之後,他喊了一聲:
“紫川!”
“有!”已經晉升爲治安軍中士的紫川秀次立刻從隊伍裡跑了出來。進攻旌義縣城的特遣隊裡編入了一個治安軍排。
“帶着你的人給我十分鐘之內拿下縣城。”
“明白!”紫川乾脆利落的說道。
紫川帶着他的人馬迅速的做好了戰鬥準備。他請示一樣的看了一眼南宮,看到對方點了點頭便猛得拔出太刀,目光中露出了猙獰的眼神:“上刺刀!”
隨着南宮無敵高舉太刀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嚎叫:治安軍日本連的三十多個日本僱傭兵端着上了明晃晃刺刀的東南亞式步槍發出每個人最大的肺活量嚎叫着“板載!”一起開始“豬突”。
衝在最前面的,是以紫川爲首的“拔刀隊”,一個個都揮舞着明晃晃的太刀,發出狂吼猛衝向前。
“壓制射擊。”南宮無敵命令道。
所有米尼步槍一起向城頭開火,密集的彈雨橫掃城頭,一輪射擊之後,城頭上已經沒有站着的李朝士兵了。
日本僱傭兵們快速的跑過開闊地――城外沒有壕溝,他們很容易的就逼近到了城牆下,在米尼步槍的壓制射擊下,城頭上沒有射出一支羽箭,也沒有敢探出頭來丟一塊石頭。僱傭兵們很快就衝到了城牆下,他們沒有梯子或者繩索,只見矮小結實的日本兵一個壘一個,很快就搭起了人梯。
第一批爬上城牆的是拔刀隊。上了城牆才發現太悲催了――城頭的寬度充其量只能站一個人,連兩人對面行走都辦不到。要不是後面就是斜坡,一腳踩空最多是滾下去,否則一股猛勁狂呼亂吼着涌上來的日本僱傭兵非得活活摔死幾個不可。
城頭上的李朝士兵已經所剩不多了,在米尼步槍的連續射擊下,即矮又薄的女牆無法抵擋高速子彈,一些士兵當場斃命,另一些充分發揮了斜坡的優勢,立刻溜下城去。
紫川意想中的在城頭的浴血奮戰沒有發生――他們面對的只有幾十個嚇破了膽,毫無戰意的李朝士兵,在看到這羣“倭寇”已經爬上城牆的時候,除了少數軍官率領幾個士兵勉強迎戰很快就被砍倒刺殺之外,餘下的人一鬨而散。
不到十分鐘,日本僱傭兵們已經佔領了城門,紫川把太刀猛得一揮,甩掉血滴,帶着幾個人奔下城頭,衝向城門,卸門槓,開城門,一氣呵成。
“不錯。”南宮無敵看了看手錶,正好十分鐘。儘管這在意料之中,不過這幫子僱傭兵表現出來的日本鬼子式的狂熱勁倒是頗有看點。
大部隊很快就進入了旌義縣城。如何佔領和搜刮,在企劃院已經形成了一種標準流程。企劃院甚至專門編制了一種ISO標準手冊來指導對新攻佔城市的佔領步驟,作爲軍官和行政人員培訓中的一門課程。並且在每支外派部隊中都編入受企劃院管轄的特別搜索隊進行戰利品和俘虜的接收、登記和保管工作。
進城部隊很快肅清了城內的散兵遊勇,在掛起一面寫着“降者免死”的旗幟,又用擴音喇叭不斷地用朝鮮語廣播之後,沒有被打死的李朝士兵們很快三三兩兩的從各個角落裡出來投降了。
由於兵力不足,不能包圍全城,所以不少城內的士兵和百姓從城牆上跳牆逃了出去,南宮無敵也不追趕――此地本身是一個島,逃亡的人要渡海去朝鮮半島並不容易,除了少數人,多數人最後還是會落到他們手裡的。
南宮無敵器宇軒昂的帶着自己的警衛和參謀人員,在笛手、鼓手的演奏《擲彈兵進行曲》的樂曲中入城,沒想到剛走進城門就一腳踩入了泥塘,爛泥四濺,把他還算整潔的制服弄得骯髒不堪。
“MMD。”南宮無敵咒罵着――他居然忘記了:本時空的大多數城市的街道,不論中外都沒有硬化過。走路一腳污泥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城裡一度發生混亂,但是在治安軍快速的彈壓下很快恢復了平靜。百姓和官奴婢們原以爲來得是倭寇,許多人從沒有伏波軍的城牆上跳下去逃到荒野裡躲藏,有的則躲在城內荒僻的地方。沒來得及逃走的就只好躲在屋中聽天由命了。
隨行的民政人員貼出安民告示,隨後又用朝鮮語不斷的廣播,讓民心安定下來。
南宮無敵饒有興趣的參觀了縣城。旌義縣城裡一片凋敝的模樣,房屋都是火山石爲牆,茅草爲頂的低矮房屋,即使是縣學、監營這樣的官房,除了屋頂能夠用瓦之外,也同樣矮小。基本上,人站在地上一舉手就可以摸到屋檐。
一般的百姓官奴婢家的房屋,連地板都沒有,直接是泥地。稍微有錢一些的商人、官吏之家纔有架空的地板。因爲濟州島的地理環境,大多數房屋的室內十分潮溼陰冷。
縣裡有縣學,有官倉,還有一處小小的集市,有幾家小小的商鋪和作坊。
店鋪的老闆都已經逃避一空,只留下空蕩蕩的譜子,南宮無敵看了看,無非是醬坊、雜貨鋪、木匠鋪、酒坊、鐵匠鋪這樣各地必倍的基本商業手工業。不過,他倒是看到了一家很特殊的作坊:弓箭鋪。
弓箭鋪很大,裡面空蕩蕩的沒有人。烘烤竹子的火爐還點着火。在爐竈上熬煮的牛角膠、魚鰾膠鍋子正在火上熬製。地板上堆放着許多木材、竹竿、羽毛、牛筋、牛角等之類的。牆壁上懸掛着製成的弓身。
漫步其中,到處可以看到製成品和半成品。南宮無敵粗略估計,僅僅製成的弓就有一百張,半成品少數也有三四百。至於羽箭就更多了――光製造箭身的細竹竿就有二三百捆。
顯然,這麼多的弓箭不可能是爲濟州島本身服務的,更有可能是濟州島向外出口的商品。
聯想到本地馬牛衆多,自然也就盛產牛皮、牛角和馬、牛的筋腱――這些正是制弓箭的重要原材料。
佔領軍司令部設在縣城內最好的建築:旌義監營。
南宮無敵升坐大堂,沒來得及逃走的被俘的縣內六房小吏被趕了過來――朝鮮李朝的地方政體與大明具體而微。縣監內也設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房負責縣內事務。六房官吏全部來自地方百姓中間選拔的鄉吏。對地方情況非常熟悉。因而攻下城池之後第一步就要控制這批人。
沒有俸祿,沒有上升渠道,靠着灰色收入過日子的小吏們對王朝的忠誠度一般都不高,大明如此,在朝鮮也一樣。特別是當自己的生命財產遭到威脅的時候,小吏們很快就選擇了合作。
李朝的官方語言是漢語,“諺文”雖然有,但是使用不廣泛,士人和官員都不用,主要是婦女和下層百姓使用。因爲官私的重要文書都用漢語書寫,所以這些小吏們雖然不會說漢語,但是都能閱讀和書寫漢語。所以企劃院派來的工作人員不借助翻譯也可以毫不困難的和他們“筆談”。
小吏們很快就提供了足夠的關於本縣的情報。縣城內的居民,包括緊挨着城牆的邑外村,一共有八千人口。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官奴婢。當然還有許多百姓是居住在城外的各個村落裡的。全縣的總人口,包括公私奴婢在內有一萬五六千人。
關於馬匹,所有的官馬牧場都歸濟州牧統一管理,縣監沒有管轄權。不過私人的牧場還是有一些的,馬牛羊都有飼養。
“本縣有沒有叫金萬鎰的人?”南宮無敵突然問道。
小吏們面面相覷,暗道這夥倭寇看上金老爺了!
金萬鎰是當時濟州本地有名的富戶,因爲一次性向朝廷獻馬萬匹,被封爲郎官。
“金老爺住在濟州,不在本縣。”內中一個書吏回答道,“本縣境內亦有他的牧場。”
小吏們的供述中最有價值的是城內的存糧:兩處官倉有存糧一萬多石。這個數字讓南宮無敵頗爲振奮――至少在難民們沒有到來之前,糧食是充裕的。
但是隨後而來的談話卻很快讓他樂不起來了。
縣內有一萬多石糧食不假,但是濟州島去年剛鬧過災荒,民間存糧極其匱乏,現在是剛剛入冬,等到明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勢必需要救濟。而且本縣有五六千官奴婢,這些人基本都要從縣監領取領事度日。
官奴婢爲縣監種地、放牧,自己是得不到任何收成的,他們的口糧服裝全靠縣監發給。在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大量的官奴婢不但不能發揮出作用,反而成了監營的巨大負擔。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