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節 丁銀

瓊山縣徵糧局設在縣城內的瓊州府衙門的西北隅。此地原本就是瓊州稅課司。儘管程棟沒有能力給每個縣都組建一個完善的稅務局班子,但是稅務局的架構。制度和規章他是早就制定好了的。瓊山縣無非也是照此辦理就是。

原來的衙門正堂被改建爲徵繳大廳――新做得木製的櫃檯已經安裝完畢,屋頂上的瓦面被掀開了一部分,安裝了天窗,牆壁上也開了長窗,以便能夠得到足夠的光線。這樣一方面是爲了有充分的照明,節約蠟燭燈油,另外,根據心理學醫生江秋堰的高論,光明能夠增強人的羞恥心――陰暗的環境更容易使人心安理得的幹壞事。

靠牆的安裝了許多文件櫃和抽屜,幾名辦事員正在黏貼紙條。徵稅是根據行政區劃“都”爲基本單位的,計劃未來採用以鎮爲單位。

劉翔在稅務局裡走了走,看了看正往大門前掛上去的一對大燈籠――原是衙門裡的舊物,現在洗刷乾淨了重新糊上了紙:一個是瓊山縣徵糧局,另一個則是碩大無比的一個“稅”字,很有威壓的感覺。

從臨高印刷廠運來的大量空白稅務憑證、賬冊和公文紙被一箱箱的堆放在上了鎖的花廳裡。從臨高派來的稅務特派員元老陳策正在爲一羣新招募來得本地稅吏們講課。這位陳元老到瓊山的第一目的是建立德隆瓊山分行,第二就是協助建立瓊山稅務局同時主持本次夏稅徵收工作。

陳策下課回到辦公室,劉翔將自己從大戶手裡徵收徭役銀的想法和他談了談。

“這筆丁銀很可觀,過去很多縉紳大戶都是不交或者少繳的。遭了風災再叫老百姓負擔絕沒有這個道理。所以這次我打算把這筆丁銀子全部攤派到他們頭上。”

陳策點點頭:“這個我也贊同,不過以什麼名義呢?”

劉翔不解:“要什麼名義?我們是政府,政府收稅還要什麼名義?”

“漲電費水費還知道打個環保的旗幟,你這麼明目張膽的從老百姓手裡撈錢連個名義都不要了……”陳策笑道,“名義還是要的。不然人家問你,憑什麼原本是大家繳得,現在只有大戶要繳?這不是欺負人嗎?”

劉翔說:“可是過去縉紳大戶們繳得很少或者乾脆不繳的,這又是憑什麼?難道他們不是欺負人嗎?”

“這不一樣,”陳策搖搖頭,“你的依法辦事,依法治國的理念還不強……”他解釋道,過去雖然縉紳大戶們雖然不繳和少繳,但是都是有一定的依據的,比如有功名的,照例可以免若干徭役,有的大戶雖然沒有功名,但是土地多,人丁少,按照明代的制度負擔的徭役自然就少了。當然,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還有許多其他的花樣。

“你現在要吃大戶,豁免窮人,也得拿出一個新的規章來,這樣才能讓人覺得是有法可依,而不是你隨口一說就是法律了。”

“這麼複雜?”劉翔想這傢伙不會是法學俱樂部的吧?滿口依法治國什麼的。

陳策笑了笑,開始拋出他的累進制徵稅辦法。

累進制對元老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爲幾乎大多數元老都繳過所得稅,所得稅就是累進制的,大體思路是收入越多繳得越多。

“運用累進制的階梯稅率,你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負擔壓到大戶和縉紳們的頭上去了――如果說過去這裡的優待士紳是大明的制度,那麼累進制就是我元老院的制度,這個理他們不會不懂得。”

按照陳策的思路:目前各縣徵收丁銀的賬目實際上是一筆糊塗賬,完全查不到依據。而各縣的土地狀況在經過清丈田畝之後已經相當的清楚,所以丁銀和雜稅均可以按照土地數量來進行覈算。

“現在我們掌握的最清楚的地方數據,其實就是各縣的田畝數字和戶籍,按這個來收夏稅是最穩妥的,沒人好多說什麼。其次,因爲明年的新稅制準備了平滑過度。”陳策說道,“大家都沒話可說――畢竟我們是照顧到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老百姓不是傻子,知道誰對他好。”

“有理有理。”劉翔連連點頭,“可是土地的肥瘦不一,地多的不見得收入就多……”

“土地肥瘠在登記冊上不都有具體的登記麼?”陳策胸有成竹,“如果要簡化一點,可以按照作爲的年實際產量來算。”

最後,按照陳策的設計,瓊山縣的夏稅就按田畝數量進行徵收了。首先是根據新得田畝登記冊,計算出瓊山縣的平均畝產量,凡是畝產量在這一平均產量上下10%的田地,一律算作“標準畝”,收稅中的田地數量就是按照“標準畝”來計算,其他超過的和不足的,按一定的公式覈算成標準畝。

“我們這是不是就是攤丁入畝?”劉翔看到他的具體方案之後忽然問道。

“說對了,我們搞得就是攤丁入畝。當然做法和舊時空的不大一樣。”陳策笑了起來,“你看,今天我們做得一切,以後就能加入到中學歷史課本里去了。這榮譽不用給四爺了。”

具體的徵收單位是以“戶”爲計算標準。凡是無地戶或者戶均佔有土地不超過20標準畝的,一律免徵丁銀,超過20標準畝的,再分爲13個檔次,佔有標準畝愈多,繳納的比例愈高。

陳策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優免政策。凡是服兵役、擔任公職人員的、因公傷殘死亡的照例都有徵收優免。另外加入天地會服務的、送子女到臨高唸書的這些也有一定的優免。

“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給大明的縉紳和士子也來一點減免,……”

“當年四爺都不幹的事情,我們就更不會幹了。”劉翔連連搖頭,“本來就是要從他們頭上搞銀子,再減免了還有什麼好玩得。”

“你,馬上去計算下,按照這個稅率表,各戶平均負擔是多少。總徵收額度又是多少。”陳策關照手下帶來的一個辦事員,“告訴他們,不用很細,先把大概的數字拿出來。”

辦事員立刻去了。幾分鐘之後,二堂裡的算盤就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密集的如同下雨一般。二堂裡聚集了十幾個珠算好手――是陳策從臨高帶來的財政總監部計算處的珠算隊人員,全是府縣二級裡戶房書辦和小吏。這些人儘管個個一肚子壞水,歪門邪道的本事很多,打算盤的本事卻是很了得。程棟便把這批人全部集中在搞了一個珠算隊,專門負責在財政總監部裡按照下發的課題打算盤。一開始他們還有些不老實,有人暗中出賣數據的,有人在外面狐假虎威的,最後在絞死了一個,發配南寶、三亞的礦山無限制勞改若干個之後,珠算隊不但業務具體,政治上也變得“可靠”起來。

至於其他的雜稅,陳策認爲可以緩一緩。漁業稅現在每天都在徵收,縣裡不宜再重複徵收,食鹽已經屬於專賣了,沒必要再在消費環節再徵收一次;倒是商業稅有一定的潛力。

“……我們目前的目標是刺激工商業發展,商業稅這塊可以適當減免,”劉翔說,“原本工商稅收就很少,乾脆不徵就是了。”

“既然不多,還是繼續徵比較好。”陳策說道,“不要讓工商戶覺得不交稅是理所當然的,這樣以後再徵稅就會有很大的反彈了。”

“好吧。好在工商戶負擔也不大。”

“豈止是負擔不大,那點稅率簡直是沒有負擔。”陳策說道,“工商戶我看差不多就是免稅……大明的稅務機關堪稱一個茶几――壓榨效率在全球文明國家裡範圍堪稱落後。”

同時期的日本,石高可達2200萬石,大明在號稱“最貪財”的皇帝萬曆的親自主持下,才弄出了每年2000萬兩白銀的收入,即使以當時的米價來說,這點收入不過5000萬石。就這樣已經怨聲載道,餓殍遍地了。可見其行政機構的執行能力之差了。

劉翔搖頭:“你這看法絕對了,工商戶對明政府的正規負擔不大,但是實際負擔並不小:一會要爲官府買辦,一會要應付攤派。只不過這些錢財大多數都落入官兒個人的腰包了。”

“現在大明的官兒不是敲詐不到他們了嘛?”陳策說道,“所以我們更該完善起來,只要總得負擔減少了,稅繳得明明白白的,工商戶還是歡迎的。”

陳策知道,工商稅稅種多,而且很多是間接流轉稅,徵收起來壓力比較小,是增加稅收的主要稅源。最近五道口的財金小會議上就這個問題談過很多次,包括契稅、屠宰稅、營業稅都在準備徵收範圍之內。

“這個以後再談。”劉翔打斷了他的話,“現在我要先培植瓊山的工商業,瓊山可不比臨高那麼商業繁榮。先養魚才行。”

(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九節 諸彩老襲來第九十七節 棄嬰塔第二百八十五節 濟州偵查第一百七十八節 招降納叛第三節 馬匹第七十八節 各懷鬼胎第一百八十六節 “小鬼”第一百一十六節 芳草地參觀記--歸途三百二十七節 與小姨子重逢第三十節 前往石碌第一百三十三節 荷蘭望遠鏡第五節 掃清障礙第二百三十五節 翹南村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一節 各懷鬼胎(二)第六十三節 轉口貿易第二百一十八節 聖地亞哥堡第三百二十九節 各路人馬(中)第八十八節 焚樓(三)第三百五十七節 裡應外合第八節 瘧疾襲來第二百一十節 真人第四百一十五節 林十帽第七十四節 重振旗鼓第一百四十三節 各懷鬼胎(二)第二百六十八節 序幕第一百六十九節 蚯蚓第一百四十五節 撫局初現第一百一十八節 潯峰夜宴第一百六十九節 蚯蚓第三百六十二節 破案第四百三十九節 接風洗塵第二百零三節 點撥第一百五十五節 郭逸的報告第四百八十一節 歌舞昇平第五十節 信用(二)第一百零二節 治安策略三百五十五節 投資移民第二百零一節 問題的關鍵第四十節 榆林堡第一百八十二節 調查(十)第一百二十五節 大有前途第八十五節 寬嚴並濟第一百八十六節 反間第一百八十八節 未言勝,先言敗第二十二節 範村長審案第四百三十三節 進度第一百七十三節 巡航支隊第一百三十一節 能源使用第一百九十三節 登州路上第四十三節 故友重逢第二百三十八節 秋賦(三)第三百八十四節 八尺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六節 科技部第一百九十七節 風雅之事第四十五節 新農莊(二)第十九節 貿易調整備忘錄(一)第二百九十九節 決鬥的結果第五十節 信用(二)第五十七節 面料商店第一百三十二節 反遊擊第三十三節 談話第一節 全體大會第二百三十四節 吞武裡第三百四十二節 測試第一百九十九節 調查(二十七)第四百零六節 亡命第九十五節 火燒連營第七十八節 甜港風雲--斷其一臂第三百六十七節 羣英薈萃第三節 機構改革(一)第六節 港口建設(三)第三十節 拋髡投明第九十四節 醫藥規劃第一百七十六節 依法治國第二百四十三節 崗哨上的訊問三百一十二節 朱秋景第一百零五節 試炮第二百零五節 尋找缺口三百八十節 家務事第七十五節 董明璫第一百七十八節 調查(六)第七十六節 甜港風雲--收買第一百七十八節 周瑜打黃蓋第三百三十四節 南關棟樑第二百四十五節 京師(二)第二百五十七節 京師(十四)第四百零九節 一網打盡三百一十八節 夜巡三百二十四節 河源街第二百五十九節 招待會第二十六節 迎戰第一百二十節 海陸糾紛第八十四節 進兵第二十九節 奸細第五十四節 甜港風雲--插手第一百五十四節 紙棉餘波第四百七十一節 軍用口糧第二百五十八節 秋賦(二十三)第十二節 突破第三百二十節 融資(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