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組合拳

“哦?呈與朕看。”

內侍忙上前,從晉王手中接過札本。

趙璩怎麼可能打自己老哥一個措手不及呢。

楊沅的這份《析金人南下書》,趙璩已經先給趙瑗看過了。

趙瑗看過之後,兩兄弟又商量了一下,才定下今日朝會來個“公開上書”。

趙瑗接過奏書,裝模作樣地瀏覽了一遍,點點頭道:“‘宣‘選人’楊沅上殿。”

待選官之進士,皆可稱”選人“。

不過”選人“主要是做地方官,一甲前三名按慣例是要留京任職的,那是京官。

但慣例畢竟不是法例,所以一甲進士在正式授官之前也稱“選人”。

楊沅穿着當日進士及第時官家所賜的袍服,緩步走上殿來,向着趙瑗長揖一禮:“臣楊沅,拜見官家。”

趙瑗點了點頭,道:“近來有金人南下的傳聞,致使朝野震動,民心惶惶。

卿這封《析金人南下書》,見解頗爲獨到。

今日適逢朝會,你就在朝會上把你要說的話,與衆臣工說上一說。

朕與衆卿羣議,也好早日做出決斷,安天下人心。”

楊沅拱手道:“臣遵旨。臣上這《析金人南下書》,要義只有兩段,簡潔明瞭。

其一,金人是否會南下;

其二,我宋國該如何應對。”

楊沅直起身來,侃侃而談:“先說第一段。

臣以爲,金人耀武於蔡州,不過是虛聲恫嚇,一場政治訛詐而已,斷無可能就此揮軍南下!”

這句話一出口,果然吸晴。

滿朝文武,全都矚目於楊沅。

這位新科狀元大抵是有點吸睛體質,常發反主流之呼聲,格外引人矚目。

接着,楊沅便從金人的國內國外形勢,從金人南下的動機、目的、準備、表象,各個方面開始剖析金人此番只是恫嚇而非真正出兵的理由。

楊存中和張浚不禁對視了一眼。

張浚面露疑惑之色,先向楊沅遞了一眼,又探詢地看向楊存中。

他纔剛回京沒幾天,不太瞭解這位新科狀元。

在他看來,軍中宿將、朝中老臣,可以判斷出金人這一次並無南下之意不難。

不過,許多中低階文官和將領,囿於他們所處的位置、所形成的格局和眼界,就不太可能有這份見識了。

而且,就算他們對此有所猜測,也不敢用這樣斷言的語氣來說。

楊沅現在還不曾入仕,更不是一個可以說話不負責任的臺諫官。

如果他的判斷失誤,尤其是這樣一樁重大事件,判斷失誤導致宋廷的應對失去先機的話,會釀成重大損失。

那時便說他是國朝罪人也不爲過,可就要毀了他一生前程了。

這個狀元這麼莽的嗎?

万俟卨也有些奇怪,他毫不懷疑朝中宿將老臣中,有人能看出金人此番倉促行事,只是爲了給宋人施壓。

因爲大宋先帝走的太倉促,金國那邊根本來不及準備,是無法來一場說打就打的戰爭的。

然而,一個新科進士,聖人文章學的透徹些倒也不算稀奇。

於政經文教各個方面的施政經驗尚嫌淺薄幼稚了,更不要說對關乎兩國戰爭的問題說三道四了。

它根本就不是一場戰爭本身那麼簡單。

這背後不僅牽涉到兩國政經軍事各個方面的考量,甚至還要對敵國君臣的立場和傾向非常瞭解才能……

是了!這個楊沅曾經潛伏金國十年之久,他對金國當然非常瞭解。

想到這裡,万俟卨微微一笑,又闔上了眼睛。

他本以爲,將在朝會上指出金國這一次只是虛張聲勢的,會是楊存中、張浚這樣的老將,沒想到會是楊沅這個新人。

不過,不慌,一切仍舊在掌握之中。

……

大佬們私下裡或眉來眼去,或暗自思忖,對於楊沅站出來的舉動各有揣測。

主要是很多人不相信楊沅一個年輕人,會對這樣的國之大事,主動提出見解,甚至主導了話題。

這和主張爲岳飛平反不同,那件事平或不平,於楊沅而言,沒什麼嚴重後果。

但是誤判敵國形勢,又誤導了君王的話,後果就嚴重了。

所以他們懷疑,這會不會是旁的什麼人藉由楊沅這個新人之口來推動此事。

這種事他們也常幹,自然本能地做如此猜測了。

其他朝臣們卻在認真傾聽着。

楊沅此番奏對從各個方面的分析,都是有理有據,這就很容易叫人信服了。

有一些大臣在強調某個論點的時候,堅持抓住一個“仁”或者一個“禮”,就滔滔不絕起來。

似乎朝廷只要掌握了“仁”或者是“禮”就無敵了,就能應對國內國外的一切問題。

其實,除了極少數讀書讀傻了的呆子,大部分這麼說的人,他自己都不信。

只不過抓住大義道理去講,你就不好反駁他的論點。

他的論據本身撐不撐得住,於他而言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再一個,他用聖人言論說話,一旦他的主張出了問題,相對來說也就容易推卸責任。

難道你認爲聖人說的不對嗎?一定是執行層面出了問題嘛。

這就是典型的職場思維了,以保全自我爲第一考慮,自然就會做出一些在常人看來似乎很愚蠢的行徑。

楊沅是個老實人,還不曾受到官場習氣的污染,還是一股清流。

反正這官兒若是做不成,他大不了回家去繼承億萬家產,擁美尋花,放浪江湖。

他對權力沒有那麼大的渴望,這就有點無欲則剛的味道了。

楊沅道:“金人此番點兵,雖然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卻也讓我們明白了一點:金人實有南下之野心!

這一次金人虛聲恫嚇而非真正南下操戈的唯一原因,是因爲金人內部尚不太平,有人在掣肘金帝。

同時,金人要發動這麼大的一場戰爭,需要提前一兩年的時間就開始種種準備。

倉促之間,他們來不及徵募兵士、調用車馬、籌措糧草、擴充軍隊。

因此,朝廷萬不可因爲金人這一次只是虛張聲勢便心存幻想,以爲今日沒有一戰,以後也沒有一戰。

朝廷還是應該一統人心、積極備戰。金人耀武揚威,我宋國難道就沒有強弩銳器了麼?

官家英武大度,士大夫不屈其志,大宋軍民同仇敵愾,正該利用這個機會,整合大宋武裝,演武練兵,一拭其銳!

朝廷於川陝,可命三軍嚴守,牽制金人,防範夏人;

江淮和荊湖,當集結兵馬,試演操練。

金人若來戰,演練便是實戰。金人若不來,亦可提振軍心,整飭武備;

我大宋水師戰力遠甚於金人,正該揚己所長,開闢海上戰線。

可以清剿販私海盜爲由,切斷金人與我大宋、日本、高麗諸國的貿易線。

金人若動手,我們便動手,戰爭侷限於海上,便不會擴大。

此舉所求,是爲戰略之勝利,而非戰術之勝利。”

万俟卨聽着聽着,微闔的眼睛睜開了,越睜越大。

他想過會有人指出這一次金國於蔡州點兵只是恫嚇,但他沒想到楊沅居然會提議去捋金人的鬍鬚。

楊沅這是瘋了嗎?

万俟卨剛想出聲呵斥,忽然心中一動。

如果宋國主動出兵清理金國海道,雖然打的是清剿海盜販私的名義,可他們一旦激怒金人,金人不就出兵了嗎?

金國雖然來不及做充分的戰爭準備,宋國這邊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既然雙方都沒有準備充分,那麼武力強大的金國依舊會佔上風。

只要金國小勝,說不定自己就不用歸隱等候時機了。

想到這裡,万俟卨邁出的一隻腳,又悄悄縮了回去。

沈該聽到這裡,卻只覺得心驚肉跳。

這位狀元公真的是……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你既然判斷出金人此番並不是真的要揮軍南下,我大宋這邊也在邊陲集結些軍隊,以操演爲名做出一個應對姿態不就行了麼?

爲何還要派水師赴金國海域清剿海盜?

萬一激怒金人,讓他們不計後果地打過來,以金人之驍勇,我大宋豈不又要陷入兵戈匝地、人民逃竄,黎庶塗炭之哭,百姓倒懸之苦的境地?

想到這裡,沈該胸中一股怒氣油然而生,看向楊沅時,目中便隱隱現出一抹冷冽的殺機。

此子只顧揣摩上意,藉着官家年輕氣盛,急於中興的心理,一味諂媚迎合,鼓動如簧之舌搬弄是非。

他不顧國家根本仍舊虛弱的事實,一味主戰,以此取悅君上。

成全的是他個人的忠義之名,卻把國家黎庶當作了他的進階之石。

其惡尤勝秦檜十倍啊!真是該死!”

沈該忍不了,出班道:“官家,臣有本奏。臣以爲……”

趙瑗微笑道:“沈相公稍安勿躁,且讓楊沅說完,沈相公有不同看法再說不遲。”

“臣,遵旨!”沈該無奈地答應一聲,退回班中。

他側眸掃了万俟卨、魏良臣、湯思退幾位宰相一眼。

魏良臣和湯思退對他微微頷首,示意他們也要進言的,不能由着楊沅拿江山社稷來冒險。

万俟卨如今倒是處於你戰也可,不戰也成的心態。

他只管淡然地聽着,對沈該遞來的目光不予理會,面上始終帶着淡定的微笑。

不過,他的這種淡定很快就繃不住了。

因爲這位狀元公的思維太跳躍了。

他上一句還在講川陝死守、江淮厲兵,海上一試鋒芒。

下一句就扯到了金國諜探在臨安城到處張貼的“揭貼”上去了。

“金人潛伏於我大宋的諜探,到處張貼‘揭貼’,蠱惑人心。

如今民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倒有九成是因爲金國諜探傳播謠言所至。

由此可見宣傳之重要,無異於一口不見血的利刃尖刀。

如此利器,金人用得,我大宋自然也用得。

臣諫議,加快爲岳飛將軍平反一案的審理,儘快爲岳飛將軍昭雪冤屈,明告天下!

這,就是我大宋穩定人心,肅清流言、堅定戰意的最好宣傳!

同時,臣還要請官家,爲宇文虛中正名!”

此言一出,朝上衆臣又是一陣譁然。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宇文虛中是誰。

知道的也是愣了一愣,纔想起大宋曾經有個宇文虛中。

楊沅說到這裡,眼睛卻有點紅了。

如果說岳將軍是冤,那麼這宇文虛中就是慘,實在是太慘了!

紹興十六年,大宋諜探宇文虛中全家老幼百餘口,於金國同日受火刑而死!

一百多口人被大火活活燒死,以至於濃煙滾滾,遮蔽了天日!

那一幕不能細想,只要代入進去仔細一想,楊沅就會全身戰慄。

尤其可恨的是,宇文虛中一家百餘口人,本來是不用死的。

他們,是被大宋送去金國的。

宇文虛中最初是出使金國時被扣留的,金人愛其文采卓然,讓他留於金國任職。

宇文虛中沒有采用士大夫們崇尚的“寧折不彎”的方式以死明志。

這……也是他後來被一些泥古不化者詬病的原因。

他答應了,而且很快和金國權貴打成了一團,最終漸漸混成了國師一般的角色。

在此期間,他暗中收攏北方忠義之士,建立情報網絡,主動聯絡大宋諜探機構,向大宋傳遞金國的機密情報。

金軍的幾次重要軍事行動,宋國這邊都早就掌握,所以能夠精確打擊。

這使金國對宇文虛中產生了懷疑。

但宇文虛中此時結交了大量的金國權貴,在沒有實據的情況下,自然不能治他的罪。

因此金國便用了一個辦法,向宋國索要宇文虛中的家人。

宇文虛中的家人聞名後上書朝廷,拒絕北遷。

但秦檜怕因此惹得金人不快,影響兩國的和平局面,因此把宇文虛中一家百餘口人強行送去了金國。

三年後,宇文虛中全家百餘口人受火刑而死。

楊沅激憤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着:“宇文虛中遭族誅,使我中原忠義之士悲憤欲絕。

一腔忠忱,從此不敢再寄於朝廷。臣請官家爲宇文虛中正名,褒獎其忠義,以挽東北義士之心!”

趙瑗雖然之前已經見過奏本,此時聽來仍然爲之動容。

他沉聲道:“宇文虛中之死,朕亦有所耳聞。但其死因,傳言各有不同。

難道,他果真是我大宋諜探?”

楊沅道:“正是!其甲歷現在就存於樞密院‘蟬字房’中。

只是從前秦檜當道,一味取悅金國,不欲朝廷爲其正名,強行壓下了此事不予聲張。”

趙瑗深深吸了口氣,沉聲道:“如卿所言,我大宋對不起宇文虛中啊。”

一時,金殿寂然。

沉默許久,趙瑗緩緩地道:“既然甲歷俱在,證據確鑿,朝廷當爲宇文虛中正名。

朕意,追贈宇文虛中少保、加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肅愍,賜建廟宇受萬民香火。

並,尋訪他在宋國遺族,過繼爲宇文虛中後人,使其有血食祭祀,衆卿以爲如何?”

人家宇文虛中在金國做到位比國師的地位,依舊心向大宋,主動與大宋聯繫遞送情報。

結果,大宋幹了些什麼人事兒?

這種情況下,誰會出言反對?

所以,滿朝文武齊齊俯首:“官家聖明!朝廷當爲宇文虛中正名。”

趙瑗臉色一沉,道:“楊卿這奏疏上,提及宇文虛中一家百餘口,是我宋國送去金國的。

那麼,是誰操辦了此事?”

楊沅馬上道:“正是奸賊秦檜!”

趙瑗沉着臉色喚道:“大理寺、刑部、御史臺!”

大理寺卿吳書、刑部尚書張方旬、御史中丞隋肖峰齊齊出班,拱揖道:“臣在。”

趙瑗道:“爲岳飛平反一案,伱們三法司會審,如今可已有了結果?”

吳書聽了不禁腹誹,三天前我們就把判文呈遞宮中了啊,現在你又問。

官家你那麼在乎的一樁案子,你是真沒看到麼?

吳書便欠身道:“臣等已然查的明白,判書亦已遞交宮中,想是還未呈遞到御前。”

趙璩忍了忍哈欠,眼淚汪汪地道:“直接說結果吧!”

“是!”

吳書頓了一頓,肅然道:“岳飛一案,所列諸般罪名,均無一樁實據。岳飛,是含冤而死!”

金殿上,頓時再度鴉雀無聲。

忽然,趙璩道:“岳飛,是在大理寺被處死的吧?”

吳書沉聲道:“是!但……當時三法司審理此案,主導者爲御史臺!”

當時,大理寺一連幾任主審官,反覆審問,發現根本沒有實據,寧可自己被貶官也不敢按照秦檜授意判其死罪。

最後正是御史臺接手,由他們主導,判決了此案。

趙瑗沉聲道:“時任御史中丞的是誰?”

大理寺卿吳書和御史中丞隋肖峰均訥訥不敢言。

万俟卨脣角微微翹起一抹譏誚的笑意。

御史中丞是誰?

當然是我啊!

可那又怎樣呢?

沒有秦檜授意,我判得了他嗎?

沒有趙構點頭,我殺得了他嗎?

現在,一切的罪過,卻要讓我來背?

万俟卨緩緩走到御階前,除下烏紗帽,露出一頭花白的頭髮,緩緩跪倒:“臣万俟卨,時任御史中丞一職。”

趙瑗冷冷地道:“万俟卨停職待勘,退下吧!”

万俟卨依舊帶着似乎自嘲又似乎在嘲開他人的眼神兒,默默地叩了一個頭,站起身來,從文武兩班朝臣中間,垂着大袖,緩緩地退向殿外。

那頂烏紗,就遺留在丹陛之下,與他越來越遠。

我會回來的!

我一定會回來的!

万俟卨暗暗地想着,退到大殿門口,袍袖一甩,轉身而去。

……

沈該清咳一聲,再度出班。

万俟卨被彈劾待勘了,現在他就是唯一的宰相。

他就要承擔起宰相的責任來,絕不能任由楊沅胡來,慫恿官家鑄下大錯。

川陝陳兵防禦,無妨。

江淮演兵操練,也無妨。

但出動水師,雖然是以剿匪爲名義,可是一旦與金國水師碰上,雙方太容易發生磨擦,既而大打出手了。

一旦事態發展到那一步,便不可控了。

但他剛剛邁出一步,御案之後,趙瑗便是一聲長嘆。

“臺諫在時,遇大奸居位,當奮筆而彈,不避親嫌。岳飛蒙冤時,朕的臺諫官們,做到了嗎?”

好吧,官家還有話說……

沈該又默默地站回了班中。

趙瑗的聲音又提高了一些:“立乎殿陛之間,與天子爭是非者,臺諫也!

我大宋把宇文虛中百餘口親人送往金國的時候,臺諫官們在哪兒呢?”

趙瑗冷笑一聲,語含譏誚地道:“近來金軍耀武於蔡州,朝廷則爲岳飛昭雪。

內有大事,不見臺諫。外有大事,亦不見臺諫。衆卿可知,朕的臺諫官們在做什麼嗎?”

趙瑗一拍御案,振聲道:“他們這些本應系天下之事、任天下之責的臺諫官們,在彈劾楊沅和同僚因爲一個女人鬥毆,在彈劾楊沅與一對乾孃義女來往密切!”

副皇帝閣下“嗤”地一聲冷笑,撇嘴道:“有些人吶,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天下蒼生!

可是除了別人褲襠裡那點事兒,他什麼都看不見!

這種口是心非的僞君子,一定是事君不忠,事親不孝,事友不信,蒞事不敬之輩!”

楊沅馬上奏道:“臣啓陛下,我朝臺諫之制,初時尚能做到寧鳴而生,不默而死。

臺諫之制的敗壞,始於王介甫。

王相公變法急於求成,遂將兄弟王安國的舅兄謝景溫任命爲御史臺長官,又親自推薦他人做諫官、御史……

臺諫自此皆爲王相公門下,臺諫之制就此崩壞,從糾正帝相之錯的諫官變成了黨爭者手中的一口刀。”

沈該聽着,思維已經有點跟不上了。

不是,咱們不能討論一下要不要派水師去金國海域剿匪嗎?

怎麼又扯到王安石和臺諫制度了?

一件一件的解決不好嗎?

趙瑗沉聲道:“臺諫之風敗壞,始於王介甫干涉臺諫。由此可見,臺諫不可承宰相風旨。”

沈該終於忍不住了,立即出班奏道:“以臣觀之,臺諫若不可承宰相風旨,亦不可承人主風旨。”

趙瑗馬上接口道:“沈相公此言大善,臺諫官須得獨立於行政,帝、相不加干擾,才能做到彈擊之際無所顧忌而得盡公義!”

嗯?

沈該愣了一愣,他只是發現官家這是想把臺諫收歸皇帝控制,所以急急出班反對,將官家一軍。

怎麼就……

鵝王趙璩道:“臺諫官,一個糾察、一個規諫,糾察規諫本應一體,糾察時自可規諫,規諫時當然是因爲發現了該糾察之過錯。

所以依臣看來,臺諫不僅當獨立於帝相之外,而且應該將臺諫合流,兩者事權歸一。”

沈該聽的又是一愣,臺諫合流,那倒是一樁好事。

臺諫官也是士大夫出身,臺諫合流,可以大大增強士大夫對皇帝的監察規諫力量。

問題是……

臺諫不受宰相控制……

沈該馬上說道:“晉王殿下,臺諫合流,權柄愈重了。

若不受鉗制的話,那麼豈不是要重演元豐改制之前故事?

政令但有所出,必遭臺諫反對,以致政務蹉跎,不得執行?”

楊沅道:“所以說,臺諫是約束帝、相之權的,臺諫官也當受到約束才成。”

鵝王問道:“依你之見,又該如何約束臺諫呢?”

楊沅道:“臺諫官,當職低而權重;

臺諫官之人選,須由宰執部堂之臣推薦,官家御筆選定。

然,臺諫官必須規避大臣之親眷、僚屬和門生。且一旦任職臺諫,不得與大臣往來。

再有,臺諫常在,而臺諫官不可常在。

一任知府尚有三年一換之制。倒是臺諫官們,常常一做便直坐到告老還鄉,此亦爲一大弊端。

還有一點,就是臺諫官們的‘風聞奏事’之權。

臺諫官們常拿道聽途說之語,就去參劾朝廷大臣,豈不荒唐?

臣遍翻古籍,尋其出處,在唐蘇冕《會要》中發現了它的出處:

《唐會要》記載:御史收受詞狀,彈劾官員時,恐舉告之人受到被劾官員的報復,故皆略其名姓,言曰風聞訪知。

這,就是‘風聞’的來歷了。

它的本意,是爲了保護舉告者,而不是御史言官彈劾大臣之事,真的無憑無據、道聽途說!

可是不知何時,臺諫官皆以‘風聞奏事’自恃,卻忘卻了所謂‘風聞’的本義。

故此,臣以爲,爲保護舉告者,臺諫官隱其罪狀來歷,以‘風聞’上奏,仍可一如既往。

但,舉告之詞狀,不可風聞,須得載明來歷。

另,臺諫彈劾,當有考課追責。若彈劾毫無實據,皆是信口胡言,臺諫官就要受罰。

一如官員考功,考課下下者,應貶謫免官,臺諫官何能例外?”

趙瑗欣然道:“言之有理。諫正責任非輕,‘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病無不言’。

臺諫生了病,朕這天下,豈能不生病?

記注官,將朕與衆卿奏對之辭速速整理妥當。

朝會之後,朕即召開御前會議,將與衆臣工商定臺諫變改制!”

記注官是在丹陛側面帷幔之後,負責記錄天子與百官答對的。

一貫扮演的就是一臺無情的記錄機器。

這還是皇帝第一次在金殿上喚到他,慌得他連忙起身,恭聲答應一聲“臣遵旨”,這才坐下,奮筆疾書起來。

趙瑗又看了眼御案旁的內侍,內侍忙上前一步,喚道:“衆臣工尚有何本奏?”

可憐沈該老邁年高,他和魏良臣加起來,兩個人就快一百三十歲了。

官家、晉王加上狀元公,三個人的歲數還沒沈該、魏良臣、湯思退三位宰執的一半歲數大。

這兩位老人家在垂拱殿上站了這麼久,精力本就不濟。

皇帝討論的話題又頻繁轉換,他們倆已經跟不上思路了。

沈該急急看了一眼湯思退,這位宰執倒是正當年富力強,如今還不到四十歲。

湯思退立即高呼一聲:“臣有一本,啓奏官家!”

趙瑗看向湯思退,湯思退急忙上前兩步,捧笏道:

“官家,‘選人’楊沅方纔上《析金人南下書》,言及要出動水師,赴金人海域追繳販私者與海盜。

臣以爲,此舉極易引起金人忌憚,一旦生起刀兵,兩國必啓戰事。臣以爲,萬萬不可啊。”

趙瑗頷首道:“湯相公此乃老成謀國之言,朕準了!”

“臣……啊?”

湯思退也懵了,他準備了一肚子說辭,正打算被官家否決之後一一陳述的。

官家準了?

湯思巡正自茫然,內侍上前,高聲道:“退~~朝!衆宰執、衆部堂留下,轉延和殿議事。”

皇帝起身退朝,文武百官恭送聖駕,然後紛紛退出殿去。

張浚急忙走到楊存中身邊,道:“老楊,你這本家,是怎麼回事兒?”

楊存中笑了一笑,道:“我們老嘍,國朝需要新氣象。你看,這新氣象不就來了。”

楊存中拍了拍張浚的肩膀,便一起向殿外走去。

湯思退搖搖頭,走到沈該和魏良臣面前剛要說話,心裡忽然“咯噔”一下。

万俟卨回府待參了。

所以,我們這邊,少了一人?

第88章 五更裡,架上金雞叫(求首訂)第125章 好日子,定了吧!(本人生日,初六大吉)第229章 申時,驚猿脫兔,五花三層第76章 簡單粗暴的楊沅第68章 師師生不忿第395章 我會說外語第102章 可怕的援軍第178章 燕歸來(五更一萬七)第216章 丑時,夢與夢想,若其行第205章 誰在斂翼第152章 有美一人,邂逅街頭第168章 她,下了凡第267章 騎虎難下的王第54章 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第398章 御龍直第336章 迫在眉睫第57章 僚機:青棠與阿蠻第311章 蘭亭一聚第26章 奴是好人家的女子第202章 二哥哥,人家太想進步了第263章 丹娘再出馬第318章 請喬公做個見證?第324章 越西緊啦羅第461章 誰敢做初一第120章 大官人殺驢了第320章 天賜火遁術第465章 一隅之光(為吹泡泡的老虎SL盟主加更)第438章 殺駕第349章 殺我殺你他殺第369章 宰執天下的第一步?第397章 同道第302章 貝兒,我觀你骨骼清奇第124章 老宋,出山吧!第39章 以後我是你的人第40章 皇城卒子此間聚第33章 寧負罵名,只從我心第51章 心有半畝花田第208章 我全都要!第63章 二郎莫非含沙射影第33章 寧負罵名,只從我心第256章 “你”去哪兒了?第13章 哥給你指條明路第194章 蕃坊行第273章 優雅中的緊鑼密鼓第279章 她姓甚名誰第438章 殺駕第168章 她,下了凡第192章 羽嬋出糗了第344章 博多綱首第42章 此起彼伏第431章 下車第93章 荒唐走板一大王第276章 自投羅網的魚第83章 堂下所跪何人第168章 她,下了凡第394章 吃象、將軍第114章 我欲求長生,只爲多殺寇第53章 早夭了一顆第190章 三喜盈門第19章 咬文嚼字的金國貴女第110章 少年但飲莫相問第451章 飄香的船第140章 最笨的辦法第244章 仗義女押衙第359章 以其人之道第363章 被迫應變第462章 親朋眾皆去,老鐵留一人第126章 被溺愛的天才第392章 天意第102章 可怕的援軍第116章 智勇雙管齊下時第128章 一襲青衣老少年第5章 第一單生意第150章 你唬弄我,我唬弄你第262章 楊沅的短板第132章 一路順風第384章 扶不起的阿熺第365章 “洗澡蟹”老王第242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424章 多米諾的第一張骨牌第39章 以後我是你的人第189章 九月鷹飛第446章 亂第139章 他來了他來了第240章 卑職心服口服(等待更新)第107章 長夜未央第38章 取得典身來第238章 排排坐,分果果第150章 你唬弄我,我唬弄你第463章 戰鬥無處不在第346章 小機靈鬼第31章 借他的繮繩拴他的驢第115章 那麼,開始吧!第87章 一筆如鉤,寇楊死第294章 世人只知釵頭鳳第327章 你來了?第421章 門庭若市第311章 蘭亭一聚第195章 法蘭西玫瑰第196章 摯愛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