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老將出馬

“大人,我們真的是投降,忠心可見啊!”

“是啊!大人,我等真心降遼!”

……

讓耶律陳家奴意外的是,來的還是熟人陳儀。這傢伙在寧化軍,就沒少和遼國做生意。可是生意是生意,但投降可不一樣。

耶律陳家奴居高臨下,騎在戰馬上俯視道:“你說投降,你的家人呢?”

“在太原。”

說這話的時候,陳儀的腦袋低了下來。或許是對於家人的愧疚,或許是因爲家人的原因,無法得到遼人的信任。

但是此舉確實讓人懷疑。

甭管是宋人,還是遼人。真要捨去一切,孤身一人投靠對方,都不可能獲得足夠的信任。這也是陳家奴懷疑的原因。他是南院大王,剛剛上任,雖說是宗室,但面臨宋遼大戰的局面,稍有差次,就會被放大了和前任耶律吾比較。比才幹、比能力,他怎麼比得過遼國民臣耶律吾也?

所以,即便面對陳儀的投靠,也是非常謹慎。深怕一個閃失,成爲自己身上的污點。

“大王,咱們可以將計就計。”

屬下偷偷給耶律陳家奴進言,這話聽着挺符合耶律陳家奴的心意。陳儀投靠遼國,甭管是計策,還是沒法在大宋活下去了,都是一個可以很好宣揚的方向。宋君無道,遼君開明,僅僅這個理由,就足夠讓耶律洪基高興了。

想到這裡,耶律陳家奴起身下馬,虛情假意的攙扶起來趴在地上的陳儀,問:“賢弟來投,我耶律陳家奴必以兄弟待之,快快請起!”

“賢弟,你這次帶了多少兵來?”

宋軍的人數並不多,這一點耶律陳家奴早就心知肚明。可陳儀卻犯難了,他遲疑了一下,隨後尷尬道:“啓稟大王,我帶了五千兵馬,路上走散了一些!或許有三千人。”

整軍的過程並不長,耶律陳家奴很快得到了一個確切的數字,不到兩千人。這個數字並不能讓他滿意,他更希望是一萬人馬。只有這樣,他纔會在耶律洪基面前露個大臉。

什麼走散?

是不想跟着陳儀投靠大遼而已。

並非所有的宋軍將領都可以像陳儀這麼豁得出去。拋妻棄子的結果,就是女兒小妾被髮落到教司坊,家裡的男人多半要被充軍發配。這樣一來,整個家族就毀了。

當陳儀決心投降遼人的時候,手下的五千兵馬就譁變了。

陳儀也無力去追殺彈壓哪些和自己不是一條心,或者還眷戀家人的軍中校尉。人各有志,在大義面前,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志向。

陳儀也沒辦法去指責這些人的不識擡舉。畢竟即便這些手下不願意投靠遼人,也只有回去面對李逵一條道可走。

別想着佔山爲王這等好事,只要這些譁變的校尉沒有去繁峙,他們甭管是死是活,都會因爲陳儀的叛變,而算在大宋的叛徒一類人之中。

至於李逵有多狠毒,陳儀早就領教過了。

陳儀不安的跟隨者耶律陳家奴去了涿州。遼國皇帝聽說宋軍將領陳儀投靠之後,立刻在析津府大宴羣臣,慶賀大遼的首勝。當然這個勝利對於遼國來說,也來的莫名其妙。

逃跑回去的寧化軍校尉,帶着人馬逃跑到了平型嶺之後,李逵接納了這些人,人數在兩千多人。對於李逵來說,寧化軍的將校都不可信。因爲這些人幾乎人人和遼國有過商貿往來。雖說是生意而已,但誰知道他們被遼人掌握了多少把柄?

萬一在關鍵時候,他們叛變了,而李逵又帶兵出征了,豈不是要被人抄了後路?

身爲河東路宣撫使的李逵,不僅僅要考慮寧化軍的問題,還得考慮其他地區的防禦。

很快,寧化軍主將叛變的消息傳遍了北線。

這其中最憤慨的莫過於和陳儀有聯姻關係的將領,這些人一個個怒不可遏的將陳家的女子趕回孃家,並第一時間上表皇帝,要手刃叛徒陳儀。

但要說最爲擔憂的並不是這些將領,畢竟北線七個軍,除了寧化軍之外,其他幾個軍的主將都不可能動。

唯獨從西夏投靠大宋的仁多保忠有點方。

他能叛變西夏,就能夠叛變大宋。如果連大宋的皇帝都不信任他了,那麼他只能投靠遼國了。可再換一家,他就會被重用嗎?

別想了,投靠遼國要是可行,仁多保忠早就幹了。可遼國是草原部落爲主的帝國,仁多保忠如今帶着族人在河間府繁衍生息。這地方水草豐美,加上又是邊疆,人口稀少,非常適合草原部落的生存,而且冬天不冷,幾乎不需要轉場。

這樣的生存環境,別說西夏了,就算是遼國也沒有。

加上仁多部落的人口並不多,即便投靠了遼國之後,也非常有可能被其他大部落吞併。這等於說仁多部落沒有任何選擇,留在大宋是最好的結果。

可他這麼想沒用,關鍵是別人信不信的問題。

一旦大宋的皇帝認爲仁多部落不可信,河間府這等好地方肯定沒指望了。要是繼續遷徙,恐怕仁多部落要被趕去青塘,甚至吐蕃邊境了。那些地方,怎麼和河間府媲美?

心急火燎的仁多保忠當即找來了長子仁多彥,囑咐道:“你帶着信立刻去寧化軍找李大人,告訴李大人,我仁多部落全仰仗李大人照拂。一旦李大人需要,我全族上下必將拼盡全力,也在所不惜。”

仁多彥和李逵接觸的過程並不好,他被李逵在延安府俘虜過。

按照李逵俘虜敵酋的習慣,先打一頓。

加上李逵還不講理,這讓仁多彥面對李逵產生了很大的抗拒心理。可面對父親的囑託,他也不敢任性,不解道:“父親這是要投效李逵?”

“不投效不行了!”仁多保忠幽怨道:“我仁多部落經不起折騰了,離開大宋,天下沒了我仁多部落的安身之地。”

仁多彥只好俯首道:“兒子立刻前去。”

“切記要快,老夫估計朝廷很快會派遣老將前去寧化軍整頓,你要是去晚了,會引起人注意。其實李逵這麼一弄,表面上看北線岌岌可危,可實際上,北線最強的軍隊都在李逵手中,他自己不亂,飛廉軍、禁衛軍將是奠定戰場勝敗的關鍵。其他諸軍只要固守住了河間和真定這些大城,就沒有任何問題。”仁多保忠曾經是西夏朝堂上的重臣,也是才智之輩,這些考量還是不缺的。

仁多彥帶着親衛百人,立刻從河間出發,且不提他。

北宋都城開封府。

垂拱殿上,一片禁聲。

皇帝的臉色非常難看,他沒想到西夏的戰爭還沒有好消息傳來,北線和遼國的交戰,還沒有大規模交戰,就發生了前線大將投遞叛變的醜聞。

面對這等棘手的事,皇帝也沒轍了。

別說皇帝,就算是章惇也是一籌莫展。

派遣援軍去河東路,這是不現實的,大宋的軍隊能有戰鬥力,且能動的也就是京營十萬人馬。可是這支軍隊,是大宋說也不能動用的軍隊,這是拱衛京城的最後底牌,除非遼國打到了黃河邊上,不然京營的兵馬不能動一兵一卒。

“報!北線軍情!”

能夠直接被接引入皇城,顯然是大宋最爲緊要的軍情。

章惇眉頭越來越深,沉聲道:“傳!”

“臣花榮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花榮將貼身存放的緊急軍情遞給了宦官,查驗火漆之後,小黃門遞給了郝隨。郝隨拆開軍情文折,檢查沒有機關和毒之後,遞給了皇帝。

皇帝趙煦原本慘白慘白的臉色,更白了。擡頭問花榮:“寧化軍到底怎麼了?爲何李卿所說遼國有可能發動國戰?”

“啓稟陛下,李大人初到河東路,就發現寧化軍和遼國南京道貿易繁忙,私下多有媾合,不放心寧化軍衆軍將。這纔不得已用了計將寧化軍中最爲可疑的將校令其攻打涿州,沒想到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將校潰逃回本部,主帥陳儀帶着將校士卒近三千人投靠了遼國。”

趙煦聞聽,加上李逵的奏摺,覺得大有蹊蹺,隨即問道:“花榮,你說的和李卿奏摺上的到底有何聯繫?”

花榮愣住了,他哪裡有資格看奏摺?

他不過是個送奏摺的工具人啊!

沒辦法,花榮俯下頭無奈道:“陛下,臣不敢。”

趙煦這才發現問錯了人,只好將奏摺遞給郝隨後道:“給章相和李卿傳閱。”

章惇和李清臣非常好奇,到底李逵給皇帝的奏摺裡寫了什麼,讓皇帝如此失措。可是當他們看了李逵的奏摺之後,頓時啞口無言起來。

耶律洪基可能親征,北線將領之中有任何可能被遼國脅迫的人都要剔除。

這都要打仗了,你卻要來一手臨陣換帥,這不是兒戲嗎?

而李逵試探陳儀的辦法也很簡單,讓他去攻城。

奏章傳到了曾布的手裡,他看後,不作評價,反而看着李清臣的背影出神。邊軍,尤其是河東路和河北兩路的邊軍,都不被朝堂可信。置將法之後,很多將領在軍隊之中的任期都很短,卻有些將領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見動彈。

這話要是問了出來,就像是往茅坑裡人石頭,會引起公憤。

但要說一點問題都沒有,怎麼可能?

章惇作爲宰相,率先開口,但他不是對皇帝建議,而是詢問花榮:“李逵還沒有其他的打算嗎?”

“這個,有倒是有,可是末將離開了河東路之後,就馬不停蹄的趕來京城。軍中之事,如今的也不是太清楚。不過李大人曾經說過,想要讓遼國改變攻打我大宋的決心,需要一場大戰,而且要速勝。”

花榮也不過是將李逵的囑咐說辭給說了出來。面聖的機會雖難得,可說錯話的結果很嚴重。而李逵能信任,還有點見識的屬下之中,也就是花榮了。

其他人,要麼就不是辦事的料,要麼就不可信。

章惇問:“打哪裡?”

“涿州,李大人告訴末將,如果陛下問原由就說涿州是遼國南京道的門戶,如果能打下涿州,戰火就不會燒入大宋境內,雙方將在燕山一帶廝殺,這是對大宋最爲有利的局面。”

花榮謹慎道。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章惇思量了之後,也有了底。隨後考量起來,誰適合派遣到河東路北線,成爲李逵的副手。

李清臣問:“就飛廉軍和禁衛軍,能打下涿州嗎?”

指望其他幾個軍是沒希望的,也只有飛廉軍和禁衛軍才能給朝堂上的君臣帶來驚喜。

但這話花榮怎麼敢保證?只好裝不知:“樞相,末將不知。”

“你且退下。”趙煦也看出來了,指望花榮能給他解惑是沒希望了。等到花榮退下之後,皇帝趙煦忐忑的等待章惇的反應。

當初章惇力排衆議讓章楶擔任收復河套的主帥,其實朝堂上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原因是李逵似乎比章楶更合適。

會不會李逵不滿,而故意甩鍋?

還是真的如李逵猜測的那樣,情況已經非常不妙了。而趙煦想的只有一個問題,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御駕親征了,他是否也要跟着一起去?

要是心裡不怕,趙煦當然想要硬氣一把,可是萬一被俘虜了呢?

大宋皇帝自從太宗之後,都認爲在軍略方面自己是給廢物。御駕親征是絕對不可能的,後來的皇帝再強能強過太宗皇帝?

可太宗皇帝還不是被遼人打了一腦袋包,灰溜溜地逃了回來。

然後這輩子都不再提起北伐的事。

一個邊軍主帥,還是軍一級的主帥,其實對大宋來說並不太重要。沒了,就沒了。可章惇卻不放心李逵起來,這傢伙以前打仗都是有人在後面拉着繮繩,即便這樣,也差點成了脫繮的野馬,跑到不知道哪裡去。

得選個老將,最好還是和李逵有過往來,熟悉的老將軍。

“陛下,臣以爲李逵身邊應該要有個行事穩重的老將輔佐,纔可保後顧無憂。”章惇道。

皇帝趙煦覺得章惇有點想多了,李逵身邊不是有輔佐的人嗎?不解道:“高俅不好嗎?”

章惇臉色微變,心說:“高俅就是踢球好,打仗的功勞都是躺贏,這等貨色,穩肯定是穩了,但太穩了,恐怕是個廢物啊!”

“高俅雖說從軍有幾年了,可是陛下有所不知,高俅沒有經歷過大戰洗禮,缺乏困境中的應對,而且御下安撫之纔不顯。飛廉軍是精銳,他只要不犯錯,自然不會出問題。但寧化軍如今肯定士氣低落,非得一員穩重老將主持不可。”

皇帝趙煦被章惇說的啞口無言,也就是他將高俅當塊寶。朝堂上的大佬都不把高俅當回事。

章惇想來想去這事得問李清臣:“李樞密,你可有人選?”

讓李清臣指揮千軍萬馬,恐怕真有點難爲他了,但要是推薦個合格的老將,這不難,他這個樞密使把大宋的將領名字都背了下來,沒辦法,腦子好使,就是這麼霸道,他能隨時隨地能夠推薦出合適的人才。

“原鄜延路主將米贇如何?李逵在延安府做官的時候,米贇也在鄜延路。”

“他們關係好嗎?”章惇好奇道。

李清臣笑道:“不用擔心。李逵經常向米贇的族孫米芾寫信,討要書作。在鄜延路的時候,李逵對米贇頗爲敬重。”

至於米家的身份,就更不用懷疑了。米芾的母親是神宗皇帝的奶媽,而米家是太祖時期的功勳名臣。大宋抗遼之戰,都有米家人的身影。米家是大宋最爲信任的功勳之一。朝堂上誰也想不到,將門功勳世家的老米家,會出個米芾這樣的書法名家。

“米贇乃功勳老將,自然可用。但章相的意思是讓米贇取代高俅爲副將嗎?”李清臣不無擔憂道:讓米贇當副將,是否妥當。

章惇想了想,這才緩緩道:“米贇的職責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在李逵上頭的時候,拉住他,別讓他犯渾。”

第148章 英雄膽第138章 不甘心第512章 太后剋星第193章 幹票大的再走第649章 科技之光第090章 皇城司第443章 逼人送死第459章 天下第一殺陣第264章 範老的提點第184章 吃定你了第725章 火神之怒第060章 刁民的氣質第109章 書林小學生第127章 人傻錢多第664章 公報私仇?第253章 偏心第302章 地獄三人組第311章 京城規矩大第785章 投獻第552章 恭請無敵神武大將軍第382章 武舉開考第522章 野路子第743章 一步步邁入深淵第101章 爆款書生第042章 抽他第586章 自薦第608章 大宋新武器展第043章 生意紅火第587章 帶路黨第240章 縣試第357章 逵爺教你中狀元!第601章 可怕的天賦第607章 欺負老頭子第789章 好漢傭兵團第378章 實力坑人第566章 弟子服其勞第405章 該來的還是回來第684章 元長,你辦事我放心第422章 李直秘,涼了!第677章 活着總該有點追求第089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624章 天使來了第141章 奈我何?第310章 東京汴梁第229章 靈魂歌手第129章 任性第670章 替父出征第534章 自帶光環第095章 大鬧臨沂城(3)第436章 快到爸爸的炮口來!第554章 金玉良言第698章 理學的覆滅第604章 牽着鼻子走第216章 大宋好人第058章 不和傻子一起做生意第604章 牽着鼻子走第654章 技法之爭第634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302章 地獄三人組第090章 皇城司第475章 總有刁民想造反第234章 一年之後第456章 援軍被圍第307章 害人不淺第256章 差點成神第763章 文化霸凌第232章 兩年之期第229章 靈魂歌手第503章 二老爺升堂第369章 師師是個品牌第303章 哥哥救我!第042章 抽他第252章 雞飛蛋打第663章 李逵式籌錢第102章 醉酒第330章 爺也是有脾氣的人第314章 蘇門敗類第426章 小子,你攤上大事了!第217章 和稀泥第105章 岀鹽了第782章 太子,江山爲重啊!第631章 青塘事了第120章 蓮藕燉排骨第414章 關鍵時刻還得看李逵第537章 投名狀第512章 太后剋星第605章 中興之像第264章 範老的提點第050章 忘了個乾淨第439章 高俅的新技能第203章 一言不合就開大招第125章 陰溝裡翻船(加更)第420章 劫牢,俺們是專業的第235章 科考真秘笈第138章 不甘心第390章 議親第476章 橫空出世的大宋護國神器第663章 李逵式籌錢第010章 試身手第064章 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