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皇帝飄了

且不說偏殿,畢竟對於七品一下京官來說,大宋朝堂的勝利,對他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好處。也不是說完全沒有,至少他們混上了國宴。

對於很多低品京官來說,他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但有一個能夠吹噓一輩子的記憶,和沒有能夠吹噓一輩子的記憶,人生質量上是完全不同的。

大部分七八品的小官,除非在一些要害部門。

比如說秘書監,中書省,門下省,官職雖然不大,如:舍人、著作郎、校書郎之類的官職,這些官員和其他京官是兩回事。

一來,他們基本上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做事。雖說做的都是些水磨功夫不見成效的事,但這些人無一不是皇帝認爲的帝國精英,需要好好觀察品行的人才。

等到機會合適,就該是他們大放異彩的時候。

除了天子邊上的官員。六部的官員之中,很多這輩子都是升遷無望的倒黴蛋。

不如說孫進賢,他的官職是架閣庫,全名應該是‘吏部總管架閣庫’,說白了就是檔案室管理文案的官員。

只要不是出現重大事故,比如文案都給燒了之類的天災人禍。他做好做壞,誰也不會在意。

像這樣的官,想要升遷,難如登天。

甚至到告老還鄉,他也別指望有什麼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在他的身上。

而能夠參加一次國宴,在京城自然沒有什麼可吹噓的。比他地位高,官職大的,自然也參加了。比他地位低的只能是吏,連官都不是的小吏,他吹噓也沒有多少成就感。甚至在京城,他會無比的失落和低沉,因爲就算是做官,他這輩子能夠見到皇帝的機會也就是那麼幾次,還是遠遠地看着,根本就靠近不了的那種。

可要是等他告老還鄉之後,他老家的那幫子連州府都沒有去過的老夥伴們,他就有了吹噓的資本。

“皇帝的國宴也沒幾個菜,但官家仁厚,他老人家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咱們這些做臣子的也不能奢靡不是?”

“當時官家就拉着老夫的手,勉勵老夫爲朝廷做事……”

反正,也沒人反駁,只顧着自己高興就可以了。

所以,這些官員歡呼,並非是因爲高興,而是在大慶殿內的上司們高興,他們要是露出個頹喪的表情,萬一被人記住了呢?

豈不是要倒黴?

所以他們也高興,高興青塘一下子送了大宋兩萬匹戰馬,更多的是琢磨這要是換成錢,是否能將大慶殿堆滿。

至於孫進賢,早就被人遺忘了。

當然,也有真心實意高興的官員。

他們一般有幾個特點,年輕,很年輕。因爲他們纔是大宋今後朝堂上可能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人物。

比如說錢廖,在比如範衝。

前者高興,是因爲他是國宴的組織者之一,國宴越成功,他的功勞就越大。

而範衝高興完全是另外一種原因,大宋的日子越來越好,朝堂的財政越來越寬鬆。那麼對於他來說,變法派和保守派之間的矛盾就不會變得如同之前那麼尖銳。他爹起復就了希望。說起來也奇怪,範祖禹被貶謫不久之後,身體明顯的開始變壞。

可是當他聽說呂大防進京之後,病神奇的好了。

這不得不說,沖喜是有效果的,並非封建餘孽,有時候比藥物更加強大。

“人傑,你說今後這青塘是否已經算是歸心了?”

範衝興奮道。

李逵倒是很平靜,他淡然道:“還差得遠呢?青塘的問題不在於他們地態度,更多的是朝堂對他們的看法。土司們只有真正體會到了大宋的誠意,纔會真心實意的心向大宋。”

“李大人功高蓋世,爲李大人賀!”

“諸位一起!”

李逵沒想到,僅僅是青塘土司的一次進獻,就讓他和周圍偏殿裡官員們的對立場面消失的無影無蹤。尤其是周圍都是巴結的眼神,像極了他在青塘城內的樣子。

至於不滿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說孫進賢,這老頭一張老樹根似的臉,烏漆麻黑的陰沉。可他有什麼辦法,他如今最怕的就是李逵將他秋後算賬,斷了他的仕途。

雖說他芝麻大的前程,沒了也就沒了。

可衣錦還鄉和罷官丟職能一樣嗎?

大宋解決了青塘的問題,解決了西夏的問題。至少可以省出兩成以上的賦稅,按照大宋一年賦稅一萬萬貫來算,至少會多出兩千萬的盈餘。有了這麼多錢,皇帝還會想着變法嗎?

吃喝玩樂不香嗎?

躺在錢堆上不舒服嗎?

爲何一定要用可能毀掉大宋根基的變法去冒險?

從仁宗開始,到神宗皇帝,然後到今上,他們變法的目的不外乎是大宋的賦稅已經不足以支出。要知道以前大宋的財政每年都有五百萬貫以上的盈餘。雖說國庫的錢還堆積如山,可真要是等到國庫裡跑耗子,大宋差不多也該完蛋了。有意變法的皇帝,也擔心變法會動搖大宋的根基,但沒辦法,他們就算明知道如此,也要硬着頭皮去做。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纔是智者的謀劃。

其實,青塘的土司進獻,李逵是知道的,不僅知道,還給青塘的土司們提了個醒。李逵雖然推動了青塘的土司政策,主張番人治番邦的策略。但他不過是作戰的統帥,最多也只能給皇帝上奏摺。東西兩院,也就是樞密院和都事堂是否會聽他的,他都不知道。土司們要表態,向皇帝表忠心。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出一份足夠讓大宋皇帝雀躍的禮物。

要不然,朝堂還是可能對土司,番人治番的政策發生動搖。

李清臣和安燾的組合,即便李清臣善於謀劃,安燾善於衝鋒陷陣。可是對比章惇和蔡卞的組合,還是差了很多。尤其是楊畏也投靠了章惇,加上翰林院承旨擬訂政令和聖旨,可以說樞密院在話語權上完全處於劣勢。

這種情況下,安燾想要徹底推行土司政策,難之又難。

至少章惇是絕對不會讓安燾如願。

畢竟,樞密院的功勞越大,對於章惇來說,他的威脅就越大。尤其是李清臣並非不是沒有想做很宰相的念頭,而是這個念頭被章惇熄滅了而已。

出於自己利益,章惇也不能讓安燾如願。

可青塘的土司們集體趕到了京城,雖說有些年老的土司沒來,但是也派遣了繼承人趕來,這等於是給安燾站場子。

身爲帝國宰相,章惇即便是再小肚雞腸,也能看出來安燾的謀劃。

同時,他也開始忌憚起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逵。

安燾說白了,就是個從御史臺一路走上來的大臣。雖然資歷很老,但問題是他沒有施政才能,更不要說軍事才能。如今朝堂上的幾個大佬,除了李清臣、蔡卞、曾布之外,都有軍功。雖說蘇轍的軍功說出來讓人難以啓齒,他老人家是因爲神宗皇帝駕崩之後,指揮大軍護陵才獲得的軍功。說白了,就是當時的宣仁太后要給蘇轍一個軍功進爵的由頭而已。

可安燾的軍功是實打實的軍功。

他還有去西夏談判,重新劃定邊界的功勞。

要是讓安燾繼續成長起來,那麼勢必會威脅到他的相位。

而安燾之所以獲得這些功勞,都離不開一個人,李逵。

西夏的事,李逵上竄下跳,先是鼓動西夏皇族李承乾叛亂,然後弄死了西夏的皇帝和太后,政變成功。內亂之下的西夏實力大損,讓大宋白撿了四個州的地盤。可最後功勞沒有計算在章惇的頭上,而是落在了皇帝的英明選才上,讓章惇有苦難言。

之後就是青塘了,大宋打青塘是章惇力排衆議的決定。一來,前青塘王,如今的階下囚阿里骨太囂張,竟然敢率十萬大軍進攻秦鳳路,給大宋難堪(主要是蔡京指揮下的秦鳳路沒打贏)。二來,收復青塘對於完善大宋的軍師體系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不缺戰馬的中原王朝,纔是擁有進攻能力的泱泱大國。

要是連戰馬都沒有,靠着步兵作戰,只能淪爲被動挨打的局面。

即便強悍如漢朝的軍隊,沒有足夠的騎兵,也無法對匈奴產生巨大的威脅。更不要提戰略主動之類的了。騎兵,足夠的騎兵,纔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底氣。

可讓章惇鬱悶的是推薦安燾去秦鳳路主持收復河湟之地,是章惇的謀劃。原本章惇以爲可以分開安燾和李清臣在樞密院的控制,至少分開兩三年之後,他就有足夠的時間控制樞密院。就一個李清臣,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而安燾帶兵打仗,不僅恐怕無法立功,甚至還會遭受慘敗。在張章惇看來,安燾的才能比蔡京差遠了,蔡京打不過青塘,安燾肯定要涼。可誰能想得到,大宋連物資都沒有送到秦鳳路,李逵就打下了青塘城。

留着羌人沒有投降,對於秦鳳路來說,真的不算是麻煩。

畢竟,羌人多步兵,還在山裡,大宋再不濟,對付羌人也手拿把攥般的容易。

兩次的謀劃,都讓李逵輕鬆化解。

這讓章惇不得不懷疑,李逵已經投靠了李清臣。章惇遲疑不已,難道真的要對李逵下手?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對一個看似沒有任何威脅。甚至才進入官場兩三年的小子下手。可要是李逵真的投靠了李清臣,他別無選擇。

看着一羣連禮數都夠嗆的青塘土司,有的站着躬身,有的跪在地上,還有無地投地趴在地上的丟人現眼的玩意,章惇的內心冷到了冰點。

別看這幫青塘人說話都不利索,語氣怪的很,還盡丟人現眼,可是皇帝卻笑的異常的燦爛。

這份喜悅,就連郝隨也感受到了。皇帝這麼高興,大概只有兩次,第一次是皇帝親政的時候,第二次就是現在。

大慶殿上,趙煦激動的站起身,從龍椅上站起來,走下臺階,一個個將青塘的土司扶起來,情緒幾近失控,哽咽道:“愛卿,有心了。”

“愛卿,有心了!”

“爾等不負朕,我大宋誓不負卿!”

君無戲言,皇帝當着滿朝文武,番邦使臣開口。這要是還說話不算數,他恐怕真沒臉死後見趙家的列祖列宗了。

而內心最掙扎的恐怕還不是章惇,而是西夏的使臣和遼國的使臣。

對於他們來說,大宋越強大,他們就會越擔心。

慶典結束。

皇帝難以剋制心頭的喜悅,在皇宮中快步的走着,身後跟着郝隨等宦官。越想越高興,他爹神宗皇帝即便用王韶打下了青塘又如何?青塘人該叛亂還是叛亂,甚至預想的戰馬也無法提供。還不得不拖累秦鳳路駐紮大軍防備。

可是他呢?

同樣是收復青塘,從戰報上看,青塘死的人至少是王韶那次熙寧開邊的三四倍,可是熙寧開邊實際上是失敗的,這些都是有定論的事情。

可是趙煦呢?他收穫的卻是四海歸心。這豈不是說,他比他父皇都要厲害?可他才二十歲啊!想起來,就興奮。要是五年之後,十年之後,他豈不是要超越秦皇漢武……想到這等美事,真要是等將來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他只能去煉丹打發歲月了,一想到這些,他忍不住笑起來:“郝隨,明日紫宸殿上賜封青塘土司你說朕要給什麼纔好?”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給什麼,青塘的土司都會滿心歡喜。”郝隨可不敢亂說話,尤其是皇帝高興的時候,要是壞了皇帝的好心情,他就要倒黴了。

對於這樣的答案,趙煦自然不會滿意,連聲道:“不妥,朕富有四海,怎麼能佔了臣子的便宜?”

這話在理,華夏是禮儀之邦,一直信奉的道理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青塘十大土司如此醒目,趙煦怎麼能夠沒有點表示?再說了,青塘土司給了兩萬戰馬,他要是摳摳搜搜的,豈不是讓忠臣寒心?

趙煦皺眉問:“郝隨,你說青塘的土司會缺什麼?”

“缺的可就多了,茶、鐵、武器、絲綢多了去了,畢竟草原上不產這些。”

“給,往多了給。茶給十萬斤,鐵一百萬斤,絲綢……土司往來青塘和京城不易,要是修建宮苑不妥當,你說修個廟如何?朕聽說,青塘人喜歡住在廟裡,和佛主住的近點。”趙煦很有錢,畢竟準備打仗的物資都沒有用掉,這些換成錢,別說買下兩萬匹戰馬了,就是再多的戰馬,也足夠。當趙煦決定賞賜的時候,自然要給足面子。

畢竟賞賜越豐厚,他就越有面子。

可隨着趙煦敗家似的賞賜決定冒出來之後,郝隨心驚膽戰的想到一個問題:“這買賣似乎虧大發了。”

“陛下,使不得啊!這麼多的物資,都事堂恐怕不會答應。再說了,青塘設立土司,還是李逵的建議。賞賜這些,是否該去問問李逵?”郝隨緊張道,皇帝要說給,他不能攔着,但是都事堂不答應,到時候兩頭受氣的就是他了。

萬般無奈之下,郝隨只能搬出了李逵。

趙煦挑眉道:“爲何李逵回京了,卻不來見朕?”

郝隨對此腹誹不已,一個頭天回京就能在大冬天跳汴河的愣頭青,會想着您,別做夢了。

不過郝隨畢竟是李逵的好兄弟,甚至一度想要讓李逵佔便宜當他兒子的親爹。即便李逵沒有答應,但還是自家兄弟,郝隨說什麼也要把話給圓了,他想到了李逵沒有進宮的藉口:“陛下,您忘了,李逵已經不在皇城當差了,直秘閣的官身也去了,他沒有進德勝門的腰牌。”

皇帝愕然,心說:“這小子不會是傻吧,沒有去要一個啊!”

要是李逵知道皇帝這麼想,肯定要生氣:你以爲要了,就能給?

第599章 黑臉漢子不都是及時雨第218章 造反四要素第712章 託妻獻子第742章 書生從軍第707章 兩員虎將第767章 無敵鐵林第012章 大力出奇跡第667章 被山賊套路的官軍第373章 人生如戲第548章 黑大帥第638章 給富婆跪了第090章 皇城司第222章 舐犢情深第742章 書生從軍第778章 幸福的煩惱第547章 破興慶,天下震動第702章 琉璃大竊案第574章 書生的奮鬥第709章 韭菜們又要迫不及待了(求月票)第303章 哥哥救我!第634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209章 太欺負人了(求訂閱)第581章 還是信不過咱家啊第139章 家財豐厚第118章 訓徒弟第710章 魔鏡第600章 耿直老種第441章 火藥的正確用法第748章 武器變了,戰鬥方式也變了第346章 蘇神醫第260章 你到底對我做了什麼?第445章 友軍不好惹第089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249章 你爹,就是我爹!第129章 任性第617章 這是信不過老夫啊!第398章 您老不想活了吧?第095章 大鬧臨沂城(3)第042章 抽他第773章 欺負朕老眼昏花?第287章 舊識第031章 土豪第089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158章 漲價第312章 你嫂子膨脹了第336章 聖旨到第746章 兵臨城下第444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709章 韭菜們又要迫不及待了(求月票)第506章 小心眼的探花郎第737章 你爹有的是錢第268章 落難公子第685章 小人得志關於更新第525章 都是野心家第728章 妖道該死第249章 你爹,就是我爹!第792章 愛兵如子王敬之第419章 老夫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第560章 有賊第430章 誤入戰場第497章 日行一善第449章 野戰無敵的神器第795章 下套第268章 落難公子第289章 將功折罪第708章 牛頓的蘋果,李逵的拉麪!第133章 讓你小子不學好第051章 破家的縣令第470章 反攻開始第281章 小二第714章 調教第470章 反攻開始第814章 算他倒黴第036章 勤快的大郎第709章 韭菜們又要迫不及待了(求月票)第051章 破家的縣令第371章 三叔公進京第113章 因爲窮第185章 豪門底蘊第292章 射手的苦惱第609章 要你命三千第550章 樑家的廢物第768章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第668章 大魔王第024章 大老爺抓現行第128章 在商言商第703章 拉他下水第092章 忍辱偷生第139章 家財豐厚第492章 土匪式反駁第684章 元長,你辦事我放心第543章 賊叛軍第608章 大宋新武器展第321章 惜敗第181章 神捕李逵第738章 公報私仇第014章 畫風不對勁了第170章 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