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

好在,李雲對李逵的發跡一直保持着非常平和的心態,不平和也沒辦法,總不能和李逵硬懟吧?再說了,硬懟他也懟不過。對他的人生來說,李逵打從一開始出現,就似乎爲了專門打擊他的存在。不管是武功,還是其他方面,都是李逵高人他不知道多少。

就連打劫這種正經人不學的學問,李逵也是頗爲精通。尤其擅長黑吃黑。

頭兩年,李雲的心態確實很崩。

崩潰的原因就不說了,總之,李雲在李逵的陰影下生活了兩三年之後,就漸漸琢磨出了味道。

他爲何一直要和李逵去比?

和高俅比不好嗎?

高俅這廝跟着蘇軾十來年,還不是水平和他差不多?他原先想着,高俅和他一樣,在省試落榜。同是難兄難弟,然後一起參加武舉,雙雙打出武進士的一條路來。估計到時候,省試落榜的心態就不會那麼難受了。至少在師門那一關也說得過去。雖說這樣想不太好,也不太磊落,但總好過自己一個人扛吧?

可沒想到,高俅這廝竟然靠着一腳的蹴鞠球技,竟然也當官了。

還將不將道理了?

李雲絕望的環顧周圍,似乎只有他一個人爲了家族榮譽而努力!

加上他爹和爺爺都從老家趕來了,似乎有種老李家不出個官,誓不罷休的樣子,這讓李雲很崩潰。尤其是李逵這廝,之前在皇城裡當鹹魚,連個衙門都沒有,整日在御道邊上佔個地方,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壓根就不是皇城內當值的官員,而是那個衙門看門的門房。

可如今,李逵竟然手底下有上千人,這還讓他怎麼去給老爹解釋,當官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他敢繼續說下去,李清的大巴掌,下一刻就該印在他臉上了。

只能祭出自家老師來說項,李雲縮着腦袋對他爺爺李利德道:“爺爺,我家老師今科才僥倖中了進士,我纔跟他學了才兩年,怎麼可能就那麼容易高中?他老人家都有落榜的日子,我何德何能,就一定能高中?”

這話倒是沒錯,蘇過上一科就落榜了,元祐年落榜,可能對蘇過來說是最大的遺憾。

要是生在別人家,落榜一次,也不算是什麼丟臉的事。但是家裡頭兩個學士,老爹和叔叔都是學士,一個是龍圖閣學士,一個是龍圖閣直學士。卻家族最出色的弟子,竟然連進士的這一關都過不去。確實惹人恥笑。

龍圖閣還是館閣之中,最爲重要的一個。大宋外派差遣的封疆大吏只出自兩個地方,一個就是龍圖閣,另外一個樞密院。當然,樞密院學士肯定不會外派。樞密院外派的只能是貼職副使。如今,蘇門將龍圖閣學士包圓了,可見如今的蘇門是在家族巔峰時刻。

這也是爲什麼李逵不去龍圖閣鬧騰的原因了,自家人,怎麼可以胡亂拆臺。

更何況,萬一把師祖和師叔祖都引出來了,豈不是大大不妙?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

李利德看了一眼別人家的孫子李逵,嘆氣道:“可你總該再試一試吧?多學三年,下一科高高的中了,也能讓我沂水李氏的門庭光大些。到時候你才二十歲,還年輕。要是有個進士身份,就能和官宦門第結親,豈不是美得很?”

李雲心說:“沂水李氏?即便他高中進士,恐怕外人也只知道李逵吧?”

當然李逵出名,肯定不是他學問有多好,也不是他做官有多大。而是他那股子折騰勁,把所有人都嚇住了。這位爲了跑官,把宰相就一腳踹在了臭水溝裡,還有什麼他幹不出來的事?

就自己老實巴交的樣子,也活不成李逵那個樣子啊!

李逵也有點頭大,族裡的人處處學他,似乎都以他爲奮鬥目標。但你們什麼水平,難道心裡就沒點數嗎?

當然,有一個原因,李逵是打死也不會說的。

要不是這一科,換下一科,李逵下場參加省試,恐怕也要落榜。連進入殿試的機會都沒有。這一科,因爲有大師伯黃庭堅的幫忙,有秘書省浩瀚的進士卷子作爲範本,加上黃庭堅沉寂文章幾十年的功力,才讓他僥倖成功了。

要比真才實學,李逵確實差遠了。

不過,李清和李利德看李逵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執念,這時候李逵要是還縮着不說話,恐怕李雲這一關真不好過:“六叔公,清叔,你們也不用糾結於進士門第。小子這次能成功,也是僥倖。要是不中,恐怕也要去和李雲一起參加武舉。”

“人傑,你不一樣,你下場參加武舉,那是狀元收在兜裡,手拿把攥的事。”李清對李逵的武力值,一直有着盲目的自信。打從他親眼看到李逵用拳頭將老虎給打死的慘狀,就認定,李逵不是人。

當然,這不是李清罵人,而是把李逵當神人看待。

李清以口氣一轉道:“可是李雲哪裡比得上你?他下場參加武舉,而且武舉每科的人數那麼少,他萬一被刷下去了,豈不是兩頭空?再說了,咱們都是使力氣往省試殿試上走,突然間要參加武舉,也不知道個章程,兩眼一抹黑,心裡沒底啊!”

這倒是句實在話。

別看李清是個武人,他要是想要有所成就,武舉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進階之法。

但李清的家世讓他根本就不會對武舉有所期盼。他連武舉大門往哪兒開都不知道,怎麼會去關心武舉的章程?

這需要專業人士的解讀。

作爲京城本土人士,還是軍戶出身的高俅,這纔有了用武之地。原先李家人說的是家事,他也不好開口,但說到武舉,恐怕在場連李逵都不如他熟悉。高俅開口道:“諸位也不用擔心,李雲參加武舉一點問題都沒有。狀元不敢保證,但中個武進士難度不大。”

“老弟啊!不知你是……”

李逵忙道:“這位是高俅,以前是學士門下隨從。這次本來是和我們一起參加科舉的同門。如今在殿前司做官,是陛下跟前親近之人。”

李清稱呼高俅爲老弟,一點問題都沒有。高俅面相看着老氣,加上也比李清小不了幾歲,最多十來歲。稱呼一句老弟再合適不過。可李雲受不了了,他和高俅是兄弟相稱,怎麼一轉眼就讓高俅當叔叔了,這廝面相老,又不是真的老。尤其是高俅這廝身上還有病,李雲自信他在娶媳婦生兒子的事上,肯定能趕超高俅。怎麼肯平白矮高俅一頭?李雲忙着對李清道:“爹,是兒的兄弟,不是你的兄弟。”

“你看看人家,和你一起下場省試,都當官了,就你,連個屁都沒撈着。”李清本就不是什麼文雅之人,尤其是說到了兒子的前程,更是粗話張嘴就來。

原本是李清訓斥兒子的話,卻讓高俅鬧了個大紅臉。

他當官,可不是科舉高中之後當上的官。

高俅面色尷尬道:“清叔,小侄並未獲得省試拔貢的機會,更連省試都沒有參加。”

“哦,賢侄做官可有門道?”

李清其實更羨慕的是做官,至於做什麼官,他不在乎。只要家裡有人做官了,就是官宦門第。忽然間,發現省試沒能拔貢,科舉心灰意冷,也能做官,頓時來了精神。邊上,他爹李利德也是雙眼放光的盯着高俅。

高俅不着痕跡地偷偷打量了一眼李逵,心說:他做官,恐怕說不大出口。

李逵解釋道:“清叔,您老人家就別問了。高兄是陛下親自提拔的殿前司校尉……因幹才而舉……恐怕這門路不打好走。”

高俅也一副沒臉見人的樣子。

可是看在李清眼裡,這是謙虛啊!指着李雲訓斥道:“你看看人家,才能都讓陛下都愛惜,非經世之才不可。而你呢?整日瞎混,豈不是要氣死我?”

李雲耷拉着腦袋,不敢擡頭。擡槓是沒用的,他如今算是看明白了,在家裡,甭管是誰,都喜歡將自己和李逵去比。結果不言而喻,自然是很悽慘的那種。在外頭,他爹和爺爺也不滿足於當初想要讓李雲子承父業,成爲一名光榮的捕頭了。

時至今日,李清也看不起捕頭這份賤業。

捕頭,這個一度讓李清覺得頗有自豪感的營生,如今卻讓他如棄敝履般的嫌棄,主要是李家發達了。

但他吹捧高俅的話,卻讓高俅啞巴了。他能說什麼,自己真的有經世之才,連皇帝都讓他給驚動了?

這話就算是皇帝金口斷言,高俅也不敢信吶。

自己幾斤幾兩,難道還不清楚嗎?

李逵也明白,不能讓李清和李利德繼續說下去了,再這樣下去,恐怕李雲都要自閉了。於是,轉身對高俅道:“高兄,你清楚武舉的流程,不如你給我族叔和六叔公說說,需要注意點什麼?”

對於京城人士來說,他們絕對不會允許自己被一個外鄉人給問住。

尤其是在見識方面,更是如此。這關乎到某種流淌在他們身上的驕傲。高俅是街頭混混出身,對於京城的消息更是精通。

武舉雖說是他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但要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說起來也簡單,武舉考試也有貼經,但只考《論語》和《孟子》。其次就是兵法,再之是箭術,馬術之類,李雲參加過武舉,應該知道章程,但這些都不重要。搏殺武進士的門路只有一條,沙場對戰。”

“按照往年武舉的人數來看,一般都是參加的人數在三百人左右。其中少數會是落榜的士子參加。但他們也有另外一個身份,將門。”

高俅說到這裡,李清和他爹李利德的表情就凝重了很多。

將門。

恐怕真不是普通人能夠對抗的強大存在。文官的顯赫在朝堂,但將門的顯赫,幾乎是觸及大宋疆域的各個角落,除了朝堂。

當然有對外作戰的時候也是如此,大宋的規矩,文官做主將,武將當副手。這也就是讓武將在見到文官的那一刻,天生就矮了一頭。這也是爲什麼文臣只要表現出對武將的愛護,大宋的武將就能用性命去報答。

比如說章楶,這位在西北就是如此。他給予武將尊重,武將回報他的是性命相托。

要不然,章楶在主持慶州防禦的時候,手底下的兵力還不足西夏的一半,要是他沒有過人之處,武將們早就造反了。

高俅見李清等人表情凝重,莞爾笑道:“諸位,不用擔心。將門雖是將門,但要是顯赫的門第,怎麼會需要走科舉和武舉這條路?顯赫的門第的將門子弟,他們一出生就有了官職,根本就不需要去爲個武進士爭個頭破血流。”

“賢侄目光如炬,確實如此。”這個緣由不難猜測,關鍵是如何看出來。李清心緒稍解,他也是關心則亂。李雲這傢伙年紀不大,閱歷也少。更不是像李逵這樣一個人能打趴下整個山寨的猛人,武舉出頭,他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這也是爲什麼李清更希望李雲能夠繼續考慮讀書參加科舉的原因。

“剛纔小侄說的都不是重點,兵法可以在中武進士之後去學,箭術馬術也是如此,但唯獨一樣,武功不行。”高俅道:“武功雖說也是能夠苦練出來的,但天賦很多人都沒有。武舉的關鍵就是最後沙場的對戰。”

“沒有規矩,沒有任何規矩。在起碼的防護之後,就是一場亂戰,三百人,鬧哄哄的在校場,誰要是能夠挺下來,基本上一個武進士的名頭就穩了。因爲,殿前司和兵部的官員都會在紗場上只有十多個人能站着的時候,才結束這場亂戰。”

李清張了張嘴,他聽高俅的解釋,雖然長見識了,但問題是他聽着武舉的考試,怎麼就那麼不靠譜呢?

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而李雲的爺爺更是一臉嫌棄道:“這豈不是鄉間打羣架的路數嗎?搶親,搶水,都是這個路數。咱老李家有經驗,不虛任何人。”

李清埋怨的看了一眼李利德,自己老爹胡說八道,他也不敢阻止。可您老就不怕把咱家的底給掀了?

李利德這才尷尬的訕笑了幾聲,表示再也不說了。

李清這才長嘆道:“如此說來,李雲的武舉也玄了?”

李雲沒想到自己老爹如此沒有信心,想要開口給老爹信心,卻發現自己真沒有多少說服力。反倒是李逵笑道:“打羣架,一味的猛衝猛打都不是長久的辦法……你們這是什麼眼神?”

在場有個算一個,看李逵的眼神都很疑惑。心說:“你不就是這樣的人?”

沂水李人傑,要和你們單挑,你們隨便上,老子就一個!

一直以來,李逵就是給人這種天下第一猛將的印象。從沂水第一好漢,然後到京東東路第一好漢。

好在李逵如今地位今非昔比,已經是進士老爺,直秘閣了。旁人也知道了掩飾,李逵這才耐着性子說了下去:“李雲一個人恐怕不行,需要抱團。幾個人,十幾個人組成一個小型的戰陣,可攻可守,進退自如,就能保證立於不敗之地。”

終於輪到李雲發揮了,幫手李雲自己給自己找好了,他雀躍道:“爹,爺爺,我都找好了。”

李利德卻擔憂道:“解千、解萬武功不行,膽子也不成。聽說之前在濟州,因爲怕事,半道上還丟人的跑了……”

說到一半,李利德說不下去了,他發現解千和解萬正在角落裡安靜的待着,眼神卻頗爲無辜。似乎再對老頭控訴:“李雲他爺爺,我們都在呢?”

可沒辦法,李家人就是這麼耿直。

李清爲了掩飾尷尬,對李逵道:“人傑,清叔有個不情之請,還請人傑不要忙着拒絕。”

“清叔還請說。”

“距離武舉還有些日子,清叔想要請你幫忙給李雲幾個練練。”李清不好意思道。

李逵滿不在乎道:“行!”

“爹!”

李雲反對,但沒用。

李清說道:“檢驗戰陣的實力,只能是戰陣。有李逵加入衝陣,加上我和林哥,特訓幾日,足以對這三人有所裨益了。”

李雲翻着白眼不想說話,他覺得自己的親爹有藉着特訓他的由頭,行大義滅親之舉。

可讓他叫屈的是,他也沒做天怒人怨的事啊!

反倒是解千和解萬一臉期待,他們終於能夠面對沂水第一好漢李逵,想想,都讓他們兄弟激動不已。

李雲看向解氏兄弟的目光鄙視不已,連爺都放棄了和李逵一爭長短的想法,就你們倆,也配?

第246章 縣試第一第144章 史文恭第453章 廟堂之上第401章 差點忽悠出一個帝師第265章 被針對了第248章 大郎,你要老婆不要?第103章 學林匪號李人傑第357章 逵爺教你中狀元!第145章 封倉鎖糧第729章 夢裡的事能當真嗎?第537章 投名狀第320章 北地槍王第490章 嘬死都沒死成的三叔公第315章 舊黨門下第一走狗第119章 扎心的高俅第614章 首功之論第750章 連蒙帶騙第519章 神棍的氣息第716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第112章 露怯第071章 被信仰武裝的山賊第777章 上當了第286章 虎骨酒第390章 議親第114章 嚇唬人第062章 認個乾爹吧!第795章 下套第246章 縣試第一第646章 狗頭軍師第058章 不和傻子一起做生意第435章 火銃第572章 請命第711章 大宋險惡的營商環境第055章 羊入虎口第383章 引薦第188章 這麼會是他?第689章 還有沒有王法?第636章 歸來還是少年第052章 座下第一猛將第453章 廟堂之上第120章 蓮藕燉排骨第604章 牽着鼻子走第463章 鐵鷂子第784章 儒道、王道和霸道第088章 宮中來人第457章 決戰之前第396章 謝謝你全家!第418章 大老爺來了!第556章 使團第124章 你也有今天?第163章 人精第799章 中間商賺差價第782章 太子,江山爲重啊!第529章 土豪來了第680章 跟對主子的重要性第112章 露怯第349章 被盯上的麻煩第186章 穆氏兄弟第736章 要當爹了第507章 小名不是瞎叫的第724章 爹,你老糊塗了第094章 大鬧臨沂城(2)第103章 學林匪號李人傑第244章 官官相護第685章 小人得志第813章 義無反顧章三爺第048章 萬物復甦第183章 我真鄙視你!第060章 刁民的氣質第587章 帶路黨第769章 主動出擊第563章 絕戶計第116章 從平庸到驚豔第455章 又一個好人倒下了第602章 瘋狂的奴隸第721章 兇名赫赫第741章 心態崩了第724章 爹,你老糊塗了第032章 貫日第298章 兵敗九龍灘第806章 魔王出海第768章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第789章 好漢傭兵團第368章 高俅立志當太尉第363章 黑鐵貢士第175章 大宋府庫第472章 你爹不傻!第784章 儒道、王道和霸道第271章 絕交第633章 做宰相公子太難了!第212章 匯合第634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729章 夢裡的事能當真嗎?第529章 土豪來了第176章 意氣風發第165章 挑動新舊之戰第663章 李逵式籌錢第248章 大郎,你要老婆不要?第712章 託妻獻子第381章 要發達的太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