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開啓無敵模式

被主考官盯上,李逵根本就不在意,他的仇人多了去了,誰見那個報仇成功了?

至於李清臣,用黃庭堅的話來說,這是個極端自負的傢伙。水平有,心眼也足夠小,但有一點很不好,就是手段太上不了檯面。

如今李清臣成爲這一科的主考官,對於蘇門來說,確實非常不利。

但是黃庭堅也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讓李清臣找不到李逵等人的蹤跡,發現不了他們的卷子,糊名謄寫制度李清臣絕對不敢破,只能乾瞪眼。至於蘇過,蘇轍做事的風格圓滑,肯定不會挖個坑讓親侄子往下跳的。

蘇轍要沉穩的多,也善於籌謀,黃庭堅相信蘇過在蘇轍跟前,自家做叔叔的肯定不會給親侄子吃藥。

上一科蘇過落榜,其實並不能怪蘇過的才學不足。而是因爲蘇軾在京城。

教兒子打基礎,融會貫通,磨練文章,這些蘇軾都很合格。但對於科舉,蘇軾卻一點都沒有方向。也不是沒有方向,主要是蘇軾覺得隨隨便便就中進士了,不中,就是黑幕。而大宋的科舉制度很完善,他不覺得有人會給他整個黑幕出來,故意針對他。

於是,文章的側重面就出現了問題。

當時宣仁太后還活着,沒有人回去吐槽保守派的過失,以古諷今。

問題是,蘇軾之前還拜訪了王安石,倆人冰釋前嫌,又得罪了司馬光等人,立場已經動搖的差不多了。導致蘇過在文章上沒有注意會引起主考官不喜歡的字句出現。主考官不喜歡,自然沒有了被取士的機會。

且不論蘇轍如何給蘇過授予科舉經驗。

黃庭堅對李逵和範衝倆人是很上心的,他甚至列出了數個計劃。

按照李清臣文章的喜好,他是崇古派且不說。但唐代的兩大文宗,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風格。

韓愈師古,崇尚從仁德之中尋找大道根本。

而柳宗元呢?

他文風樸實,更多的是諷今,從時政入手,對當今的時局進行論述。

都是需要被仰望的大能,但這兩種風格的文章,卻在寫起來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前者可以辭藻華麗,用駢文的方式,如同長虹貫日般直問本心。後者卻會更加註重質樸的文字,將百姓的疾苦直面士人,痛刺時政之弊。

李清臣的文章更崇尚柳宗元的風格,這也是大宋從仁宗中後期開始,讀書人對時政更加註重的原因。同時也是考驗一個讀書人對施政才能的衡量。

爲此,黃庭堅還特地給他們兩個特訓了半個月。

當時的黃庭堅意氣風發,大有暢談風雲的豪放感,但一開口,卻讓李逵和範衝都感覺很不好。

黃庭堅首先指出的範衝:“元長,你的文章辭藻華麗,根基穩健,頗有翰林之風。”這原本是一句好話,翰林就是要作風嚴謹,尤其是在治學方面。

因爲翰林院不僅僅是給皇帝起草命令那麼簡單,同時還會有編撰史書的重任。所以,穩重是翰林院最爲看重的治學風格。

但這些對範衝來說,是很明顯的標籤,黃庭堅果斷道:“改了!”

範衝都快嚇傻了,改,只有半個月時間讓他改文風,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可是黃庭堅理由十足道:“元長,你應該清楚今科主考是李清臣,這位做主考,要是旁人也就算了,但你爹得罪過他,你的文章特點越鮮明,越會被他盯上。要是前幾科,你的文章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風格,妥妥的中了。但今科不成,李清臣要是看到你的文章,肯定會黜落。”

老範家,如今在走黴運。

範衝要是中不了進士,那麼至少三年時間,他家會繼續走下坡路。

一個家族的沒落,五年是道坎,真要是五年沒有人才支撐家族門面,距離徹底沒落也不遠了。範衝賭不起,也不敢賭,只能說出自己的憂慮:“老師,這時候要是改變文風,文章就可能要差很多。且學生對時弊沒有把握。”

“誰說讓你學柳宗師的文風了?”黃庭堅意味深長的笑道:“改成範老的憂國憂民,要對時弊的擔憂。重要的是要對變法派吹捧幾句,不要多,就幾句點睛之筆即可。”

“這李清臣就發現不了嗎?可是我父親也沒有說過他和李清臣有過節啊!”範衝真的有點頭大,有心不聽黃庭堅的吧,辜負了長輩的好意,真要是聽黃庭堅的吧,有點吃不準。萬一他爹和李清臣沒有仇,豈不是多此一舉?

可是黃庭堅卻篤定道:“賢侄莫僥倖,淳甫兄把變法派有頭有臉的人都罵過一遍,李清臣絕對逃不脫。”

範衝聽聞這個噩耗,整個人都有點氣餒。他也忍不住琢磨,真要是被李清臣發現了自己的卷子,恐怕……世事難料啊!

科舉,省試和殿試,對蘇門來說就像是躲貓貓。

躲的就是被變法派盯上的可能。

只要沒有在糊名階段被挑出卷子,蘇門子弟算是躲過了一劫。

之後就是李逵,黃庭堅對李逵的要求就一個,文章立意不要太特立獨行,要附和當下。李逵也不樂意啊!這是他科舉策論最拿手的優點,要是連這點優勢都沒有了,他的文章甚至比普通考生都要不如。

但黃庭堅堅持道:“人傑,不要大意,你的文章比元長的文章更容易被發現,就衝你落了李清臣的臉面這一條,他絕對不會放過你。但只要你躲過去了,只要在貢士名單之內,他不敢壞了規矩,至於是否在殿試之中被打壓,就看你們的臨場發揮了。”

李雲可不服氣,因爲黃庭堅說完了李逵和範衝,把他給忽略了。

“師伯,那麼我呢?”李雲等地心慌,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師伯,他的文章您老人家還沒有點評呢?不能厚此薄彼。

面對李雲期盼的眼神,黃庭堅挺尷尬,咳了幾聲之後,無奈道:“你就不用追求風格了,多準備兵法纔是正道。”

兵法,省試可不會考,但武舉會考。

也不會佔太大的份額,武人也不重視,武舉最重要的還是對戰。能堅持到最後的,纔是武狀元。

李雲大受打擊,他的文章怎麼就沒有風格了。

但黃庭堅並非讓李逵和範衝這樣就算了,他拿出了周邦彥的文章給李逵和範衝作爲範文講解。這位的文章一拿出來,範衝的臉色就很古怪。

李逵倒是不在意,他沒有文人的那種固執。

周邦彥的文章中拍馬屁的痕跡太重,甚至很露骨。但馬屁拍到了皇帝的心坎裡,可以說,周邦彥的文章將新法的優點都一一挑了出來,聊聊幾句就能將皇帝撩撥的得意滿滿,心花怒放。讓神宗皇帝和當時的王安石看了之後,如同痛飲甘泉一般讓人神清氣爽。

範衝對此很牴觸,但他也知道這是黃庭堅的好意,只能受了。

李逵跟着一起學,可時間太短,根本就抓不住周邦彥馬屁文的精髓。範衝爲此,還專門去找了黃庭堅,老頭樂呵的告訴他:“這種文章寫起來很難受吧?”

範衝自能古怪的點頭,他很不習慣。

而且,文章也彆扭,看着像是模式化出來的堆砌,有種故意爲止的感覺。

黃庭堅卻撫掌大笑道:“就是要這種青澀的感覺,讓李清臣覺得你們是因爲仰慕他,而改變了立場。他做一科主考官,要是不網絡幾個能聽他調遣的學生,豈不是白忙了這一場?行了,要是老夫看着你們寫,突然將那麼寫好的文章放在老夫面前,老夫也認不出是爾等的大作。”

“老師,您老就別再羞臊我等了。”範衝鬧了個大紅臉。

反倒是黃庭堅無所謂道:“老夫年輕的時候也和你一樣,心中有浩然正氣,天地之間對錯如黑白分明,但處處碰壁。如今老了,才悟出了這番道理。要不然,當初老夫也不會做官越做越小。你們一個就要個進士身份,一個呢,需要進士身份撐門面。繞過了李清臣,元長的文章在殿試之中,絕對沒有被黜落的可能。至於人傑,陛下對你不會放手不管的。”

做官越做越小,這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十多年前,這位就做過知州,如今這官越做越小,說起來也真沒幾個人能比得上。

而且按照他的估算,他還有被貶謫的潛力。所以,這些話絕對是經驗之談。

範沖和李逵一琢磨,也對,氣節這東西在考卷上顯現,絕對是犯傻。

於是,蘇門下場的一半實力,開始琢磨起來怎麼吹捧變法派這等不要臉的事來。另外,蘇轍和黃庭堅心有靈犀的教導着自家的侄子。

饒是李清臣聰明絕頂,也料不到黃庭堅這位編排了無數神宗皇帝趣聞的文壇巨擘,會教範沖和李逵如此不要臉的應試手段。

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兩日的墨義,大部分考生都已經漸漸的習慣了貢院的生活。

考棚狹小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但只要再熬一天,就能再次呼吸自由的空氣,然後煎熬的等待放榜之日。

五經題之後,就是兩部本經。

之所以會把墨義放在最先考,或許也是爲了讓考生適應這種環境吧!

第三日。

策論題目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對於紹聖元年省試的士子來說,這纔是真正的科舉戰場。

是白刃廝殺的關鍵時刻。

自從熙寧變法以來,詩詞不再納入省試成績。策論,成了讀書人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

一篇好的策論,就能決定一個讀書人十年,甚至二十年寒窗苦讀的結局,沒有人敢在這方面輕視。

鐺鐺鐺。

衙役舉着策論題目的牌子入場。

士子們屏氣凝神,盯着路過的衙役手中舉着的牌子。

題目是:漢武新政之過。

李逵盯着題目看了很久,總覺得這位主考官李清臣的腦子有點問題。

大宋的官員憑什麼敢看不起漢武帝,這是你們自取其辱,還是故意明志向?

說起來,很奇怪。

李逵之前想不明白,大宋的士大夫階層對秦皇漢武都帶着鄙視的眼光去看待。秦皇,暴君也;漢武,暴政也!

在很多的考試之中,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會被拉出來鞭策一番,從而流露出滿滿對大宋的自豪感。

可問題的根子不在這裡。

在於秦皇漢武實行的霸政,而大宋曾經太祖太宗也想這麼來着,但是實力不允許,被打沒了氣勢,思來想去,最後只能用仁政作爲大宋王朝的根基。一百年的延續,仁政成了大宋王朝的主流。任何暴虐的王朝都是大宋王朝秀優越的反面教材。其實大宋還挺看不起唐朝,原因嘛?太窮。唐高中和武后,就是武則天當年還從長安逃難去過洛陽,簡直丟盡了皇家臉面。

秦皇漢武自然不可能逃脫筆墨之伐。

難道大宋的士大夫們不知道專門挑刺很不地道嗎?

他們都知道,但是不想說而已。

得虧是漢武帝,要是秦始皇的話,紹聖元年科的四千多士子分分鐘就能將這位頂在恥辱柱上。但漢武帝的缺點也很明顯,任用奸佞,窮兵黷武,不體恤百姓……

李逵一條條列出提綱,覺得有點對不起漢武帝,心中微微爲這位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默哀一陣。

他花費了半天琢磨文章,並試着寫了一篇。主題是按照變法派的路數,揚長避短,洋洋灑灑也有千字之多。

修改之後,在晌食之後開始謄寫。

當貢院的衙役敲響梆子的時候,他已經謄寫完畢。這梆子聲是告訴考生,還有一刻就要交卷了。

陸續有考生交卷的時候,李逵趕着人多的時候,也將卷子一交,提着考箱出了貢院。

剛出貢院,被眼前熱鬧的叫賣聲給嚇住了,大宋的小販真的一點都不放過做生意的機會。也沒等李雲,直接扛着書箱回家。

且不說李逵,李清臣在省試結束之後,謄寫糊名完成,正式的閱卷開始之後,他第一時間去了地字號閱卷房內等着。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找出李逵和範衝的文章。

“此文精妙,可取。”

李清臣拿來一看,不是要找的人,果斷道:“可!”

這一等,就是三天,最後一天他也慌了,怎麼沒有任何文章和李逵範衝的文風相近的呢?

連他自己都心裡嘀咕起來,難不成這倆人早在被他發現之前就被黜落了?

第092章 忍辱偷生第255章 拉風的新武器第722章 要被玩壞的禁衛軍第230章 又到分離灑淚時第686章 李逵,你的事犯了!(求訂閱)第649章 科技之光第638章 德勝門前第507章 小名不是瞎叫的第312章 你嫂子膨脹了第005章 不入流的押司老爺第433章 香不香?第386章 雙鞭將第188章 這麼會是他?第100章 讀書人爲難讀書人第812章 爭搶第804章 奔向大海的山賊第799章 中間商賺差價第216章 大宋好人第017章 人上人第456章 援軍被圍第705章 十三太保第052章 座下第一猛將第178章 第一個破產的倒黴蛋第112章 露怯第793章 殃及池魚第575章 業界良心第769章 主動出擊第096章 大鬧臨沂城(4)第324章 就醫第511章 你們需要幫手!第560章 有賊第197章 攻城第245章 人黑,心更黑第808章 突然就惹不起了第736章 要當爹了第104章 家族發跡第524章 你想當皇帝嗎?第007章 靈智上人第002章 倆傻子第536章 想當國師嗎?第429章 迷路第374章 這是爺們該乾的事?第127章 人傻錢多第262章 解氏雙雄第724章 爹,你老糊塗了第442章 殺俘第291章 命犯桃花的阮小二第006章 慈母多敗兒第594章 決戰來臨第003章 老族長的野望第269章 送命題第349章 被盯上的麻煩第538章 入虎穴第673章 不講武德第163章 人精第499章 大宋工匠第037章 糖炒栗子第285章 掃地出門第088章 宮中來人第618章 佛不爭,和尚不能忍第481章 書生有毒第019章 發財計劃受阻第440章 竊喜第753章 心痛到想死!第393章 太師也窮第043章 生意紅火第029章 大郎回來了第006章 慈母多敗兒第179章 着火了第270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19章 越醜越好第592章 這是看不起誰呀!第141章 奈我何?第668章 大魔王第063章 本錢被搶第287章 舊識第776章 祖宗太厲害的後果第682章 蔡京要奪權第751章 連自己人都坑第106章 找代言第307章 害人不淺第508章 出塞第489章 致命的缺陷第758章 初生牛犢第162章 李逵是個好孩子第525章 都是野心家第813章 義無反顧章三爺第621章 分領地第606章 貌似忠厚第472章 你爹不傻!第657章 低調有內涵第133章 讓你小子不學好第684章 元長,你辦事我放心第093章 大鬧臨沂城(1)第794章 遼帝崩,要隨禮嗎?第228章 詩言志第471章 白臉的宋奸第259章 小養由基第604章 牽着鼻子走第106章 找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