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俠盜一枝梅重現

自從昨日從各地涌來的拳民,陸續從四面八方抵達京城。居住在京城的百姓,還有那些外國使領館便感受到緊張的氣氛,正在京城上空不斷的漫延開來。

新上任的總*理衙門大臣,慈禧信任的端郡王載漪,也陸續收到各國領事發來的電報。詢問總*理衙門,爲何放這麼多拳民入京。畢竟,拳**動針對的就是他們。

面對這些洋人的質問,載漪跟慈禧竟然誤以爲,這些拳民進京之後,果然讓這些洋大人坐不住,開始尋求清廷方面的庇護。更加願意看着,拳民跟洋人死掐。

可隨着拳民入京當日,便製造了幾場血案。位於京城幾家洋人開辦的教堂,都受到義和拳民的圍攻。結果教堂被毀不說,負責傳教的教士同樣成了刀下亡魂。

面對這種情況,各國領事私下緊急聯繫。一邊集結各使館的武官部隊集結自保,一邊尋求外部駐軍的保護。可就算如此,依然無法阻止越聚越多的拳民入京。

原本安靜的京城,突然變得街道空空。除了那些士氣高漲的拳民,不斷嘶喊着口號,要誅殺京城的洋人外。幾乎看不到什麼百姓,敢在街上隨便晃盪。

就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中,市面上開始流傳一條消息。做爲拱衛京師的大沽炮臺,已經被洋人給攻佔。他們的大部隊,已經在進入京城的路上。

除此之外,拳民似乎很痛恨,那些信洋人教的百姓。打算誅殺洋人教士的同時,還找這些教民的麻煩。如果再不離開京城,只怕會引來殺身之禍。

一早便帶領一個警衛班,配帶了手槍入京的劉興華。端坐在一處茶樓的窗邊,看着街道上行色匆忙的百姓,還是不時經過散兵遊勇般的拳民。

聽着京中不時傳來的槍聲,還有不時騰空而起的濃煙,劉興華便知京師亂了。那怕平時熱鬧的茶樓,如今敢來喝茶的百姓真不多。

如果不是偶爾有拱衛京師的清兵經過,只怕那些貧苦百姓出身的拳民,早就將市面搞的一團混亂。眼下有這些清兵看着,至少拳民不敢隨便傷害無辜百姓。

就在劉興華全然沒心思品嚐杯中清茶之時,負責打探消息的警衛班士兵,匆匆的返回道:“少掌櫃,剛纔得到一個消息,英軍組織了二千人的部隊,已經從天津登車。”

聽到這條消息,劉興華不置可否的道:“那朝廷方面有何舉動嗎?”

士兵很快道:“似乎有下令,天冿方面的清兵跟拳民,阻擊這支聯軍的到來。眼下在京中的各國領事館,似乎都處於高度警戒狀態,洋鬼子都堆起了沙包構築防禦工事。

對了,就在不久前,聽京中的百姓說。新開赴進京的甘軍,似乎在街上殺了一個新上任的島國使官。甚至被那些清兵,當衆開腹剖心以示震懾。”

對於這條消息,劉興華卻點點頭道:“沒事,小鬼子死多少都沒事。現在他們的使官出事,以小鬼子的個性,怕是會立刻組織部隊進行報復。

行了,繼續打探消息,另外交待我們的兄弟。把位於京城各家糧行跟外資銀行的位置找出來,到時我有用處。既然大亂將置,那就讓它的大亂來的更痛快些吧!”

面對京城如今的形勢,劉興華根本沒想過,去找那些洋鬼子的麻煩。對他而言,渾水摸魚趁火打劫纔是最應該做的。這也是他出關,早就打算好的事情。

得到命令的士兵,很快又匆匆離開了茶樓。而坐在茶樓整整一天的劉興華,彷彿跟個旁觀者一樣,看着這座華夏國教的鉅變之始。

讓他有些無語的是,那些居於內城之中的王公貴族。似乎顯得很平靜,跟他一樣關起門來聽風雨。根本不會想到,這樣做將引來什麼樣的後果。

讓他有些欣慰的則是,從下午開始陸續有百姓,拖家帶口的出城。看這些百姓匆忙的樣子,想來是被劉興華散播的流言蜚語,還有京城的亂象給嚇到了。

誰都明白,如今這年頭天災人禍最恐怖。而百姓對於朝廷跟洋人互掐,根本就不關心。他們只知道,洋鬼子不好惹。如果不走,到時倒黴的又會是他們。

城外有親戚的百姓,自然選擇躲避。不過接下來,時局會如何發展。誰都能預見,朝廷這次怕是把洋人給惹急了。以洋人的性格,他們會善罷干休嗎?

答案自然是不可能,那麼怎麼做才能讓洋人停手呢?唯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洋人再次組織部隊,讓朝廷承擔此次事件造成的後果。甚至,還有可能再次兵禍京師。

看着夜幕開始降臨,街道上除了清兵跟拳民,幾乎沒什麼百姓出現。劉興華很快道:“山柱,你們幾個,晚上就在客棧休息。不要隨意外出,有情況打一發信號彈!”

這種後世用於開戰或演習專門的信號槍,劉興華也交給李山柱一把。另外警衛排每個士兵身上,還配帶了一把**。甚至李山柱懷裡,還揣了一把五六式微衝。

這樣的火力配置,足夠他們行走在外面的時候,不會讓人知道他們身上揣着致命的武器。而手槍跟微槍,最適合近戰跟巷戰。而長槍,則留在城外購買的宅院裡。

清楚劉興華要外出,李山柱有些猶豫的道:“營長,外面的情況很危險。你一個人外出,我實在有些不放心。要不然,你讓兄弟們跟着你去吧?我保證不添亂!”

看着李山柱擔憂的表情,劉興華笑着道:“行了,不要多說,服從命令就是。要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我一個人目標小,更不容易被人發現。

至於我的安全,你們更是可以放心。只要你們待在這裡安全,我在外面便會更安全。何況,就算我真出了點什麼意外。你們在外面,也能隨時接應一二。

好了,這客棧我們包下來,我跟老闆說好了,不接待除我們之外的其它客人。等下你們聽我的暗號開門,如果沒聽到暗號,任何人敲門都不要理會。明白嗎?”

見劉興華決心已定,李山柱也不好多說什麼,只能敬禮道:“是!”

交待好客棧的事情,換上一身普通百姓服飾的劉興華,很快從客棧的後牆一躍而上,遁入茫茫的夜色之中。而今晚,註定會讓京城變得喧囂跟熱鬧起來。

藉助夜色的掩護,下午親自去踩過點的劉興華。很清楚這些平時防守嚴密的外資銀行,如今銀行的守衛,大多都被調到使館那邊去了,銀行這邊守衛更鬆懈。

清楚不久的將來,聯軍進城將大肆洗劫京城的財富。而劉興華便要在聯軍進城前,將他們的資產先蒐括一次。看看到時候,他們發現保險庫空空如也,會是什麼感覺。

一路避開巡邏的清兵,劉興華來到燈光悠闇的島國銀行外。看着緊閉的銀行大門,劉興華並沒從正門進入,而是選擇繞到後面,找準機會翻入銀行之內。

拎着安裝了消音器的手槍,佩戴起夜視裝備的劉興華。對於這家銀行,分佈在明暗處的警衛,根本不多加考慮,點名般逐個槍殺。

連他們手中的步槍,還有射入他們身體的彈頭,劉興華一點不留全部回收。等到進入鋼筋混凝土澆鑄的金庫,立刻啓動倉儲器的收取功能。

伴隨倉儲器探明到金庫中儲存的金銀,劉興華浮出一絲邪笑道:“收取!”

不消片刻的時間,原本滿滿的金庫很快就剩下紙幣跟文件之類的東西。其餘金銀之類的貴重物品,全部攝取到倉儲器的空間。看到顯示的數字,劉興華滿意的笑了笑。

已然死寂一片的銀行,劉興華將有可能留下的線索清除。從倉儲器中,將以前放置在營部,用來裝飾的一朵塑料梅花樹,採了一朵梅支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看着這朵梅花,劉興華也忍不住道:“明朝的怪盜一枝梅,如今穿越到清朝來了。不知道,小鬼子看到這朵梅花,到時會有什麼感受啊!”

拋下這麼一句話,劉興華便飄身離去。對他而言,今晚是個收穫的日子。需要抓緊一點時間,不然沒辦法一夜,盜取完分佈在各處的外資銀行。

想到未來組建軍隊跟改善民生,所要動用的金銀,劉興華對於金錢也非常迫切。如果今晚不把這些銀行洗劫掉,明天銀行被盜的消息一出,只怕就不好下手了。

至於那些清廷的糧庫,劉興華覺得用不着太心急。先從銀行下手,拿到這些真金白銀。至於那些糧食,明天再去盜取也不遲。畢竟,這世上有誰還有他這樣的逆天本事呢?

第67章 進入戰備狀態第63章 夜幕下的‘收割’第23章 仇人與英雄第81章 漠北鋤奸隊第125章 滅城計劃第192章 提早爆發的海戰第223章 東北軍之謀第215章 與衆不同的男人第104章 獵豹突擊排第146章 說到做到第46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8章 再臨齊城第84章 你是神仙嗎?第95章 倉儲新驚喜第139章 初聞張大炮第101章 大年夜的視察第84章 下一個目標第150章 依興阿的警醒第260章 聯合國設想第41章 孫家父子的野望第99章 再建新兵種第130章 攪渾水的開始第53章 屍體的威懾力第104章 承諾安民心第97章 樂極生悲第258章 最大的贏家第163章 覺醒的噩夢第67章 進入戰備狀態第45章 美女配英雄第14章 聯軍的反攻第86章 玩威脅,誰怕誰!序章密林基地第89章 獨特的‘告別禮’第15章 山口阻擊戰第253章 海戰畢,陸戰啓!第92章 擴張需謹慎第163章 覺醒的噩夢第251章 海軍再出徵第3章 拳民入京大風起第222章 廣州再起義第131章 海龍城陷落第41章 一槍爆頭的談判第189章 帥府招待酒會第107章 戰爭就要來了!第29章 好大的官威第195章 洋人的好奇心第82章 暗殺與搶劫第123章 犀利的反攻第209章 海夜初接觸第168章 炮艇伏擊戰第167章 免不了一戰第34章 吐血的將軍第10章 綁紅巾的鬍子第1章 雪林迷路人第7章 被逼打劫第95章 倉儲新驚喜第47章 騎兵伏擊騎兵第141章 有客不請自來第186章 漠北俘虜營第27章 難以相信的勝利第188章 清洗與年會第141章 有客不請自來第184章 我很公道的!第61章 要學的還多第97章 樂極生悲第105章 首領不好當第45章 瑗琿終陷落第29章 臨別贈計第172章 貪多嚼不爛第172章 貪多嚼不爛第4章 俠盜一枝梅重現第83章 黃金的誘*惑第104章 獵豹突擊排第109章 部隊換防第130章 攪渾水的開始第31章 亂世人心第88章 各取所需的生意第92章 擴張需謹慎第128章 敵後游擊隊第118章 這只是開始第112章 破土動工利器第3章 拳民入京大風起第52章 招個兵不容易第244章 震撼閱兵式第226章 東北軍入滬第86章 昔日袍澤憶重逢第62章 警衛團出動第80章 時刻準備着第145章 一條喪家犬第84章 你是神仙嗎?第90章 女子也能成兵第22章 離間計第103章 新式的軍禮第42章 戰地廣播系統第143章 只要敢玩命的!第120章 李中堂的盤算第204章 各人的選擇第2章 進京送禮第247章 空軍建設第257章 舊戰息、新戰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