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乾清宮

出了軍機處,李明峰本是跟着僧王、恭王一同直奔乾清宮走,但是沒走多遠,發覺李明峰一直跟在後面的僧王卻轉過頭來,驚訝的道:“李大人真的是第一次在京上朝?”

“是啊!”李明峰面帶不解,不知僧格林沁爲何有此一問。

僧王搖了搖頭,轉頭對旁邊跟着的太監道:“聖上即將臨朝,本王怠慢不得。這位公公你給李大人解釋一番!”說完,僧王就快步入了乾清宮。

“喳!”這公公連忙給僧王的背影請了個安。

“李大人,您是何官職?”這太監問道。

“哦!本官暫居記名提督、壽春總兵。”李明峰道。兩宮太后的升官聖旨還未頒發,所以李明峰現在還不是直隸總督。

“京外只有文官二品以上,武官一品以上纔可入乾清宮聽政,大人還請去御門之外聽政!”說完,這個太監伸手指向乾清門。

李明峰一看這太監指的方向,不禁一愣,暗罵,這也太欺負人了!

乾清門是紫禁城內宮和外宮的分界線,進了乾清門,包括乾清宮在內,都是皇帝的寢宮,而乾清門外則是外宮,是舉行各種大典的地方。如果大家上朝都在外宮倒也罷了,但是此刻滿朝文武都在乾清宮,卻單單讓李明峰到外宮聽政!

而且,聽這太監的意思,竟然是讓其在廣場上聽政!這零下二三十度,誰能受得了?

李明峰喘着粗氣,越想越氣憤,恨不得找出制定這項制度的大臣抽他三百鞭。

氣憤歸氣憤,但是老李卻也不敢拂袖而去,最終只能嘆了口氣,按照這太監所指的方向出了乾清門。

這一出門李明峰才發現,剛纔進去的時候冷冷清清的乾清門廣場此刻竟然點着數百盞燈籠。李明峰眯着眼睛一瞧,乾清宮廣場上此刻站着密密麻麻數百官員。

李明峰心中暗道:“還好!起碼有人陪我站着!”

李明峰走近一瞧,這才發現地上放着很多牌子,上面寫着“武官二品”、“武官三品”“文官三品”、“文官四品”等等。外面這些官員,都按自己的品級站在後面,李明峰也連忙跑到武官二品的牌子後面站好。

李明峰剛剛站到隊伍之中,就聽到不遠處的乾清宮內傳出羣臣三呼萬歲之聲。乾清宮內聲音剛落,這外面廣場上的數百大臣也跪倒在地,山呼九叩。

行禮完畢,這數百人又爬了起來,隨後就是靜靜的等待。

一刻鐘,兩刻鐘,三刻鐘,等了一個小時,這數百大臣就這麼直挺挺的站着。此時大約早晨六點鐘左右,李明峰起牀已經三個小時了,只感覺肚子餓的緊。

“孃的,不管了!”李明峰左右一瞧,發覺天色還黑,大家都瞧不仔細,索性將懷中裝着的幾張肉餅拿了出來,偷偷的往嘴裡塞。

“話說,這僧王府的廚子水平倒是不錯!”李明峰一邊吃還一邊稱讚僧王府廚子的手藝。

正當老李吃的滿嘴油膩的時候,就聽乾清門傳來一聲不男不女的太監聲:“宣記名提督,壽春總兵李明峰上殿覲見!”

李明峰一聽宣他,連忙將嘴裡的肉餅幾口吞了下去,然後用官服的衣袖擦了擦嘴巴。

“快點!都等着呢!”來傳的太監催促到。

李明峰跟着太監快步走向乾清宮,到了宮門口,太監退了下去,李明峰則急趨入殿。

“臣李明峰參見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李明峰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李卿家起來吧!”母后皇太后的聲音從殿上傳了下來。

這一聲李卿家叫了出來,殿上羣臣心中都是一驚。明清兩朝,封建帝制達到最高峰,皇帝太后稱呼臣子都是直接稱名字,只有極少數德高望重或者極受恩寵的大臣,才能獲得“不呼名”的待遇。

衆臣皆未想到,李明峰這麼一個年紀輕輕、名不傳經傳的人物竟然也獲得了這種待遇。

“李明峰這次護駕有功,理當重賞!”慈禧轉頭對旁邊站立的太監說道:“宣旨!”

“喳!”太監清了清嗓子念道,“記名提督、壽春總兵李明峰,忠君愛國,護駕有功,今特升爲直隸總督,以示嘉獎!”

“臣李明峰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雖然聖旨是兩宮太后擬定的,但是聖旨這東西卻都是以皇帝的名義下發的,所以李明峰需要叩謝的是皇帝。

這道聖旨一出,乾清宮大殿之上的七八十個朝臣都亂了套,下面嗡嗡之聲不絕,很顯然,沒有人能想到,兩宮太后對李明峰的賞賜是如此之重。

當初,曾國藩以三十七歲之齡任正二品的禮部侍郎,都引起滿朝震動,號爲百年以來,大清漢人第一官。而李明峰,今年剛剛二十八歲,比當初“十年七遷”的曾國藩還要厲害許多,竟然直接坐到了直隸總督的寶座之上!

大殿之上,恭親王奕?和九門提督文祥、東閣大學士桂良等恭王黨人臉色木然。按慣例,任何一道詔書的頒發都是要由軍機處草擬,然後送交太后用印,最終再由軍機處發佈的。

但是,今天這麼大的事情,奕?和文祥竟然一點消息都沒有得到,兩個人心中已經知道,兩宮太后這是有意的隱瞞恭王黨。看來,區區兩個月的時間,肅順倒臺之後,恭王黨和兩宮太后之間的同盟關係已經到了破裂的邊緣了。

大殿之上各人有各人的心思,李明峰也不理會他人想什麼,只是笑眯眯的謝恩之後退到衆臣之後,繼續聽政。

看到李明峰站了過來,大殿後面的許多官員都笑臉相應,說了許多恭喜的話。直隸總督,乃是天下督撫之首,權位與六部尚書相同,是實打實的重臣,這些六部的官員都想趁機和李明峰結個善緣,以後也好交往。

片刻之後,大殿之上又恢復了寧靜,衆臣開始討論新的問題。比如,先帝靈柩的下葬問題,小皇帝的登基大典,肅順餘黨的追責問題、大批官職空缺等待任命新人的問題、新的輔政制度等等。

這些問題,隨便哪一個都是大問題,裡面包含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爭端。此刻,許多王公重臣都和先帝梓宮在一起,沒有入京,所以那些最敏感的話題都暫且放了下來。

這些事情都不是李明峰關心的,所以老李站在那裡魂飛天外,不知在想些什麼。又過了一個時辰,李明峰忽然聽到慈禧太后提高了聲調,問道:“文祥!本宮在昌平起駕之時,讓你趕赴密雲護送大行皇帝梓宮,如今梓宮還在百里開外,你卻爲何在此?”

此話一出,文祥和奕?、桂良、寶鋆等人都是冷汗直流。文祥當初奉旨護送先帝梓宮,但是奕?卻擔心朝政有變,又將他調了回來。當然文祥的部隊仍然在護送靈柩,文祥只是本人返京罷了。文祥單人匹馬,飛馳進京,最終反倒比兩宮太后和李明峰等人還要早幾個時辰入城。

文祥任九門提督十幾年,北京城防軍都是文祥舊部,奕?調文祥在帝后入京之前趕到,就是想利用文祥的威望來掌控北京防務,防止意外發生。一旦常勝軍有所異動,奕?就可以指揮北京防軍將其迅速剿滅。

但是慈禧太后卻不知道奕?的打算,慈禧只知道,文祥在昌平城外數日都不入城覲見。直到僧格林沁大軍趕到,肅順被誅殺之後,文祥才最終入城面聖,而且在入城的時候,文祥也帶着數千親兵保護。

在慈禧眼中,這很明顯的顯示出了文祥心中有鬼!

慈禧回到紫禁城之後,就一直在琢磨今後該如何做。考慮來考慮去,慈禧都覺得,目前朝廷內部對她威脅最大的就是恭親王奕?集團,所以今天第一次上朝,慈禧就準備拿文祥開刀!趁恭親王還未佔據優勢,就先行削弱恭王勢力!

“奴才已經派心腹部將跟隨梓宮行進,可保先帝靈柩無恙!奴才擔心京中有變,所以才先行回京!請太后恕罪!”文祥出班,跪在地上解釋到。

“文祥你未經請旨,便違背哀家旨意,私自行動,哀家治你個抗旨之罪,你可服氣?”慈禧冷聲問道。

此言一出,包括李明峰在內的羣臣都是大驚失色。文祥擅自回京,雖有不對的地方,但是隻是小錯罷了,最多罰俸一年就可以解決。實際上,文祥是軍機大臣,這次又在昌平救駕有功,這點小錯根本都不算什麼事情。但是,慈禧太后的話卻明顯是要重罰文祥。

“奴才…奴才服氣!”文祥冷汗直冒,磕磕巴巴的說道。

“哀家念你跟隨先帝多年,這次也不重罰你,從今日起,你就回府閉門思過,至於九門提督的差事,暫且先放下吧!”慈禧道。

“奴才謝聖母皇太后恩典!”文祥跪伏於地、叩首謝恩。

聽到慈禧免了文祥的九門提督的差事,奕?、桂良等人都面帶冷笑,也不出聲替文祥爭辯。既然慈禧擺明了要奪權,他們現在爭辯也是無用。

奕?暗想:“那拉氏!先讓你囂張幾天!等到王公都返京之後,本王再和你較量!”

奕?代表的是愛新覺羅氏的親王,滿蒙貴族大部分都支持他,所以奕?在這件事情上不和慈禧計較。反正接下來一個月內的爭鬥多着呢,就算要反擊,也不急於這一天兩天。

處罰完文祥,兩宮太后就帶着小皇帝下了朝,羣臣等帝后走後,也紛紛散去。

“李大人剛剛得以高升,不如去本王府中坐坐?讓本王做東,宴請李大人一頓如何?”奕?快步走到李明峰面前,滿面笑容的道。

“不敢!不敢!下官答應了僧王,今日在他府中的!”李明峰連忙將僧王拉出來當擋箭牌。

李明峰暗道:“去你家?到時候沒準你弄出點什麼事情安我身上!比如,說我酒後辱罵親王;甚至你再把老子灌醉,安排個格格陪我睡,醒了之後就告我強姦,到時候我是有嘴也辨不清!”

“既然應了僧王,那本王就不強請了!以後咱們同殿爲臣,親近的機會多着呢!”奕?笑着說道。

說完這話,他也不等李明峰迴話,直接揚長而去。

李明峰聽出奕?話中的挑釁意味,暗自皺了皺眉頭,心道:“壞了!這奕?肯定是以爲我在兩宮太后面前搬弄是非,所以文祥才被免得職,沒準他還認爲是我對九門提督這個差事感興趣,想要再搶這個位置!”

李明峰迴頭瞧了瞧乾清宮上懸掛的正大光明匾,暗想:“我說今日慈禧行事怎麼這麼魯莽,竟然直接免了文祥的職。我還道她準備和奕?撕破臉呢!原來這女人是算計着將黑鍋送給我來背!這麼一來,不但奕?不能做大,而且她還挑動了我和奕?的矛盾,她正好可以利用我們之間的爭鬥從中漁利!好算計!”

雖然明知道自己和文祥被罷免一事無關,但是李明峰總不能和恭親王去解釋,那樣反倒越抹越黑。苦笑一下,李明峰搖了搖頭,快走幾步,追上了身穿黃馬褂的僧王。

“王爺!剛纔卑職拉您做擋箭牌,您可別生氣!”李明峰知道僧王聽到了兩人的談話,所以先行開口解釋。

“本王倒沒什麼生氣的,但是你小子要小心了,這大清朝有幾個人你是得罪不起的。第一個就是太后和皇帝,第二個就是鬼子六!你得罪了鬼子六,將來你可有的頭疼了!”僧王微笑着說,語氣中沒有一點沉重,反倒全是取笑之意。

“呵呵,王爺所說不假,這第三就是您了!誰要是得罪了您,他也休想立足!”李明峰也跟着笑道。

僧格林沁聞言,也哈哈大笑,並未出言反駁。

第50章 渡江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52章 陳年舊事第328章 驚變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89章 戰前準備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39章 毀約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99章 恭王府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190章 受降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73章 抵達歐洲第216章 反覆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55章 保定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166章 大敗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42章 奪門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34章 約成第261章 太師府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53章 洪仁玕第85章 天子上諭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188章 投誠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68章 閱兵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70章 改組第294章 葉海亞第70章 改組第322章 大院君第296章 挑撥第186章 喪命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50章 渡江第261章 太師府第74章 出訪歐洲第360章 俘虜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22章 追擊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249章 遇刺第140章 請罪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88章 投誠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75章 英國首相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136章 困境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30章 意外第86章 通州之戰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37章 密會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189章 誅殺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25章 慈安第296章 挑撥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39章 毀約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89章 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