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襄陽之亂

鄭森大驚之下,強身上前,卻是砍出兩刀,直奔那兩名女子手中的腰帶,“嗤嗤”兩聲輕響,腰帶應刃而斷,兩名女子用力過猛,身形同時向後一跌。

鄭森的親兵都是跟隨鄭家父子多年在海上拼命的角色,部分人甚至是兩代爲鄭家賣命,此時見到將主有難,還沒等鄭森發話,便是刀劍齊上,將兩名蒙古女子砍成了肉泥。

此時,只剩下緊緊鎖住鄭芝龍雙手手臂的那名女子,看到同伴被殺,那名女子倉皇的向後一退,卻是直接跌倒在身後的大牀上。

鄭森顧不得理會她,趕忙上前查看自己父親的景況。鄭芝龍此時總算還保有一絲呼吸,但臉色蒼白灰敗,嘴角都是掙扎時留出的口水,已經陷入到昏迷之中。總管後腳進來,見到這種情勢,雙腿一軟癱倒,但隨即爬起來,飛奔着去找王府的醫官。

鄭森將父親交給心腹親衛照顧,自己執刀向那名蒙古女子看去,那名女子的衣服早被撕扯的不成樣子,看到一羣如狼似虎的男子逼近。那女子卻是勉強用衣物遮擋住自己的胸口,眼中露出絕望的神色。

鄭森還沒有開口問話,那名女子已經閃電般的抽出鬢邊的一根金釵,狠狠的刺進了自己的咽喉。

鄭森大吃一驚,飛身上前,但那名女子卻是已經全身抽搐,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門口傳來一聲驚呼,回頭一看卻是鄭鴻逵、陳鼎、施福聞訊匆匆趕來,“大官。這是出了……?”三人一看殿中的情形,卻是目瞪口呆。

鄭森略一抱拳,“叔父、陳先生、施將軍。我軍進軍至均縣,接手東兵撤軍之後的地域。行至羊皮灘時,大軍半渡之際,卻忽然遭到東軍重兵圍堵,我部傷亡慘重,不得已向谷城撤退。沿路聽到消息。我軍諸路人馬都遭遇到大批東軍的圍攻,兵力之多,遠遠超出咱們所掌握的情資。現在,樑立、黃廷等將軍都在節節抗擊。但東軍來勢之猛烈,超乎想象。所以,我這才疾馳回襄陽,想請父親定奪!卻沒想到,剛入城。卻遇到了這等事情!”

鄭鴻逵三人悚然而驚,“怎麼會這樣,我等一直在勸諫侯爺對東軍多家提防,侯爺雖然不以爲然,但也派出大批的哨探前往探聽東軍的行動,既然東軍有如此多的兵馬進入湖廣,爲何咱們沒有一點的訊息傳來?”

鄭森黯然的搖搖頭,對於這樣的變化和情況,他也是一頭霧水,不得而知。

“東軍有多少兵馬?兵分幾路?統兵主帥是誰?”施福是武將。因此馬上提出這樣的問題來。

鄭森搖搖頭,“都不清楚,我軍猝然受襲,清軍炮火猛烈,繼而便是步卒強攻,倒是未見諸多的騎兵。旗號混雜,其中卻以綠色龍紋戰旗居多,八旗、漢軍營何嘗有這樣的戰旗,小侄也是詫異萬分。僅是小侄所部正面面對的敵軍便至少有三萬之衆,聽樑立等將軍所言。他們遇到的東軍都在此數左右,算起來,正面之敵至少會有十萬!”

衆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誰也沒有想到。清軍竟然會動用如此打的規模突襲湖廣。現在看來,所謂的使者求和,劃江而治,共擊朱平安不過是多爾袞的疑兵之計,他的真正目標其實就是湖廣,就是江南!

最爲頭痛的是。清軍的突襲已經打亂了鄭軍之前的部署,前線各部在清軍的猛攻之下,現在已經陷入到一定的混亂之中,偏偏此時襄陽王府內又出了這樣的事情。

醫官匆匆趕來,幫鄭芝龍診治一番後,鄭鴻逵迫不及待的問道:“侯爺的傷勢如何?”

醫官鬆了一口氣,“侯爺請放心,將主並無嚴重外傷,主要的傷勢還是在於脖頸上的勒傷和淤痕,窒息時間過長,將主需要長時間的靜養。目前處於昏睡之中,何時能夠清醒,這個下官也沒有把握!”

施福頓時跳了起來,“當前這種情勢,將主不能主事,咱們這數十萬大軍如何調遣?速速想辦法將將主救醒,不然小心你的腦袋!”

“下官自當全力施爲!”醫官頂着一腦門子的冷汗匆匆前去開藥方救治。

衆人思忖片刻,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鄭森。鄭鴻逵咳嗽兩聲,“大官,如今事態緊急,乃是我軍和我鄭家生死存亡之際,將主又變成這幅模樣,軍中不能一刻無人主事啊,你是將主嫡子,又在軍中掌兵多年,深得各部將領信服,莫不如便由你暫時執掌兵權吧!”

鄭森一皺眉頭,剛想推辭兩句。

但雜亂的腳步聲卻是打斷了他的話語。一名親兵頭目氣喘吁吁的跑進來,還沒回話,施福卻是叫喊起來,“不是讓你去捉拿東軍的使者嗎?怎麼又跑回來了?”

“諸位大人,標下奉命前去捉拿東虜的使者,到了驛館卻發現,他們卻是已經人去樓空。聽驛卒說,唯有使者楊士聰在房中,便闖入房中查看,那楊士聰卻是早已經氣絕身亡,據標下驗看,他是被扭斷了頸骨,手法乾淨利落!”

“奶奶的!金蟬脫殼!”施福當即喊叫起來,“城門已經封閉,這些個韃子一個也出不去,我這就派人大索全城,說什麼也要抓住這些韃子千刀萬剮!”

陳鼎的眉頭緊鎖,悠悠說出一句話來,“恐怕沒那麼簡單,也須這些韃子根本沒打算出城呢?”

鄭森等人一驚,還沒等陳鼎說出自己的想法,腳下的地面卻是忽然傳來了輕微的顫動,亭臺樓閣的上的一些塵土簌簌而下,讓衆人也是一陣頭暈目眩。待到擡起頭來,衆人都是變了臉色,適才陳鼎的話加上這些不同尋常的震動,已經讓衆人不約而同想到了一件事情。

鄭森也不說話,擡腿便往王府後院跑去,衆人緊緊跟上。昔年的襄王喜歡鑽研天文數術,曾大興土木修建一座高達十餘丈的觀星臺,便是整個襄陽城中也是最高處的所在,現下卻成了觀察襄陽城內態勢的最佳去處。

所有人氣喘吁吁的登上觀星臺最頂端,齊齊的向着東北方看去。元末年間,朱元璋麾下大將鄧愈奉命對襄陽進行擴建,不禁重修了始建於南宋年間的雁翅城這座襄陽的附城,而且又新修建了一座與之相連的角城,取名爲新城灣。明初洪武年間,由襄陽大北門至東面長門又擴大了新城灣的面積和規模。由於新城灣靠近漢水,因此便成了糧船的彙集之所。新城灣城內也成爲襄陽的屯糧所在。

鄭家大軍佔據襄陽之後,軍糧補給便都集中在新城灣城內,從襄陽運往前線各部,是襄陽城內最緊要的地域。

但現在,新城灣的方向卻是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沖天,將整個襄陽東城都照的亮如白晝。看到這火光,衆人的心中都是猛然一沉。韃子的使團原來最終的目標就是這裡。

“完了、完了”,陳鼎作爲鄭芝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自然深知新城灣對於鄭家大軍的重要意義。回頭一看,衆人的臉上都是沒了血色。

“大公子!”鄭鴻逵的聲音都變得沙啞起來,“千鈞一髮之際,您要拿個主意啊!”

鄭森如今不過二十出頭,雖然久經戰陣,但哪裡統籌指揮過全軍的事務,加上驟逢大變,一時之間也是沒了準主意。

施福總算是鄭芝龍身邊的老臣,還沒有完全亂了方寸,此時也顧不得什麼身份尊卑,當即大聲呼喝起來,“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此時,我襄陽城中應該全力緝拿韃子細作,不惜一切代價救火,能保住多少存量便保住多少,急令後軍和南京戶部、兵部,全力向湖廣運送軍糧補給。還要命令前沿各部,後隊邊做前隊,前鋒諸部殿後,火速向襄陽一帶靠攏。再有,便是命人通知何騰蛟、袁繼鹹、萬元吉等部,向襄陽一帶增援纔是啊!”

鄭森這才恍然大悟,“施將軍所言極是,速速傳令下去,依計施行!”

衆人惴惴不安的前去傳令,鄭森這才穩住心神,火速來到鄭芝龍的書房,將兵符令箭等物保管起來。又派出自己的心腹之人前往嶽州府一帶,通知鄭芝豹所部向襄陽靠攏,這個時候,還是鄭家的嫡系兵馬留在身邊才能讓人安心。

但接下來,襄陽城中卻是變亂疊生。清軍的奸細已經滲透到各個坊市之中,不斷的防火、殺人,鄭家各部手下的將官一個時辰之內便有數人遭到襲擊,就連鄭軍水師的營寨都被點起了熊熊大火。雖然未能蔓延成大的火勢,卻是造成了水師的混亂,自行踐踏,艦船驚慌失措的閃避,整個襄陽城外的水師各寨一時之間無法收拾。

然而就在此時,額爾登卻率領着一百多名麾下的死士趁亂對襄陽王府發動攻擊。在四周點起火勢的同時,死士們翻牆而入,見人就殺,險一險便殺到王府的後院,也幸得鄭森在府中坐鎮,這才逐漸穩住了局面。

等到天光放亮的時候,額爾登和一百餘名死士才被斬盡殺絕,但整個王府中已經是屍橫遍地,連帶着消息和命令的傳遞都大打折扣。(未完待續。)

第134章 不得不戰第51章 欺人太甚第108章 更好的選擇第43章 京師亂局第137章 自作多情第44章 沒有時間了第116章 還債第68章 曹無傷的憂慮第68章 國之大賊第80章 明月多情應笑我第91章 不密的後果第97章 天賜良機第69章 攔路第53章 勝算第51章 世事如棋第87章 不速之客第73章 一念之間第94章 真的留下來了第48章 心花路放第52章 情分幾何第93章 流星雨第90章 何洛會獻三策第26章 朕要抱着你們一起死第105章 豆腐渣工程第72章 必有捷報傳來第65章 十面埋伏第21章 迷霧第11章 備戰第14章 落河鎮的夜襲第46章 曙光第14章 忽悠二人組第51章 世事如棋第42章 內宮風雲第58章 弒君第84章 登州消息報第25章 要你何用第116章 還債第55章 錦官潛行第116章 還債第27章 **炮癡第14章 忽悠二人組第112章 閹人的血性第64章 大事之基第93章 目標皮島第14章 非常時刻第116章 死士第42章 生路第105章 豆腐渣工程第38章 警告第84章 一家天下第20章 其罪當誅第36章 孫傳庭南下第70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05章 寧完我悲劇了第85章 巡撫大人走基層第45章 如何做事第60章 總有亮劍時第6章 單獨召見第75章 朕不甘心啊!第139章 邱民仰守松山第109章 喜憂交加第106章 合圍第14章 咱家就是天第68章 百轉千回第53章 一路向北第67章 舌戰第65章 京師來客第44章 開堂審訊第142章 不一樣的流寇第94章 早有定論第11章 備戰第45章 如何做事第51章 月夜第102章 自解兵權第39章 曾氏的煩惱第23章 韃子第14章 落河鎮的夜襲第64章 薊州大清洗第10章 路振飛的推薦第42章 生路第74章 歷煉第70章 最後的戰鬥第110章 最後的出路第4章 投石問路第50章 兩隻老虎第33章 我是主角!第89章 其實沒有變第3章 利益所在第7章 前塵往事第52章 野心家的魅力第17章 不糊塗的代善第47章 多謝第90章 聾相發難第39章 崇禎的後着第72章 新軍的初戰第6章 賀人龍反叛第110章 最後的出路第9章 滿清建水師第48章 朱大典第64章 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