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折必東思皇明

“是哪間書院?”

洪景來這話其實白問,能被歷代先王賜額的書院,背後基本都站着京華士族,隨便挑一個出來,都不是什麼窮酸破落的家族。甭管哪間書院,都有那麼一番政治能量,遑論他們還有姻親故舊等等等等。

“……”前來稟報的崔正基居然沉默了。

“怎麼?”洪景來停下腳步,帶着疑惑。

就算這書院背後站着像是鹹從魚氏、清風金氏、南陽洪氏這樣的大家族又如何,他們現在不過都是二流京華士族,政治聲量遠遜於豐山洪氏。洪景來以威勢相逼,他們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會作出明智的抉擇。

“是,是,是……”

“是什麼!”

“華陽書院!”

崔正基說道這個書院時,居然帶着一種隆重且敬畏的語氣,神情中流露出自己說出這個名字,簡直是犯了大罪一般的神情。不僅如此,洪景來看崔正基似乎連雙手都握在了一起,像是在祈求寬恕和原諒一般。

“……”這回輪到洪景來沉默了,一時竟不知該如何答覆。

這具身軀居然不由自主的升起對“華陽書院”這四個字的尊敬之感,感覺只是說出這四個字,都是在玷污這個名字。

無他,華陽書院奉祀我大明神宗顯皇帝與思宗烈皇帝!

乃是整個有明朝鮮國,所有奉“尊周思明”之正統大道的士人心中的聖地,代表着數十萬兩班士人最高的精神寄託。感念我大明再造藩邦之洪恩,四時香火不絕,盛時有超過十萬人一同參拜,天下八道仰之爲萬世不易之表率。

不僅如此,書院奉祀着兩位先皇的萬東廟中還保存着朝鮮宣祖昭敬大王手書“萬東必折”【注1】。又有朝鮮肅宗元孝大王手書“華陽書院”之匾額和草本。

最最最重要的是,書院中還保存着萬曆皇帝手書“玉藻冰壺”、“思無邪”,以及崇禎皇帝手書“非禮不動”。當時朝鮮的士林大儒宋時烈得到了這些手本時,激動的以頭搶地,向北方的崇禎皇帝思陵之所在遙拜。以至於額頭磕破,鮮血溢於面龐,也不變色。

隨後宋時烈手書“大明天地,崇禎日月”之長幅,建立煥章庵,但很快宋時烈因爲被牽連入黨爭而賜死。於是他臨死之前,既不交代兒孫,也不在意書稿,只是握緊弟子權尚夏的手,囑託他一定不能忘記大明對朝鮮的恩德,要建立廟宇書院,奉祀我大明神宗顯皇帝以及思宗烈皇帝,保存好兩位先皇的手書。

權尚夏含淚應允之後,冒着巨大的風險,不斷地奔走號召,用了足足十五年的時間,最後在1704年,也即崇禎皇帝殉國的周甲之年,建立起萬東廟以及作爲奉祀機構的華陽書院。

全朝鮮八道的士人儒生聞聽消息之後,紛紛前來拜祭,一時間雲集士人十數萬。小小的萬東廟和華陽書院,便立刻成爲天下士人的精神聖地。

次後,1725年,也即朝鮮英宗大王元年,英宗大王下賜了數百結田產作爲萬東廟的奉祀田產。而後英宗大王取出私款在萬東廟特建屋宇,“奉安皇筆及肅廟御筆、華陽院額印本,名其屋曰‘雲漢閣’。”

就這樣,萬東廟作爲祭祀場所,瞻星臺作爲摹寫御筆之處,煥章庵、雲漢閣作爲貯藏遺物之室,華陽洞書院作爲祭祀先賢、主持祭祀的機構,一道組成了清州華陽洞尊周文化主題建築羣的一個整體,寄託了朝鮮儒林對明王朝的追思,成爲了朝鮮儒林的聖地。

別說洪景來,你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能動華陽書院一根毫毛。只要你敢動華陽書院,直接等於在傷害大明神宗顯皇帝和思宗烈皇帝,這就是自絕於整個朝鮮的士林,連原本支持洪景來的所有士人心裡都要打鼓。

極有可能出現原本簇擁在洪景來身邊的士人,即使辭官下野,也絕對不願意侍奉跟從洪景來的景象。甚至可能會出現直接以頭撞柱,血諫李王,要求保護華陽書院的士人。

別的野雞書院,那就是野雞書院,死了也就死了,除了當事人之外,其他人頂多也就是口頭上關心兩句。但是華陽書院不一樣,華陽書院那就是整個朝鮮的聖地。

而且從洪景來個人的情感來說,他也絕對不希望動華陽書院,作爲當下全世界僅存的四處公開且盛大奉祀萬曆皇帝以及崇禎皇帝的廟宇【注2】,洪景來怎麼能把他們給斷絕了。做這種事情,那真是豬狗不如,喪了良心的。

可是華陽書院兼併清州等處數萬結土地,遠超歷代先王賜予的幾千結免稅田額。在事實上他確實違反了國家法度,又侵害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而且此番檢查到的是華陽書院的下院,並非是獲得了肅宗大王手書賜額的本院。

查還是不查!

查吧,不說茲事體大,就連洪景來自己內心都不願意去查。真希望這間萬東廟能萬折必東,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永遠崇拜皇明正統。最好能一直保存到後世,讓部分舔美狗知道知道他們祖先是多麼的知禮重義,能懷廉恥。

不查吧,就和之前考慮的一樣,那些已經被查的書院看到華陽書院不會被查,還不是一股腦的投靠到華陽書院名下。到時候就是功虧一簣的局面,別說什麼清核書院了,指不定地方兩班看到洪景來的軟弱,順杆往上爬,勢力更加壯大。

“還請您看在神宗顯廟以及思宗烈廟的份上,放過他們吧。”看洪景來沉思不已,面上露出複雜神色,崔正基出言相勸。

【注1】:“萬折必東”之語,語出《荀子》,意爲江河不論有多少曲折,也會向東流入大海,表明了朝鮮對明朝的忠誠,與“江漢朝宗”之意相同。

【注2】:即朝鮮大報壇、大統廟、萬東廟,以及日本水戶藩朱舜水拜祭明皇等處。至於滿清將歷代明皇送入歷代帝皇廟宇,則不作數。

50.趙大府明斷堂審31.過往從無新生意23.奉天倡義大元帥19.孔尚炫圖窮匕見19.當年善緣結善果25.先擒後放通消息30.廢墟中別有隱情21.各自懷揣精明意17.樸臺青眼委冬差44.英吉利不好相與21.一場謀劃似成空22.龍川飄民出送來17.鍊鐵亦有萬般難17.鍊鐵亦有萬般難41.若使幕府財政寬3.一因一果總難逃29.先行起復任諫臺28.前路艱難孤身行24.洪景來好事將近34.讚歎楓皋得賢才(爲愛吃油燜大蝦加更)23.漢陽已然有佈置2.洪妙妊一語得中7.竟使李作說客2.金進士頗有盤算6.再逢禧著去對馬17.暗忖已身患風寒2.巧遇故人選吏曹5.樸凖源病危請封30.難得一見李書久32.收攏礦丁編行伍21.所謂臉面價十兩29.洪妃問我私囊豐22.僱得韃兵做好戲25.至親骨肉五百兩7.竟使李作說客15.設法偷換是與非26.再裹行囊向漢陽45.因地制宜善民力18.抄家八道得暴富7.初議人選復着難15.京商團血中瓦解29.五峰山火併六孫27.財政還需再整頓23.半推半就入廂房35.被指惡逆非道孫20.屹立四朝之洪妃17.幕後操縱坑純王17.天欲亡我訓練營12.楓皋說我老實人4.韓家兄弟助鄉鄰29.紅頂皇商富貴傳14.蒸汽機萬難推廣16.大事臨頭終決意21.八大胡同找樂子12.御門前臣有本奏40.德川家慶元服禮37.登用實學諸子弟8.漢陽血淚發家史4.洪妃教我查揀擇(爲昨日仗劍加更)3.書院七百遍八道44.貞純王大妃薨逝23.東西兩廂難聯絡29.南川店廢墟一片22.龍川飄民出送來26.常明替補升川督10.李朝漂民來坊津8.怎苦我一郡百姓27.羅禪國先使一步28.布衣上而交天子6.二輪競標求礦權22.趙萬永察訪江原26.一哭能解萬般難7.有司衙門大比責31.楓皋對我換顏色26.鋪裝枕木安鐵軌36.官授堂上副承旨7.嘉慶直呼了不得18.且讓貴秭做我姐23.半推半就入廂房21.毫無反對之聲浪12.尚沃爲我細籌劃34.如此一部豆漿機31.男人的苦誰都懂13.磨坊產業大升級5.漢陽喚京亦如何30.逆教一案有眉目26.常明替補升川督14.咱也算是大舅哥16.一封辯折值五千35.規劃仁川大都市2.滿院飄香一百兩46.扶持新辦造船場3.金益淳不戰而降2.巧遇故人選吏曹36.官授堂上副承旨26.一哭能解萬般難31.過往從無新生意10.協查綁架勒索案3.鮁魚有利十六倍8.吉州郡好大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