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何策可使民知法

被搞心態已經一年多的洪景來第一個反應是,這是一個有預謀的羣體性事件?還是一個並無任何關聯性的偶發事件?

如果是有預謀的,那指不定洪景來還是要興一場大獄,給部分不開眼的人鬆一鬆骨頭,讓他們拎拎清自己有幾斤幾兩。如果是偶發事件,雖然不至於會讓洪景來興師動衆,卻又等於是給洪景來當頭一棒,警醒了洪景來。

地方層面,所謂的一等靖社功臣、忠豐府院君,身兼兵曹與戶曹兩曹判書的洪景來,能管得了縣令是誰,卻管不了縣裡的鄉紳是誰,管不了縣裡六房的書吏是誰,管不了每個裡每個村的鄉約保正是誰。

即使是縣令,這上百個縣令,也不都是洪景來親自選任的。除開部分新科選用的進士外,有買官而來的,有恩蔭而來的,有儒生簡用的,不一而足。

他們個個都聽洪景來的嘛?很顯然,未必!

連縣令都不一定聽洪景來的話,遑論是實際上管理一縣的書吏和鄉紳。洪景來這場封建改良式的反正,除開平安道和鹹境道有所變化之外,其餘六道,一如往昔,根本沒有任何的變化。地方上的百姓,一百年前怎麼生活的,現在還是怎麼生活。

甚至老百姓可能一百年前是給縣裡趙老爺打工,現在還是給縣裡趙老爺打工!

合着洪景來反正一場,卵用沒有唄!

不想承認,但這是現實,仁川縣的這封公文就是最佳體現。窺一斑而知全豹,這個小小的縣衙門,說了算的根本不是什麼仁川縣令,甚至連仁川牧使林尚沃都不一定說了算。林尚沃說的只能在表面得到實行,真正能夠執行到底的,唯有縣中兩班大戶的意志。

別看洪景來的勢力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說一句鮮花着錦、烈火烹油,那是一點兒不爲過。八道的人事和財政幾乎都集中於洪景來一人的手中,還有教導兵上萬人枕戈待旦,隨時可以爲洪景來剿平任何反亂分子。

就是這樣的情勢下,仁川縣中的鄉吏和大戶還敢勾結起來,謀奪洪景來嘴裡的公田!

是他們膽大包天嗎?依洪景來看,確實未必。他們只是按照既往的慣例,繼續趴在這有明朝鮮國的身上,吸他的血吃他的肉。反對洪景來什麼的,根本就沒有想過,潛意識裡也只覺得我不過是讓我自己過的更好一點,又不得罪誰。

“想來世兄已經明白其中的關節了吧……”趙萬永揹着手,有些莫名的煩悶。

“到是看出些門道。”洪景來也煩。

幾百結田地而已,在執掌了朝鮮國政的洪景來和趙萬永看來,不過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往昔而言,根本不可能進兩個人的眼,底下的公事官直接批准也就辦了。可眼下這個當口,正是洪景來有心重整田制的階段,這事情就顯得尤爲刺眼了。

他不代表什麼陰謀,他只代表某種趨勢,某種地方習慣性的侵吞國家的“公民公田”以自肥的趨勢。

小小的一封公文,卻讓兩人清楚的看到,掌握於戶曹的一百多萬結土地,已經是地方上鄉吏士紳的一盤大菜。不管朝廷怎麼改怎麼做,他們只會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把這些土地全部吃到自己的肚子裡,好像這些土地根本不存在一般。

怎麼避免呢?

“老弟怎麼看?可有何策教我?”洪景來盯着趙萬永。

“其實世兄應該知道如何解決,但是這個解決又該用什麼方法策略,我一時之間卻無有良策。”趙萬永搖了搖頭。

無語……

兩個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想要漢陽朝廷的權勢直達這個有明朝鮮國的鄉村基層,那麼就需要將實際統治鄉村的地方鄉吏和兩班士紳那牢固的封建權勢給打碎。

不需要把這些人殺死,真要是殺完了,這個國家的地方也就崩潰了。洪景來所需要的是打破他們的壟斷,將他們那密不透風的大網破開,使得漢陽的王法真正的通行到鄉村中。

想要做到這一步,就需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金錢,一方面是教育!

原因其實大夥兒都懂,大戶們有累代積蓄下來的土地權勢,以及數不清的奴婢戶,在地方上一呼百應,朝廷派來的縣令想要開展工作,必須依靠他們。不然朝廷的政令,連縣衙門的出不去,只能是一紙空文。

可想要讓他們失去財富,卻不是這麼簡單地事情,總不能抄了全朝鮮國所有兩班大戶和中人鄉吏的家吧!

至於教育權就更好懂了,知識文化全部掌握在地方上的那些私塾書院之中,僅限於一家一姓之間流傳。百姓接觸不到知識,自然就不存在什麼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通過壟斷教育,兩班大戶可以代代延續在鄉村的統治,四百年前高麗時代的趙老爺,現在還在村裡傳承着,改朝換代都不能改變這一現狀。

治理國家和地方需要有知識文化的人,而知識文化就掌握在兩班大戶手中。同樣現實的,洪景來不可能把所有識字的人都殺了,太過於荒謬。

所以小趙才說,明知道怎麼解決,但是解決的辦法卻沒有。打破兩班大戶對地方的統治就能夠不那麼完美,但在最近幾十年內卻可以勉強維護整個朝廷的統治。

可怎麼打破呢?打破的關鍵點在哪裡?

殺人抄傢什麼的,用在李王的那些奴婢管事身上,沒有一個人多嗶嗶,反正奴婢不算人,在老爺的眼裡,殺了也就殺了,指不定那些管事的價值還不如老爺家裡的一頭牛。

可是用在實際參與國家統治,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支持”洪景來理政的地方兩班大戶身上,那就根本不可能了。

洪景來還需要他們治理地方呢,一個朝廷派下去的縣令管個鳥用,不管幹啥都要地方上的讀書人配合,需要差役吏員實際經辦。

“此事甚大,一時片刻,幾乎無解!”趙萬永嘆了一口氣。

35.夤夜催人填溝渠23.漢陽已然有佈置24.樸臺插手賑災事15.設法偷換是與非39.鯛魚穩固兩邦交5.李家宗親頗寒酸2.先行發現多砂金25.閔屯村說金楓皋12.方面兼顧不遺漏43.米澤彈正可聽聞25.何策可使民知法4.原來金氏有五女34.一言能決人生死38.三輪火銃全軍潰14.金昌始縱火拒捕23.清欠虧空真能吏32.收攏礦丁編行伍20.洪氏旌表爲節婦6.不約而同趨安州20.君父神宗顯皇帝27.洪聰珏調修城司26.崩潰從內部開始23.奉天倡義大元帥20.繼位禮成大業定28.命做夷船三十條29.京仁鐵路始通車30.宣惠廳常平僉正44.英吉利不好相與3.金益淳不戰而降16.結親王室以緩和5.訓練營倉促出兵1.我今穿越入朝鮮23.漢陽已然有佈置3.行前放牌要驗看5.今科我意選良民45.遣歐少年留學團32.榮寶齋內談盜寶34.我與尚沃論財計40.且隨我宮門領賞7.嘉慶直呼了不得18.半路殺出程咬金28.前路艱難孤身行18.雲裳未嫁閔紫英22.甲第高門盡血沒19.當年善緣結善果5.可惜不曾得署理5.不在嘉山多淹留12.發展眼光看問題6.二輪競標求礦權10.所謂繼統不繼嗣6.黎民士庶皆可應14.大災之年豐收年23.老父母寶城宣煙20.雲川裡決戰開場1.風起東萊新篇章19.巧遇故人有眉目31.楓皋對我換顏色25.慶興大捷奏凱功19.林尚沃居中斡旋15.竟爲盜賊所欺騙21.各自懷揣精明意20.趙萬永千里來投15.京商團血中瓦解1.爭相投效門下犬21.禮曹典客司正郎41.金在昌用力一擊38.一字避諱生煩惱6.二輪競標求礦權19.夤夜浪戰不得脫25.先擒後放通消息39.平山之事行跡露27.王師飛檄復南北22.官督民辦不可行18.在下調所右衛門14.卻把桔梗做山參32.世兄意有所指乎17.鍊鐵亦有萬般難27.漢陽喪鐘已敲響22.行前淘換京銀錢24.戶牌雖失事卻濟17.暗忖已身患風寒26.驟然發難夜混戰24.可會造夾板大船2.鐵山有人伸手來22.無師自通打茶圍21.禮曹典客司正郎21.神思不屬嘉慶帝35.幕府尚有有識士14.公開對立無可救9.合則兩利與書儈31.漢陽一朝傾倒盡22.僱得韃兵做好戲8.漳州口似可輕取14.純元王妃神助攻17.柳大房裡通外國23.通融尚沃來結交13.鄉班實在意難平4.辛酉大獄牽連廣8.吉州郡好大官威23.世上從無萬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