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壇誓師出兵去

清嘉慶十一年,西曆一千八百零六年,農曆丙寅年九月寅日寅時。

平安道,鐵山郡,五峰。

洪景來會集諸將,擁全溪君李登壇誓師!

帳下乃是四千衆草草武裝起來的士兵,但是旌旗招展,鑼鼓齊鳴,衣甲等一應俱全,聞聽得洪景來終於要誓師起兵,皆是義氣高昂,氣壯牛鬥。

“原提調漢陽翰林承旨官,今奉旨總統八道水陸各師,北道行營都統制使,行護軍大將軍洪,檄告八道文武官吏軍民等知悉:

本堂深叨朝鮮國恩,先正廟崩御,新君衝幼,外戚寺宦弄權於外,宮闈婦人操作於後,天下苦之久矣。本堂觀之,痛心君父,蓋六載之久。

茲彼新君無道,奸邪高漲,道義之儒,悉處下僚;鬥霄之輩,鹹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泣。以至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鬻官賣爵,仕怨於朝,苛政橫徵,民怨於鄉,關稅重徵,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本堂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義舉,卜取丙寅年九月寅日寅時,推戴全溪君,郊天祭地,恭稱建制,檄示布聞,告廟興師,剋期進發。

調集水陸官兵一十八萬員,直搗冠嶽,長驅漢水。出銅鴕於荊棘,尊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囂氛,宏啓中興之略,踊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

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蹈巢覆穴,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習兵法,奪拔瘓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量材優擢,無靳高爵厚封。各道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留仕所;所催徵糧谷,封儲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

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堂幸甚,八道幸甚!”

洋洋灑灑一篇檄文被趙萬永朗聲讀出,諸軍上下一時振奮,隨後洪景來獻犧牲祭告先王正宗李祘以及檀君和箕子,表明尊奉天道。

壇下則是八門經由李禧著之手,自荷蘭處購置的青銅3磅騎兵炮,炮手尚不熟練,但是鳴響已然無虞。

炮聲一畢,各自分劃!

以李在朝爲前軍將,作爲實際的先鋒自鐵山出發,直驅清川江邊的安州,將平安道北部盡數收至洪景來麾下。並就地設防,阻擊可能出現的平安道道兵和漢陽開來鎮壓起義的訓練營大軍。如果能夠發動足夠的民衆,擴張勢力,可以沿肅川、順安等郡,直至平京,爲大軍張目。

以洪聰珏爲右軍將,其目標自然是在鹹境道發動起義,鼓動地方上的山民、獵戶,以及受到壓迫和苛刻對待的下層軍吏。既作爲洪景來本隊的呼應,也可以發揮出偏師應有的作用,甚至從側路向黃海道進發,掩襲平京的後背。

以韓五石爲中軍將,在順利將洪景來以及自己兄弟的家小護送到嘉山後,韓五石正在嘉山鼓舞民衆,加入洪景來的義軍。如果時機恰當,就匯合李在朝所部,一道向平京進發。

以李濟初爲左軍將,陪同自慶尚道東萊出發的李禧著,掃蕩朝鮮南部慶尚道和全羅道各水營,消滅李朝那和開玩笑一樣的中世紀水軍,讓他們魂歸二百年前大吹特吹的美好年代。然後就是進攻江華島,控厄漢江水道。截斷天下八道向漢陽的物資輸送,讓漢陽供應出現匱乏。

以尹厚驗爲後軍將,作爲早年跟隨李在朝來投靠洪景來的契兄弟之一,這位常年在鐵山守家,這一次的任務也是帶領剩餘的礦丁山民等,看護住起義軍的家小後勤。並在林尚沃的積極配合之下,奪取義州。

只要奪取了義州,就控制了XX江上最大且最繁榮的渡口。也等於是截斷了中朝之間的聯繫。到時候就可以由洪景來委署新的柵門團練使,“迎接”從燕京返回的遣清使團。

至於韓三石,則是擔任北道行營觀軍容使,監護自沙俄僱傭而來的舍科夫等哥薩克騎兵,並統帶洪景來給予他的二百騎,學習和模仿沙俄哥薩克的作戰方式。接受沙俄騎兵的訓練,培養李朝自己的近代化騎兵。

洪景來的好弟弟李禧著,原本是要做水軍將的,但是洪景來認爲,把這樣的體己人安置在和諸將一同的地位上,有些不妥。洪景來也是人,也有愛好偏私,信任的多少,也與認識相處的時間長久有關係。

李禧著是洪景來的“無腦”擁簇,曾經說出要掙一百萬兩白銀給他的洪景來大哥買一個朝鮮國的宰相來做。這關係根本不需要多廢話,好得不能再好。

是故最後洪景來遙授李禧著爲行營兵馬都總管,位在諸軍將之上!

至於趙萬永,則是擔任北道行營幕府長史,成爲起義軍的文吏之首,內掌機要,外決軍策,實際上成爲洪景來的第一副手。

大軍自然分營,洪景來擁着李,一路南下。諸軍鼓舞,二千人的隊伍極爲雄壯。道路便捷,走的乃是李朝出使帶清的貢道,不肖多時,便到了宣川城下。

這宣川城內的府使大人的出身說來也是赫赫有名,乃是金祖淳的再從堂兄金益淳。只不過由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疏遠,所以在安東金氏其他人都在漢陽吃香喝辣的時候,金益淳卻被遠遠的打發到平安道宣川的從三品府使。

看似也是三品大員,權勢卻不過爾爾,執掌宣川一府,卻又無甚兵馬。加上本人也是個只談風月,沒有多少經濟頭腦的世家公子出身,聞聽得洪景來舉數千大軍飛馬而來,一時間慌的手足無措,只是在原地打轉。

既不撞鐘擊鼓,號召民衆上城防禦。也不準備騾馬,安置家屬,棄城而走。

令人詫異!

(金益淳確實是金祖淳的族兄,也是現任的宣川府使,也確實守禦無道,他的結果暫且按下不提,但他的孫子金炳淵卻是李朝末期最著名的文學家、詩人。)

18.雲裳未嫁閔紫英15.設法偷換是與非15.三石勸我做準備31.漢陽一朝傾倒盡5.趙萬永不可小覷49.不意狂徒來自首11.大調京商出入賬27.洪聰珏調修城司22.水營戰船借商人16.無人可得自由生19.夤夜浪戰不得脫32.世兄意有所指乎18.三足鼎立最安穩30.廢墟中別有隱情53.另闢途徑樹望聲43.驚聞荷蘭大消息14.公開對立無可救7.官民率次投軍前51.抽絲剝繭細甄別6.出發吉州尋在朝7.今日一步何對錯11.大調京商出入賬18.攻摧驛站釋官奴5.江原被災亂事起35.夤夜催人填溝渠26.驟然發難夜混戰1.洪妃鬆口聯姻事5.李家宗親頗寒酸18.抄家八道得暴富43.米澤彈正可聽聞24.趙萬永外放全羅51.抽絲剝繭細甄別13.黃海苦旱民難存32.收攏礦丁編行伍22.帶清世有兩顯學44.貞純王大妃薨逝11.島津何物不敢售18.三足鼎立最安穩36.官授堂上副承旨16.通盤清算殺千人10.江原一道盡慘白15.鳴炮升堂理政事17.幕後操縱坑純王16.不止懈怠還魯莽48.此功當賞錢一枚16.無人可得自由生31.難道簡在帝王心4.感慨家中有好手32.走馬上任常平司25.旅途困頓摧人折5.漢陽喚京亦如何35.舍科夫的一日夜4.何必定要服六孫17.鍊鐵亦有萬般難2.韓五石衣錦還鄉18.殿上因紙起爭鬥24.嘉慶問話似平常22.昌慶宮外進士科18.雲裳未嫁閔紫英20.繼位禮成大業定8.怎苦我一郡百姓15.王大妃棄卒保車8.一場造化在眼前16.樸鹹魚巧遇機緣7.鐘匠說打發條簧35.大赦八道官奴婢10.延攬吉州契兄弟48.自大狂遇小肚腸25.走馬上任無波瀾3.書院七百遍八道16.不止懈怠還魯莽33.大同世界奇妙遊36.生活就是互相借8.曠野傳道洪先知31.李喜命一案情由1.家鄉鐵山煤鐵全17.幕後操縱坑純王26.常明替補升川督16.撿起一座慶興城26.一哭能解萬般難18.解脫煩惱歸家鄉2.金進士頗有盤算24.可會造夾板大船30.前景愈發顯光明18.在下調所右衛門30.金平淳開肅靖門18.且讓貴秭做我姐13.洪弼周難耐酷刑46.語激村上島之丞25.旅途困頓摧人折7.僻派喪鐘已鳴響12.迂迴擇議宮莊田6.不約而同趨安州12.平靜下暗流激涌19.急入宮來拜洪妃14.還要振奮思前路24.義理二字勢如山44.英吉利不好相與35.被指惡逆非道孫4.何必定要服六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