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島津何物不敢售

船還沒靠岸,港內左近一陣鬧騰,沒多久居然有各種小船慢慢劃上來,九州靠南,幾乎接近冬季也沒有落雪,是故還能有些葉菜。

那些船家兜售着蔬菜、飯糰、米酒、栗子飯,甚至烤紅薯。

“看樣子,這個什麼石曼子國好像還挺富庶啊。”韓三石眼看着終於又能下地,勉強站起來觀望。

“你往那頭看,看到那條有船篷的船了嗎?”洪景來突然看到個好康的。

“那是?”

“花船!花幾個錢就能痛快一次!”洪景來頗有意味的調笑一句。

“算了算了,不敢想了。”韓三石連忙擺手,一臉大窘。

“哈哈哈哈哈哈,下船下船。”

雖然在下船,但是聽到“花船”兩個字的三人還是頻頻回頭看了幾眼那條有船篷的小船。

正當幾個人在看的時候,有一個船工放下一條船纜,很熟練的從船上滑下去。居然還和那小船船頭上裹着包頭巾的一名男子打招呼,而那個撐船的男子居然也能用朝鮮語問好。

老恩客了呀!

“禧著啊,這樣……”

“這是留守在船不能上岸的,所以也由着他們先快活一場,然後就不許下船了。”

“這樣子的啊?這種的什麼價錢?”洪景來看似無意的問了一句。

“這個啊!便宜,一升米就夠了!人家做的流水生意,一天能掙一兩鬥。”

“噢~~”難得的,洪景來賤兮兮的朝李禧著笑了起來。

“誒!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李禧著連忙揮手,老臉一紅。

“我都懂!哈哈哈哈哈哈!”

一行人下船,岸上果然有島津氏在此的代官上來迎接。

萊商團裡盡有通曉日語的翻譯通事,而且柳成用自己就日語一流。所以也就不需要什麼用中文“筆談”了,大家直接當面交流。

洪景來完全聽不懂這帶着嚴重薩摩口音的日語,還是老臉通紅跟上來的李禧著駕輕就熟,他似乎很熟悉這種日語,幫洪景來挑重點翻譯了起來。

岸上的島津武士看起來相貌老成,但按照洪景來的估計頂天也就二十五,和自己差不多。主要是月代頭一剃老了很多,加上面色黝黑,還蓄了鬍鬚。

人家也沒來什麼虛頭虛腦的東西,上來就拿了一張報單,讓柳成用填報。

不過這都是形式,大家早就背完《漂民日記》,一樣的答案。人家島津家也就做個樣子,以防幕府查起來沒有對證。

把航渡朱印圖書上的內容抄錄一遍之後,漂民營救到此結束。

島津家出於人道主義,要向鄰邦朝鮮國的合法商船提供必要的維修船隻物資和食品補給。

至於爲什麼修理船舵需要用幾千上萬斤砂糖,這種問題就不要細問了。大家心知肚明,明白就好,不要多此一舉。

人家把船上下來的人員,引導到港內一處宅院,院子很大,安置二三十人毫無問題。

以前可能是不會住的,不過如今大家“互惠互利”,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會出事。所以近年來除了留守船隻的,另一半人也就留宿岸上了。

人家島津氏的武士很直接,既然不是大庭廣衆了,就問柳成用要什麼。

柳成用緩緩道出,硫磺、長刀、鳥槍、紅銅、黃金……

全都是違禁品!

果然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柳成用這麼大的產業,敷衍那麼多貪官污吏,支應那麼多朝廷報效,不幹點這事兒,還真弄不轉兒。

“硫磺可以立刻交貨,但是條銅要等十幾天。”

“其他的呢?”

“鐵炮藩庫送來只要兩日,至於黃金……”

“老規矩!”

“好!”

那個島津武士年輕歸年輕,但是決斷到可以,沒有什麼遲疑和猶豫。

“禧著,什麼是老規矩?”

“就是不要他們的什麼狗屁金判,要赤金!”

“怎麼?”

“他們的那個勞什子金判一半都是銀和銅,盡是坑人玩意兒。”

“那不等於騙人嗎?”洪景來這下想起來了,江戶中後期金判的質量連年下跌,已經到了劣幣的地步。

“別提了,以前商團裡有行首異想天開,聽說日本金銀一比六,拿着銀子過來換,換回去的金判只有不到一半是金子,賠的傾家蕩產!”(比價將來會持續下跌)

“嘖嘖嘖,也難怪!”洪景來自然明白。

按照新井白石的說法,到寶永五年(1708),日本流出貴金屬折價超過黃金八百三十六萬餘兩,日本國內流通的貴重金屬大爲減少。

到正德五年(1715),德川幕府嚴令禁止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的外流,但是非常可惜,收效甚微。

用《阪上之雲》的話說就是,日本是一個除了米和絹之外,幾乎什麼都不出產的國家。

他沒有能夠用以出口的商品,偏偏江戶時代商品經濟大繁榮大景氣,市民消費大大增加。需要連年從荷蘭、中國、朝鮮進口香料、染料、藥草、書籍、菸草、絲綢,甚至西洋眼鏡等南蠻商品。

人家外商過來,又不可能收日本銅錢或者越後大米的。那還不是需要用金銀來支付,只要貿易不停,日本的金銀外流是不會停止的。

當然明治以後日本大規模殖產興業,發展了生絲業,紡織女工撐起了他們的維新。

這都是後話,如今不管德川幕府怎麼嚴令,甚至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以身作則,襪子不是隻穿一次就丟,要求大家不要買進口商品還是沒用。社會發展至此,憑幕府阻擋不了。

倒是島津家,人家反正窮瘋了,沒有不敢賣的,國家儲備貴重金屬損失關我屁事,只要能弄錢來,讓島津能喘口氣就好了。

別說赤金了,如果說島津家的大名能賣黃金一百萬兩,他們指不定也會考慮考慮技術上是不是可行。

說了這麼多,還沒問到如今島津家主是誰。洪景來悄悄和李禧著打聽了一句,總不能來了人家地界,連地主是誰都不知道吧。

“我主乃從四位上左近衛中將兼薩摩守,蒙大樹賜字,諱齊宣!”

島津齊宣!這不就是篤姬他爺爺嘛!

13.豆板倭銀新出爐40.趙萬永力排衆議2.天下第一關與官19.身在局中卻無力1.宮內家中齊有喜38.一字避諱生煩惱13.磨坊產業大升級15.初面孽生金平淳16.結親王室以緩和43.一力破開漢陽霧22.龍川飄民出送來19.巧遇故人有眉目21.苛暴催人化做鬼33.是反其道而行之17.樸臺青眼委冬差5.當年揀擇有情由5.漢陽喚京亦如何5.訓練營倉促出兵27.羅禪國先使一步9.一包大米如何用40.仰借吟誦脫身成25.四方同慶祝大婚5.趙萬永不可小覷26.鋪裝枕木安鐵軌18.抄家八道得暴富22.昌慶宮外進士科24.可會造夾板大船8.一場造化在眼前8.請老爺暫借幾個14.純元王妃神助攻35.幕府尚有有識士22.下官乃爲令監計9.昌德宮毀於一旦34.如此一部豆漿機21.所謂臉面價十兩28.布衣上而交天子42.菱刈金山可續命15.初面孽生金平淳21.婚姻豈能同兒戲47.無名一張大揭帖34.裹挾民壯謀瑞興37.所謂官兵不堪樣22.昌慶宮外進士科15.竟敢甩鍋給乾隆44.貞純王大妃薨逝18.聽聞朝議賑救災33.洪妃猶自不鬆口16.五峰山別有乾坤8.錢囊空空赴義州45.調虎離山拆僻派30.林尚沃攜款來投39.出乎意料全反對34.爾朝鮮可有逆教43.一力破開漢陽霧5.不在嘉山多淹留12.開足馬力磨細面33.天下第一好生意29.京仁鐵路始通車33.天下第一好生意21.李尚憲剋期會師24.無本生意最好做29.定獎敘功正當時1.我今穿越入朝鮮11.誰叫小說掙錢多29.兵進畿輔壓漢陽49.區區己身不足惜5.李家宗親頗寒酸29.兵進畿輔壓漢陽9.原來小趙亦國戚20.繼位禮成大業定19.也有人情留燕京15.鳴炮升堂理政事5.若問武藝有故人41.大監戲言願通榜14.金昌始縱火拒捕13.磨坊產業大升級27.王師飛檄復南北17.吃一塹能長一智11.偶見漢方中成藥19.林尚沃居中斡旋5.恢復鄉校選儒官37.登用實學諸子弟15.聚田莊謀改田制5.恢復鄉校選儒官31.楓皋對我換顏色23.通融尚沃來結交31.修羅場裡有活人8.天字第一號欽案4.韓家兄弟助鄉鄰44.英吉利不好相與28.四野鄉村無人煙19.野店外槍林叢叢39.出乎意料全反對29.思慮前行第一步10.殿上爭鋒憑口舌19.握有現銀思他處10.時代已變望周知43.驚聞荷蘭大消息1.洪妃鬆口聯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