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明恩情說不完

如此這般,洪大守終於閒了下來,不用再日夜奔忙了。

如今的要務是翻翻書,看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準備應考。就算洪大守走定了後門,登科預定,總也要寫滿卷子吧。

不求你花團錦簇,神仙文章,起碼也要言之有物,樸實無華吧。

也沒有人可以交流學習,洪大守在漢陽的兩班圈子裡沒有朋友,也不認識地方上趕到漢陽應舉的兩班,何況作爲科舉歧視區的鐵山今年就舉了他一個人,想找個同鄉都不可能。

韓三石看洪大守這樣隨意的看,他都替洪大守着急。還和林尚沃上街去書店找文藝卷子的集冊,但是很可惜,找來找去也沒找到什麼好的。

索性不再去糾結,洪大守這個原身的經書功夫很紮實,最近三個月突擊一下,把原有的基礎都撿起來就得。

很快冬至節也過去,純宗大王在禮官的指引下,出宮祭壇。隔幾日又在大報壇,祭萬曆、崇禎皇帝與督師楊鎬楊大人(至今聽聞楊鎬名,猶自心懷切膚痛)。

作爲純宗登基以來第一次親自主持的大祭,場面極爲宣弘。洪大守也終於見到了李朝萬難一見的大規模先導騎兵。

這些人號稱“子弟軍官”,均披全身鱗甲,持五彩旗,先導之兵最爲高壯,人均一米七,馬均一米三。

後次的騎兵則持弓箭,持強弩,持神槍,持骨朵,十二騎一行,怕不是有五六十列。

可惜並非國家的士兵,都是在京兩班武官家的子弟,在大王出行時被號召集結起來。披掛齊整,旗幟鮮明。

只是不知道具體的戰鬥力是怎樣的,但光看外表,絕對像是冷兵器時代下一支強勁的騎兵。

後續的數百別監則全部穿猩紅棉袍,前列挺槍,後列柱長刀。作爲王宮的直屬護衛,這些別監的隊列極爲規整,走的筆直。

稱得上一句行伍嚴明!

不過洪大守知道他們的戰鬥力,不提也罷。光會站軍姿有什麼用?軍姿站的再好有個狗屁的用處。

隔壁的萌宋,殿前禁軍,天武、捧日、龍衛、神衛四廂金槍兵。站隊的時候嚴明至極,全開封的百姓鼓掌。甚至典禮的時候盯着大太陽站四個小時,紋絲不動。

有個鳥用?

遇上西夏的橫山党項羌全部露了餡了,神宗五路伐夏。那些軍姿站的一級棒,隊列強到千萬人如同一人,旗鼓鮮明,旗幟招揚的殿前精兵。

觸敵大潰!

都是樣子貨,還真有人以爲走走正步,練練軍姿,可以拿來當兵用了。

等先導的步騎兵通過之後,是掌儀的官吏。也着全套大禮服,頭戴樑冠,策馬緩緩通過街道。

再後又是大團的五彩纓穗裝飾的步兵,環繞着一輛儀車。

原本朱棣賜給李朝的那部車在倭亂的時候被李朝自己燒燬了,明朝賜給他們的那些儀仗旗鼓也都亡失流散不見。

如今用的這套都是光海君那會兒重做的,倒是黃臺吉很稀奇,居然沒有下賜一套儀仗給李朝,不知是忘求了,還是沒明白這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意義。

如今大冷的冬天,純宗大王穿旒戴冕,身上是暗紅色近乎黑的章服。小小年紀,在四面透風的儀車上站着,指不定這一趟下來,能凍個半死。

這場大祭唯一讓洪大守心生波瀾的,也就祭禮的時候,開頭那一句“有明朝鮮國”!

固然民間已經出現反清反中的傾向,可李朝的王室,仍舊牢記着大明對他們的再造洪恩。仍舊四時饗祭,供奉大明之國。

作爲典儀官的金祖淳,大聲誦唸祭文。文四駢六,辭藻華麗。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明神宗皇帝之恩!

至於爲什麼洪大守見證的這麼清楚,因爲閔廷爀的兒子太小了,根本沒辦法去做子弟騎兵,他其他幾個兄弟的孩子也小。總不能閔大監親自披掛上馬,去做一名小小的先導吧。

只能臨時抓壯丁,給洪大守武裝起來,反正洪大守也是登記在冊的兩班軍吏。勉強摸得上子弟軍官的邊,總算個官吏後代。

而且閔廷爀爲了防止洪大守推辭,居然讓家人送了一幅“跪的容易”。不對!是護膝!用上好的灰鼠皮子縫製的,風再大,也不會把腿給吹涼了。

還能咋辦,只能從了唄。洪大守的馬術極差,這還是因爲最近天天騎騾子,勉強練出來的。

此前在家的時候只練槍棒和弓箭,家裡養不起馬,自然也不會騎。

硬是在閔廷爀家練了三四天才完事,好在不用策馬奔馳,也不用馬上放弓。只要持着五彩旗,慢悠悠的先導開路就好。

漢陽府和捕盜廳提前就清場過了,甚至道路兩邊民宅的百姓都被暫時驅趕離開,以保證純宗大王出行時不會遇險。

可真到上街的時候洪大守還是後悔,漢陽城也是那種直通通的街坊佈置。中軸大街上那個穿堂風,能體會但說不出來的痛苦。

就算穿着厚棉袍在內,又套着棉褲和護膝,外面還有一身鱗甲,可那個冷風還是從脖子褲腿往身子裡面灌。喝的熱姜酒那點餘熱,轉瞬之間就消散無形。

你還不能咋辦,必須硬着頭皮擱那兒騎着。旗幟不能歪倒,胯下馬匹不能亂蹄。

等遠處的金祖淳那個和唱歌似的祭文讀完,奏樂的奏樂,獻饗的獻饗,終於大祭纔算結束。

可這還沒完,還要一路先導護送純宗大王回宮,直到儀車回了昌慶宮纔算完事。

和洪大守預計的一樣,原本正經的很的子弟騎兵們一散場,立馬哭爹喊娘起來。

到處都是七手八腳過來送暖壺,送熱酒,送披風的家人奴僕。

原本胯下瑟瑟生風的駿馬再也沒有人去騎了,旗鼓兵器交還給內宮內藏庫,各位子弟恨不得人都黏在家裡派來的牛車上。

有些人甚至迫不及待的趕緊脫盔甲,脫完就一屁股坐在僕人的背上。一幅全身鱗甲帶頭盔,二三十斤都不止,一天穿了六七個小時,可要了他們的命了。

大明的恩情道不完,李朝的騎兵非常爛!

洪大守的今日見聞。

48.自大狂遇小肚腸26.驟然發難夜混戰33.彼之破爛 我之國寶12.對半來投小聰明14.爲官清廉金常明22.帶清世有兩顯學18.何言火繩勝燧發13.誘敵深入退城去25.旅途困頓摧人折2.天下第一關與官38.孤身闖入漢陽府9.合則兩利與書儈7.對日貿易體量豐24.樸臺插手賑災事12.驚聞常明褫爵祿7.鐘匠說打發條簧23.老父母寶城宣煙22.僱得韃兵做好戲22.帶清世有兩顯學9.原來小趙亦國戚23.廣開土王大碑拓23.再與趙氏一狀元12.楓皋說我老實人14.再見連襟話家常10.華陽萬人疏驚世9.大索漢陽城內外43.一力破開漢陽霧22.下官乃爲令監計20.屹立四朝之洪妃35.大赦八道官奴婢27.似有波濤再興事23.通融尚沃來結交38.孤身闖入漢陽府5.不在嘉山多淹留29.先行起復任諫臺17.幕後操縱坑純王36.兄弟狀元世上無23.奉天倡義大元帥23.東西兩廂難聯絡9.原來小趙亦國戚27.羅禪國先使一步38.孤身闖入漢陽府28.布衣上而交天子12.御門前臣有本奏4.咱們景來到東萊16.通盤清算殺千人45.因地制宜善民力8.漢陽血淚發家史35.大赦八道官奴婢32.上邦贈爾恭悼王31.李喜命一案情由5.樸凖源病危請封6.拯天救命大神師21.我與小趙論行止10.江原一道盡慘白10.時代已變望周知22.帶清世有兩顯學4.咱們景來到東萊16.通盤清算殺千人8.一場造化在眼前4.洪妃教我查揀擇(爲昨日仗劍加更)1.五峰鐵山初始興32.走馬上任常平司10.所謂繼統不繼嗣22.下官乃爲令監計31.過往從無新生意31.道光與我神助攻18.敵來我往爭勝機35.規劃仁川大都市30.宣惠廳常平僉正24.嘉慶問話似平常26.一哭能解萬般難30.萬古逆賊洪景來3.鄭日煥憂懼而亡(爲THEBIRD加更)2.滿院飄香一百兩17.天平一朝換傾倒15.王大妃棄卒保車40.趙萬永力排衆議42.一身輕鬆反家鄉32.尚沃解來四十萬21.各自懷揣精明意11.島津何物不敢售26.再裹行囊向漢陽19.夤夜浪戰不得脫23.奉天倡義大元帥40.且隨我宮門領賞38.孤身闖入漢陽府4.韓家兄弟助鄉鄰1.我今穿越入朝鮮8.漳州口似可輕取24.萬永愛我西洋學34.露西亞試圖南下8.一場造化在眼前24.如今變法甚輕易12.御門前臣有本奏1.洪妃鬆口聯姻事19.當年善緣結善果33.一場機遇在眼前6.黎民士庶皆可應14.四處林林請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