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正道齊聚

將整個汝南地區的敵軍漸漸消耗乾淨,只留下汝陽城內還有一支孤軍堅守。在這種情況下,汝南之地的各府縣城池,可以說已經唯雍寧予取予求了。什麼時候取,取不取,只看有沒有必要而已。

如此戰了二十餘日,陳八斤率領的援兵已經快要抵達。因爲是從北方而來,其大軍率先逼近譙、沛之地。於畏頓時感到了壓力,當即向王豐求援。王豐於是命令於畏收兵回彭城,看陳八斤如何行動,再做應對。

那陳八斤卻並未追擊於畏,而是率領大軍過譙、沛,直入淮北。

這一下壓力轉嫁到了於乘龍身上。於乘龍本想從汝陰撤兵,但考慮到雍寧之兵已經深入汝南,恐其倉促之間難以撤回,於是一邊加固營壘,就地堅守,一邊遣人向雍寧示警,約其一起撤兵。

但遠道而來的陳八斤卻也打定了要咬下王豐一片肉的心思,先一步傳令,叫汝陽城內的兵馬主動出擊,拖住雍寧之兵。隨後派出八千騎兵輕騎突出,趕到汝水岸邊紮營,擋住了雍寧大軍撤退的大道。

消息傳來,於乘龍頓時大驚,急忙遣人將消息八百里加急送給王豐。

王豐收到消息,頓時也吃了一驚,急令於畏領徐州兵趕來增援。同時王豐也收羅了揚州之兵,徵調了正兵和屯田兵三萬人,親自率領着趕赴淮北助戰。

說實話,王豐心裡此時是有些懵逼的,陳八斤率領大軍,數千裡馳援,按說全軍上下已經是極爲疲憊,積蓄休整,才能作戰纔是。但他們卻一反常態,表現得咄咄逼人,一副急於求戰的樣子。這是十分不正常的。

要知道王豐的兵力並不弱於對方,又是以逸待勞,雖說如今因爲兵力較爲分散,又被陳八斤出其不意之下,截斷了雍寧這一路兵馬的退路,看起來有些落入下風,但若真的打起來,勝算還是極大的。

王豐想不明白,爲什麼明明自己已經表現出了退兵的意願,疲憊的陳八斤卻還是要如此不依不饒。他的倚仗是什麼?難道九山王又準備了什麼針對自己的手段?

王豐心中暗暗警惕,大軍卻並沒有絲毫停頓,很快過了淮河,趕到汝水。

此時於乘龍的兵馬已經退到汝水,結營堅守,以便拖住陳八斤的大軍,爲雍寧的兵馬撤退製造機會。然而雍寧的兵馬卻還是沒能撤回來。原因是九山王派出了修士,在沿途招來了大風雨回軍路上風雨交加,道路泥濘,大軍根本行走不得。

王豐抵達之後,當即前去施法,欲要將天氣的控制權給奪回來。

於是戰區的天氣便在雙方的鬥法之中開始變幻莫測了起來。前一刻可能豔陽高照,下一刻便雷雨大作。

這種鬥法比生死鬥溫和了許多,但也很難分出勝負。畢竟雙方施法的修士並沒有面對面,隔空鬥法的話,想要咒殺敵人,卻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眼見鬥法三日,天氣變得更加莫測,雍寧之軍還是很難回來,王豐心中漸漸有些焦躁。這一日,王豐正考慮着是否要直接出動大軍,去攻擊陳八斤的營寨,以圖決戰制勝,就聽駐兵九江的趙江發來了進擊書信。

王豐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對衆將道:“我道爲何陳八斤會一反常態,不顧其麾下兵馬疲憊,執意與我軍糾纏。原來他早已暗中與荊州的薛周勾結在了一起。這是趙江發來的戰報。昨夜薛周的兵馬忽然從武昌順江而下,蘄春駐軍猝不及防,被他襲擊得手,三千兵馬幾乎全軍覆沒。如今薛周的大軍仍舊在陸續抵達蘄春,截至趙江發來戰報之時,荊州軍的前鋒已經進入九江地界了。”

衆將聞言,頓時譁然。要知道如今揚州的主力盡在淮北,在揚州腹地,除了趙江的萬餘兵馬之外,便只有三萬人不到兵馬分散駐紮在各地,用以彈壓地方。這些兵馬想要短時間內調動起來,那是很難的。

此外,便是金陵城中還有八千守軍,揚州府境內還有幾萬屯田兵。

王豐當機立斷,命再從各地駐軍之中抽調兵馬,匯聚成一支萬人大軍,增援九江。同時,從金陵抽調三千精兵,立即前往把守湖口。再從揚州府徵調三萬屯田兵,馳援九江。

抽調兵馬的軍令發出的同時,九江那邊的戰報也在陸續抵達。到了傍晚,情況已經漸漸明朗了。薛周糾合了荊州各路兵馬,總計領兵十一萬四千人,號稱六十萬,浩浩蕩蕩殺入了揚州,揚言要將揚州一舉拿下,膽敢抵抗者,等到打破城池,便要雞犬不留。

王豐頓時哼了一聲,轉而問衆將道:“薛周突然與我們反目,致使我軍腹背受敵,如今該如何應對?”

衆將聞言,都皺眉苦思,卻始終想不出好辦法。要抵禦薛周,就必要領主力回去。但主力大軍現在又被陳八斤給拖住,根本無法抽身回援。況且還有雍寧這一路兵馬被阻隔在汝南,若是主力撤退,雍寧這一路兵馬怎麼辦?

思前想後,若是不與陳八斤求和的話,那麼唯一的辦法便是立即與之決戰,儘快將陳八斤給擊潰,然後再從容撤兵。

王豐自然是不願意主動求和的,當下思考起了該怎麼進攻,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擊潰陳八斤。

正但王豐與衆將商議着該怎麼出兵強攻之時,就見營外一道黃光閃現,潘刺史身邊的那位名叫石清虛的地仙出現在了衆人面前。

王豐當即道:“道友不在潘老將軍身邊助戰,連夜來此,可是有何急事?”

石清虛道:“特爲雍寧將軍和潘老將軍送信。”

當下石清虛將書信遞給了王豐。王豐拆開一看,頓時愣了半晌,沉吟了許久,這才點頭道:“好,既然雍寧有此氣魄,我又豈有不支持他的道理?你回去轉告他,若他的謀劃能夠實現,最終大獲成功的話,那我便再次召開推舉人主大會,讓他能攜得勝之勢,最終得償所願。”

石清虛點了點頭,當即告辭離去,向雍寧和潘刺史覆命。

待石清虛走後,王丰神色頓時放鬆了下來,環顧衆將,又點了一個名叫黃冀的將領,命其領兵一萬,火速南下,前去把守皖城,防備淮南之地被薛周給襲取。

隨後王豐開始督率大軍,一邊與陳八斤繼續爭奪天氣的控制權,一邊做出一副急於求戰的模樣,不斷對陳八斤的營寨發動攻擊。

同時,派葉雪薇攜帶一百支雷音烈火箭前往九江,以神弩協助守城,以拖延薛周的進攻步伐。

如此過了數日,王豐的不斷進擊被陳八斤認爲是困獸之鬥,當下志得意滿地堅守不出,老神在在地拖着王豐,以待薛周獲勝。

而薛周在強攻了九江城兩天之後,雖然仍舊對取勝充滿信心,但也心疼自家的傷亡。當下開始強令平春軍、竟陵軍等脅從兵馬前去攻城,意圖消耗衆軍之力。

三方都在計算着變局發生的時間。薛周認爲,九江城雖然堅固,但守軍不多,其餘各處的增援兵馬加起來也比不上自己兵多,若敢前來,也只是被自己逐一吃掉的下場。

圍點打援,消耗揚州的兵力,等到攻破了九江城,揚州其餘地方也就徹底空虛了,大軍可以傳檄而定。

唯一值得擔憂的,是城中的雷音烈火箭。但雷音烈火箭終究不是無限的,等到平春軍、竟陵軍等脅從兵馬將城內的雷音烈火箭給消耗乾淨,就是破城之時。這個時間絕不會超過二十日。

陳八斤也便也做了相同的判斷。不過陳八斤卻並不認爲薛周拿下九江之後,便能輕鬆拿下揚州了。在陳八斤看來,只要九江不保,王豐必定會率領大軍放棄淮北,南下回守揚州,與薛周爆發激戰。

而以王豐之能,他要想走,陳八斤自認爲是留不住的。但是陳八斤卻覺得,即便留不下王豐的主力,至少自己能將地盤推進到淮河岸邊,而且雍寧這一路兵馬大概率會被自己給吃掉。

這樣的戰果已經讓陳八斤覺得極爲滿意了。

畢竟上一次雙方交戰,主君白敖兵敗身死,而自己若是此次大勝王豐一陣,那麼自己的聲望必將暴漲,衆將對自己突然上位的疑慮必將打消。

到了那時,自己的地位才能真正穩固。

因此陳八斤對接下來的戰局是十分期待的。

而王豐也同樣十分期待接下來的戰局。不過王豐期待的並不是自己這邊和就見那邊,而是被阻隔在汝南那邊的雍寧之兵。

時間便在衆人的期待之中慢慢過去了七八日。這一天,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傳來,直接將天下人都給打懵了。

原本被困汝南的雍寧大軍忽然出現在荊州平春地區,一舉將空虛的平春府給拿下。

原來雍寧當日聞聽薛周襲擊揚州,當即叫石清虛向王豐送來書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行動計劃。那就是,趁着天下人都以爲雍寧這一路兵馬被困汝南,全無生路,以至於都將其忽略的有利時間,由潘刺史領兵佯裝主力,繼續吸引陳八斤的目光,雍寧則暗中率領一萬兵馬,南下安陽,翻越桐柏山古道,在石神石清虛的道法幫助下,襲取沿途隘口,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平春府。

此時平春軍的主力已經都被薛周抽調到了就見戰場,平春一帶空虛至極,只要雍寧率軍抵達,必定輕取城池。

這個計劃十分大膽,但王豐權衡之後,卻認爲十分靠譜,很有實現的額可能。一來是誰也想不到雍寧會在絕境之中,冒險翻越險要的桐柏山,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二來是雍寧之兵本就被阻斷了歸路,與其被動等死,不如主動一搏。三來是有石清虛相助,沿途關山險阻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走。四來是荊州主力盡皆被薛周調到了九江戰場,一旦雍寧率領抵達荊州,必可迅速打開局面。至不濟也能解九江之圍。

果然,雍寧成功翻越桐柏山,並拿下了平春府,初步站穩了腳跟。隨後雍寧不等潘刺史率領後續兵馬抵達,便即領兵繼續南下,直殺到綠林山下。留守的綠林軍全無抵抗,直接豎旗投降。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要知道雍寧本就出身綠林軍,其叔父甚至還是綠林軍的第三號頭領。雍寧在時,曾經爲綠林軍立下許多功勞,許多綠林軍老將都對雍寧有好感。

當然,最關鍵的是,鹿門山本就對荊州各路義軍滲透極深,許多義軍首領身邊的謀主,其實都是鹿門山的外門弟子。在他們的積極“建言獻策”之下,雍寧的兵馬自然勢如破竹,各軍歸附者極多。

隨後雍寧遣使去襄陽城,駐守襄陽城的仍舊是原荊州之兵。當日雍寧兩次救襄陽守軍於危難之中,襄陽守軍無不對雍寧感恩戴德。加之薛周氣量狹小,屢次欲要將襄陽守軍調往別處,好自己入住襄陽城,卻都被襄陽守軍用軟釘子給擋了回去。襄陽守軍對薛周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感。

最後,鹿門山的陸知淵親自去襄陽城,向原荊州刺史言明瞭雍寧宗室子弟的身份。於是荊州刺史當即改旗易幟,宣佈效忠雍寧,從此唯雍寧馬首是瞻。

有襄陽守軍這一支精銳兵馬投效,雍寧頓時如虎添翼,瞬間徹底站穩了腳跟,不但兵馬大增,糧草輜重也全無缺乏之虞了。

而數日之後,潘刺史率領的後續從汝南撤到了平春,雍寧麾下兵馬更加強盛,已經隱隱然有喧賓奪主,取代薛周成爲荊州之主的勢頭了。

正在攻打九江的薛周頓時大驚失色,顧不得再覬覦揚州富庶的城池土地了,當即傳令退兵,準備返回荊州與撲滅雍寧之亂。

然而來時容易,撤退卻難了。此時揚州各路的援兵已經抵達了湖口,總計四萬三千人,加上趙江留守在九江城中的兵馬,總兵力達到了近五萬人。

眼見薛周退兵,,趙江當即領兵追擊。

然而來時容易,撤退卻難了。此時揚州各路的援兵已經抵達了湖口,總計四萬三千人,加上趙江留守在九江城中的兵馬,總兵力達到了近五萬人。

眼見薛周退兵,,趙江當即領兵追擊。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公孫九娘第二百二十六章 畲姬毒霧第三百零六章 查牙山洞第三百九十八章 強敵伏擊第七十二章 年夜第五百九十九章 潛龍斬龍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戰獲勝第八十二章 縣試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隻惡鬼第一百八十二章 元鼎煉妖第五百七十二章 荊州局面第四百四十一章 水衡尊者第五百七十四章 小六東來第五百三十九章 復奪襄陽第二百四十一章 初聞海市第二百八十七章 去崑崙墟第九十四章 探望第一百四十九章 紅煙被劫第二百五十三章 形勢惡劣第四百四十章 殿前爭端第二百三十五章 京中風起第一百零九章 敵軍圍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力飆升第二百零四章 洞庭公主第四百九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二十八章 勝負之機第一百三十一章 蟹妖張狂第六百二十二章 兇陣棘手第三百章 青霞玄虛第一百一十章 刺史到來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八缸第三百三十六章 另有隱情第五百章 打赤神洞第一百五十五章 蛛胎元火第二百一十三章 劫雷陣陣第五百六十九章 九江攻防第三百三十二章 準備破陣第五百四十九章 遊歷天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半隱第二百八十二章 喚醒月神第五百五十三章 黑龍到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結束使命第八十八章 泥書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仙丹終成第一百六十一章 雷元道體第二十三章 畫壁僧第一百九十六章 無法破解第二百四十一章 初聞海市第一百零一章 流言第三百五十九章 第二元神第三章 狐妖愛詩第三百五十一章 各府歸降第六百二十五章 攻破鬼窟第一百八十九章 倭國神道第十一章 酒鬼第四百八十六章 殺上神廟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虹將軍第十九章 道號明鏡第二百九十七章 神通道法第五百三十四章 兩教隔閡第一百六十八章 畲姬渡劫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兵徐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行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州之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借寶御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畫中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長老飛昇第一百八十章 天蛇星眸第一百零六章 大羅明王第八十一章 蛻皮第三百零二章 立國揚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揚州生詞第二百三十一章 死亡之蟲第三百九十八章 強敵伏擊第三百六十九章 叛軍南下第三百章 青霞玄虛第二百三十三章 圖曼毒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河間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功德金輪第五百二十六章 紅煙談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尋找幫手第四百零一章 布霧疲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離島遇僧第五百八十二章 奪取滁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畫皮惡鬼第六百三十二章 雷霆金瞳第三百六十一章 仇人見面第二百五十章 吞元嫁衣第五百零八章 訪白蓮教第三百七十章 嶺南大亂第二百七十九章 樓蘭公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煉魂符陣第五百九十二章 繼續進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避亂西行第九十二章 掃墓第十七章 身份危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殺武親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邪佛再現第三百零四章 沙陀慘敗第五百五十八章 暫緩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