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

滎陽大戰,劉邦先後兩次奔逃,一次比一次跑的可憐。

這一次,劉邦幾乎輸掉了所有的本錢,連關中家底都一併放到了滎陽,這使劉邦痛苦不堪。從成皋逃出來後,劉邦把逃跑路線鎖定到北方趙地,在那裡駐紮了兩個人,一個人是韓信,另一個是張耳。劉邦相信在趙地他會找回自信,事實也正如其所預料,因爲他駕馭下屬的手段絕對一流。

劉邦渡黃河,馳修武,一路向北,幾天後終於趕到韓信、張耳的軍營。早晨,天還未亮,劉邦自稱漢王使者,叫開營門,騎馬直奔韓信、張耳營中。此時的韓信和張耳都沒起牀,正摟着被子睡大覺。對劉邦而言這正是絕佳的機會,因爲睡着的絕對比醒着的好對付。因此劉邦趁此良機,派夏侯嬰先後衝進韓信和張耳各自的臥室,拎起領兵印符就走。而此時的韓信和張耳,依然矇頭蓋臉的睡大覺,對發生的一切渾然不知。不過也可以理解,人這一輩子,碰見有人偷印符的機會並不多,如果是個普通人幹這種事,肯定是覺得自己活得時間太長了。因此那兩位大哥做夢也不會想到,會有人能幹出這種事情。

就在韓信和張耳接着睡大覺的時候,劉邦卻很忙碌。利用印符召集來諸將,重新對各個將領的職務進行調整,一舉奪取韓信和張耳的領軍職責,把他倆人閒置高閣。

兩位睡覺哥醒來後,發現印符丟了,大吃一驚,也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異常惱火。竟然有人幹這種事,在眼皮底下竟然偷印符,找死呢。

剛準備發火,就有人過來稟報,漢王已經來過,並拿走了印符,這使得韓信和張耳大吃一驚,連忙跑過去求見劉邦。

站到劉邦面前後,他們才曉得這一覺醒來竟然換天了,自己的兵權被解除了,這多少有些讓人心驚。

也許你會問,韓信和張耳不就是劉邦手下嗎?直接把他倆叫起來,安排他倆幹活不就完事了,劉邦何必六指撓癢——多此一道?

你如果真的這麼認爲,說明你太不瞭解政治,也太不瞭解軍隊。

戰亂年代,十足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至於誰是大哥,誰又是小弟,並不完全是固定的。有實力就能當老大,沒實力只能當馬仔。俗話說脫毛的鳳凰不如雞,曾經的老大一旦實力衰退,就可能喪失說話的資格,甚至會丟掉自己的性命。早上的大哥,晚上可能就會變成囚犯,甚至變成一具屍體,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多少年來血的教訓。

劉邦很清楚這一點,更很曉得如何掌控這一點。他只願當老大,至於小弟的角色,不好意思,反正我不願意幹。

而這次奔逃,帶在身邊的只有夏侯嬰,基本上算的上是孤家寡人了,要實力沒實力,要兵力沒兵力。雖然灌嬰、繒賀、靳歙等嫡系人員也在這裡,但畢竟這些人近些日子來一直跟着韓信,到底聽誰調遣還真是個未知數,並且也不掌實權。如果把韓信和張耳叫起來,和他倆商量着辦事,如果那倆仁兄不按套路出牌,劉邦只能空有個老大的頭銜,可能成爲人家的隨意操縱的木偶。這是劉邦不願意看到的。

而劉邦絕不是任人宰割的菜鳥,而恰恰相反,他是火併的老手,駕馭手下的高手。什麼事情都得按我自己的意願來,至於“商量”這個詞語,在他的詞典裡應該和“命令”那個詞是同義詞。雖然上陣打仗的能力和項羽比起來不是一個重量級,但駕馭羣臣的能力能甩項羽一百跌。韓信碰到他,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

劉邦清晨趕來是刻意的安排,冒充使者是刻意的安排,搶走印符也是刻意的安排。清晨趕來是趁韓信、張耳不備;冒充使者是不讓小卒通知他兩人準備;搶走印符是爲方便調動各路將軍;職務調整是徹底架空韓信和張耳。所有的一切,他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但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最終的目的都很明確——任何人不得染指我的權力。

好了,現在目的得到了,韓信、張耳老實了,兵權在握,老大地位穩固了,縱然孤身一人,也沒人能阻擋我號令天下的步伐。

控制軍權後,劉邦又重振軍威,因此又想起了項羽。他和項羽無疑是一對冤家,不光項羽看到劉邦就會眼紅,現在劉邦想起項羽也狠的咬牙。這一年多來的對壘,劉邦似乎沒有真正贏過項羽,只在京索之戰時,韓信阻擋了項羽一次,劉邦自己好像還沒有在項羽手上討到過便宜。但劉邦就有自己的長處——皮糙肉厚、屢敗屢戰,你雖然很能打,但我是個不怕打。這種打不死的精神,最終把項羽拖進了無底的深淵。

因此,劉邦調遣大軍,渡過黃河,揮師南下,在小修武南面遭遇楚軍。讓士卒吃飽喝足,準備與項羽再進行一次對砍,一較高下。

就在劉邦準備幹這件很有前途的事情時,郎中鄭忠攔住了他,“大王切勿急進,滎陽之敗已元氣大傷,如若此戰再敗,大王將何去何從?”

劉邦停住了腳步,“郎中以爲該當如何?”

“大王何不深溝高壘,養精蓄銳,牽制楚軍,然後遣大將東進楚地,約合彭越共擊楚軍後方。”

鄭忠的話說完了,劉邦笑了。最終劉邦深壁高壘,與楚軍對峙修武。然後遣劉賈、盧綰率軍二萬人、騎數百,從白馬津渡過黃河,深入楚國腹地。劉賈這次終於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城陽,劉賈和彭越配合,燒燬楚軍積存的糧草物資,然後四處遊行,破壞楚人生產,使項羽無處徵調糧草。他的這一陣亂搞,讓項羽焦頭爛額,最終放棄對修武的攻擊,轉頭奔劉賈而來。

而劉賈卻學了劉邦的本事,在城陽固守壁壘,辦了個長期戶口本,賴着不走,也不出門對砍。同時彭越那個游擊隊長時不時過來幫幫忙,騷擾騷擾楚軍後方,實施一個共同防禦、協同作戰的策略,讓楚軍在城陽停步不前。

一陣連環拳過後,吸引了項羽的注意力,減輕了劉邦一邊的壓力,也讓項羽在東西兩線疲於奔命。

至此,劉邦終於在項羽身上找回了一點尊嚴。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