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

黥布造反,吸引了項羽大部軍力,對劉邦在豐邑、下邑、碭縣佈置的第一道防線攻擊減弱,最終大舉回軍彭城,加以短期休整。項羽的這次休整給了劉邦喘息的時機。

楚軍暫退後,劉邦從容地指揮曹參、灌嬰、靳歙等漢軍名將攻佔了雍丘;曹參、樊噲、灌嬰、靳歙等還聯手擊敗王武、程處等的反叛部隊,並攻克外黃,奪回衍氏等地。

與此同時,劉邦親駐滎陽;蕭何在關中、漢中大舉徵兵、徵糧,發往滎陽;韓信亦四處收羅殘兵匯聚進城。修固城牆、集屯軍糧,兵復大震。

公元前205年5月,項羽調撥大批騎兵,突破劉邦第一道防線,大舉進發滎陽。在對城外漢軍幾次摧枯拉朽的衝擊過後,站到了滎陽城外。項羽這支彪悍的騎兵,在這裡遇見了對手。

城外漢軍的敗沒,使得漢軍氣勢大泄。就在劉邦愁眉苦臉之時,韓信提了個建議,“組織漢軍騎兵,城外機動迎敵,消弱楚軍優勢,緩解滎陽壓力。”

韓信的提議不是沒道理的,劉邦還定三秦以後,許多關中子弟被徵發從軍,其中不乏故秦騎兵。秦國雖經胡亥的胡作非爲後,被人輕鬆滅國,但故秦鐵騎經年征戰、訓練有素,仍有很強的戰鬥力,和項羽騎兵比起來那將更爲彪悍。只是這些人被劉邦收編後,沒能統一組織起來,形不成氣候,一旦成了規模,其實力不容小覷。

騎士組織了起來,可一時半會沒有真正懂得騎兵作戰的人,於是劉邦下令在軍中挑選可以充當騎將的人。幾經篩選後,最終還是挑出了兩個人——原秦朝騎士李必和駱甲。這兩個人久浸沙場,深通騎兵的戰略戰術,因此劉邦準備越級提拔,充當這支騎兵將領。

這兩個人打仗能力較強,更爲重要的是還很有自知之明。因爲就在劉邦準備用他倆人之時,他們說話了:“我們原來是秦朝臣民,恐怕軍中士卒不信任我們。希望挑選大王左右長於騎射的人做騎將,我們做的他的副手。”

劉邦能夠稱帝真的不全是靠運氣,主要是他的手上有能人。無論是管後勤的,還是管劃策的,亦或是管打仗的,哪一個拉出來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就連衝鋒陷陣的猛男也是一抓一大把,曹參、樊噲、夏侯嬰……

這次露頭的人叫灌嬰,這個人前邊提到過的,就是抓住司馬卬的那位仁兄。這次露頭,是韓信的力主推薦。

此時的灌嬰還比較年輕,但這個人是一個十足的不要命,一打架就紅眼,拎槍提劍往上衝,但他那種不要命打法得到很多人的認同。最終劉邦任命灌嬰爲中大夫,李必和駱甲爲左右校尉,率領幾千騎兵悄悄出城,繞到楚軍側後,在滎陽以東迎擊楚國騎兵。

項羽從鉅鹿組織起這支騎兵來,顯遇對手,逢戰只管衝殺,衝進去再跑出來,如同逛街。灌嬰這一次的突然襲擊打了項羽個冷不防。步兵佈陣,騎兵衝擊,幾次默契的配合過後,抵消了項羽騎兵的優勢。漢軍騎兵讓項羽不敢肆意奔襲,有效牽制了楚軍,更加大了楚軍後勤補助的供給力度,最終拖住了項羽進軍的步伐,楚漢之間形成膠着之勢。

彭越那個游擊隊長在樑地的鬧騰,黥布在淮南的折騰,讓站在滎陽城外的項羽有些焦頭爛額,經過近一個月的對砍消耗後,一無所獲的項羽再次返回彭城。

此次戰役,史稱京索之戰。“京”,即今滎陽縣東南;“索”即今滎陽縣境。此次戰役本身的規模在楚漢戰爭中並不甚大,在史料裡只是一筆帶過,但它在戰略上卻對楚漢戰爭的全局影響較深遠。可以說京、索之戰標誌着楚漢戰爭試探性序幕戰的結束,戰爭進入雙方憑實力艱苦角逐的對峙階段。

劉邦當初七零八湊地蒐羅五十六萬人,開始正式討伐項羽,本來進展得極爲順利,並乘項羽滯留於齊的時機,輕易地攻入了楚都彭城。但好景不長,沒在彭城愜意幾天,就被項羽毫不客氣地趕了出來,一盆冷水澆醒了他的美夢,最終不得不狼狽逃竄,直到京索之戰後,帶得以穩住局勢,把戰爭拖入僵局,開始了三年的對峙階段。

此後,劉邦他採納韓信的建議,固守滎陽、成皋、廣武一線,堅壁不戰,舉蜀、漢兩地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與項羽拼消耗、拼實力。

這種持久戰讓項羽很不適應,也不是他爲人處事的風格,但不拖還不行。京索受挫後,項羽對楚漢雙方的實力有了較清醒的認識,想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劉邦,似乎不太現實。況且項羽大軍經過彭城之戰也疲憊不堪,此次受挫也使得士氣低落。更爲重要的是項羽後方不穩,時不時會弄出個造反,爆出個冷門。最終項羽也放緩了進軍的腳步。

彭城大戰後,許多原本歸附劉邦的諸侯王及其他小股割據勢力紛紛脫離劉邦,或歸楚,或自立。這些軍事集團大多散居於楚、漢間戰略地位頗爲重要的區域,這些人劉邦準備解決。然而京索之戰給劉邦提供了這個機會。此役,爲劉邦贏得了近三個月的喘息機會,這對彭城失敗後處於風聲鶴唳中的漢軍來說,無疑是極爲可貴的。並且,此役後項羽軍也轉入休整,未立即急攻滎陽,劉邦則乘機進行穩定後方、清除異己,爲下一輪楚漢大戰進行籌備。

總的來說,京索之戰是楚漢爭鋒的轉折點。此戰對劉邦來說無疑是成功的,此次的成功的阻擊,爲他保留了和項羽一絕雌雄的資本,也爭取到了寶貴的休整時間,讓他騰出了手穩定了後方,也收拾了不聽話那些小角色。但對項羽來說無疑是失敗的,此次不是太大的戰役給了對手喘息的時機,也直接影響着整個戰爭的攻防局勢,在無休止的消耗中,把自己拖的筋疲力盡,最終喪失了所有的優勢,也喪失了所有的資本。

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章 起點——(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