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

c_t;漢景帝找來的這位狠人叫郅都,出生年月不祥,只知道是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

實際上,這個人在歷史上並不怎麼出名,並且名聲也不是太好,翻開史料,會有一個詞很常見的擺在他的名字之前,用來強調說明——“酷吏”。

一提到“酷吏”這兩個字,往往會和刑訊逼供、冤假錯案等等一些不太好的詞語聯想到一起,總而言之一句話:他不能算是不是個好人。

然而,事實情況卻經常會令人大跌眼鏡。

實際上,能掙來這麼個稱謂也是相當的不容易。因爲“酷吏”這兩個字,是相當的有分量。

通常情況下,能掙來這個稱謂的人,需要在三個方面做出點成績:

一是“打黑”能力強。也就是說需要長時間和達官貴人、豪強惡霸、地痞流氓們做鬥爭,膽要正、命要硬、心要狠、臉要黑,只要犯點事,不把搞死不算完。

二是“政績”很突出。當然,在這類人身上找政績,絕不能在經濟建設上下功夫,你要研究他爲國家gdp的提升做出了多少貢獻,基本抓瞎,因爲這類人的主要作用是“強化治安”。

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專門和惡人作對,還把對方搞的死去活來,這種“惡人中惡人”,自然沒幾個人有膽量在他的眼皮底下犯事,犯罪率當然得下降。所以說,這種人無論在哪當官,老實巴交的小民百姓一般都會很喜歡,個別窮的叮噹響的刁民也會很欣賞。[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而有權的、有錢的通常會很討厭。當然,這也並不絕對。

三是自身很廉潔。如果想在“酷吏”這一行裡做出點成績、積攢點聲望,通常情況下需要在個人經濟問題上做出點犧牲,畢竟一天到晚和有權有勢的人對着幹,手腳如果不乾淨。也不太容易下黑手。在這方面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明朝時的海瑞,海老兄絕對算是“酷吏”中的極品,天不怕地不怕,自己連頓肉都吃不起,你說還有什麼好怕的?

當然,我也承認並非所有被稱爲“酷吏”的人都很廉潔。因爲林子大了啥鳥都有,每隔個百八十年就會出來那麼一兩個另類——大貪污犯。更有甚者,行業內有個別仁兄還建立過臺賬,臺賬的內容並非是記錄誰犯了法,而是比誰有錢。只要你家庭夠富裕。恭喜你,進賬了。無論你犯事沒犯事,總會有人跑來找你麻煩,花點錢就沒事,沒花錢那就不好說了,輕點的話吃幾天牢飯,重點的話可能就是砍頭,捎帶抄家。

也許有人會疑惑。“酷吏”也不過是個人,何以會如此囂張,難道沒個人出來管?

答案是有。皇帝。

想在這一行裡乾的有聲色,必須得有靠山,並且這個靠山的實力夠強。皇帝自然是不二人選。

與其說“酷吏”選靠山,不如說是皇帝在選“酷吏”。因爲這些人無論幹出再過火的事,不外乎是在替皇帝賣命,說白了是在替皇帝背黑鍋。如果沒這點本錢,根本就“酷”不起來。所以。這類人在官場上常常會平步青雲,經常被越級提拔。極爲風光。

但是,這條路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好走,因爲這類人的最終結局大多會驚人的一直——悲慘。

實際上這也很好理解,替皇帝搞掉了所有不安分的角色後,自己就浮出了水面,也就沒多大存在的價值。當然也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沒搞掉對手卻把自己搭了進去。這也好理解,畢竟一天到晚唱黑臉,得罪的人多,一旦反撲的勢力太強時,皇帝不得不那你“頂缸”。沒辦法,職責所在。

我閒扯了這麼多,無外乎告訴大家,郅都是這個什麼樣的角色。

應該說,成功酷吏所應具備的優秀品質,這位同志一項都沒拉。誇張的是,這位老兄不單會整人,還有另有特長——打仗。據有限的史料記載,郅都同志打羣架的本事絕不是一般的強。當然,關於他的特長我們還是隨後介紹,該回到正題上去了。

在文帝時,郅都只是個郎官。但他的這個“郎官”和我前邊所介紹花錢買來的“郎官”大不相同。雖然大家稱呼都一樣,可實際內容還是有所出入的,因爲他這個郎官既有實際工作崗位,也有工資可發。

在漢朝初期,郎官分爲三種侍郎、中郎、郎中,這些人的職務不高,工資也不太高,主要職責是輪流宿衛宮廷,是皇帝的保鏢。但由於離皇帝比較近,被提拔的機會自然就多一些,因此成了一條晉升的捷徑,所以很多人趨之若鶩,削尖腦袋往裡邊擠。

漢文帝時,爲了創收,搞了個買官制度,就拿出“郎官”這個稱號糊弄有錢人,經他這麼一搞,弄得滿大街“郎官”,使這個稱謂的水份很大。

但無論水份再大,一直都有一些真材實料的仁兄,郅都就算是其中的一位。不過也僅限於此,因爲漢文帝時期,郅都同志一直在扛槍站崗。

默默無聞的站了幾年崗,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壞,只是很平淡。

文帝駕崩、景帝繼位,郅都的機會來了。漢景帝繼位沒多久,就把郅都提拔了起來——中郎將。

雖然只多了一個字,性質可就大變。原來無論是“什麼郎”,說白了就是把門的小保安,而現在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多了一個“將”字,立刻就擠進了管理人員隊伍,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保衛處處長。這個職務秩比二千石,位次於將軍。講這麼多隻是想告訴大家,郅都同志終於有發言權了。

而事實情況是,只要他開口講話,大家都討厭。因爲這個人說話直來直去,從不拐彎抹角,無論是私下還是在朝堂上,找個話茬就能和你吵,不爭出個所以然不算完(面折大臣於朝)。所以,通常情況下,只要郅都同志在場,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一則圖個耳根清淨,二則怕這位愣頭青把自己搞的下不來臺。

人就是這樣,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郅都一如既往這麼搞,結果可好,敵人的無數,朋友的沒有。

大臣們雖然很討厭,但皇帝卻喜歡的不得了。因爲在皇帝的心目中,不隨便搞團結,不拉幫結派的人,通常是好同志。

這一層因素,爲郅都隨後的成績埋下了伏筆。()

...??

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章 起點——(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章 起點——(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