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

人這輩子,需要點運氣,不然的話很難露頭。慄姬的運氣就很不錯。

劉啓在認識慄姬前,早就有了老婆——薄姬。這個名字大家很熟悉。對,劉啓的祖母也是這麼被稱呼的。沒辦法,她們一個姓,當時女孩子不流行取名,只好這麼湊合着稱呼了。只要大家曉得,此“薄姬”非彼“薄姬”就行了。

但兩個“薄姬”之間是有關係的——近親。這是包辦婚姻的結果。說白了,老“薄姬”也學呂雉那一套,爲確保孃家地位,也不管竇漪房同意不同意,更不管劉啓樂意不樂意,大手一揮,就在自家親戚裡挑選了個孫媳婦。

不管怎麼說,有了老婆,自然就得生孩子,這是分內之事。再說當時的劉啓還是太子,一天到晚閒的沒事幹,不在牀第之間尋找點樂趣,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在這方面,劉啓的確付出了辛勤努力。深耕細種,把自己忙活的不輕,但顆粒無收。時間一久,劉啓弄明白了,這是一塊鹽鹼地。

在皇宮中,“無子”,也就什麼都沒有。這位薄姬的命運,就此註定。

不得不承認,她的運氣的確不佳。

一年多後,另外一個女人出現了——慄姬。

慄姬和薄姬不同,出身平民,毫無背景。央視大劇《漢武大帝》中就多少有所體現:慄姬落難時,能夠幫上忙的少之又少。說白了,慄家的勢力太小。在生死相搏的政治鬥爭中,毫無根基。難免會吃虧。

雖然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但慄姬卻有一個年輕女人做夢都想具備的資本——美貌。據史料記載:豔冠京城。能歌善舞。

這個資本,給慄姬帶來了自己的好運。

一次,劉啓窮極無聊,私自出去瞎溜達。這一溜達,就碰到了慄姬。

一個身強力壯的成年男子,碰到一個多才多藝的美豔女子,腦子裡會想些什麼,大家都清楚。

劉啓是什麼身份啊?太子。未來的皇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種身份,荷爾蒙反應是很容易解決的。

慄姬什麼身份啊?民女,除了姿色出衆外,就沒什麼多餘的東西可講。這種身份,乖乖就範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這樣,劉啓也不講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乾脆利落地把事情給辦了。

從古至今,“癡心女子負心漢”這種事層出不窮,早被人大書特書、批倒批臭。劉啓倒沒那麼離譜。他挺負責,也不管祖母和老孃有什麼反應。直接把慄姬帶回了宮,封爲“孺子”( 漢朝時,太子妻妾分爲三等:妃、良娣、孺子)。

慄姬倒也挺爭氣,10個月後,就給劉啓生了個兒子——劉榮。這還不算完,慄姬再接再厲,接二連三地又生了兩個胖大小子劉德、劉閼於。當然,慄姬也就此三個兒子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兒子的年齡排序,在劉啓十四子中位列前三。

也就是說,劉啓找接班人,只要按“先來後到”排序,慄姬都將是受益者。

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

劉榮當上皇太子(世稱慄太子)後,皇后薄姬的位置就有些搶眼了。畢竟人家劉榮的親孃健在,而且深得皇帝寵幸,可自己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應該說,自從兩年前太皇太后(老薄姬)病逝後,她的日子就愈來愈艱難,身份也越來越尷尬。不僅皇帝的態度冷淡,甚至那些妃子宮女們對她也不屑一顧,“被廢”這個話題,早被傳的沸沸揚揚。應該說,他是有心理準備的。

隨着劉榮身份的晉升,薄姬就開始等待“被廢”的詔令。

然而,這份詔令遲遲沒能下發。這讓薄姬很納悶,直到有一天她哭哭啼啼把自己的擔憂講給太后時,竇漪房靜靜地看了她一會,說道:“皇后無過,安能被廢?”

這句話打消了她的疑慮。

可這句話卻讓慄姬耿耿於懷。她本以爲隨着兒子的晉升,自己也將水漲船高,取而代之,執掌後宮。而太后的這句話,明顯給她潑了盆冷水。

但不滿歸不滿,去和竇漪房對陣,她還沒那個膽量,也沒那份實力。因此,她把滿心希望寄託在皇帝身上。然而皇帝的表現就令她失望了。劉啓似乎忘了這一茬,根本就沒提這回事。慄姬認爲是太后在從中作梗,因此暗存不滿。但她畢竟在皇宮待這麼多年,看的多,也見得廣,所以硬生生地把這份不滿嚥到肚裡,不敢有絲毫表露。

事實上,太后的那句話,同樣傳到了劉啓的耳朵裡。他的第一反應是:太后對慄姬不感冒。但劉榮這個太子是自己欽定的,絕不能讓太后的態度影響“接班人”的合法性。因此,劉啓決定用一個變通的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很快,劉啓想到了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好辦法——讓竇家人出任太子太傅。如此一來,竇家人就和劉榮聯繫到了一起,竇家也就成了劉榮的靠山。將來新皇登基,竇家更將屹立不倒。在某種意義上說,劉榮這個太子,也保障了竇家的利益。而竇家的利益,恰恰正是太后所掛念的事情。當大家成了利益共同體,反對的聲音將不會再有,尤其是太后。

想到這一層後,劉啓自己就先樂了。

不過“太傅”這個角色很特殊,因爲他將影響太子的心性,如果選擇不慎,將對後世影響深遠。這個人選,是需要斟酌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啓沒費多大週摺就找到了個合適的人——竇嬰。崇尚儒學,心思縝密,立有大功,並且是太后的侄子。這個人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想到這一層,劉啓當即下詔:封竇嬰爲太子太傅,授太子文事。

當這個詔令傳進長樂宮後,竇漪房笑了:太子雖然選的差強人意,但太傅還是說得過去的。

而慄姬卻不這麼想,她認爲這樣太好過竇家了。因此她找了個機會,在皇帝面前拐彎抹角地說了這麼一句話:大將軍功高,然太傅多爲鴻學之士,此舉妥否?

劉啓微微一笑,似是而非地答了一句:“此人,是最佳人選。”

事實確如劉啓所料,這項人事安排,的確讓劉榮暫時坐穩了位置。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遲早會熬出頭的。

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