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

有意思的是,就在申屠嘉和袁盎抓耳撓腮地“從長計議”時,晁錯很配合地捅了個簍子,讓那兩位千方百計在他身上挑毛病的仁兄,終於找到了突破口。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晁錯捅的簍子是這樣的。

他的府邸在未央宮之南,內史衙門(上班場所)在未央宮東南側,兩地直線距離也不算太遠。可內史衙門只有一個門口,且門朝東開。要說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多拐個彎就到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彎,讓晁錯覺得很不方便。

的確挺不方便,蕭何當初建造未央宮時,遵循的原則是“高大上”,所有房屋參差佈局、棱角分明,道路也圍着建築拐彎抹角。這種佈局,看着很氣派,但真要提兩腿往裡邊走,會讓你在直線距離很近的兩地,七扭八歪地繞上大半天。

晁錯目前的年齡要說不是太大(44歲),但讓他天天遛彎,還是很不樂意的,若逢皇帝召見,更讓他受不了。爲提高辦事效率,縮短上下班距離,晁錯幹了件自認爲非常成功的事——經過精心設計,爲內史衙門開了個南門。

朝廷的衙門絕不像小民百姓家的幾間茅草屋,怎麼着也得有個圍牆。爲了配合這個南門,晁錯更有創意地在圍牆上打了個洞。實際上不止一個洞,最起碼“新幹線”上所有“釘子戶”都得挨個拔一拔,若不然,晁錯的這個天才的創意也是白搭。

要說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做爲皇帝的近臣,拔幾個“釘子戶”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就在晁錯悶着腦袋拔“釘子戶”時,一雙眼睛正默默地注視着他,“兄弟,你賣力地拔吧,等你拔完‘釘子戶’,就該輪着我拔你了。”

晁錯搞完這項“巨大”工程後,愜意地踩着自己的這條“新幹線”上班了。

遠處,袁盎望着他匆匆離去的背影,陰陰地笑了。當背影漸漸消失於眼簾,袁盎扭頭向申屠嘉府上而去。

機會,就在這條“新幹線”上。

也許大家會疑惑,晁錯給自己的辦公樓開個門,捎帶在幾道圍牆上打個洞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何以會成爲袁盎的機會?

的確,晁錯修個門的確是件無所謂的事情,壞就壞在他拔“釘子戶”而四處“打洞”這個問題上。因爲他在穿牆越戶的過程中,不小心的在一位“釘子戶”的圍牆上開了個口。而這位“釘子戶”,是他晁錯萬萬不該惹的。

這個“釘子戶”是漢高祖劉邦。因爲晁錯在拔“釘子戶”的過程中,捎帶在高祖宗廟的圍牆上開了洞。這個洞就成了袁盎的機會。

當袁盎把整個事件經過爲申屠嘉闡述和分析後,申屠嘉的老臉上也流露出了激動的笑容:小子,爲私利而破宗廟,活膩味了你,“大不敬”這條罪名你是坐實了。

袁盎和申屠嘉頭對頭商量了好一陣。最終,申屠嘉請來了御史大夫陶青,以及幾個親信。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對晁錯不滿的人。

申屠嘉今天有些激動,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就開門見山地講明瞭相邀的目的。

應該說,大家都是老熟人,沒那麼多客套話。尤其是御史大夫陶青,倆人共事多年,交情甚厚。對這個人,申屠嘉還是比較放心的。

爲了共同的敵人,大家匯聚一堂,商量了半天,只做出了一個簡單的部署:丞相親自上書彈劾;御史大夫攜九卿配合,羣臣適時跟進,打算用口水淹死晁錯。並且確定了動手時間:第二天早朝。

部署停當後,靜待第二天早朝的到來。

上學時,老師經常講:當天的作業當天寫,就算熬到半夜也在所不惜。彙總幾千年的實踐經驗來看,老師講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政治鬥爭。因爲就坐等的這一晚,事件的走向發生了逆轉。

在申屠嘉靜靜地等待“早朝”時,有個人坐不住了。這個人是御史大夫陶青。

陶青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已經待了七年,應該說他已經待煩了,很想能夠再進一步。然而,官當到他這個層級,晉升路線僅剩一條——丞相。

御史大夫是預備丞相,現成的一條路,也是唯一的一條路。通常情況下,熬死了丞相,自己就是下一任丞相。但這條路走起來卻並沒那麼容易,因爲劉恆時期選擇三公的標準是年齡大小,也就是說丞相是個老頭,他御史大夫的年紀也不會太小。既然大家都已鬍子一大把,到底是誰先嗝屁還真說不定。所以,硬憑拼壽命的確不是件輕鬆的事,就算天天鍛鍊身體也不見得靠譜。

不過,爲了體現公平競爭,大家不謀而合地找了一條捷徑——爭鬥。把丞相趕下臺,自己就是下一任丞相。

這雖然是一條捷徑,但風險卻很大。在這個層級上的人,想以一邊倒的優勢,順順利利把對方送回老家的難度係數很大,在沒有充分的把握前,誰都會不傻着臉蠻幹。因此,大部分人通常選擇隱忍。陶青就是個隱忍的高手。

陶青做事有板有眼,言語不多,看起來比較實誠。這些年來和申屠嘉的配合也不錯,無論申屠嘉怎麼搞,他都是一個動作——點頭。正由於他的出色表演,讓申屠嘉放鬆了警惕,甚至把他當自己人看待。

而不得不承認,申屠嘉看走了眼。因爲陶青沒那麼簡單,在“點頭”之餘,卻一直暗暗地觀察着申屠嘉的一舉一動。

這一次,陶青的機會來了。

申屠嘉吐沫橫飛地安排部署時,陶青依然在點頭。可在點頭之餘,他發現了這個部署中一個致命的漏洞——皇帝的態度。說白了,要把晁錯往死裡整,關鍵得看皇帝會怎麼想,會怎麼做。不要忘了,晁錯是皇帝的親信。申屠嘉明火執仗地和晁錯幹架,無疑是與皇帝叫板,畢竟這是人家的“智囊”,沒道理皇位還沒坐穩,先把“智囊”給搭進去。

陶青覺得申屠嘉此舉有些草率了。但他並沒有提出異議,反而一個勁地點頭稱讚。可在心裡深處卻想的是另外一回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