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

周亞夫的機會就是匈奴人這次突然南下。

一件事發生後,對一些人來說是件壞事,可對另外一些人來說確實件不折不扣的好事。軍臣這次奔襲千里,組團搶劫,影響很壞,也讓劉恆着惱。劉恆倉促之間在長安周圍增添了人手,將徐厲、劉禮、周亞夫三個親信調到身邊,增強防禦。

這次職務變遷,對徐厲和劉禮無所謂,可對周亞夫卻意義重大,因爲這一次亮相,讓他真正登上歷史舞臺,雖然並不算出彩,但非常吸引人眼球。也是這次亮相,爲其在四年後的那件大事中的表現,埋下了伏筆。

三支軍隊佈防結束後,劉恆還是有些不放心,決定親自去看看調撥來的都是什麼樣的貨色。因此,他拖着病重的身體,不辭辛苦地出發了,專業名稱——勞軍。

在霸上和棘門,鑾駕長驅直入,徐厲、劉禮也分別帶着自己的小弟下馬相迎、山呼萬歲。在這裡劉恆領略到了千軍齊拜的場景,很拉風,也讓他充分體會到了當皇帝的優越感和自豪感。應該說,這個場景讓他很高興,可高興之餘卻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覺,至於“不足”在哪,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

既然自己也搞不明白,那就接着轉吧,既然出來溜達了,漏下一半個似乎說也不過去。一行人向細柳營打馬而去。

例外出現了。

先驅部隊一口氣跑到細柳營後,被毫不客氣地擋在了門外。專程跑來打前站的先導官很生氣,怒吼道:“天子將到,打開營門!”

聞得這聲吼,小兵們開始躁動了。皇帝要來了,不激動一把纔是怪事,若僥倖和國家領導人握個手、拍張照,再掛在自家當屋,能讓一門三代牛逼哄哄。

而就在此時,守門都尉橫着臉跨步上前,毫不客氣地回敬了一句:“將軍有令:軍中只有將令,不聞天子詔!”

這句話讓先導官打了個愣怔,很奇怪地看了看都尉,暗想:這他媽是個傻子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過來轉轉,你還不讓進大門,活膩味了吧?

先導官運了一會氣,然後扯着嗓子開始罵。可剛罵幾句就住了嘴,因爲都尉已鐵青着臉拔出了鋼刀。

先導官硬生生地到嘴邊的難聽話給嚥了回去,他沒敢再刺激眼前這個不識相的傢伙,只恨恨地留下三個字——“你等着!”然後拔轉馬頭向劉恆告狀去了。

先導官聲行並茂地描述番自己的經歷後,劉恆也是一愣。這輩子還頭一次遇到此種情況。但總不至於扭頭回去吧,他丟不起那個人。

皇帝的鑾駕終於到了。

先導官上去喊道:“皇帝駕到!”

一羣人等着看守門都尉的笑話,看你小子怎麼應付。

然而,都尉同志讓這些人失望了。他伸手一攔:“未得將軍令,任何人不得入營!”

唉喲!還真不讓進去,這膽子也太大了。

鑾駕裡的劉恆也大爲詫異。他撩開簾子,走了出來。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他,甚至有些人已經準備幸災樂禍了。

都尉連忙上去,躬身行禮,“回稟聖上,未得將軍令,任何人不得入營!”算是把剛纔的話又重複了一邊。

劉恆不但沒怒反而樂,他突然開始對周亞夫感到好奇:這傢伙還挺有一套,帶出來的兵還就是不一樣。

劉恆開口了,“朕要入營勞軍,派人持節昭告將軍!”說完話後,又坐回了鑾駕。

既然皇帝都這麼守規矩,下邊的人就更沒話可說了。

就在一羣人老老實實地在寒風中坐等時,營門緩緩打開。

終於可以進去了,而就在大家準備動身時,守門都尉又說了句話:“將軍有令:軍營中不準車馬奔馳。”真是蹬鼻子上臉,頻繁在皇帝身上敲竹槓,還沒完沒了。

如此一來,隨行官員們很不滿。的確應該不滿,周亞夫搞的是哪一處?皇帝來了,自己不出來接駕也就罷了,還百般刁難。

就在大家準備發難時,劉恆又掀起了簾子,呵呵一笑:“就按人家說的辦!”

既然老大發話了,那就照辦吧!一行人氣鼓鼓地下了馬,牽着繮繩拉着馬,跟在鑾駕之後緩緩而入。

一行人到達大帳時,周亞夫已在恭候了。不過這傢伙很出格,率領衛隊,全副武裝,立在門口,一點也沒有跪拜的意思。

劉恆下了車,周亞夫迎了上去。

按道理說這傢伙現在應該磕個頭,喊幾聲“萬歲”什麼的,當然這也是劉恆所熟悉的會見流程。而周亞夫卻打破了劉恆的思維定式,他木樁似的矗在那,只拱了拱手說道:“身著鎧甲不便拜跪拜,許臣以軍禮參見。”

不得不說,他的表現有些出格了。

劉恆環視四周,整個大營披堅持銳,刀出鞘,箭上弦,滿拉弓,兵強馬壯、威風凜凜。

就在諸臣準備表達不滿之時,劉恆又笑着開口了:“准奏!”

雖然周亞夫行爲有些出格,但劉恆此時卻是真心的笑、高興的笑。說白了,他要的就是這種有性格、會帶兵的人。這些年來,他和匈奴人幹過不少架,沒佔過什麼便宜,況且一直以來軍隊裡都靠先朝老將們在支撐,急需發掘一些人才,接過接力棒開創出個新局面,而眼前的這個人似乎滿足了這個要求。

應該說,周亞夫的亮相,是劉恆京城佈防工作最大的一項成就。

勞軍結束回宮的途中,身邊諸臣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更對周亞夫嗤之以鼻。而劉恆卻笑着搖了搖頭,並說了一句讓大家瞠目結舌的話。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這纔是真正的將軍!霸上和棘門之軍,如同兒戲,遭襲必敗,其將軍也必將被俘。而周亞夫!無人敢犯!”

的確無人敢犯。**出來的幾個門崗都能擋住皇帝的鑾駕,還有何人能在這個傢伙身上討到便宜?

在整個歷史長河中,這只是個小插曲而已,但就這麼一個插曲,成了周亞夫傳奇人生的轉折點。從此,他的仕途之路一發不可收拾。一個月後,就被提拔成中尉,負責京城治安。

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章 起點——(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章 起點——(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