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

張蒼暗自派人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不出所料——僞造。張蒼的老臉上浮現了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笑意。

證據確鑿,應該動手了。然而,張蒼靠在椅背上喘了幾口粗氣,對侍從說道:“去把張廷尉請來”。

“張廷尉”的名字叫張釋之,前邊提到過,這是一個有良心的狠人。

張釋之我在前邊提到多次,但沒有着筆介紹,事實上這個人很不簡單,並且他在劉恆心目中的位置是一般人比擬不了的(鄧通除外),張蒼在這方面也難望其項背。他的仕途經歷很能說明這一點。

有意思的是,張釋之出身和鄧通一樣,學習一般、家境富裕,成年後老爹掏錢給他捐了個郎官,打發他進京謀個前程。

然而他沒有鄧通的那份運氣,在京城渾渾噩噩地晃盪了十來年,花了不少錢卻沒撈到一個實差。郎官當到這份上,想混出頭已基本很難。因此,張釋之決定步絕大部分郎官的後塵——辭官歸鄉,做個富家翁。

而就在此時,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袁盎。

就在張釋之收拾行囊準備離京時,袁盎舉薦了他,並替他找了份工作——謁者。

張釋之留了下來,並在不久後得到了劉恆的召見。這是張釋之進京後第一次見到皇帝。至此,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那次面聖,張釋之就秦亡漢興之事侃侃而談,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並當場升了他的官——謁者僕射(謁者的長官)。

有了這個身份,就有陪皇帝溜達的機會。一次隨劉恆至上林苑觀虎,劉恆心血來潮,問了上林尉(上林苑長官)幾個問題,可上林尉滿頭冒汗、唧唧歪歪說不出個所以然,惹得劉恆勃然大怒。好在上林尉身旁的一名嗇夫(上林苑的一般小職員)及時解圍,對幾個問題作了周全解答。劉恆對嗇夫比較賞識,當場就決定讓他和上林尉換個位。

身旁的張釋之站了出來,“皇帝認爲周勃、張相何如人也?”

劉恆想都沒想,答了一句:“年高德劭之長者。”

張釋之接着開口了,“周、張被稱爲長者,卻不善言談,現嗇夫憑伶牙俐齒而被越級提拔,恐上行下效,樹不正之風。”

張釋之一句話壞了嗇夫的前程,可他本人在劉恆的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升了他的官——公車令,負責宮門警衛、接待、傳達之事。要說這也並不是多了不起的職務,只不過是個門頭而已。但張釋之的確是個人才,隨便爲他搭個平臺都能幹出點成績。

張釋之剛當上門頭沒幾天,就幹了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事件起因是這樣的。一天劉恆召太子劉啓、樑王劉揖進宮,兄弟倆乘車就往裡邊跑,至司馬門沒下車直奔而入。

按漢律規定:除天子以外,任何人不得乘車入宮(皇帝專門交代的除外)。但劉啓身份特殊,一般人沒膽量在他們身上做文章。所以,此類事件也發生過很多次,但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好我好大家好,從沒人過問。可不曾想張釋之是個愣頭青,攔住劉啓、劉揖兩人,不但不放行,反而給他們扣上了個“大不敬”的帽子。

如此一來,劉啓不樂意了。劉啓的性格特點是執拗,用老百姓的話叫“別勁”。這個人將是我們隨後的主角,到時我們將會介紹他的這一特色。

張釋之叫他下車,他偏不;張釋之不讓他進宮,他偏要進。兩個執死理的傢伙幹上了。

誇張的是,張釋之頭腦一熱,連人帶車給扣了下來,任憑劉啓扯着嗓子吼,就是不讓他進門。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劉恆納了悶,叫劉啓、劉揖進宮,可左等右等不見人影。剛準備派人出去打探,已有人跑來,跪在地上哭訴道:太子被公車令扣住了。

劉恆一驚,還沒來得急表態,張釋之彈劾奏章也報了上來(辦事效率的確不是蓋的)。一個門頭彈劾當朝太子,膽子不是一般的大。要是換了別人,腦袋早就搬了家,可張釋之是執死理的佼佼者,根本賣太子的帳。

劉恆接下來的行爲大出所有人的預料。他摘掉帽子,親自跑到門口去向張釋之賠罪,用行動鼓勵了張釋之的行爲。而就在此時,長樂宮的薄太后也聞得此事,專門下了道特赦令送了過來。至此,劉啓、劉揖才得以順利進宮。

張釋之算是出了名。一個門頭扣住太子,讓皇帝、太后跑來求情,“膽大包天”四個字已難以形容這個人了。

縱觀整個古代史,劉恆是所有皇帝之中極爲特別的一個人。深通權術但不失厚道,行事不顯山漏水但極爲實用。他所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拿捏的恰到好處,不溫不火還收效頗豐。應該說,在他身上,道家理論得到了充分展現。

張釋之這次把劉啓、劉揖兄弟倆搞的極其狼狽,但得到了劉恆的賞識,不但沒讓他穿小鞋,反而升了他的官——中大夫(賈誼也幹過)。劉恆的胸襟可見一斑。

中大夫還沒幹兩天,劉恆又給張釋之換了份工作——中郎將,統領禁宮護衛。扣押太子還有理了。

至此以後,只要提到張釋之,就會有很多人頭疼,這是一個油鹽不進的傢伙,愣頭青,啥事都敢幹;並且皇帝信任,很難搞。以至於很多人見了他就想繞道走。十幾年前,周昌碰到過的場景原封不動地發生在張釋之身上。

可在這個崗位上他也沒待多久。一次隨劉恆去看陰宅——霸陵。出於對百年之後人身安全的考慮,劉恆說了句:用石頭做棺槨,應該打不開了吧?

羣臣一致附和,但張釋之卻又唱了句反調:“如果棺中有引起貪慾之物,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會被打開;若無引發貪慾之物,即使沒有石槨,也無需憂慮。”

張釋之這種“唱反調”精神又一次獲得了成功,劉恆很快給他安排了個更關鍵的職務——廷尉。

掏錢買個郎官,在京城混了十來年毫無起色。眼看前途無望,決定捲鋪蓋走人,可不成想柳暗花明,突然毫無徵兆的找了份工作,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幾年間從跑腿傳話的低級小官連躍十幾級直接成了朝廷大員,比坐直升機還快。

至此,張釋之的專業特長可以向大家交代了——法家。他是法家學派的忠實追隨者。這個學派的人,行事出乎常理,但極爲實用。西漢早期,道家爲綱,儒、法、陰陽等各家爲用,就這麼個大雜燴,開創了這個朝代的第一個盛世。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章 起點——(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