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

劉長接二連三的作死行爲,終於讓一些人看不下去了。

第一個看不下去的是淮南國的丞相。這位丞相兄嚴格意義上是劉長的嫡系,因爲其他諸侯國的丞相都是朝廷欽定,而這位老兄卻是劉長提拔上來的。

劉長這幾年的不地道行爲,這位丞相兄知根摸底,甚至參與了一些事情。

當初劉長決定謀反,丞相兄表示支持,也積極參與。而隨着劉長一連串的不地道行爲發生後,丞相兄開始迷茫了。劉長純粹是在瞎胡搞,根部不是塊造反的料,照這種套路發展下去,遲早得犯事。

權衡利弊後,丞相兄下定決心向朝廷投誠,因此私下裡見了緝捕隊員。在緝捕人員的面前,丞相兄把這些年來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做了交待。

這些內容讓緝捕人員大吃一驚,連夜將彙報材料送往京城。

緝捕人員的動作雖然很快,但劉長的動作也不慢。他很快得知丞相兄私會朝廷官員的消息,因此勃然大怒。隨即將自己的丞相綁了過來,怒聲質問:“你想背叛我而投靠朝廷?”

丞相兄舔了舔乾澀的嘴皮,卻沒說出一個字。事已至此,任何話都已是多餘的,怪只怪自己行事不密。

事實上,劉長也並不原因聽他的解釋,大手一揮:“砍了!”

丞相兄本準備多活幾年,不成想死的更早。

緝捕隊員的彙報材料和劉長砍掉自己丞相的消息,幾乎同時被送達京城。劉長造反的罪名,徹底被坐實了。

衝動是魔鬼。劉長這次行爲,很能詮釋這句話。

我前邊經常提到諸侯國的丞相是朝廷指定的。朝廷之所以抓住這項人事權不放,歸根結底是爲了監督諸侯王。

也就是說,明面上這些人是諸侯王的屬臣,事實上是朝廷的眼線。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因此,諸侯王們對自己的丞相還是比較客氣的。雖然在很多時候,倆人之間矛盾重重,但通常情況下不會撕破臉。

劉長比較囂張,當初他隔過朝廷,私自任命了個丞相。雖然這是個違規行爲,但劉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不管。

既然朝廷沒對人選提出疑義,那麼丞相就是朝廷的在冊官員。既然是朝廷的官,就得辦朝廷的事。當然包括行使監督權。

現在,劉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丞相兄給砍了,不得不說他有點衝動。因爲能判諸侯國丞相死刑的,也只有朝廷。而劉長並沒弄明白這一點,他只記得當初是自己提拔的這個人。

此時,擺在劉長面前的也只剩一條路可走——舉旗造反。明目張膽地誅殺朝廷命官,已然是在造反。

可劉長的舉動卻令人莫名其妙,他砍掉自己的丞相後,矇頭蓋臉睡起了大覺,毫無動靜。

劉長雖然沒動靜,可朝廷卻炸了鍋。很快,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宗正等一大串京官,聯名上書,俱言劉長謀反,應以治罪。

這裡也許會有人疑惑,我提到丞相、御史大夫,怎麼不提到三公之一的太尉?事實上,此時並未設此職務。灌嬰死後,劉恆及時取締太尉一職,親掌軍事大權。由此可見,劉恆雖然表現的寬仁忠厚,但他絕不是什麼老實人。有手段、有權謀,心機還很深。這個人,很不簡單。

劉恆這些年來,一直放任劉長的行爲,任由他瞎折騰。現在終於開花結果。收拾掉這位仁兄,就再也沒人有資格來和自己爭名分了。

劉恆那滿面苦惱的表情下,隱藏着極度的興奮。

就劉長這段時間的表現來看,該對他動手了。

然而,劉恆還是感覺太草率。爲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非議,也免得自己背黑鍋,因此說了這麼一句口是心非的話:“我不忍心依法制裁淮南王,交於諸臣商議吧。”

這明顯有點瓜田李下的感覺。現在丞相帶隊,羣臣上書,要治劉長的罪。你現在又把皮球踢給了羣臣,讓他們來決定劉長的死活,顯然是要把劉長推向絕路。雖然劉長這些年來的表現,完全有這個資格。

皇帝的態度,羣臣們心領神會。很快又第二次上書,措辭更爲激烈,明確要求置劉長於死地。

羣臣已亮明瞭態度,按理說劉恆也就無需再立牌坊了。然而,劉恆是一個搞政治的高手,他不把人玩死誓不罷休。很快他做出了批示:“我不忍心依法懲處淮南王,赦免他的死罪,廢掉他的王位吧。”

既達到了目的,還能落個仁慈之名,不得不說劉恆很有一套。

劉恆表了態,羣臣又一次心領神會。既然你要演戲,咱就把戲份演的更足些。隨即,羣臣第三次上書:臣等請求將劉長貶往蜀郡嚴道縣邛崍山郵亭,並佈告天下。

這些人的確夠損的,他們真是給劉長找了個不錯的棲息地。

有興致的話可以翻開地圖看看,邛崍山別說在漢朝,就是現在也不算是個好地方。海拔高,落差大,隔絕東西交通,在古代,更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重要分界線。把劉長扔到這,真是個天才的想法。劉長在這裡別說造反,能不能吃飽飯都是個問題。

邛崍山雖然生存環境惡劣,但畢竟也有人羣聚集地。然而,這些人給劉長找到的地方偏偏是個郵亭。郵亭是幹什麼的?簡單點說就是驛館。在古時,通常情況下會在人跡罕至、鳥不拉屎的地方設置這麼個場所,以便政府部門的郵遞員在這裡歇歇腳。這種地方,山高石頭多,正常人一般是不會來的。可以相信,劉長要搬到這裡,一年到頭很難見到個會說人話的。如果一不小心碰見個活人,不是流竄犯就是殺人犯。

劉長能來這裡開荒,真是幸運之至。

劉恆一聽,比較靠譜,不過這場戲還沒完,他要接着演。劉恆當即表示:準劉長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着其昔日妃嬪十人隨往蜀郡同住。

這些人,繃着臉開劉長的玩笑,真夠消遣人了。

大家表演的差不多了,袁盎站了出來,說了句很不合時宜的話:“陛下一向驕寵淮南王,不爲他安排嚴正的太傅和國相去勸導,使其落此境地。且淮南王性情剛烈,猛然摧折,臣憂其會於途中而亡。若此,陛下或落殺弟之名!”

劉恆咧嘴壞笑道:“我只是讓他嚐嚐苦頭罷了,會讓他回來的。”

詔令很快傳到了淮南:劉長上山,同謀盡誅。被誅的人中包括柴奇,不包括柴武。

劉長莫名其妙折騰幾年後,被順順利利地扔進了囚車,目的地——邛崍山。

劉長那個氣啊,這輩子哪丟過這種人。既悔又恨,既氣又怒,最終想到了個抗議的辦法——絕食。行至雍縣,劉長已餓死於囚車之內。

劉長餓死的消息傳到京城,劉恆一驚,他還真不情願背殺弟的惡名。因此叫來了袁盎。

劉恆開口了,“我不聽你的勸告,終至淮南王身死。”

袁盎躬身答道:“事已至此,望陛下好自寬解。”

劉恆突然又問:“該如何是好?”

袁盎很清楚劉恆心裡在想什麼。這位老兄是個直性子,說話不拐彎,也不怕得罪人,開口這麼一句話:“可盡斬丞相、御史大夫以謝天下。”

袁盎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張嘴就要“三公”的命,他這輩子要是能混的舒心,簡直是沒天理的事。相信丞相趙堯、御史大夫馮敬後半輩子沒少罵他。

劉恆明顯沒袁盎那麼二球,他並沒要趙堯、馮敬的命,而是把押送劉長的一干人等全部抓了起來,並砍掉了腦袋。兩年後,又給劉長的四個兒子封了侯,算是一個補償吧。

劉長搗鼓出來的謀反事件就是這樣了。他這輩子吃了囂張的虧,一時吃錯了藥決定謀反,可倒騰了幾年,沒一點實質性進展。可你要說他沒反吧?似乎也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爲他的確在對抗朝廷。

但不管怎麼說,劉長導演的這場鬧劇該收場了。可無獨有偶,他的兒子在幾十年後,毫無保留的繼承了他的優良傳統,又搞了一次更爲荒唐的謀反事件。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確挺有道理。。.。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