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

雖然周勃的日子過的比較艱難,但劉恆仍不準備放過他。人是要倒黴,喝涼水也能塞牙。

劉恆掌控軍國大權後,他準備拿周勃開刀了。要說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任誰當老大,都不會願意讓一個實力雄厚且桀驁不馴的傢伙待在身邊。

雖然劉恆心裡很急,但做出來的事情卻很穩。

周勃,四朝老臣,軍隊裡威信極高,門生故吏遍天下。對付這種人,絕不能爆火炒,急則生變;最好的辦法是慢火燉,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中置其於死地。劉恆很熟悉這一套,不得不承認,他真是天生搞政治的料。

劉恆終於動手了。

一次早朝,劉恆突然把周勃叫出列,問道:“朝廷一年判決多少案件?”

這種鬥心機、耍嘴皮的本事,周勃本就不在行,更兼他的腦子一時沒轉過彎,愣了半天,無奈地答了一句:“臣不知。”

可劉恆沒準備放過他,接着又問:“朝廷一年錢穀收支多少?”

周勃徹底傻了。他一個大老粗,雖然在丞相位置上混了一個月,可從早到晚吃吃喝喝沒幹一件正經事,哪曾想關心過這些問題?此時的他汗流浹背、又羞又愧,老老實實地答了一句:“臣不知。”

周勃如同鬥敗的公雞,杵在當場站也不是,跪也不是。

一絲冷笑在劉恆嘴角一晃而過,然後扭頭把陳平叫了出來。

陳平腦子轉圈快,且是說話的高手,這方面的能力要比周勃強過百倍。陳平亮聲答道:“各有主管之人。”

劉恆緊盯着他:“誰人主管?”

“問判決案件,可責成廷尉;問錢穀出入,可責成治粟內史。”

待他說完,劉恆冷冷地問道:“既然各有主管,你丞相主管何事?”

這個問題要是提給周勃,那他就徹底廢了。而陳平卻很有一套,“臣惶恐的很。陛下不知我能力低下,任我爲丞相。丞相者,上輔佐天子,下撫育萬物,外鎮撫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各級官員勝任者也。”

人比人得的死,貨比貨得扔。同樣的問題,周勃被弄成了個傻子,儼然是一個笑料;而陳平卻對答的恰如其分,表現的遊刃有餘。孰優孰劣,就不言而喻了。

可以說,此時的周勃鑽地縫的心都有。

下朝後,周勃拉住陳平,責備道:“你平素也不教我此言。”

陳平咧嘴一笑,“君身居相位,不知其職?若皇帝問都城有多少盜賊,難道也要勉強答之?”

歸家後,周勃愈想愈氣,拍桌子摔板凳,發了半天火。老子明明是打仗的料,偏讓幹這種耍嘴皮的活,這不趕鴨子上架嘛。

就在他大動肝火之時,舍人在他面前說了這麼一句話,“君久居高位,尊寵於一身,恐禍患將及矣。”

周勃愣在了當場。劉恆莫名其妙的問話,似乎……

冷汗暮然而起,他不敢再往下想了。

沒有了怒火,替代的卻是恐懼。

隨即,周勃上書請言,以年老爲由辭相位歸封地。

奏章送進宮裡後,劉恆沒有表示挽留,毫不猶豫在奏章上籤了個“準”字。

當了二十年太尉,卻只當了一個月丞相,周勃算是徹底栽到了劉恆的手上。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個自己親手扶起來的人,竟然如此絕情。

然而他不明白,絕情有些時候反而是機會。就周勃的性格,離開也許是一件好事。

看過央視《漢武大帝》那部電視劇的人可能會對我上邊描述的這段場景有些熟悉。在那部電視劇中,周勃的扮演者是周亞夫,陳平的扮演者是竇嬰。

之所以說周亞夫和竇嬰是劇情的扮演者,是因爲這件事上根本就沒發生在他們兩個人的身上。敬請相信,周亞夫就算再不濟,也不會對老爹當年的難堪一無所聞。只能說,那部電視劇篡改,或者借用了這段史料,讓本來發生在老爹身上的事情,安排到了兒子身上。

周勃離開後,陳平成了唯一的丞相。

也許有人會納悶,陳平和周勃都是實力派人物,在羣臣中的影響力都很大,爲何周勃被趕出了朝堂,而陳平卻被留了下來?

事實上,任何事情發生都是有它的道理的。陳平能安安穩穩地待在相位上,有很多因素在裡邊。

首先,陳平很有眼色。劉恆稱帝后,陳平降低身段,主動示好,沒幹一件過火的事情。並且還對主動將身份落了半格,把丞相的位置讓給了周勃,自己屈居副職。應該說,劉恆對他是頗有好感的。

其二,陳平很會來事。劉恆進京後,陳平不僅在劉恆跟前討好,更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下了不少功夫,那個人就是薄姬,劉恆的老孃。劉恆是個孝順兒子,只要老孃高興,他就高興。陳平的表現,讓劉恆很是滿意。

其三,陳平遠離軍權。這些年來他一直待在丞相的位置上,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分寸把握的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在軍隊裡邊的影響力很小,說白了,單靠他的實力,組織百八十人的遊行隊伍可能還可以,叫讓他領兵造反,似乎是在難爲他。劉恆雖然對他有戒心,但遠沒周勃那麼嚴重。

其四,陳平救過劉恆的命。當初呂雉讓劉恆搬家,陳平及時站出來打圓場,最終讓劉恆安安穩穩地過了這麼年。僅憑這一點,劉恆就不會太難爲他。

由此可見,圓滑還真是一種本事。

不管怎麼說,周勃被趕走了,陳平卻被留了下來,相似的功績不同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和性格有關。

事實上,陳平也沒愜意多長時間。一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78年,陳平走到生命的盡頭,病死長安。

這個人陰招連連,扳掉所有對手而自己卻能屹立不倒;這個人玲瓏油滑,剿滅了呂氏還落了個善終;這個人機變百出,安定了劉家也贏得了榮耀。與任何人爭,最終都是他贏。這個人的智商,不是一般高。

然而,他卻是道家子弟。記得那個智商同樣很高的張良也是這種身份。

如果有人認爲道家學說全是教育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那是可以直接否定的,因爲陳平和張良就是明顯的反例。

如果有人說自己沒在道家學說中學到機謀權變,只能說你的智商不夠高,或者是你沒認真學。。.。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章 起點——(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章 起點——(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章 起點——(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章 起點——(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章 起點——(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