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

劉恆坐穩了皇位,該乾的事情似乎都幹了。可以說,他現在是比較愜意的。

不過敬請相信,雪中送炭的事情沒幾個願意幹,而錦上添花卻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劉恆就親身經歷了一次。

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正月,羣臣上書:早立太子。

劉恆出生於公元前202年,至今剛滿23歲,根據我國晚婚晚育政策,他還得再等兩年才能討老婆。何況他剛找到個工作就確定接班人員,似乎有些操之過急了。

然而,當我們揭開包裹真相的層層外衣後,會驚奇地發現,羣臣此舉是在拍馬屁。應該說這個馬屁拍的真實太是時候了,簡直是恰到好處。

羣臣們之所以會如此心急,主要目的是亮明態度、以示忠心。

也許有人會疑惑,攛掇劉恆確定接班人,何以是在表示忠心?這明明是“心懷二心”嘛。

事實上,表示忠心的方式有很多,在不同的背景下,對不同的人,表示的方式可能會大相徑庭。

不要忘了,劉恆這個皇位不是上任領導指定的,更不是自己實力爭取來的,而是被羣臣推舉出來的。縱觀整個古代史,以這種方式登上皇位的人屈指可數。

這種人,往往會有一個通病:疑心很重。他們往往會抱着懷疑一切的態度審視周圍的所有人,唯恐大家改換門庭、另起爐竈。此症狀比較明顯的,是明朝那個極其有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事實上,劉恆也有這麼個症狀,只不過他沒有朱厚熜那麼明顯罷了。

應該說,羣臣們是瞭解劉恆的心理的。爲表示自己不再有另立爐竈的想法,就需要做些事情出來。但如何表示卻需要一些水平。

通常情況下,表示忠心的辦法只有兩種,一種是說,另一種是做。但兩者相較,後一種似乎更有力一些。

但具體如何做,是一項技術活。既能表示忠心,還能做的合情合理、滴水不漏,是需要一些水平的。

這就得動一些心思,更得找一個油頭。

人的智慧是無窮的,羣臣們並沒費多大勁就找到了油頭——立太子。

羣臣上書後,劉恆心裡很愜意,但該有的套路還是少不了的。

劉恆長篇大論地謙虛了一番,中心思想爲:我剛當上皇帝就立太子,太匆忙了,還是緩一緩吧。

可羣臣根本沒搭理劉恆,繼續旁若無人地宣揚立太子的好處——“預立太子,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說來說去就是四個字:早立太子。

劉恆心中暗喜。但這位仁兄很能能沉住氣,弄不清這灘渾水的深淺,是不會過早地亮出底牌的。

劉恆開口了:“楚王劉交是我叔父,閱歷豐富;吳王劉濞是我哥哥,爲人仁惠;淮南王劉長是我弟弟,身懷美德……這些人難道不是現成的繼承人?”

表現忠心的機會終於來了。磕頭的磕頭、請願的情願,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擺事實講道理,最終落腳點還是四個字:父位子承。並且這些人還指名道姓說了一個人——皇長子劉啓。

劉恆笑了。劉啓成功上位。

答案現在可以揭曉了。

羣臣們之所以鼓動劉恆早立太子,說白了是在表明大家的態度:你活着是皇帝,死了你兒子是皇帝,大家認準你一家,其他人是沒資格染指的。

這個態度實際上是在給劉恆傳達一個信息:兄弟,我們不再折騰了,你放心大膽當皇帝吧。

況且,在這次對話中,劉恆還把劉交、劉長等人拉出來遛遛。看似他很謙虛,實際上是在試探羣臣們的態度。如果有人在那幾個人身上做文章,敬請相信,其結局絕對不會太好。政治,是高智商者的遊戲,老實巴交、智商低下者,禁止入內。在這場遊戲中,“口是心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揣摩不透人家的弦外之音,可能連自己是怎麼死的都搞不明白。當然,羣臣們的表現是比較到位的,因爲根本沒有人在劉交等人身上做文章,可喜可賀。

同時,這段對話,也給劉交、劉長等人傳遞了一個信息:大家認準了劉恆,你們老老實實當諸侯王吧。

劉恆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一舉多得的事情,你說羣臣不是在拍馬屁是在幹什麼?

不管怎麼說,待這件事探討結束後,劉恆的帝位真正穩固了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劉啓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是皇長子,而應該排行老五。

早在劉恆當代王時,已有六子。

其中王后生四子。但不幸的是,這個王后比較短命,幾年前就歸了西。她生的四個兒子則更是短命,老孃死後,這幾個小朋友也沒蹦躂幾天。總而言之一句話,他們都已死絕。

王妃竇漪房生二子——劉啓、劉武。這幾個人活蹦亂跳,比較健康。

看來人只要活着就是資本。把排在前邊的幾個人熬死,那就輪着自己上位了。劉恆沾了此光,無獨有偶,兒子劉啓則全憑這點能耐而上位。有其父必有其子,看來真的很有道理。

史料裡沒交代那四個小朋友的死因,可我一直認爲,他們的死,應該有一些外力的干預。

至於施加外力的人是誰,似乎並不難猜到。按照“受益優先”原則,竇漪房的嫌疑要大一些。從隨後她的政治才能和手腕來看,神不知鬼不覺的滅掉幾個剛會走路的小朋友,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

實際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孃一死,兒子們就失去了保護傘。在帝王之家,幾歲的小朋友落到繼母手中,若能過上好日子,那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然而竇漪房在歷史上聲名比較好,我在此不着邊際的揣摩,似乎是在給她抹黑,好像有些不太地道。但我並非在刻意給她抹黑,因爲那幾個人死的太蹊蹺,明明是在給劉啓騰路嘛。天下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情?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揣測而已,做不得真的。希望這真的是一次巧合。

不管怎麼說,劉恆坐穩了皇位,劉啓當上了太子,下一步該上位的似乎不難猜到。又一個影響西漢王朝走向的女人,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

竇漪房,你該亮相了。。.。

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章 起點——(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