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

陳平、周勃打了一陣太極,擺平了各方勢力後,開始着手解決擺在他們面前那道真正的難題。

對於這個難題,我在前邊也提到過,就是物色合適的人選。

爲了理清脈絡,讓這段故事變得更輕鬆一些、簡單一些,那就先得排除幾個人。

首先是劉弘。

劉弘小朋友之所以被排到第一位,是因爲他現今的位置比較扎眼——皇帝。前邊介紹過,他是算是個老實人,年齡且小,容易控制。但他和呂家的關係並不壞,甚至還挺好。

如此一來,陳平等人不敢對劉弘小朋友抱太大希望,因爲怕其年長後,對他們進行秋後算賬。

並且,很多人早已盯着這個位置。如果鬥倒呂家而不對皇位繼承問題一個說法的話,很長期難擺平各方勢力。

因爲大家跟着你搞政變,不是吃飽飯沒事幹,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陪你瞎折騰。說白了,大家爲的是利益最大化。這次政變本身就是一場利益爭奪戰。如果政變成功而沒實現利潤增長,那明顯說不過去。當然大家也不會答應。

現在大家都瞪着倆眼看你下一步舉措,一不小心就能讓你成功地實現“功臣”到“逆賊”的華麗轉身。

問題之所以會這麼嚴重,關鍵原因還在於這次政變本身,因爲他們到目前爲止還沒給這次政變一個合理的解釋。

我們看過很多古裝劇,陰謀家們在搞小動作前,通常會弄一些“衣帶詔”、“血書”之類的東西出來,忽悠忽悠人。這些東西如果是皇帝親自撰寫的,自然很好;如果領導書寫不便,當事人自己臨摹代寫也未嘗不可。

雖然這些東西根本就騙不了幾個人,但是它卻代表了一個態度:我們的革命行爲是領導的安排。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怎麼幹、幹出什麼樣的事,歸根結底都是爲大領導服務,最起碼不能歸類爲“造反”。

但陳平、周勃這一次似乎沒有這種舉措。好像只有劉襄挖空心思想出了一句口號——“誅不當爲王者!”

而這句口號本身就很有問題。理由也很簡單:那些“不當爲王者”均出自現今的皇帝劉弘之手。雖然這並非他的本意,但他坐着老大的那把交椅,況且他也沒提出過意義,這筆爛賬自然得記到他的頭上。

當然,這對劉弘是不公平的,但政治鬥爭根本就不存在公平交易。

介紹了這麼多,實際就簡單一句話:只要劉弘在位,陳平、周勃的這次政變就屬於“造反”行爲。

因此,對陳平等人而言,劉弘是不適合再當皇帝了,是急需被換掉的。他在皇位上多待一天,陳平等人就多一天危險。

既然劉弘不適合,那就接着物色更適合當皇帝的。

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應該是三個人,那就是劉盈的其餘幾個兒子,也就是劉弘的兄弟們。

前邊介紹過,劉盈有七個兒子。

其中老大劉彊、老二劉不疑、老六劉恭(第一任少帝)早死,剩下四人。

老三劉弘(曾用名劉山、劉義)是目前的少帝;老四劉朝目前爲常山王;老五劉武目前爲淮陽王;上邊提到過的老七劉太,剛被封爲樑王。

也就是說,除過劉弘,還剩三個人。這三個人似乎是可以考慮的。

之所以對他們“可以考慮”,是就其血緣關係來說,因爲他們離皇位最爲接近;之所以說“似乎”,是因爲他們根本沒被考慮,原因還是血緣關係。

他們沒被考慮的緣由也很簡單,和劉弘存在同樣的問題。況且廢了劉弘而立這幾個人,似乎沒那個道理。

由此看來,劉盈這一支是沒什麼指望了。那就讓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接着物色。

第三個人選出來了——劉襄。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而劉襄是劉肥的長子。在古時,傳統觀念是一“嫡出”爲尊,其次就是“長子”。當然,很多時候“嫡出”和“長子”一回事,也有很多時候卻是兩碼事。陳平等人所面對的,就是後一種。

更重要的是,劉襄(包括他的兩個兄弟)在這次政變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似乎劉襄是不二人選。

也許有人會問,劉章、劉興居根本就住在京城,爲什麼不予以考慮?

事實上,並不是沒對他們加以考慮,關鍵是有劉襄站在那兒,那倆小兄弟根本就沒資格參和。再說就劉章那種火爆性格,當着呂雉的面就敢砍人,陳平再閒也不會在他身上做文章。

既然不考慮劉章、劉興居,那隻好關注一下劉襄了。

應該說,就劉襄的性格和心機而言,他是有這個能力的。雖然他沒有陳平的腦子轉圈快,但似乎已經很夠用。如果羣臣們不考慮個人利益得失,也不怕死的話,劉襄是完全滿足要求的。

事實上,的確有很多人支持劉襄,並且呼聲很高。

大家可能多少了解一點相對論,只要有支持,定然有反對。在一件事情未有定論前,支持的聲音越高,反對浪潮可能就越大。

劉襄就面臨着這個問題。

反對劉襄稱帝最嚴重的人莫過於琅琊王劉澤。

劉澤反對劉襄是合情合理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在前邊提到過:劉襄陰過他。

先是劉襄陰了劉澤一把,後是劉澤忽悠了劉襄一下。最終,劉襄派快馬一路朝西把劉澤送到了京城。

也就是說,劉澤這段時間一直待在京城,除了罵劉襄外,就沒其他事情可幹了。

就在羣臣熱熱鬧鬧地套路皇帝人選時,劉澤適時地站了出來,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徹底攪黃了劉襄的好事。他的話是這樣說的:齊王舅駟鈞,惡人也,立齊王,則復爲呂氏。

劉澤的確是說話的高手,他很清楚羣臣心中的擔憂。劉澤突然把駟鈞和呂家聯繫在一起討論,簡直殺人於無形。

羣臣閉上了嘴。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沒道理送走個猛虎,再請來個餓狼。如此一來,無論駟鈞會不會成爲下一個呂家都不再重要了,關鍵是沒有人再去考慮劉襄了。

如此看來,人還是厚道點好。如果劉襄當初不去招惹劉澤,也許自己的機會還真要多一點。可現在,一切都晚了。。.。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