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

避開羣臣,張闢疆近身問道:“皇帝駕崩,太后哭而不悲,丞相知其意乎?”

陳平腦子雖然轉圈快,但今天並沒注意現場的氛圍。皇帝駕崩不是件小事,作爲丞相之一的陳平,無疑是比較忙碌的一位。瑣碎之事佔據了大部分精力,因此並沒揣摩呂雉的動作。

陳平看了張闢疆一眼,低聲問道:“何意?”

張闢疆壓低聲音,“帝崩而無狀子(成年兒子),太后畏君等重臣矣。”

聞得此言,陳平微微一顫,暗思:此兒所言不虛。

見陳平不言,張闢疆接着說道:“丞相何不拜請呂臺、呂產、呂祿爲將,由呂家諸人掌管南北兩軍。待諸呂掌事,太后心安,則羣臣方可免禍。”(呂臺、呂產、呂祿均爲呂雉的親侄子,其中呂臺、呂產是呂澤之子,呂祿是呂釋之之子)

陳平盯着張闢疆,審視了半天,突然問道:“此語是你父所教?”

張闢疆微微一笑,“愚侄自思矣。”

陳平一咧嘴,“孺子可教!”

當即,陳平暗連九卿,拜請嚎叫中的呂雉:由呂產、呂祿掌管京城南北兩軍。

聞得這個報告,呂雉眼淚才奪眶而出,其哭乃哀。

公元前188年9月5日,劉盈下葬。

公元前188年9月6日,僅兩個月大的太子劉恭繼位,史稱“少帝”。

通常情況下,皇帝繼位,首先要跑到祖廟祭奠一番,給老祖宗打個招呼。

劉恭的年齡雖小,但該有的禮節還是不能少的。不過他這次祭祖,是由呂雉抱着完成。

現今,呂雉的收穫比較大,因爲從此開始,她真正站到了前臺,所有政令,均由她一人拍板。

當然,在某種意義上,陳平也是收穫頗豐。這麼多年來雖然一直在拍馬屁,但這一次,無疑是最到位,也是最響亮的。他能在呂雉一朝,暗中還搗鼓那麼多事而屹立不倒,不能不說是沾了這一次的光。

在史書中,用四個字來形容呂雉這段時期——臨朝稱制。對於這四個字,我們是需要做一個簡單解釋的。

“臨朝”兩個字,實際上是一個專用詞語,簡單點說,就是當朝處理國政之意。通常情況下,這是皇帝的專利。無論你翻看哪部古代史,只會看到某某皇帝“臨朝”,從來沒見過那個官員有資格用這兩字的。只要不是皇帝,無論你多麼牛氣,都不會在這兩個字上造次,比如曹操,比如張居正。

當然,女人也在通常情況下也是不能用這個詞的。只要是女人,不管你是妃子、皇后、皇太后、甚至是太皇太后,無論你多麼牛氣,只能待在內宮,不能拋頭露面,更不能站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簡單點,就是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

但是,每隔幾百年就會冒出來個別女人中的極品,這些人牛的太狠,傳統觀念束縛不了這些的思想,她們千方百計要站在前臺。不得已,只好由着她的性來。因此,“臨朝”這兩個字,也會在個別極品女人身上使用一下。

當然,從古至今並沒幾個女人有資格使用,後世那個叫慈禧的女人雖然很牛氣,但依然沒敢造次,還專門發明了一個叫“垂簾”的詞語。

呂雉有幸成爲第一個有資格使用“臨朝”這個詞的女人,不得不承認,她是女人中的極品。

下邊就是“稱制”這個詞。

秦始皇嬴政是個擅長搞“法制”的人,更喜歡制訂法律條款,他曾有個規定:皇帝的命令稱“制”、“詔”,其他人不得擅用。如果那位不長眼的仁兄一不小心用了這個字,那很對不起,把腦袋留下,甚至貼上全家的性命。因此,大家執行的比較到位。呂雉能夠明目張膽地用這個字,劉邦如果知道這麼個結果,肯定會把棺材板給撓爛。

史書中,把“臨朝稱制”合併起來,用在了呂雉的身上,並且還不背不藏。

她儼然就是一任皇帝嘛。

更爲誇張的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西漢王朝的年號爲“高後元年”。

縱觀整個古代史,只有兩個女人有過自己的年號,一個是非常有名的武則天,另外一個就是呂雉。由此可見,說呂雉是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呂雉在世時,畢竟還立一個傀儡皇帝,還做做假,堵一堵文人騷客的嘴,雖然效果不佳,但做了一些努力;而武則天就比較露骨了,她一屁股把姓李家的人擠下臺,乾脆自己當皇帝,一點也不背不藏,還大書特書。由此可見,呂雉和武則天比起來,還是欠了一些火候。

縱然如此,也不能否認呂雉是女人中佼佼者,能達到她這種高度的人,幾千年來,還真沒幾個。更重要的是,其一生作爲,雖然辦過很多出格的事,但對天下黎民,並沒有過火的行爲;在大是大非上,也把握的極有分寸。

雖然在我這部書中,過多地描述了她的陰毒殘忍,而事實上,這同樣是個複雜的人。她也有仁慈的一面。當然,這在後邊的故事情節中將會介紹。

但不管怎麼說,屬於她的朝代到來了。

天下大事均歸其手,定會安插一些嫡系,搗鼓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所有掌權者都是這麼搞的,不搞白不搞,搞了不白搞,“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麼好的機會如果不把握,那真是對不起自己。

當然,就當事人來說,如此搞法也很無奈。如果不這樣搞,自己的位置可能就不會太穩固,既得利益也難得保證。能力大小先不說,聽話纔是最重要。

所以,碰到這種事情,我們也無需太掛懷,更無需太憤青,坦然受之而已,除此無它。

呂雉就按照自己的意願搞開了。就在劉盈駕崩的第二個月,呂雉迫不及待地爲幾個自己人謀了些福利。

要說這是合情合理的事,連強盜都知道坐地分贓,何況是呂雉。然而,這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卻遭到了一些“不長眼”的傢伙反對。。.。

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