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亂世紛爭—(四)

項梁死了,這個猛人不再有什麼意見可以發表了。這下輪着熊心有發言權了,因爲項梁一死似乎已經沒有什麼人能不叫自己說話。可熊心現在顧不上說話,定陶的失守,幾乎將自己暴露在章邯的眼皮底下。因此這位仁兄一路小跑,直到彭城方纔停住,就在這裡住了下來,當成了新家。

與此同時,項羽、劉邦還有呂臣三個人正圍着陳留敲打,安排小弟用長矛在撬牆磚。撬的正有心得時,傳來了項梁戰死的惡訊,項羽氣的當場吐血,咬牙切齒地把章邯祖宗八代招呼了一遍,然後命令收兵。在項羽軍營,三個人商量一陣,項羽主張追上章邯打,劉邦倒沒說話,呂臣首先反對,因爲現在的章邯實力過於強大,現在咱們三個加起來還不是對手,原因很直接,人家兵多。胡亥大手筆,動不動就從集團公司裡調撥幾十萬人馬送過來。和人家比,咱只能算是個體戶,和人家對砍簡直是找死。

倆人爭執不下,呂臣提出請示大王。

大王?項羽從來沒把那個人當過領導看待,現在竟然有人要徵求他的意見,他懂個屁。他不過是我叔父弄來裝點門面的,現在竟然成領導了。怒火上衝,站起來就想去揍呂臣。剛站起來就有人按住了他的胳膊。

要是一般人拽他,項羽肯定把他甩出老遠,可這一次沒有,因爲這不是一般人——亞父。要說這個稱呼不是胡來的,項梁在世時,對這個七十多的範老頭禮遇有加,相約兄弟,並拉項羽過來磕頭認親,稱爲亞父。也就是要他把此人當父親看待。項羽雖是個赳赳武夫,卻對叔叔的話言聽計從。要說範老頭真沒白活這七十多年,簡直是人精裡邊的數,每次說話都能點中要害,讓這叔侄倆無比誠服。因此項羽在心裡實實在在把此人當老爹看待。

范增說話了,“將軍稍安勿躁,且聽呂將軍無妨。”

項羽又坐了下來,可呂臣卻適時起身告辭。呂臣剛邁出大營,劉邦說話了。“將軍如要起兵,我劉邦定會義不容辭。”說完也告辭而去。

“亞父剛纔爲何攔我?”

范增看着項羽,“兩個原因,其一老將軍剛死,此時軍心不穩,如若發生變故,章邯復來,楚國休矣;其二呂青在大王身邊,現在得罪呂臣,可能會成爲衆矢之的。”范增頓了一頓,“將軍目前需拉攏劉邦。”

項梁死了,重新洗牌的機會來了。

范增說的呂青就是呂臣的親爹,呂臣當初被章邯趕出陳縣,父子倆結伴跑到項梁手下,他爹管內勤,兒子管打仗,父子倆配合的非常默契。不過項梁在時,呂青基本在跑龍套,想放個屁還得看項梁臉色。而現在大不相同,唯一的阻力被章邯輕易搬開。

項梁戰死,呂青拉着熊心擡腿就跑,剛到彭城,羋心就準備招項羽回來,因爲他叔死了,怎麼着也得慰問一下,並且還需要一個替代項梁的角色。

就在熊心準備把這個命令發出去的時候,呂青說話了,“大王難道要讓項羽成爲第二個項梁?”

對,這些天我雖然被稱爲大王,事實上只是起了這麼個名字而已,人家根本沒把自己領導看待。熊心停了下來,靜靜地看着呂青。

“大王,令犬子以防項羽,詔撫劉邦,籠絡楚將,孤立項氏,方可真正面南稱王。”此時的劉邦把混混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成了兩邊爭相拉攏的對象。

呂青的話說完了,熊心陷入了沉默,開始回憶幾個月來的不快。最終他給呂臣下了一道命令,“安定軍心,監視項羽。”

當然,項羽和呂臣談心時,並不知道呂臣已經有了旨意,其中旨意的下半句就是針對他的。

第二天,項羽和范增帶領幾個長隨來到劉邦軍中。幾句場面話過後,范增開口了,“沛公英勇神武,和項將軍一般無二。”

劉邦一聽很高興。項羽的想法自己很清楚,而自己的想法他卻一點也不瞭解。但項羽的確是個人物,劉邦在心裡是佩服的,他的身手和氣魄,足以讓任何人爲之低頭。但劉邦沒有低頭,因爲項羽有氣魄,而劉邦更有雄心。不管怎麼說,此時的劉邦是看好項羽的。

就在劉邦高興的時候,蕭何說話了,“兩位將軍何不結爲異姓兄弟,雙劍合璧,足可傲視天下。”

項羽一聽雙手贊同,此行的目的達到了,並且還超額完成任務。也不用看日子、定時辰,劉項二人當庭結拜。根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先是同舟共濟,緊接着就會同室操戈,現在上演的是劇情的上半部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很守規矩地按下半部分劇情有序的展開。

幾天後,項羽收到了一封詔書,詔書內容不長,晉封他爲“長安侯”。與他同時被封的還有幾個人,呂青爲令尹,呂臣爲司徒,劉邦爲“武安侯”,黥布爲“當陽君”……

項羽雖然被封了個稱號,但同時很多人都升了官,大家一下都平起平座了,你項氏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了。這是熊心的小九九,最起碼他現在是這樣認爲的,因爲他還太不瞭解項羽的爲人了。在這一串職務或稱號公佈過之後,項羽就來彭城住着吧,軍隊的指揮權就和你就沒什麼關係了。

就在熊心做這項好人事安排,準備去享受自由自在的幸福時光時,趙國來求救了,此時的趙國正被章邯圍着欺負。因此羋心準備出兵,可由誰當主將呢?熊心猶豫了,這個人選如果不安排好,這一陣的辛苦就白忙活了。

就在此時一個人說話了,說話的也是我們的老熟人田顯,就是前邊和宋義聊天的那位仁兄。這位老兄在半路住了一段時間,等得到項梁戰死,章邯北去的消息後,才慢悠悠來到楚國,剛住下沒多少天,就碰見熊心在抓耳撓腮的想心思,因此一激動就說了一句話,“宋義論武信君必敗,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可謂知兵。”

熊心笑了,是很滿足的笑。領兵的人找到了,讓人很滿意,也很放心,不用再撓頭了。可事實上如果熊心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的話,相信他還會接着撓頭的。

高興了的熊心立馬派人召宋義回來,因爲這位仁兄到齊國出差至今未回,正在很努力、很辛苦也很有效地拉攏關係。宋義認爲這些關係對自己很有用,事實上他一個也沒用上,不是人家不讓用,只是自己根本沒機會用。

宋義回來了,熊心通知大家開會。項梁、劉邦、陳嬰、黥布等一干人都來了,自從趙國求救的信使到來,這一幫人就沒少請命,可羋心就是不發話,因爲他心裡清楚自己等的那個人還沒回來。今天這個人終於到家了,熊心很滿意,準備開個會,確定一下這個人的身份,當然展現一下自己的領導風采。

會議議題只有一個——打秦兵,但具體套路有兩個。

套路一:派兵西進,直奔秦都,並約定誰先攻下咸陽,就封誰當漢中王。

應該說這個激勵措施的誘惑力還是蠻大的,但敢付諸實施的也沒幾個人,因爲難度係數太大。以往周章他們嘗試了一下,結果把命都放那了,因此願意去的人也不多。

但還是有人願意去的,項羽是一個,劉邦是一個。

項羽敢去,但自己不願意去,因爲章邯不在咸陽,項羽現在找的不是秦兵,而是章邯,因爲現在的他,報仇是第一位的。

更重要的是熊心也不願意讓他去。因爲項老兄太過生猛,每到一地就愛屠城,一旦開殺就不留一人。你說派他去咸陽,先不說能不能打贏,縱然攻下咸陽,如果他把城裡的人殺光,那佔的城還有啥用?

熊心不願意讓項羽去。剩下願意去的也只剩下劉邦了,並且劉邦人緣也好,還有不少人替他說話。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秦強楚弱,跑去人家腹地,很有可能成爲肉包子打狗,可就這麼個差事讓劉邦高興的不得了,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就這樣定了下來,劉邦向西進軍。

套路二:派兵北進,解救趙國。

此路人馬的目的很明瞭,不需做過多的宣傳鼓動工作,關鍵是合理的人事安排。在審視了大家一會,熊心胸有成竹地道出了自己考慮多日的人員配置方案。這個自認爲堪稱絕佳的人員配置方案,最終將把自己打回原形,事實證明,你真的什麼都不是。

這支人馬的一把手是宋義,而二、三把手分別是項羽和范增。應該說熊心還是比較認可項羽的,他也知道這位老兄比較能打,不用也不行,但也不想着意用,因此很有創意地給他按了個領導。而宋義也沒有掂清自己的分量,煞有介事地給自己起了個稱號“卿子冠軍”。

就這樣,這支各懷心思的軍隊向北進發了。

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章 起點——(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章 起點——(四)第1章 起點——(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