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雲哥

“四叔,我剛看完二哥的信。前不久武昌府知府範維屏於黃鶴樓舉行詩會,二哥拔得頭籌,鍾家大公子當天也在場。”

傅雲英示意丫頭回房去取傅雲章的信,緩緩道。

傅四老爺忙攔住丫頭,他認得字不多,信拿來了也看不懂,英姐不會扯謊騙他,看不看沒什麼要緊。

“兩家門第相差太大,像鍾家這樣的大戶人家主動登門求親,必然是有緣故的,要麼是他們家認準你的人品,不計較你的出身,要麼是他們家小官人有什麼不便與外人道的難處。聽你這麼一說,我明白了。”傅四老爺感嘆一聲,苦笑道,“鍾大郎前次對你二哥極爲激賞,我料到鍾家可能爲他們家哪房的庶子求娶傅容,沒想到他們家會把主意打到你頭上。”

傅雲英沉吟片刻,心中一動,道:“大約是因爲二哥給我寫信了。”

…………

傅雲英猜的不錯,鍾家之所以上門求親,確實是因爲傅雲章的一封信。

鍾家祖上曾是王府官吏,太祖父隨楚王就藩武昌,籍貫並非湖廣,和本地世世代代的傳統豪姓望族不一樣,鍾家靠祖孫幾輩爲王府效忠來延續家族顯耀。仗着楚王的庇廕,鍾家在武昌府作威作福、無人敢欺。風光當然是風光的,但楚王老邁,楚王世子體弱多病,隨時可能夭折。如果楚王這一支除國,朝廷可能改封其他皇子就藩,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王爺自有他自己信任的班底心腹,到那時,鍾家失去靠山,要如何在武昌府立足?

鍾家未雨綢繆,寧願疏遠另外幾家同樣從王府分出來過活的世交,也要和武昌府的世家聯姻藉以鞏固他們家的名望。從鍾大郎的父親開始,他們家男丁迎娶的髮妻無一不是世代居於湖廣的望族之後。

傅家只是小門小戶,本不在鍾家考慮之列。然而鍾大郎並不這麼想,他雖然浪蕩不羈,喜眠花宿柳,內裡並不是一團草包,他出手闊綽,交遊廣闊,五湖四海都有他的朋友,多年來他陸陸續續結識名人異士,可不單單是爲了好玩。

自那次在酒宴上見到代傅四老爺說情的傅雲章,鍾大郎眼前一亮,覺得對方非池中之物,就如錐子放在囊中,早晚有一日必能脫穎而出。

鍾大郎不敢說自己是伯樂,可他相信自己的直覺,那時他就想把傅雲章招入鍾家爲婿,鍾家將全力供他讀書進舉和日後的仕途,奈何傅雲章外圓內方,四兩撥千斤,不等他把話說出口就委婉回絕。

傅雲章這樣的人,不能貿然以勢欺壓,不然即使能逼迫傅雲章迎娶鍾家女,等他日後飛黃騰達,誰知他會不會因爲懷恨在心而下手除去岳家?

傅家不缺錢,傅雲章北上應試並不是單獨出行,他不僅資助十幾位囊中羞澀的同鄉一起赴京趕考,一併連同鄉們的親眷家人也都照顧到了。鍾大郎那些籠絡人心的手段在他面前完全沒有施展的機會。

鍾大郎思量過後,不願就此放棄,心道:鍾家女既嫁不了傅雲章,那就娶傅家女好了!

派人去打聽,下人卻回說傅雲章是家中獨子,並無姐妹,底下只有一個抱養的表妹,平素和他這個兄長不怎麼和睦。而且業已定親。

傅雲章的堂妹倒是有許多,但鍾大郎看不上。

中秋詩會上鍾大郎再次遇到傅雲章,說笑間他略探了探傅雲章的口風,毫無意外再次得到一個令他失望的回答。

沒有因爲傅雲章的冷淡而羞惱發怒,鍾大郎繼續溫言和對方談天說地。筵席散後,他送不勝酒力的傅雲章回下榻的客店休息,偶然聽到傅家僕從們的對話,得知傅雲章百忙之中抽空教授一個隔房的堂妹開蒙讀書,驚詫不已。

之後他命人留意傅雲章和黃州縣那邊的往來,發現傅雲章除了給他的寡母和一名孔姓同窗寫信以外,還特意單獨寫了一封信給那個五堂妹。信是由孔秀才轉交而不是直接送到傅雲英那兒的,這一點更說明傅雲章待這個堂妹極爲重視,細枝末節都想到了。

等下人告訴鍾大郎傅雲英雖然年幼喪父但極受叔父疼愛,而且嫁妝豐厚……鍾大郎兩手一拍,正是瞌睡遇枕頭!小弟是家中幼子,長輩溺愛,兄姐憐惜,養得比女孩子還嬌滴滴,日後長大成人,勢必軟弱,給他找一個門第相當的娘子,只怕他降服不住,要受岳家的氣,給他尋一個門第差的呢,又太委屈他,而且他分不了太多家產,夫妻兩個都落魄,祖母必定不答應。

這傅雲英雖說是市井出身,但能得傅雲章另眼相看,想必人品不差,家世差了些,才能恭順勤謹,不敢拿捏小弟,還能帶一筆好錢嫁進門,傅雲章若能平步青雲,小弟得他照拂,說不定也能博個功名傍身……

鍾大郎心癢難耐,命人找來幾個和傅四老爺常有生意往來的人打聽傅家這一房的情形。

那幾個商人對傅雲英讚不絕口,說他們雖沒見着本人,但屢次聽傅四老爺無意間提起傅雲英,顯見着十分喜愛倚重。傅家小娘子靈巧聰慧、蕙質蘭心,從她手中購得的圖志描得極爲準確又簡單易懂。

末了,商人們開玩笑說要不是傅雲英年紀還小且上面有兩個姐姐尚未定親,他們早就爭相前去說親了。

鍾大郎挑挑眉,送走商人,即刻準備替小弟求親之事。

…………

因爲事先得過鍾大郎的囑咐,出面說親的鐘家婦人態度和藹,不敢太擺譜兒。

盧氏受寵若驚,但她素來什麼都聽傅四老爺的,所以沒有因爲鍾家門第高就興奮得忘乎所以,暫時還能把持住。

當然,等傅四老爺以“傅雲英身患不足之症,將前去武昌府隨張道長修行”爲由推掉鍾家的親事,盧氏的風平浪靜再也裝不下去了,心中一個咯噔,手中的青地白花茶盞晃了幾晃,丫頭剛奉上的茶水濺出幾滴在指尖上,燙得她險些叫出聲。

再沒料到傅家竟然拒絕得如此乾脆,鍾家婦人先是目瞪口呆,片刻後,慢慢回神,哭笑不得,見過說自家女孩不好配不上男方的,也見過女方破口大罵男方兩家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但無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拒親,還沒有哪家長輩像傅家這樣捨得把女孩送到道觀去!

傅四老爺一臉坦然,命人奉上剛纔傅雲英交給他的張道長的親筆信,請鍾家婦人過目,道:“說起來,長春觀監院張道長和貴府素有往來。”

婦人目光微閃。

張道長是楚王的座上賓,曾得先帝親口賜予道長尊名,聽說他神通廣大,能以望聞問切辨人壽命長短。楚王世子自幼多病,多虧張道長的丹藥才能一次次化險爲夷。鍾家負責爲楚王蒐羅各地珍貴藥材供張道長煉丹用,確實和張道長熟識。

她以爲傅家隨便找個藉口拒親,哪想到傅四老爺說的道長是長春觀的張道長!傅家就算吃了豹子膽,也不會打着張道長的名號來哄騙鍾家。容易拆穿不說,張道長豈是好得罪的?

這傅家能夠和張道長攀上交情,張道長還要收傅雲英爲徒……不管小娘子的不足之症是真是假,鍾家的小算盤打不響。

事涉鬼神之事,敬而遠之爲好。楚王都不會輕易得罪張道長,何況鍾家。

婦人心思電轉,堆起一臉笑,連道可惜,關心了一下傅雲英的病症,東扯西拉閒話一陣,留下禮物,告辭離去。

…………

“這事不能讓老太太曉得。”

送走鍾家婦人,盧氏久久平復不下來。

求親的是鍾家!武昌府的鐘家!還是長房嫡子!

英姐到底是哪方大羅金仙託生的女孩兒,怎麼主意這麼大……官人也不管管她,雖說她沒了爹可憐,那也不能由着她的性子胡鬧啊……多麼好的親事,如果他們家求娶的是月姐,她想也不想就應了。

老太太要是知道官人推了鍾家的親事,還不得暴跳如雷……

盧氏暈頭轉向,一時埋怨官人回絕得太徹底,一時羨慕韓氏得了個好閨女,一時又隱隱爲傅雲英的任性而焦躁,最後一跺腳,暗罵幾聲,回房生悶氣。

光顧着生氣,忘了問傅四老爺什麼時候和張道長搭上關係。

…………

其實她問了傅四老爺也答不上來,因爲他根本沒見過張道長。傅雲英取出信的時候,他足足呆愣一刻鐘才反應過來。

老百姓們口中的張道長仙風道骨,通陰陽之術,能和鬼神交通。知情人卻曉得這位張道長玩世不恭,看到清秀少年少女就慫恿別人跟着他修道,好幾次被人當成不着調的柺子當街追打。武昌府的世家子弟求着拜他爲師,黃金白銀送上門,他不屑一顧,大街上偶然看到一個閤眼緣的後生,他追着對方跑三條街,苦苦糾纏,撒潑耍賴,非逼着後生學燒煉金丹之術。

傅四老爺曾和人笑言,大概奇人身上總有奇事,張道長那樣的人古怪一點才正常。

就在方纔,傅雲英告訴傅四老爺,那個傳說中被張道長苦苦糾纏的後生就是傅雲章。

“二哥去武昌府求學期間,斷斷續續在長春觀住過兩三年。”

傅四老爺嘴巴張得老大,傅雲章常去長春觀,他略有耳聞,也知道他和道長有交情,不過沒人知道那道長是張道長。

難怪傅雲章身上有種與衆不同的出世之感,他竟然差點當道士去了!

“張道長的信是我自己求來的。”

等傅四老爺臉色和緩,傅雲英慢慢道出原委。

她既然要跟着趙師爺去江城書院,那必然得先安頓好傅家五小姐這個身份,最好找一個合理的藉口讓傅家五小姐消失在衆人面前,想來想去,她決定找張道長幫忙。

張道長提出一個條件,她每個月必須抽出一天工夫去道觀學習他的獨家煉丹之術。

傅雲英答應下來。所謂的煉丹術並沒有長生不老之效,更像一種特殊的製藥之法,她對此道一竅不通,就當陪張道長玩過家家,反正她沒保證自己一定能學出名堂。

“英姐,這事你二哥知道嗎?”

傅四老爺驚詫莫名,目光在傅雲英臉上停了一停,半晌後,輕聲問。

傅雲英如實道:“我問過二哥的意見。”

也就是說,關於女扮男裝上學堂的事,全是英姐自己策劃的,傅雲章只是在得知她的決定後幫她完善計劃而已。早在幾個月前她就開始準備了……不,還在更早,她第一次開口說想要買紙筆的時候,已經預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傅家五小姐有不足之症,消息傳出去,誰還會上門求親?她早知道會有人衝着傅雲章的名頭前來求親,張道長的信是她什麼時候拿到的?該不會早在武昌府的時候她就打算好了吧……她不僅要回絕鍾家,這分明是準備嚇退所有求親的人家,她誰都不想嫁……

“四叔?”

傅雲英輕輕喚了一聲。

傅四老爺恍然回神,垂目仔細審視傅雲英。

傅雲英微微垂眸,任他打量,目光清澈坦然。

傅四老爺想起多年前大哥離家前那道負氣而去的背影,默默嘆息,嘴角輕勾,擡手摸摸傅雲英的髮鬢。

大哥只有這麼一個閨女,她想怎樣就怎樣罷。

非凡人,成就非凡事。

英姐乖僻敏感,鍾家規矩森嚴,她嫁過去多半要吃苦頭。日後和她並肩之人,未必多英俊,多富有,或多聰明,但一定是個能理解,尊重,包容,信任她的男子。

…………

鍾家婦人走了以後,傅四老爺坐在條桌前喝茶,下人將鍾家送的禮物分門別類歸置好,他一一看過,命人下去準備回禮。

傅雲英走進正堂,道:“四叔,奶奶問起鍾家人爲什麼上門拜訪,您儘可照實說。”

傅四老爺面露爲難之色,皺眉道:“英姐,你也知道,你奶奶她……”

他頓了頓,掃一眼左右,下人們會意,躬身退出去。

待下人們走遠,傅雲英道:“沒事,反正我要走了。奶奶遲早會知道這事,與其她日後從別人口中聽說拒親的事,不如今天告訴她。”

她的東西收拾得差不多了,隨時可以動身。

大吳氏還不知道傅雲啓和傅雲泰也要去武昌府,和兩個孫子即將遠行相比,傅四老爺委婉拒絕鍾家親事這個消息於她而言可能算不得什麼。她真要發脾氣,傅雲英也不過聽她囉嗦埋怨幾句罷了。

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她不痛不癢。

…………

大吳氏這一天很不好過。

僕婦惴惴不安,隔了臂長的距離,告訴她鍾家怎麼上門求親,傅四老爺怎麼回絕提親……

聽到一半,大吳氏大發雷霆,柺棍往地上重重一敲,咔嚓幾聲碎響,青磚地上竟炸出幾條裂紋。

還不待大吳氏緩過氣來張口叫罵,僕婦又說出傅雲啓和傅雲泰即將離家的事。

大吳氏瞠目結舌,眼中流下兩行清淚,扔了柺棍,一邊拍大腿,一邊以一種類似唱戲的調子拖長聲音哭道:“兒——子——大——了,不——聽——老——娘——的——話——了——”

盧氏、傅三嬸和韓氏進去圍着勸慰,大吳氏盤腿坐在羅漢牀上邊哭邊罵,唱唸做打,像足了外邊當街滾在地上撒潑的市井悍婦,媳婦們想笑不敢笑,只能順着她的話勸她。

後來傅三爺和傅四老爺也去正院解勸大吳氏。孫輩中傅桂最得大吳氏喜愛,她在外邊長廊裡站了一會兒,聽見大吳氏指着韓氏得鼻子罵她養了個孽障,眉頭微皺,想了想,轉身回房。

一直鬧到晚上正院才安靜下來,傅四老爺答應大吳氏讓傅雲啓和傅雲泰多留一段時日,等過了年再走。

心願達成,大吳氏沒心思過問傅雲英,兩手抓着孫子不放,生怕傅四老爺趁她不注意偷偷把孫子送去武昌府。

老孃以死相逼,傅四老爺無可奈何,只能妥協。

…………

於是幾日後,傅雲英坐船離開黃州縣時,身邊只有韓氏,丫鬟養娘和護送她的王叔等人陪伴。

傅四老爺原本打算好送她去武昌府,等她安頓好再回來,不料家中鋪子上忽然出了點狀況,需要他親自出面料理,他一時半會走不開。

傅雲英堅持照原計劃啓程,“王叔是家裡的老人了,他辦事踏實,四叔無需擔憂。且武昌府那邊老師業已打點好。”

趙師爺前日來信,他已經在武昌府賃好宅子,書院那邊一切安排就緒,傅雲英將以他學生的名義入學。

傅四老爺站在渡口,目送傅雲英乘坐的小船破開朦朧晨霧,駛向遠方。

有些人生來不一般,你知道她註定會展翅高飛,翱翔瓊宇,離自己越來越遠,直至有一天徹底飛出你視線所及之處。

驕傲,欣慰,還有惆悵。

雛鳥長成,終有離巢的一天。但月姐,桂姐,啓哥,泰哥還在學着煽動翅膀,年紀最小的英姐已經沐浴着風雨振翅獨行,只留下年輕稚嫩但堅韌的剪影。

傅四老爺暗歎一口氣,他還來不及四處顯擺就得面對侄女不需要自己庇護的悵惘了。

…………

傅家有幾條闊氣的大船,不過上次船上的意外讓傅四老爺後怕至今,想及大船上的水手、僱工魚龍混雜,很容易被人鑽空子,這一次傅雲英出行,傅四老爺沒挑大船,專門空出一條中等船,船上的船工俱是傅家自己人。

中等船沒有大船舒適,艙房狹小,一遇風浪就上下顛簸,傅雲英有些暈船,吃過飯走上甲板吹風,等天色暗下來纔回艙房休息。

天公作美,一路上都是豔陽高照的晴朗天氣,水聲潺潺,岸邊綿延十幾裡的橘林掛滿紅彤彤的橘果,宛如嵌在碧水藍天之間的一條錦帛。

金烏西墜,月兔東昇。這天他們的船仍然停靠在上次宿過的渡口。

韓氏沒經過上次的事,四仰八叉呼呼大睡,發出響亮鼾聲。

王叔等人卻如臨大敵,還沒到渡口前他便派人先劃小舢板到渡口打探消息,確定這裡安全才準船工停靠。入夜後他帶着幾個警醒的船工來回巡邏,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即刻讓人點起火把警示。

這麼鬧了一夜,天將拂曉,王叔鬆口氣,示意船工收錨開船。

就在此時,卻聽“撲通撲通”數道落水聲次第響起,隔壁船上一片譁然。

王叔臉色一沉。

傅雲英昨天暈船,夜裡睡得不安穩,韓氏的鼾聲近在咫尺,更加睡不着。次日早上早早起來梳洗,落水聲響起時,她正站在窗前,因看了半個時辰的書,眼睛有些痠疼,起身憑欄眺望浩瀚無邊、波濤洶涌的壯美大江。

驚叫聲穿透濃稠的霧氣傳到她耳朵裡,她微微挑眉,心道:這個渡口可能不大吉利。

“雲哥,有人落水了。”

艙房外響起王叔的聲音。

傅雲英離開黃州縣後就改了男裝打扮,下人們也跟着改了稱呼。她選了兩個書童,挑的便是王叔的兒子,年紀比她小,才八九歲。再大點過不了兩年就要換人,她嫌麻煩,乾脆往小裡挑,左右書童不需要做力氣活,安分乖巧就可以。

艙房的窗戶正對着落水聲傳來的水面,傅雲英目光四下裡搜尋,一束明亮晨光刺破重重水霧,恰好方便她看清水裡的情景。

水裡掙扎的人是一個年紀約莫二十多歲的年輕婦人,她懷裡抱了一個看不出年歲的孩子,幾個壯漢跟着跳下水往婦人身邊遊,呈現圍攏之勢,婦人神色驚慌,奮力把自己的孩子往外推。

傅雲英眉頭輕皺,遲疑了片刻,轉身出了艙房,對王叔道:“你們也下去幫忙救人。”頓了一下,叮囑一句,“把其他船的人也叫起來,若是情況不對,先觀望一下。”

王叔應喏,先驚起其他船的人,才叫幾個會水的船工過去幫忙。

其他船上的商旅也紛紛派出自家下人下水施救,都是出門在外的旅人,能幫把手的話絕不會袖手旁觀。

下水的人越來越多,婦人似是看到希望,不知從哪裡爆發出一股力氣,躲開追上來的壯漢,抱着孩子往遠離隔壁那條船的地方遊,一邊遊一邊尖叫呼救。

衆人覺察出不對勁,一半人停下動作,在一旁猶豫觀望。

壯漢們氣急敗壞,追上婦人,一個巴掌打過去,婦人臉上浮起幾道指痕,她懷中的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婦人極力掙扎:“他們是柺子!”

這下子圍觀的人不猶豫了,一邊咒罵,一邊靠攏過去。

水裡亂成一團,爭吵聲、叫罵聲、哭叫聲、求救聲,聽不清到底在吵什麼,白花花的水浪四處飛濺。

…………

日光傾灑而下,清風吹拂,霧氣漸漸散去。

王叔換了身衣裳,走到艙房告知傅雲英婦人的身份,“是個回鄉投奔親族的小婦人,路上被假冒船家的柺子拐去賣了,她趁人不注意,教會她六歲大的女兒咬斷繩子跳船逃命,好險讓咱們救了,不然母女倆不知會被賣到什麼地方。”

“那條船呢?”傅雲英問。

王叔怔了怔,明白過來,搓搓手掌道:“船已經走了。”

那幾個壯漢見婦人被其他人救走,暗罵晦氣,轉了個方向游回大船,船已經駛離渡口,其他人光顧着安慰婦人,又不是官府衙役,無權扣住大船不讓走,壯漢們早已逃之夭夭。

船上或許還有許多和婦人一樣被拐子拐騙的女子。

傅雲英輕聲道:“派個腿腳快的人去臨近的地方找管事的稟明情況。”

有沒有用她不知道,但對船上孤苦無援的女子們來說,多一分希望總是好的。

王叔答應一聲,出去安排。

也是事有湊巧,剛好武昌府同知李寒石從江陵府辦差北返,昨夜就在岸邊酒肆歇腳,半夢半醒間聽到渡口吵嚷,派人過來查問,遇到報信的傅家人,攔住問話,傅家人撿着緊要的事說了。

隨從趕緊報於李寒石曉得,李寒石大吃一驚,急忙起身披衣,“趕緊備船追上去,勿要將那幾個柺子拿下!”

官府的人辦事效率之快,非尋常商旅可比。等傅雲英吃完早飯的時候,聽到吧嗒吧嗒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王叔的聲音裡洋溢着激動之請,“雲哥,李大人的屬下追上那條船了!”

壯漢們發現有快船追了上來,果斷跳船往岸邊遊。官府的人即刻追趕,但兩岸皆是幽幽山谷,壯漢們往密林裡一鑽,就如魚入大海,根本找不到人。好在壯漢雖然沒抓到,但船上十幾個專門負責交接被拐女子的主事模樣的人來不及逃,全部落網。船上一共有幾十名被拐騙的良家女子,官府稍後會安排人手送她們返家,或通知親屬來接。

向來沉默不多言的王叔興高采烈說完官府追捕柺子的事,忽然一拍腦袋,道:“對了,雲哥,李大人他想見你。”

李寒石曾和傅雲章在渡口大醉一場,對這個少年舉人印象不錯,聽屬下回稟說救起婦人的船是傅家的,愛屋及烏,想當面褒獎傅雲英。

王叔爲難道:“雲哥,還是不見了吧。”

英姐是女娃娃,卻以男裝示人,李大人是官老爺,萬一察覺出英姐的真實身份,一氣之下把英姐抓去遊街示衆,可怎麼是好?

王叔憂心忡忡。

傅雲英不知道王叔已經做好事情敗露馬上護送她逃回黃州縣的打算,起身理理衣袍,撫平衣袖皺褶,問他:“李大人在哪兒?”

李寒石受人所託送魏家人靈柩返鄉,她怕這是個陷阱,始終沒有去江陵府祭拜,只暗暗着人打聽。李寒石僱人修繕魏家祖墳,料理入殮之事,然後返回武昌府,似乎並無任何反常之處。

但傅雲英還是沒去江陵府,倘若父母親人地下有靈,當盼望她能平安和樂度過一生,她懷念親人,去不去江陵府只是個形式。

江陵府不必去,可李寒石此人有必要見一見,也好探一下他的虛實,看他到底是好意還是暗藏歹心。

第27章 善後第118章 蠟頭第72章 祝壽(捉蟲)第55章 雲哥第107章 懷疑第118章 蠟頭第44章 自救第44章 自救第160章 (十一)第3章 灌漿饅頭第66章 殺雞第36章 泥人第148章 華人(捉蟲)第164章 結局(三)第68章 旁聽第136章 夜談第122章 混亂第148章 華人(捉蟲)第40章 故人第2章 醬菜第74章 山間第58章 備考第131章 剿襲第50章 第 50 章第81章 新學長第26章 打羣架第146章 過年第47章 起鬨第7章 八寶茶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60章 (十一)第29章 建議第86章 對峙第147章 跑馬第153章 (四)第11章 蜜汁燉肘子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20章 生亂第113章 加柴第151章 (二)第1章 素餡饅頭第102章 才子第139章 並肩第155章 (六)捉蟲第1章 素餡饅頭第54章 寫信(捉蟲)第135章 心結第29章 建議第4章 芝麻團第11章 蜜汁燉肘子第49章 離別第122章 混亂第91章 錯過第82章 制藝手冊第74章 山間第64章 心機第105章 任命第96章 鐘聲第88章 上山第130章 密道第82章 制藝手冊第89章 得救第44章 自救第67章 催書第99章 出發第26章 打羣架第22章 驚聞第118章 蠟頭第13章 洋糖第7章 八寶茶第115章 守歲第134章 選擇第15章 湯圓第29章 建議第111章 下獄第70章 搬家第21章 拜師第8章 訓兄第3章 灌漿饅頭第69章 指教第35章 高人第9章 山楂糕第1章 素餡饅頭第155章 (六)捉蟲第150章 (一)第60章 再見第72章 祝壽(捉蟲)第44章 自救第26章 打羣架第113章 加柴第164章 結局(三)第114章 回來第87章 走人第118章 蠟頭第58章 備考第48章 懲罰第29章 建議第38章 化解第101章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