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高人

渡口早有傅家僕從車馬轎子前來迎接。

傅雲章曾在武昌府求學,幾年前他在貢院街附近買了所二進小宅子,因他不常來,其中一半租賃給相熟的學子租住。

貢院街和考試的貢院離得近而得名,寸土寸金,鄉間三十幾間平房的大宅院只要一百兩銀子,在這裡要八百多兩。貢院街的房屋都是如此,一半自己住,一半出租給趕考的學子。

房租不便宜,每月一兩銀子,不包括柴米菜蔬的花費,這些賃屋居住的學子一般出手闊綽,不吝惜這幾個錢。大部分學生選擇借住在寺廟道觀裡,寺廟的租錢少不說,知客僧也殷勤周到。

傅四老爺常來武昌府,自然也有落腳的地方,不過不在貢院街。

“曉得大朝街不?咱們的宅子就在大朝街。”

傅四老爺捋捋美須,笑着說,臉上不無得意。

傅雲啓和傅雲泰眼前一亮,差點蹦起來,“是不是可以看到王城?”

本朝開國之初,太祖吸取前朝滅於“主弱臣強”的教訓,將自己的兒子、侄子們分封至各地爲王,藩王們可以主持地方軍務,希望以此鞏固皇權,防止權臣篡權,抵禦外敵入侵。

分封藩王本是爲拱衛皇權,但是藩王勢力過大,卻反過來對皇權造成了威脅。

後來身爲藩王的成祖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採取豢養藩王的策略,逐步削弱各地藩王的勢力。此後,各地藩王不能參與朝務,不能干涉地方內政,不得結交大臣。

藩王沒了實權,雖侯服玉食,窮奢極侈,但終身不能踏出封地一步。

弘旿十四年,太祖第六子朱楨就藩於武昌。楚王府位於蛇山南麓,坐北朝南,朱甍繡瓦,雕樑畫棟,東西寬約二里,南北約四里,幾乎佔了主城的一半。

寺廟道觀、省府衙署均環繞楚王府而建。

武昌、漢口、漢陽、江夏等地的官吏表面上和楚王府爲從屬關係,實則受命於朝廷。人人都知道武昌的官員赴任時都擔負監視楚王一宗的重責,但這並不表示楚王活得戰戰兢兢,事實上楚王仍然是武昌府說一不二的土皇帝,本地望族基本都是世代伺候楚王一宗的高級官吏之後。

大朝街就在楚王府對面,可以看到楚王府高大的城牆和塔樓。

楚王府壘石爲城,宮門朱漆,雕欄玉砌,金碧輝煌,威嚴豪壯,猶如宮殿,本地人沒見過京師的紫禁城是什麼模樣,料想應該和王府差不多,於是私底下管王府叫“王城。”

大朝街就在楚王府對面。

“不止能看到王城,明天帶你們去廣阜屯,說不定能看到屯兵出操練兵。”

傅四老爺說完,看到侄子和兒子激動得語無倫次,拍拍兩人的肩膀,叮囑道:“這裡是府城,和縣裡不一樣。別到處跑,緊跟着我。王城戒備森嚴,被王府的衛兵抓去可不是好玩的!”

傅雲啓和傅雲泰縱然年紀小,但天生對皇權的敬畏比老師和長輩的耳提面命要有用多了,加上府城人頭熙攘的熱鬧場面帶來的震懾,兩人不敢調皮,乖乖點頭,“曉得了。”

老實得不得了。

那頭傅雲章下了船,直接坐進馬車裡抱着楠竹刻花枕頭打盹,臉色略有些蒼白,似是還未酒醒。

傅雲英想了想,沒有叫醒他,和傅四老爺打了個招呼,往貢院街這邊行來。

傅四老爺囑咐她幾句,讓王叔、王嬸子幾人跟着她,徑直帶着傅月、傅桂和傅雲啓他們去大朝街。

江城主城內河流蜿蜒,隔一二里路便有閘口、渡口、石橋,居民大多沿江而居,繁華昌榮。百姓們往來出行,大多乘船,坐船不僅比走山路便宜,還能節省花費。

坐船省時,但需要時不時登岸換乘馬車轎子,太折騰了,傅雲英看傅雲章精神不濟,眼圈青黑,乾脆不叫他,讓蓮殼繞遠路去貢院街。

城內幾條主要街道橫平豎直,平坦寬闊,都由條形青磚鋪就。爲了便於排水,中間略微隆起,兩邊砌有石欄杆,行人不許街道中走,只能儘量靠道路左右兩邊行路,車馬轎子走在最中間。

馬掌落在路面上的噠噠聲中,間或響起獨輪車的車輪飛快軋過地面的嘈雜聲響。

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南北商人云集於斯,天南海北的貨物源源不斷從渡口停泊的船隻上卸下,經由大小商販轉運,銷往各地。

杭粉畫脂官皁、川廣雜貨、福廣海味蜜餞、西洋稀罕貨、南北直隸奇珍,應有盡有,琳琅滿目。

王叔常常跟着傅四老爺外出跑生意,隔着車簾,一板一眼向傅雲英介紹武昌府。

本地造船、冶金、鑄造和瓷器都很發達。瓷窯主要集中在梁子湖和斧頭湖一帶,最著名的瓷器是影青瓷,明澈麗潔,溫潤如玉,馳名各省,甚至遠銷西洋。城內的店鋪售賣的主要是外地貨物,南貨北貨都有。油坊、染坊、酒坊在城西,牛行、豬行、羊行、騾馬行、雞鴨行太腌臢,全部在城外。

主城依水而建,大大小小的湖泊猶如星羅棋佈,鑲嵌其中,和數座隆起的青山一道,將主城分割成一塊塊平坦的市鎮,山中濃廕庇日,松柏樟樹最多,梅、竹、桐、柏、桃、李夾雜其中。

豔陽三月時滿山桃李盛開,襯着澄澈湖水,璀璨綺麗。盛夏時山裡濃陰幽涼,翠柏森森,幽泉甘甜清冽,達官貴人建有山莊別墅,常在山中避暑。

傅雲英掀開車簾一角往外看,人煙阜盛、繁榮喧鬧之景,讓她不由得想起北地京師。

店鋪前熙熙攘攘,有說北京官話的,有操蘇白口音的,有說福建方言、兩廣方言的。

當然,最常聽到的是各種湖廣本地方言和武昌府官話。

傅雲英會說湖廣官話和北方官話,蘇白口音只能連蒙帶猜,福建方言和兩廣方言完全聽不懂。

不過這並不妨礙商販們操着不同的方言買賣貨物,那些左右逢源、能熟練用不同方言和其他人交流的自然就是中間商牙人了。

坐在馬車外面的芳歲和朱炎眼睛都不夠用了,看了這個覺得稀奇,看了那個覺得稀罕,武昌府婦人們梳的髮式、穿的衣裳式樣也新鮮,她們從未見過。

到了貢院街,蓮殼下車叩門。

門房迎出來,滿面帶笑,“飯蔬都預備好了,官人辛苦。”

見了傅雲英,照着以前看到傅容時一樣行禮,“五小姐。”

“先送二哥回房歇息。”

傅雲英眉頭輕蹙,傅雲章昨晚到底喝了多少酒?走路都要蓮殼攙扶。

門房連忙道:“房裡備有香湯。”

忙亂一場,各自安置。

傅雲英洗漱畢,換了身乾爽衣裳,坐在窗下讀書。

忽然聽到院牆背後傳來一陣歡快的說笑聲,紫薇花叢裡的鳥雀撲閃着翅膀,刺啦刺啦飛出花叢。

芳歲出去打聽,不一會兒折返回來道:“住在這裡的幾位相公聽說二少爺來了,約齊過來拜望。”

傅雲章不缺錢鈔,之所以把宅子租出去,其實是爲了接濟幾位囊中羞澀的同窗,他不僅租金收得極低,還讓僕從照顧幾位相公的飲食起居。那幾位相公感激他的幫扶,每次他來,都立刻過來看望。

認識越久,傅雲英對傅雲章瞭解更深,他看似不在意人情往來,其實籠絡人心的事對他來說駕輕就熟。

孔秀才對他死心塌地,這裡的相公們同樣如此,他人不在武昌府,但武昌府但凡有風吹草動,這些人一定會主動替他留心。

他只是個舉人,可卻能一次次順利把自己的文章送到提督學政姚文達的案頭上。

傅雲英出了會兒神,丫頭端着竹絲攢盒走進院子,輕柔的腳步聲將她喚醒,“五小姐,少爺說讓您先用飯,吃過飯他帶您去長春觀。”

長春觀?

她一怔,繼而失笑。

這是想帶她去算命,還是驅邪?

她讓芳歲準備蒲鞋和綢傘。吃過飯,又換了一身襖裙。山中雖然幽涼,但暑天爬山還是免不了辛苦,穿透風紗的襖子涼爽。

傅雲章打發走幾位相公,過來找她。他臉色仍然有些憔悴,但精神好了許多,清俊的面孔上浮着一絲溫和的笑,穿一件月白暗紋寬袖圓領道袍,系絲絛,戴儒巾,手中一柄灑金川摺扇。

“搽了藥膏不曾?”

他看傅雲英穿戴整齊,戴了防風的紗帽,腳上穿的是輕便的蒲鞋,點點頭,轉身問王嬸子。

王嬸子答道:“搽過了。”

山中濃廕庇日,蚊蟲奇多,白天也到處是蚊子,進山不搽防蟲的藥膏,絕對會咬得滿身紅疹子。

“拿着,山裡蟻蟲多。”

傅雲章從寬袖裡摸出一柄細竹摺扇遞給傅雲英。

“謝二哥。”

傅雲英打開摺扇看,扇面是空白的。

“喜歡什麼自己畫,題幾個字也行。”

傅雲章輕搖摺扇,含笑道。

傅雲英點點頭,目光落到他手裡的摺扇上,上面畫了幾竿墨竹,勁挺雋秀,但行筆偏於柔和。她問:“二哥你自己畫的?”

傅雲章挑眉,翻開扇面看了片刻,似嘆非嘆,“閒來無事畫着玩的。”

趙師爺說過,傅雲章不擅長畫畫,他的字寫得也一般。

但是他認真起來分明可以寫出好字……他不是遊戲人間之人,如果肯下苦功夫,未必不能練出一筆好字。

是什麼讓他止步不前?

傅雲英不想害傅雲章難過,輕笑一聲道:“一把扇子不夠我畫。”

“知道找二哥討東西了?”傅雲章回過神,揚眉微笑,手中扇柄輕敲她的腦袋,“等你畫好再說。”

傅雲英笑了笑,笑渦轉瞬即逝。

兄妹兩人沒有乘車,一人騎一隻毛驢,僕從丫頭婆子緊跟其後,離了貢院街,往蛇山的方向行去。

武昌府有一名樓黃鶴樓,黃鶴樓建在黃鵠磯頭上。據說此地曾有一座酒樓,有仙人在此地吹笛,朵朵白雲悠然飄來,酒樓牆壁上所繪的彩鶴化爲仙鶴,翩翩起舞,仙人跨上仙鶴,騰雲駕霧而去。後人爲了紀念仙人,興建高樓,起名黃鶴樓。

仙人之說只是謠傳,黃鶴樓起初是爲瞭望守駐而建造的高臺,地勢險要,後來因爲來往達官貴人、客商旅人常在此地設宴送別友人,這裡逐漸成爲一處觀賞勝地。

長春觀和黃鶴樓相去不遠,一個在半山腰,一個在山頂。

毛驢停在長春觀前,觀中道士顯然認得傅雲章,寒暄幾句,直接領着他們進去。

道觀背靠青山,依山勢而建,前殿後廡,斗拱飛檐,俱是磚木結構。殿宇層層遞進,一共分三路。

中路爲五進,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兩壇之間爲“地步天機”和“會仙橋”。

右路爲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和藏經閣。

左路爲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

傅雲章牽着傅雲英往裡走,時不時和道士談笑,似乎對道觀內的佈局極爲熟悉。

難道二哥當過道士?

傅雲英擡頭四顧,院子裡立有高低幾十根木樁,幾個戴網巾、穿布袍的小道士踩在木樁上練拳。

一旁的空地上,二十名道士列隊擺出整齊的隊形練劍,嗖嗖幾聲,道士們齊齊出劍,劍影晃動,矯若遊龍,頗有氣勢。

他們穿過長長的過道,停在一座四四方方的院子前。

院子裡空空落落,只種了一株古樹,樹皮黝黑,光禿禿的,看不出是什麼樹。

傅雲章敲響門扉。

“進來。”

裡頭響起一道蒼老的嗓音。

傅雲章低頭,垂目看着傅雲英,慢慢鬆開手,推她進去,“二哥就在這裡等你,裡面的道長是二哥認識的人,別怕。”

傅雲英點點頭,嗯了一聲,一個人踏進院子。

竹簾半卷,日光篩進迴廊,籠在一個盤腿坐在庭前的老者身上。

老者頭戴網巾,身穿粗麻道袍,不似一般道士清冷,反而慈眉善目,笑眯眯的,有點像廟裡的大和尚。

“道長有禮。”

傅雲英緩步走到長廊底下,行了個俗家禮。

老者擡手,示意她坐到自己對面的蒲團上。

傅雲英踏上石階,依言坐下。

“伸手。”

老者道。

她伸出手。

老者手指按在她腕上,沉吟半晌,微笑道:“無事,你可以出去了。”

這就好了?

傅雲英有些茫然,不過沒有多問,起身回禮,慢慢退出院子。

烈日炎炎,蟬鳴陣陣,風從外面吹進院子,老者端坐庭前,注視着她從容離開的背影,點了點頭。

傅雲章在院門外等傅雲英,看她這麼早出來,似乎很詫異。

“雲章,你進來。”

他還沒得及問什麼,老者出聲喚他的名字。

“去那邊長廊底下坐着等我,我馬上就出來。”

傅雲章指指長廊的方向道,那裡罩在濃陰下,幽涼僻靜。

傅雲英嗯了一聲,看着傅雲章走進去。

“如何?”

傅雲章幾步踏上回廊,掀袍坐下,問道。

老者收起笑容,輕哼一聲,扭過臉不看他,“我看她比你強。”

傅雲章笑了笑,不語。

老者等了半天,見他不說話,忍不住轉過臉來道:“算了,不和你打啞謎了。她以前像是生過一場大病,九死一生,不過現在脈象平穩,氣血健旺,只要好好調養,不說長命百歲,活個幾十年沒什麼問題。”

“她確實生過重病。”傅雲章喃喃道,眸光微沉,若有所思。

“我說她比你強,不單單指這個。”老者目光閃了閃,道,“她的眼神很乾淨,不是那種涉世未深的乾淨,而是心中有數,依然坦然直接的乾淨,雖然早慧,但並非心事深沉、一味執拗的人,你不用擔心她會走你的老路,人家比你放得下……”

多日來的憂慮頃刻間煙消雲散,傅雲章掀脣微笑,“那就好。”

微風拂過,送來一縷縷沁人心脾的芬芳,山中花木繁多,道士們並不怎麼精心照顧,隨他們自然生長,院牆上爬滿蓊鬱的花藤。

“你真的不考慮拜入我門下?”老者突然湊到傅雲章身邊,推推他的胳膊,和剛纔在傅雲英面前那副慈和模樣判若兩人,眼珠子轉來轉去,竟有些賊眉鼠眼的奸猾相,“我可以教你延年益壽之法。”

傅雲章瞥老者一眼,搖搖頭,起身拜別,“您那些神乎其神的靈丹妙藥,小子無福消受,留着進獻給楚王吧。”

老者撇撇嘴,看他瀟灑離開,哼哼唧唧不服氣,“早晚有你向我低頭的時候!”

過堂風呼呼吹過,長廊裡很涼快。

傅雲英背倚欄杆,一手托腮,凝望對面的小道士練劍。

清風吹動柏樹枝葉,沙沙響聲恍如落雨。

窸窸窣窣的細響中,一種極細極輕,輕柔而緩慢的聲音拂過她的耳際。

她不禁悚然,霍然站起身。

這聲音她熟悉無比。

多少次午夜夢迴,她都是在這種聲音中驚醒。

那是箭弩齊張,弓弦拉滿的聲音。

作者有話要說:

長春觀的內部構造參考了真實資料,左路、右路、中路三句引用原文。

武昌府真實存在,但是這篇文是架空,文中會根據需要添設虛擬的內容,偶爾會誇張,不一定能和現實中的對得上號哈~

第24章 端午(修改)第156章 (七)第109章 受傷第77章 黑手第69章 指教第127章 爲難第3章 灌漿饅頭第58章 備考第27章 善後第104章 殺良第155章 (六)捉蟲第131章 剿襲第85章 噩耗第139章 並肩第154章 (五)第129章 登基第95章 案首第82章 制藝手冊第77章 黑手第25章 貴人第151章 (二)第149章 賠償第167章 結局(六)(崔)第99章 出發第6章 桂花藕粉第93章 解決第114章 回來第58章 備考第57章 江城書院第47章 起鬨第46章 回家第119章 肉麻第13章 洋糖第29章 建議第128章 小懲第38章 化解第139章 並肩第52章 燈會第77章 黑手第13章 洋糖第161章 (十二)第13章 洋糖第114章 回來第88章 上山第159章 (十)第51章 陰影(捉蟲)第62章 公佈第59章 道歉第44章 自救第89章 得救第144章 佛郎機第164章 結局(三)第24章 端午(修改)第27章 善後第42章 偷拿第119章 肉麻第118章 蠟頭第92章 承諾第139章 並肩第86章 對峙第89章 得救第82章 制藝手冊第164章 結局(三)第91章 錯過第26章 打羣架第120章 生亂第144章 佛郎機第27章 善後第109章 受傷第57章 江城書院第17章 上課第90章 驛站第89章 得救第166章 結局(五)第39章 圖志第167章 結局(六)(崔)第108章 試探第84章 喜訊第102章 才子第45章 獲救第164章 結局(三)第87章 走人第72章 祝壽(捉蟲)第69章 指教第1章 素餡饅頭第149章 賠償第94章 考試第5章 羊肉大蔥蒸餅第54章 寫信(捉蟲)第137章 測試第24章 端午(修改)第161章 (十二)第107章 懷疑第99章 出發第156章 (七)第124章 剖白第45章 獲救第122章 混亂第113章 加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