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建議

硃紅宮牆,明黃琉璃瓦,瓦藍蒼穹下九脊殿高高聳立,莊嚴肅穆,氣勢雄偉。

剛落過雨,角落處,一枝滾動着晶亮水珠的緋紅花枝挑了出來,威嚴的金色和紅色中一抹豔麗的深紅,目之所及,一片恢弘的金碧輝煌,這份豔也成了沉寂的冷豔。

宮門由羽林衛把守,年輕的軍士們着華服,系繡帶,配金刀,人高馬大,氣宇軒昂。

這裡是大臣們每天進出皇城的宮門,文武百官在此下馬下轎步行。

從宮門進去,左側門廊東邊盡頭處便是東閣,內閣大臣平時在此辦公,票擬批答,參與機務。

沿着中心御道,兩側建有連檐通脊的千步廊,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東西朝房各一百一十間,又折而北向各三十四間。千步廊之外環繞一座硃紅宮牆,東邊宮牆外邊是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等六部官署,西邊宮牆外邊爲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之類的武職衙門。

太監手執拂塵,迎着剛上任的錦衣衛指揮使往裡走。

路過前殿的時候,男人停了下來,擡頭仰望藻井,當中一頭巨龍口銜寶珠,盤臥在他的正上方,猶如尊者隱於雲端俯瞰人世,眼神悲慼而威嚴。

照進廊蕪的光線在他輪廓分明的臉孔上打了一層薄光,他站在一片淡淡的金光中,更襯得身姿矯健,眉目英挺。

“是霍將軍!”

吏部、兵部每月在千步廊東邊廊蕪掣籤選官。掣籤時,負責分派官員的人按照此次官職所轄地區和參選人員的籍貫,準備好南、北、中三個竹筒,筒中是寫了各個地方州縣名稱的籤子。參選的官吏按照順序上前抽籤,抽到哪枝籤子,就去籤子上面寫的地方州、縣任正副官職。

廊蕪裡很熱鬧,參加此次選官的官員們認出霍明錦,忍不住低呼出聲。

文官、武官彼此看不順眼,霍明錦殺死浙江巡撫的手段太狠辣,又接替死得不明不白的盧聰擔任錦衣衛指揮使,掌北鎮撫司,在京的文官們看到他就雙腿哆嗦。

霍明錦失蹤三年多,都以爲他已經葬身魚腹,沒想到他命大,竟然能活着回來。更讓朝中官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回來之後,皇上對他信任有加,直接把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交由他掌管,錦衣衛負責偵緝刑事,專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刑部,職權頗重。

上至宰相藩王、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都處於他們的嚴密監視之下,誰敢違逆,下場悽慘。

霍明錦當初到底是怎麼遇險的,朝中文武心知肚明,下手的是安國公和浙江巡撫,背後推波助瀾的人是首輔沈介溪,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皇上!

大臣們不知道該稱讚皇上心胸寬廣,還是佩服霍明錦揣摩人心的本事,多疑如皇上,能和他冰釋前嫌,給予重任,這可比打仗要難多了。

霍明錦淡淡看一眼千步廊東邊的廊蕪,目光銳利,似電光掃過。

官員們連忙低頭,避開他的視線。

他不語,手指按在腰間彎刀刀柄上,踱進位於正殿西面的便殿。

早朝儀式過後,皇帝一般在偏殿內接見有要事奏議的大臣,其他大臣上交奏本後,回六部衙署處理公務。午後再到東閣前接收批覆的奏摺。

因爲皇帝每月只逢三、六、九日上朝,其他時間六部事務全部交由內閣大臣處理,午朝成了一種象徵,皇帝的權力受到內閣大臣的掣肘,時常發生皇帝下發的敕書被內閣扣下不發甚至直接駁回的情況。

便殿內鋪墁金磚,空氣裡有股濃烈的香味。皇帝在西梢間暖閣看摺子,太監進去通報,宮人打起紗簾,霍明錦聽到裡頭傳出一聲怒斥:“欺人太甚!他將置朕於何地?!”

過了一會兒,太監請他進殿。

他緩步走進去,面色如常,目不斜視。

皇帝撩起眼簾瞥他一眼,繼續訓斥跪在地上的禮部官員,“皇后無子,愧爲一國之母,朕爲什麼不能廢了她?”

皇上想廢后,另立他寵愛的於貴妃爲後,內閣以“皇后賢德,並無過錯”爲由,將廢后詔書駁回了。

禮部官員趴在地上,不敢吱聲。

皇帝揉揉眉心,面露疲態,吐出一個字:“滾。”

兩個年輕官員爬起身退了出去。

“明錦,你過來。”皇帝拋開奏摺,朝霍明錦搖搖手,示意他靠近。

周圍侍立的羽林衛和太監對望一眼,面面相覷。

“都退下!”皇帝冷聲道。

羽林衛們恭敬退開。

霍明錦的手仍然按在刀柄上,上前幾步,“皇上。”

“國公府的事解決了?”皇帝彷彿沒察覺他的緊繃,含笑問,“接下來該爲朕辦差了吧?”

霍明錦垂眸,半晌後,抱拳道:“皇上吩咐。”

“朕知道你光明磊落,幹不來那種陰私之事。讓你接任指揮使,委屈你了。”皇帝嘆口氣,道,“明錦,朕看着你長大,朕相信你的爲人。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朕現在是天下之主,萬千百姓的生計盡皆寄於朕一身,朕只問你一句話,你能拋開仇恨,真心輔佐朕嗎?”

霍明錦沉默不語,刀刻的臉龐冷如冰雪,沒有一絲表情,目中寒光閃動。

皇帝等了許久,苦笑道:“朕確實不擇手段,有負先帝教導……不過明錦,經過這麼多的事,你應該明白,朝堂不是戰場,朕如果沒有幾分手段,現在又怎麼可能坐在這裡和你說話?”他話鋒一轉,“你先回去,等你什麼時候想通了,朕有件要緊事託付給你去辦。”

霍明錦一拱手,轉身退出去。

腳步聲漸漸遠去,皇帝眉頭緊鎖,向後仰靠在椅背上,臉色陰沉。

窸窸窣窣一陣響動,藏在屏風後面的刀斧手走了出來,手中淬毒的彎刀、利箭反射出陰冷光芒。

領頭的人跪在書案前,“皇上,可要殺了霍指揮使?”

皇帝道:“不必,他遲早能爲朕所用。對付這樣的人,不能硬來,金銀財寶、豪宅美姬,或者威逼利誘,全都沒用,只有用君子之禮待他,他纔會動搖。”

“皇上爲什麼這麼看重霍指揮使?”領頭之人命剛纔埋伏在殿內的刀斧手們退出去,小心翼翼問,“霍指揮使殺了浙江巡撫,砍下安國公一根指頭,抄了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的家……如此膽大妄爲,朝中大臣這些天議論紛紛,已有數位言官想要彈劾他。”

皇帝一笑,笑容譏諷,“韃靼人打到京師腳下,霍明錦才十二三歲就領兵衝鋒陷陣,那時沒見這些言官吭聲,這時候倒是一個個不怕死了。”

他之所以想要收服霍明錦,原因很簡單,霍明錦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且出現的時機剛剛好。

前任指揮使盧聰是皇帝乳孃的兒子,深受皇帝的信任。皇帝懷疑過很多人,但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幼陪伴自己長大的奶兄弟。前不久他無意間得知,盧聰被沈介溪收買,暗中幫着沈介溪排除異己,冤殺地方官。

皇帝當機立斷,立刻派人殺了盧聰。

不管派誰接管錦衣衛,都可能倒向沈介溪,只有霍明錦和沈介溪之間橫亙着血海深仇,說一句不死不休也不爲過,霍明錦絕不會和沈介溪沆瀣一氣。

至於忠心不忠心……皇帝並不關心,等到除了沈介溪,霍明錦的死期也到了。

其實他並不認爲霍明錦有叛逆之心,他是真正的霍家人,徹底臣服於皇權,可以爲江山死而後已。

即使霍明錦心裡明白當初除掉霍家軍的命令是他下的,也不會生出反心。

皇帝有這個自信。

千步廊外,剛剛掣完籤子的官員們陸續散去。

一名穿圓領官袍的年輕男子繞過廊蕪,靠近一個肩寬高大的身影,面上一副戰戰兢兢之色,嘴裡卻從容道:“將軍,拿到籤子了,我分到湖廣武昌府任同知。”

男人目光平視遠方,道:“注意沈家和趙家的動靜。”

年輕男子嗯一聲,“將軍,您要當心,皇上想利用您牽制沈閣老。”

男人取下腰間佩刀,手指劃過刀鞘,道:“無事,各取所需。”

皇帝以爲故意示弱就能騙他肝腦塗地,卻忘了他是習武之人,每次他進殿的時候,皇帝從不要求他解下佩刀,可屏風和紗帳後面卻埋伏了刀斧手。

他不是以前的霍家少爺,這幾次故意沉默拒絕,皇帝應該對他放下戒心了。他還刀入鞘,“小心行事,不要輕舉妄動。”

年輕男子低低應一聲,飛快走遠。混進人羣中,長舒一口氣,和同僚們道:“剛纔撞到霍指揮使,嚇了個半死。”

同僚們哈哈笑,“誰讓你走路不看路的,自己找死!下次看到他,記得跑快點。”

年輕男子撓撓後腦勺,嘿嘿一笑。

溽暑時節,天氣一天比一天熱。

暑天沒什麼胃口,傅雲英晨起讀書,竈房送來清粥小菜、煨麪筋和醃的嫩姜,知道她這些天苦夏,粥里加了開胃的醃梅子,她搖搖頭,只喝了一小碗稠米漿。

棗花落盡,仔細看可以看到葉片下一顆顆細如米粒大小的棗子。鳥鳴陣陣,夏天的麻雀肥滾滾的,一團團胖乎乎的小糰子在枝葉間蹦來蹦去,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點都不怕人。

丫頭芳歲端着一隻青花纏枝蓮紋瓷缸走進院子,抿嘴朝傅雲英一笑,揭開瓷缸上罩的竹絲篩子,瓷缸裡逸出一股淡淡的酒香。

“小姐,醪糟發好了。”

傅雲英合上書冊,走到廊檐下,接過白瓷瓢羹,舀起一勺乳白的甜漿,酸甜香醇,暑氣頓消。

幾隻麻雀撲騰着翅膀鑽出樹叢,飛撲下來,芳歲連忙蓋上竹絲篩子,笑罵:“這些麻雀崽兒也曉得吃好的!”

傅雲英微微一笑,“煮兩碗,一碗打一個雞蛋就夠了。”

吃了兩碗荷包雞蛋醪糟,她心裡覺得好受了點。

韓氏看着她一小口一小口抿醪糟,替她牙酸,“大丫,不酸的嗎?”

“娘,你嘗一口。”

傅雲英把瓷碗往前一推,“甜甜的,一點都不酸,吃這個解暑。”

韓氏搖頭,笑着揪揪她的丫髻,“你吃東西的口味怎麼一點都不像你爹……”

養娘走進來,打斷母女倆的對話,“太太,小姐,九少爺那邊鬧起來了。”

傅雲英蹙眉,“鬧什麼?”

養娘道:“九少爺病了,四太太正叫人去請郎中。”她頓了一下,“太太,您快過去看看吧,一會兒老太太也要去九少爺的院子。”

韓氏放下手裡做了一半的絹布書袋,拍拍衣襟,扯傅雲英起來,“走,我們去看看啓哥。”

前幾天回鄉下岳家躲端午省親的傅三叔和傅三嬸回來了,小吳氏那邊卻沒有動靜,聽說小吳氏的娘病了,她留在孃家照顧她娘,暫時不會回東大街。傅雲泰和傅雲啓捱了一頓打,到底年紀小,皮糙肉厚,恢復得快,傅雲泰沒幾天就又活蹦亂跳了,傅雲啓也好得差不多,但是他羞於見人,躲在房裡養傷,連族學也不去,只跟着孫先生讀書。小吳氏不在,韓氏偶爾會過去看看他,送點吃的用的。可惜兩人雞同鴨講,怎麼都說不到一起去。

傅雲英懶洋洋的不想動身,她怕熱,整個人昏昏沉沉的,“娘你去吧,我待會兒還要去二哥那邊,怕誤了時辰。”

韓氏很少管她,母女倆凡事有商有量。見她不想去,韓氏也不勉強,俯身幫她理好腰上系的環佩七事,“日頭這麼毒,就不能歇幾天?我看泰哥和啓哥讀書也沒你這麼賣力。”

“二哥那兒涼快。”傅雲英起身整理竹疏布招文袋,把剛纔讀的幾本書一本本塞進去,交給芳歲揹着,和韓氏一起走出院子。

母女倆在長廊前分開,傅雲英出了內院,走到夾牆底下的時候,聽見芭蕉叢底下有人低吟:“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養娘壓低聲音說:“是蘇家表少爺。”

傅四老爺堅持要蘇桐留在家裡養傷,一應花費都由他來出,蘇桐幾次想走,都被傅四老爺和盧氏攔下來了。周家賠償蘇家二十兩銀子和一百畝地,蘇桐推辭不要,最後由傅三老爺做主,記到蘇娘子名下,族裡的人沒有異議。

傅家眼饞的不是沒有,周家那邊也不服氣,但傅雲章把那天參加龍舟競渡比賽的鄭家、李家、楊家、齊家、郭家全都說動了,幾家聯合起來找周家討說法,周家不止要賠錢給蘇桐,還要賠償其他幾家大姓。周家勢單力孤,只能認栽。傅雲章拿到周家湊齊的賠償後,卻分文不取,全部給鄭家、李家幾家瓜分。

現在周家最恨的人不是逼他們掏錢的傅雲章,而是落井下石的鄭家、李家那些人。鄭家幾家喜從天降,忽然發了一筆橫財,對傅雲章讚不絕口。

從頭到尾,傅雲章忙前忙後爲蘇桐出頭,自己什麼都不要,好像什麼都沒得到,但其實他已經不知不覺間把族長傅三老爺架空了。

上一次因爲貞節牌坊的事,傅雲章和傅三老爺鬧得很僵,事後他對傅三老爺依舊尊敬有加。誰能想到他反應這麼快,竟然能利用蘇桐的事打壓傅三老爺。

一夜之間,傅家已經變了天。

傅四老爺私下裡告訴傅雲英,如今傅家的生意都是傅雲章說了算。

不知道周家人和蘇桐看到傅家的改變,心裡是什麼滋味。鬧出事的是他們,最後得益的卻是傅雲章。傅三老爺可是蘇桐的恩人。

芳歲撐起羅傘,罩下一點蔭涼。

傅雲英接過湘竹傘柄,繞過花池子,腳步突然一頓。

薔薇花架爬滿花藤,葳蕤蓊鬱,花朵豐腴肥嫩,大姐傅月站在低垂的藤蔓底下,正墊腳努力去夠枝上怒放的花苞,臉上羞紅一片,賽過盛放的薔薇花,不知是熱的,還是緊張的……

“姐姐怎麼一個人在這裡摘花?”傅雲英輕聲問。

傅月擠出一絲笑,但眉頭緊皺,看起來更像是要哭了一樣,吞吞吐吐道:“這裡、這裡的花開得好……”

“天氣這麼熱,姐姐早點回去。”傅雲英扭頭吩咐養娘,“送月姐回房。”

養娘答應一聲,走到傅月背後,幫她摘了一捧花。傅月小心翼翼瞥傅雲英一眼,雙手絞着衣袖,一咬脣,匆匆跑開。

傅雲英在薔薇花架底下站了一會兒,夾牆另一頭少年讀書的聲音越過花叢傳過來,聲音清越。

蘇桐和傅容取消婚約的事還沒有公佈,她是從傅雲章那裡聽來的。兩家人把庚帖還回去了,蘇桐剛受傷傅家就退婚,傳出去不好聽,可能被人戳脊梁骨,蘇娘子答應陳老太太,等過年的時候再把消息慢慢透出去。

她搖搖頭。

一頭毛驢停在傅家大房門前,牽驢的小童幾步踏上臺階,遞上一張名帖。

僕從不識字,但看到名帖是燙金的,不敢怠慢,趕緊報與管家曉得。

管家認出名帖上的名號,激動之下打翻茶杯,“快去請二少爺!”

一派人仰馬翻,僕從急匆匆跑進外書房,“二少爺,趙師爺來了!”

傅雲章站在書案前寫字,筆下游龍走鳳,聞言沒有吭聲,臉色平靜。

僕從不敢再出聲,站在一旁等着。

寫完最後一個字,傅雲章停筆,走到外間洗手,動作慢條斯理的,不慌不忙。

等他迎出來時,趙師爺早就自己進來了,看到他一撇嘴,“你架子倒是大,老師來了也不出來迎接!”

傅雲章淡笑道:“昨天剛拜讀老師的《記端午見聞》,學生感觸良多,輾轉一夜,未能安眠,精神不濟,這纔來遲了,望老師勿要怪罪。”

趙師爺臉色一僵,咳嗽幾聲,嘿嘿一笑,“這個嘛,這個嘛……”

這個了半天,他一揮手,“不說這個了,你先陪我下幾場棋。”

跨過竹橋,走到廊檐前,看到“琳琅山房”幾個字,他捋一捋鬍鬚哈哈笑,“誰起的?不像你的字跡……等等!”他湊近幾步端詳半天,忍不住泛酸,“你那個妹妹寫的?你倒是真喜歡她,我堂堂州學學官給你寫的字不要,掛一個小娃娃的字……”

傅雲章面無表情道:“老師,你想收這個小娃娃當學生,被她拒絕了。”

趙師爺一噎,甩甩袖子往裡走,“不和你說了,早晚被你氣死。”

傅家今天的氣氛有點古怪。傅雲英跟在蓮殼身後踏進院子的時候,看到僕從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說悄悄話,丫頭、婆子捧着茶盤、果盤出出進進,川流不息。

傅雲章不喜歡太多人伺候,書房很少有這麼熱鬧的時候。

蓮殼領着她往裡走,說:“趙師爺來了。”

傅雲英恍然大悟,十分佩服趙師爺的勇氣——他竟然還敢來黃州縣。

端陽那日,趙師爺受陳知縣的邀請觀看龍舟競渡,不由大發詩興。回到江陵府後,他仿照古人的駢文寫了一篇《記端午見聞》,詞藻華美,雄健凌厲,詳細記錄他當天的所見所聞,尤其重點描繪了幾大宗族羣毆打架的場景,文字生動詼諧,讀來猶如歷歷在目,如在眼前。

據說陳知縣看完趙師爺的大作後,直接氣厥過去了。

趙師爺聲名遠播,他的文章流傳出來,湖廣各個州縣的文人才子爭相傳抄。如陳知縣所願,黃州縣這回算是徹底揚名了,其他州縣的學子們譏笑黃州縣人粗俗鄙陋,民風野蠻。提到黃州縣幾個字,立刻能背出趙師爺的文章。

現在黃州縣本地的文人對趙師爺恨之入骨,叫囂着如果他敢踏進縣城一步,抄傢伙把他痛揍一頓——就像他那篇見聞裡寫的那樣,用拳腳說話。

結果人家大搖大擺來了,沒事人一樣坐在長廊裡和傅雲章對弈,看到傅雲英,還擡手和她打招呼,“丫頭過來,那天太倉促了,今天再給你一個機會,想不想拜我爲師?”

傅雲英沒有猶豫,果斷道:“我有老師了。”

趙師爺從鼻子裡哼出一聲,面帶不屑,抄起棋桌上調香的銀籤子,對着傅雲章腦袋敲一下,“都怪你,把我的學生搶走了。”

傅雲章眉頭輕皺。

傅雲英回到書房裡間,傅雲章有客人在,她就自己坐着翻書看。他的批註寫得非常詳細,幾乎每一個他疑惑的地方旁邊都做了標記,然後寫下他自己的領悟和看法,偶爾也有“不可盡信書”、“一派胡言”、“可笑至極”之類豪放瀟灑的評語,依稀能窺見他少年時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樣子。

她讀書的時候很認真,小小年紀竟能沉得住氣,坐在花幾前一坐就是半個時辰。丫頭時不時進去添茶送水,她頭都不擡。

趙師爺若有所思,忽然問:“那幅枇杷糉子畫是你畫的?”

傅雲章沒說話,漫不經心落下一子。

趙師爺自顧自接着道,“那就是你妹妹畫的了……奇怪,她的字和她的畫完全不同。她的臺閣體有古風,有筋有骨,婉麗雍容,不像時下流行的臺閣體,只知道追求圓潤規範,失了風骨。”他頓了一下,“可她的畫鮮妍生動,筆法天然,簡潔明快,完全看不出受哪一派的影響。既不像唐敬儒的,也不像宮裡那幫畫師的。”

本朝畫壇大致有兩個派別。一派是以唐敬儒爲首的文人畫家,他們滿腹詩才,既能吟詩作對,也能潑墨作畫,往往詩書畫印融爲一體。唐敬儒是當下大名鼎鼎的大家,他的畫一幅價值百金,先帝和今上都對他讚賞有加,京師達官貴人都以收藏他的仕女圖爲雅事。另一派就是宮廷畫師和民間畫匠,他們通常以畫畫爲生,爲王侯士族作畫,雖然畫技精巧,但不爲文人所認同,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匠人,地位卑微。

“老師覺得如何?”傅雲章擡頭,視線越過半卷的竹簾,落到傅雲英身上,她坐姿端正,表情嚴肅,頰邊似乎有個若隱若現的笑渦。

小孩子應該都愛笑纔對,她卻很少露出歡笑神色,笑也只是淺笑,只有雙脣輕抿時纔會露出笑渦。

“情深不壽,慧極早夭。這丫頭心思太重,不是好事。雲章,你比我更明白該怎麼辦。”趙師爺眼珠轉來轉去,偷偷摸摸移走幾顆棋子,“你不擅長畫畫,也不懂畫,要麼給她找個好老師……要麼,什麼都不教她。”

棋子落在棋盤上,發出一聲脆響。

“黃州縣沒有好的畫師。”傅雲章道。

趙師爺怔了怔,擡起眼簾看他,沉默片刻後,鄭重道:“倒是難得看你這麼寵着誰……也罷,你既然打定主意讓她學,那就得保證她能學到最好的。武昌府知府範維屏是我的外甥,他的寡母趙善姐你可聽說過?”

傅雲章皺眉想了一會兒,“略有耳聞。”

範維屏是山東人,沒想到他的寡母竟然出自江陵府趙家。他在武昌府求學時,聽人說過範大人的母親和首輔沈介溪的夫人趙氏沾親帶故,原來她倆是族中姊妹。難怪範維屏能調到湖廣出任知府。

“趙善姐是我的遠房堂妹,她自小擅畫。當年她待字閨中時,家中窮困,出不起嫁妝,出閣前她閉門不出,花一個月畫得一箱工筆花鳥畫,換得黃金百餘兩,風風光光出嫁。”趙師爺緩緩道,“趙善姐是閨閣派,你妹妹若能拜趙善姐爲師,她以後的妝奩就不必你費心了!”

傅雲章嗯一聲,把這事記在心上。

範母趙氏是範知府的母親,住在繁華的武昌府,不可能到黃州縣來。如果要英姐拜師,豈不是得把她送到武昌府去?小小年紀離家求學,對她來會不會太辛苦?

他心裡想着事,絲毫不耽誤落子的速度。趙師爺抓耳撓腮,想破腦袋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乾脆再度胡攪蠻纏使出悔棋這一招。

傅雲章端起茶杯吃茶,隨他耍賴,反正他耍賴也贏不了。

作者有話要說:

千步廊、六部官署的具體分佈這一句引用了原文。

學官:教官,府、州、縣管秀才的儒學教官。

文章和後面寫到畫壇兩個派別的內容屬於私設。真實歷史上明清時期的畫壇基本被文人畫壟斷。開一句玩笑就是:那時候的人覺得文人畫纔有逼格。

第35章 高人第3章 灌漿饅頭第80章 出走第11章 蜜汁燉肘子第26章 打羣架第153章 (四)第85章 噩耗第139章 並肩第95章 案首第92章 承諾第88章 上山第130章 密道第159章 (十)第22章 驚聞第80章 出走第18章 買書第9章 山楂糕第84章 喜訊第70章 搬家第111章 下獄第19章 激動的四叔第52章 燈會第65章 藏書第143章 平安符第74章 山間第146章 過年第163章 結局(二)第2章 醬菜第106章 初案第92章 承諾第37章 冤枉第25章 貴人第116章 交心第63章 打擊第18章 買書第151章 (二)第48章 懲罰第137章 測試第28章 糉子枇杷第21章 拜師第126章 宅子第46章 回家第124章 剖白第15章 湯圓第119章 肉麻第68章 旁聽第68章 旁聽第51章 陰影(捉蟲)第119章 肉麻第102章 才子第18章 買書第143章 平安符第100章 回京第10章 松花皮蛋第38章 化解第157章 (八)第72章 祝壽(捉蟲)第43章 返程第86章 對峙第149章 賠償第152章 (三)第54章 寫信(捉蟲)第161章 (十二)第101章 太子第109章 受傷第110章 歸京第63章 打擊第42章 偷拿第138章 考官第47章 起鬨第157章 (八)第12章 烤紅苕第136章 夜談第45章 獲救第102章 才子第122章 混亂第74章 山間第20章 借書第77章 黑手第123章 說開第161章 (十二)第151章 (二)第137章 測試第155章 (六)捉蟲第60章 再見第76章 學長第13章 洋糖第100章 回京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128章 小懲第107章 懷疑第31章 心事第15章 湯圓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03章 仇恨第57章 江城書院第28章 糉子枇杷第24章 端午(修改)第39章 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