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捉蟲)

天氣越來越冷,積雪凍嚴實了,又蓋一層新雪,數日不化。

庭院裡的池水結了一層浮冰,唯有靠近長廊一面的綠水還在流動。

傅雲英休沐在家,倚着欄杆,左手拿了本書,右手橫在欄杆上,隨手把一碟魚食撒下水面。

一羣豔麗的紅鯉緩緩浮上來,爭相啄食。

袁三和傅雲啓在院子裡堆了兩隻雪獅子,堆完後,互相嘲笑對方的雪獅子奇醜無比,笑着笑着揎拳擄袖,差點扭打起來,然後鬧着要傅雲英給他們評一個高下。

她合上書,仔細看了看兩人的傑作,一隻像吐舌頭的狗,一隻像撒歡的豬,還真分不出哪個更醜。

午後蘇桐過來看她,閒聊時和她說起,工匠到南方以後,從松江府織工口中得知她們見過一種新的織布機,工匠想要仿造,但只聽織工口頭述說,試了幾次都失敗了。

她道:“提高賞銀,誰最先造出來,或者造得最好,賞五百兩。”

工匠們生活困苦,解除匠籍制度後,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手藝養活家人,並且在短短一個月賺取以前一年都賺不到的工錢,積極性非常高。這段時間以來,許多工匠主動向朝廷獻計獻策。但凡點子被採用的,都能領到賞錢,於是他們更活躍了。

蘇桐笑道:“主事也這麼想,不過這錢由誰給,卻不好說。”

從朝廷到地方,不管是做什麼,撥出去的銀子,最後分到底下的,往往不足原先的十分之一。

比如治理洪災,朝廷拿出一百萬兩,中間層層刮肉,最後總督能拿出二三十萬兩辦正事,老百姓就會齊呼這是一位廉潔的青天大老爺。

傅雲英道:“這筆錢皇上從自己私庫撥,會派專人管理,無論是工部、戶部,還是底下的營繕,都無權插手。”

蘇桐沉吟了片刻,“雖不是長遠之法,眼下也只能如此。”

又道:“還有一事,得找你幫忙。”

傅雲英支開其他人,道:“但說無妨。”

蘇桐壓低聲音說:“我在國子監的時候,得祭酒賞識,祭酒待我恩重如山。他外甥袁朗博在廣東肇慶府當差,前些時袁朗博寫信回家,信寫得有些古怪,祭酒說袁朗博可能被人脅迫,而且脅迫他的人一定是當地高官。袁家人憂心忡忡,可廣東離京師隔着千山萬水,派家人去打聽,也是遠水救不了近渴。況且袁家人無權無勢,勢單力薄,就算到了廣東,也沒法救出袁朗博。祭酒找我幫忙,我也愛莫能助,只能找你想辦法了。不過你要是爲難,也就算了,廣東實在太遠,袁朗博的信也寫得含糊,到底出了什麼事,沒人知道。”

傅雲英蹙眉,道:“袁朗博是朝廷命官,此事可大可小。我會留心此事,你回去把信拿來。”

蘇桐低頭,從袖子暗兜中取出信件,“信我帶來了。”

傅雲英拿了信,細看兩遍,忽然笑了一下,“我進宮稟明皇上。”

見她微笑,蘇桐一頭霧水,“這封信有什麼可笑之處嗎?”

傅雲英搖搖頭,收起笑容,“先不要告訴袁家人我知道此事,等查明事情原委再說。”

雖然不明白她在說什麼,蘇桐還是點點頭,不放心地叮囑一句,“若是樁麻煩事,你不必管,我和祭酒說明緣由,他不會勉強我,免得把你牽扯進去。”

傅雲英唔一聲,忽然問:“這袁朗博,和袁文是不是親戚?”

袁文、周天祿和她曾一起共事過,袁文如今在禮部當差。

蘇桐點點頭,“袁朗博和袁文是堂兄弟,據說小時候一起在族學上學。”

傅雲英心裡有了主意,回房換了身圓領袍,戴暖耳,進宮求見朱和昶。

內官說朱和昶今天在宮裡接見歸鶴道長,向道長詢問悟道的事。

老楚王現在是逍遙了,前不久剛剛去了一趟山東,要不是身邊隨從攔着,他老人家還想坐船出海。如今是年底,他回京看望朱和昶,過完年準備去四川瞧一瞧,看看天府之國是什麼模樣,是不是和傳說中一樣遍地是美人。

內官在暖閣外稟報說傅寺丞來了,裡頭老楚王哈哈笑,對朱和昶道:“讓她進來。”

父子倆盤腿坐在窗前榻上下棋,周圍沒有內官伺候,老楚王坐着不動,朱和昶只得爬下榻,走到屏風前,沉聲讓內官放傅雲英進來。

沒辦法,作爲皇帝,他得保持威嚴,不能扯着嗓子喊人。

傅雲英進了暖閣,裡面溫暖如春,她穿得多,不一會兒就熱出一身汗。

老楚王歪在榻上朝她招手,“來,小云兒,過來吃茶。”

跟喚小貓小狗似的。

傅雲英忍着翻白眼的衝動,朝他作了個揖,取出袁朗博的信給朱和昶看,道:“他想揭發廣東總督,可能讓廣東總督發覺了,人現在如何不得而知。”

袁朗博的信看似沒有問題,只是尋常的家書,但其中有好幾處錯誤,祭酒正是看出這錯誤,才覺得蹊蹺。

廣東總督羅應峰爲人貪婪,並且有通倭嫌疑,幾位閣老曾想過把他調回京師,但苦於沒有罪證他,他又在廣東經營多年,根深葉茂,難以撼動,只能先靜觀其變。

袁朗博這封信,很可能是一個調查羅應峰的大好機會。

朱和昶皺眉,“鎮守太監那邊怎麼沒有動靜?”

鎮守太監就是爲監督地方官員設置的。

傅雲英道:“要麼廣東總督和鎮守太監沆瀣一氣,要麼,鎮守太監被他糊弄過去了,沒發現端倪,再要麼,鎮守太監和袁朗博一樣,也受制於人。”

朱和昶摸了摸下巴,問:“這事派誰去查?都察院?”

兩人低聲商量正事,另一邊老楚王百無聊賴,仰躺在榻上滾來滾去,試圖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他們不加理會,低聲交談。

老楚王氣得牙根癢。

末了,傅雲英告退出來,朱和昶命人傳幾位閣老和都察院副都御使。

兒子忙,老楚王閒坐無趣,也一同退出來,幾步追上傅雲英,和她一起在雪中慢行。

凜冽的寒風中,清苦的梅花香氣浮動。

老楚王寬袍大袖,衣袂飄飄,撇了一枝伸到甬道中央的紅梅在手裡賞玩,問傅雲英:“你去沒去過長生觀?”

“鶴台山的長生觀?”傅雲英搖搖頭,“沒去過。”

老楚王眯了眯眼睛,鳳眼裡一抹精光閃過,“這就奇了,我在觀裡看到你的長明燈。”

“觀中也有長明燈?”

傅雲英有些詫異。

“也有的。”

老楚王擎着花枝,笑着說。

走了一段路,他猛地拍一下腦袋,像是纔想起來,道:“忘了告訴你,長明燈是給傅雲英求的,不是傅雲。我聽觀中人說,有好幾年了。”

知道傅雲英身份的人,只有那麼幾個,鶴台山又在北方,爲她供長明燈的人,不難猜。

傅雲英恍惚了一會兒,和老楚王在宮門口分別。

時候還早,她想着不如先去一趟大理寺,找幾份卷宗看看。

喬嘉面露爲難之色,“今天大人不是休沐嗎?”

傅雲英躬身進馬車,漫不經心道:“去拿點東西。”

喬嘉朝旁邊的隨從使了個眼色,揚鞭。

傅雲英把他和另外幾人的小動作盡收眼底,掀開車簾,問:“是不是有什麼事瞞着我?”

被她用平靜的隱隱帶着責怪的眼神注目着,喬嘉不由赧然,垂着腦袋,低聲道:“大人……今天二爺在大理寺。”

傅雲英微微愣住,霍明錦在大理寺做什麼?

他也不是沒去過大理寺,爲什麼要瞞着她?

喬嘉想着既然已經被她發覺,也沒什麼好瞞着的了,不如老實交代,小聲說:“阮君澤和趙弼遲遲找不出您中毒的原因,二爺動怒,要親自查,昨天他帶人把司禮監幾個太監在外邊的外宅給抄了,今天查大理寺。”

她是大理寺寺丞,霍明錦查大理寺,肯定不是客氣的查法,怕她在其中爲難,被同僚遷怒,所以趁着她休沐的時候去抓人。

傅雲英嘆口氣,其實事先和她說一聲也就是了,用不着這麼偷偷摸摸。

“怎麼會想到查大理寺?誰有嫌疑?”

喬嘉答:“二爺沒說誰可疑。”頓了一下,“公子,只要是有嫌疑的,二爺都不會放過。”

錦衣衛行事沒有顧忌,不講律法,不論有無證據,是皇帝監視、威懾羣臣的手段。

總之,君王不能太過依賴錦衣衛。

現在爲了查清她中毒的事,霍明錦又得背罵名了。

傅雲英坐在馬車裡,望一眼車窗外紛飛的雪花,出了會兒神,道:“算了,不去大理寺,回去罷。”

喬嘉鬆口氣。

傅大人要是知道二爺審問嫌犯的手段,一定會嚇着的,最好還是不要撞見。

然而怕什麼,來什麼。

馬車走到拐彎的地方,被人攔了下來。

攔車的人是吏部員外郎,和傅雲英認識,看到她的馬車,幾步跑上來,焦急問:“可是傅雲?”

傅雲英認得他的聲音,掀開車簾。

員外郎看到她,顧不上客氣,拱手直接道:“幸好遇上你,我弟弟叫人打傷了,借你的馬車一用。”

看他急得一頭汗,傅雲英自然不會拒絕,下了馬車,讓隨從過去幫忙擡人。

員外郎心急如焚,跑前跑後,把滿身是血的弟弟擡上車,對傅雲英道:“今天不同你虛客氣了,來日再謝你。”

她沒有上前,安慰他幾句,目送馬車遠去。

喬嘉和兩個親兵陪在她身邊。

她一言不發。

員外郎剛纔罵了一句兵家子,他弟弟應該是霍明錦的手下人打傷的。

她站在路邊,院牆後面幾枝臘梅花枝伸了出來,罩在她頭頂,微風拂過,花枝上的積雪簌簌飄落,撒在她紗帽上。

一對人馬從她身邊經過,馬車停下來,車裡的人掀開車簾,精緻的眉眼,三十多歲依然年輕俊秀,彷彿還是剛剛高中探花時,溫文儒雅。

崔南軒和她對望。

她挪開視線,拔步要走。

“你知不知道霍督師剛纔做了什麼?”

崔南軒突然開口叫住她,掀了車簾,慢慢走到她面前。

“他把司禮監的隨堂太監當衆凌遲,並且強迫其他太監、差役在一旁觀看完整個過程,據說,有幾個膽子小的活活嚇死了。”

風雪中,他的聲音聽起來有點模糊。

喬嘉眯了眯眼睛,這個崔閣老是怎麼回事!

傅雲英擡起眼簾,脣邊浮起一絲微笑,“崔閣老和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風中蘊着淡淡的臘梅花香氣。

崔南軒負手而立,袖中雙手慢慢捏緊,“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罷。”

傅雲英冷淡道:“下官不明白,也不想明白。您請自便。”

她不想和對方多廢話,擡腳走開。

崔南軒望着她的背影,眉頭緊皺。

怎麼會覺得一個男人像她呢?

他自己也想不明白。

不想爲之煩惱,但向來沒有波瀾的一潭死水突然間被打亂,攪起漣漪,就很難再恢復平靜。

回到傅家,傅雲英徑自回自己的院子。

侍女搬火盆進屋,她坐在書案前,低頭撥弄炭火,問喬嘉霍明錦這兩天到底在做什麼。

喬嘉答:“之前趙弼他們查到司禮監,可苦於沒有明確的證據,不能抓人。二爺回來後,先抄了那幾個有嫌疑的太監的外宅,找到他們收受賄賂的證據,然後審問他們,揪出所有和他們有過秘密往來的宮人,包括大理寺的部分小吏。”

霍明錦並沒有以查傅雲英中毒爲名抓人,而是直接抄家,司禮監掌印、秉筆太監平時囂張跋扈,真到了生死關頭,嚇得魂不附體,不用他嚴刑拷打,主動交代自己的所有罪狀。

他根據他們的罪狀梳理出要找的信息,把嫌疑鎖定在其中兩人身上,所有讓人聽來都毛骨悚然的審問手段,全用上了。最後其中一個太監實在受不了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爲了速死,交代出實情。

傅雲英那晚吃的酒和食物沒有被下毒,真正讓她毒發的,是她每天都要用到的東西:墨錠。

那些墨錠是統一採買的,太監們買通大理寺的雜役,偷偷把她號房裡的墨錠給換了,那種墨錠裡頭摻了其他東西,她每天用研磨的墨汁寫字,長年累月,身體會越來越虛弱。

當晚內官換過她的酒杯,杯中沒有致命的毒物,不過能夠激發藥性,讓她反應強烈。

她把胃裡的東西都吐乾淨了,自然沒事。

但回到大理寺,繼續用那些有問題的墨錠,墨水揮發,她很快又頭暈目眩,昏睡不起。

聽到這裡,傅雲英皺眉,難怪她每次伏案書寫後時常覺得頭疼,以前還以爲是坐久了的緣故。

她知道太監們急於除掉自己,好籠絡住朱和昶,早就做好了準備,但沒想到他們會用這種隱私法子來害她。

還以爲要和太監們好好周旋個幾年,結果他們非要走歪門邪道。

喬嘉道:“這也不是頭一回了。太監們曾爲先帝蒐羅丹方,和宮裡養的那羣妖道熟識,知道很多害人的方子。先帝的祖父,就是吃了太監進獻的丸藥出事的。”

他說的是肅宗,進食妃子送上的羹湯後暴斃而亡,太后怒不可遏,當場命人將妃子杖斃,但後來據宮裡的人說,毒死肅宗的不是妃子,他喝湯前先吃了其他東西。至於是什麼東西,至今還沒有定論,有人說是丸藥,有人說是太子敬的酒。

傅雲英手指輕輕摩挲書案上的細瓷筆洗,問:“和石正、陸主簿他們有關麼?”

喬嘉搖搖頭,“石正他們仰慕大人,絕沒有害人之心。”

傅雲英緊繃的心略覺鬆快了一點,如果大理寺裡她最信任的一羣人一直躲在暗處害她,那就太讓人寒心了。

喬嘉解釋完,覺得有必要爲自家二爺美言幾句,斟酌着道:“公子,二爺本不想用毒辣手段,可您病剛好,纔出去辦差一天,回來就又昏睡不起,二爺委實焦慮,只能用這樣的辦法。”

“員外郎的弟弟又是怎麼回事?”

“這個小的不清楚,他弟弟可能牽涉其中,捱了幾拳頭。”

炭火燒到芯子裡了,火光紅彤彤的,書案前一片暗紅的朦朧暖光。

傅雲英往後倚靠在椅背上,揉揉眉心,“我明白……等二爺回來,請他來我這裡。”

喬嘉擡眼,偷偷打量她好一會兒,看不出她是生氣還是沒生氣,抱拳應喏。

下午,霍明錦帶着一身凜冽寒氣踏進院中。

他站在廊前,拂去肩頭雪花,嗅了嗅身上的味道,今天刑訊犯人,可能有血腥氣。

正要吩咐親兵去準備熱水洗澡,喬嘉過來道:“二爺,公子要見您。”

他唔一聲,準備等換了衣裳再過去。

喬嘉飛快道:“二爺……公子都知道了。”

霍明錦臉色沉下來,“誰告訴她的?”

喬嘉小聲道:“今天在路上遇到崔閣老,崔閣老說的。”

霍明錦的臉色更難看。

他遲疑了一會兒,匆匆換了件窄袖襖。

傅雲英在書房裡寫信,聽到機括吱吱嘎嘎的扭動聲,起身,把幾面槅扇合上,讓侍女在外面守着。

霍明錦走出來,直接走向她。

她篩一杯熱茶遞給他,“都查清楚了?”

霍明錦接了茶,放在一邊,直直望着她,“差不多,至少把大理寺料理清淨了。”

以後再沒有人能用魑魅魍魎的隱私手段接近她。

傅雲英捧起他放到一邊的茶,和眉齊平,朝他屈身,做了個揖禮的動作,笑着道:“明錦哥哥辛苦了,吃茶。”

霍明錦沉默下來,愣了幾息。

半晌後,方接過茶杯,還是沒喝,輕輕攬住她,手放在她腰肢上,手心滾燙。

他看着她的眼睛,仰頭將杯中茶一飲而盡,茶杯撂在一邊,俯身,吻她的脣。

只吻了一會兒就放開了,手捧住她的臉。

“我叫你的名字,你躺在那兒,怎麼叫都叫不醒……雲英,我沒法慢慢查。”

傅雲英腳尖點起,輕輕啄一下他的嘴脣,“我懂,明錦哥,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他們先用這種隱私手段,罪有應得。”

雖然他的方式確實太激烈了,可亂世當用重典,朱和昶剛即位,懷柔之外,也得拿出點狠勁兒,內官們暗害她,等於在藐視朱和昶和朝廷,該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是雷霆之怒。

“我在刑部見過他們審訊犯人,雖然只是匆匆瞥幾眼,到底也知道一點……明錦哥,你用不着瞞我。”

霍明錦輕撫她的髮鬢,神情柔和下來。

“我小時候跟着名儒讀書,名儒知道我會上戰場,告訴我,以殺止殺不可取,唯有以教化育人,才能天下太平。”

他嘴角一扯,接着道:“和尚仁慈,和尚能保住江山?國朝每一寸土地,都是用命換來的,如果光講禮義,那大好河山,早就拱手讓人了。唯有先以武力震懾,方能有後來的四海昇平、太平盛世。先有太平,纔有休養生息之後的繁榮富庶……教化育人的事,我不管,我只管以戰去戰,以殺止殺,接下來的事,讓那些名儒去操心。”

傅雲英眼眶微熱。

霍明錦明白自己手中沾了多少人的血,也知道背後有多少人罵他,但他絕不會遲疑怯懦,早在少時,就是如此。

他內心堅定,不怕擔這樣的名聲。

卻偏偏怕她這個讀書人和名儒一樣,看不起他。

真是拿他沒辦法。

傅雲英微微一嘆,伸手抱住他。

屋外搓綿扯絮,雪花紛紛揚揚,兩人靜靜相擁。

炭火燒得滋滋響。

……

第二天去大理寺,所有人心有餘悸,走路躡手躡腳,稍微聽到一點聲響,立馬雙手揣進袖子裡,一溜小跑。

傅雲英作爲昨天那個唯一不在場的人,被身邊的人拉着好一通訴苦:

“昨天霍督師不知查什麼查到我們頭上,連少卿都被拉進去審訊,皇上親筆寫的詔書,沒人敢發牢騷,真是奇恥大辱……還好刑部和都察院也被收拾了一通……”

刑部和都察院也揪出幾個不老實的,罪名是貪墨,霍明錦從頭到尾沒有讓人懷疑到傅雲英身上。

自然也就沒有人遷怒她。

聽完陸主簿和幾個評事七嘴八舌說完昨天的遭遇,傅雲英眯了眯眼睛。

朱和昶知道這事,昨天竟然裝得和沒事人一樣。

下午,內官過來宣召她。

她收拾利索,進宮,到了乾清宮,迎面剛好看到霍明錦從殿裡走出來。

他頭戴紗帽,一身大紅紵絲雲紋圓領袍,虛束玉帶,懸牙牌印綬,腳下皁皮靴,站在臺階上,迎風而立,身後幾個武官簇擁,不知在說什麼。

幾名文官匆匆經過,看到他,下意識躲開好遠。

他眼角風掃都沒掃那幾個文官一眼,繼續和身後下屬說話。

別人穿常服,寬袍大袖,有飄飄欲仙之感。

他體格壯實,寬大挺括的衣裳穿在他身上,還是能依稀看到起伏的筋肉線條。

傅雲英拾級而上,霍明錦一步步走下來。

“霍督師。”

錯身而過的時候,她微笑着朝他拱手致意,一雙眸子笑意閃動,像是星光落了進去。

青綠袍,烏紗帽,身姿高挑,俊逸韶秀。

明媚如驕陽。

霍明錦本來是沉着臉的,面無表情,看到她笑,情不自禁跟着勾起嘴角。

幾名武官暗暗詫異,對視一眼。

傳說中的三法司美男之一,果然無往而不利,連霍督師這樣冷漠無情的粗人,都扛不住他一笑。

隨即嫉妒得雙眼發紅:爲什麼兵部沒有這樣的標緻人物?

朝中閣老們全是偏心眼!就喜歡提拔長得好看又年輕的,他們兵部都好久沒有調動了!

傅雲英上了月臺,才發現月臺上有人。

她慢慢收起笑容。

崔南軒和汪玫、範維屏站在一處說話,淡淡掃傅雲英一眼。

傅雲剛纔和霍明錦相視一笑,看來即使知道霍明錦手段狠厲,他也不在乎。

霍明錦看他的眼神,罕見的柔和,而且還對他微笑。

這兩個男人,難不成真打算湊成一對?

簡直匪夷所思。

即使和她像,也是個男人。

發現崔南軒走神,汪玫有些驚訝,“可是昨夜累着了?”

不等他回答,目光落到緩步走過來的傅雲英身上,笑眯眯道:“我看你紅光滿面的,可是好事近了?”

傅雲英嘴角抽了兩下,拱手和幾位閣老見禮,吉祥過來叫她,領她進去。

汪玫哈哈笑,對範維屏道:“不瞞你說,我會點面相的功夫,我看傅雲就是好事近了!”

範維屏道:“聽說他早就定親了,成家立業,他也該成親啦。”

兩人說說笑笑,沒注意到一旁崔南軒眼底涌動的暗流。

朱和昶怕冷,暖閣裡烘得暖乎乎的,他還嫌不夠,坐在榻上,腿上蓋了輕軟保暖的衾被,面前一張黑漆鈿螺幾,几上是等着他批閱的奏摺。

“雲哥,廣東那邊還沒有消息,不過朕讓人去查之前廣東官員送回來的摺子,發現果然有蹊蹺。已經派人去查了。如果查證無誤,得想辦法把廣東總督弄回來審。剛纔閣老們推薦了幾個人選。”

問她,“你覺得由誰暫領廣東總督一職合適?”

傅雲英心裡有一個人選,此時並不說出,只道:“現在還摸不清廣東那邊的狀況,微臣一時之間沒有頭緒。”

朱和昶笑道:“是朕心急了。”

談了會兒過年祭天的事,傅雲英問:“皇上,您要裁撤司禮監?”

朱和昶點點頭,“詔書已經擬好了。”

看她一眼,見她面色沉重,心虛道,“也不光是爲你中毒的事才收拾他們,朕早就忍不下去了。”

之前還預備徐徐圖之,現在和霍明錦一起在兩三天之內攪了個天翻地覆,還說是早就計劃好的……

傅雲英自然不會信。

她道:“皇上無須隱瞞,微臣都知道了……日後您有什麼打算,若能透露的,不妨和微臣透個口風,微臣好早做準備。”

要是捅婁子了,她好想辦法補救,攔是攔不住的,至少得想好怎麼善後。

朱和昶見她輕輕放過,心花怒放,眼珠一轉,把事情都推到霍明錦身上:“其實朕也不想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不過霍督師那人雷厲風行,查到線索就要把人抓了,免得他們再害你。朕想想,與其防着他們,不如以絕後患,也就順口答應了。”

傅雲英擡起眼簾看他一眼,沒說話。

分明是兩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一拍即合,然後以查貪墨爲由大肆搜捕太監外宅,現在又在這兒撇清自己。

果然和大臣們混久了,其他本事沒學會,先學會功勞一定要強插一腳,罪過趕緊撇乾淨,總之他最無辜了。

……

閹黨徹底被斬草除根,最高興的,莫過於江南士大夫了。

汪玫是南方人,爲此特意賦詩幾首,抒發自己的幸災樂禍。

汪家上一代出了幾位名臣,下場有些淒涼,就是被閹黨給打壓的。

年底,家家戶戶忙着過年,袁三他們這幫學子也抽出一天空來,約齊一起去城外賞雪,順便去廟裡燒香,爲會試博一個好兆頭。

傅四老爺和趙師爺也去湊熱鬧。

連傅雲章也被硬拉過去,傅雲啓仗着自己是弟弟,拉着他的胳膊不放,“二哥是探花郎,也讓我們沾沾您的文氣。”

他們還邀上一同備考的其他學子,幾十人,騎馬乘車,奴僕簇擁,浩浩蕩蕩出城。

傅雲英沒跟着去,留在家裡看家。

查清墨錠是中毒的來源,太醫研究出調理的藥方子,她天天吃藥,不愛出門。

抱廈裡設紅氈几案,圍着中間的紅泥小火爐,她倚着矮榻,擁被打瞌睡。

絲絲甜香溢出,霍明錦坐在一旁,穿窄袖袍,爲她燙酒。

三面落地大屏風遮擋,向着庭院的那一面是敞開的,可以看庭中雪景。

她飲一口滾燙的米酒糟,眼簾微擡,掃一眼霍明錦。

“明錦哥,我們什麼時候辦喜事?”

第12章 烤紅苕第100章 回京第34章 出行第117章 春耕第127章 爲難第32章 說定第66章 殺雞第15章 湯圓第63章 打擊第18章 買書第39章 圖志第153章 (四)第47章 起鬨第124章 剖白第25章 貴人第47章 起鬨第118章 蠟頭第70章 搬家第86章 對峙第81章 新學長第16章 金銀蛋餃第154章 (五)第32章 說定第40章 故人第135章 心結第40章 故人第45章 獲救第20章 借書第57章 江城書院第139章 並肩第72章 祝壽(捉蟲)第47章 起鬨第125章 準備第145章 銀荒第110章 歸京第2章 醬菜第74章 山間第64章 心機第16章 金銀蛋餃第36章 泥人第20章 借書第9章 山楂糕第12章 烤紅苕第47章 起鬨第8章 訓兄第108章 試探第56章 雙陸第22章 驚聞第71章 考課第62章 公佈第17章 上課第102章 才子第2章 醬菜第58章 備考第132章 第 132 章第159章 (十)第149章 賠償第56章 雙陸第64章 心機第157章 (八)第84章 喜訊第111章 下獄第153章 (四)第29章 建議第23章 長更第99章 出發第82章 制藝手冊第77章 黑手第95章 案首第125章 準備第159章 (十)第81章 新學長第127章 爲難第45章 獲救第23章 長更第18章 買書第29章 建議第32章 說定第103章 仇恨第31章 心事第8章 訓兄第116章 交心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蟲)第30章 姐妹第87章 走人第29章 建議第155章 (六)捉蟲第13章 洋糖第125章 準備第154章 (五)第151章 (二)第1章 素餡饅頭第98章 選中第115章 守歲第81章 新學長第34章 出行第136章 夜談第17章 上課第82章 制藝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