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烤紅苕

二少爺傅雲章之名,如雷貫耳。

還沒回黃州縣時,傅雲英就從王叔和傅四老爺口中聽說過這位二少爺。回到傅家後,二少爺的名字出現的次數更多更頻繁。東大街所有傅家人都對這位二少爺推崇備至,他是黃州縣遠近聞名的大才子,連趕集的農戶都知道傅家二少爺是縣城裡最年輕的舉人老爺。

聞名不如見面,光是傅雲章這一身鶴立雞羣、儒雅清峻的氣度,對得起他在外的響亮名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官場上也是如此,讀書人若是有一副好相貌,最後殿試時比別人更容易得到皇上的青睞。崔南軒當年高中探花,聞喜宴上先帝看他風度翩翩,驚爲天人,立刻破格授予他官職,倒把老態龍鍾的狀元爺姚文達給冷落了,以至於後來姚文達和崔南軒的關係一直不怎麼融洽。

傅雲章如此年輕,風姿又如此出衆,假若他能入京參加殿試,一定也能一舉成名。

傅四老爺生平最崇敬讀書人,傅雲章雖然是他的後輩,他卻很少直呼傅雲章的名字,每次提起他要麼是“舉人老爺”,要麼是“二少爺”。他滿臉帶笑,催促傅雲英,“英姐,這是你二哥哥,快叫人。”

傅雲英頓了一下,二哥哥實在叫不出口,只好含糊喊一聲:“二哥。”

傅雲章淡淡掃她一眼,眼眸微垂,嘴角似乎噙着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如三月間湖面微皺的漣漪。

傅雲英拿不準他到底是不是在笑,眉眼彎彎,回以一個禮貌客氣的笑容。

她昨晚剛拿傅雲章嚇唬九哥傅雲啓,第二天就見到這位傳說中的二少爺,想想還挺好玩的。

傅雲章單手握拳,輕輕咳了一聲。

傅四老爺臉色馬上變了,關切道:“大冷的天,可別凍着了,你身子不好,早點進屋去。”

傅雲章微微一笑。

這時,消失半天的大房家僕找了過來,作揖道:“四老爺,老太太請您過去。”

說完,他又朝傅雲章鞠了個躬,“二少爺,老太太讓您一道進去。”

傅雲章垂眸不言,臉色微沉。

家僕湊到傅四老爺身邊附耳低語幾句,傅四老爺臉色驟變,爲難地掃傅雲英一眼。

“四叔,我在外邊抱廈裡等您。”傅雲英仰頭扯扯傅四老爺的袖角,輕聲道。

她模糊聽到家僕說了“牌坊”兩個字,族長傅三老爺召集族中男丁,極有可能是爲了朝廷旌表節烈的事。

傅家宗族要爲族裡的節婦立貞節牌坊,陳老太太趕在族中大會之前找傅四老爺說話,多半是想拉攏傅四老爺。

陳老太太的丈夫病亡後,荊釵布裙,不飾脂粉,長年累月閉門不出,含辛茹苦將遺腹子傅雲章拉扯長大,供他讀書進舉。如今傅雲章出息了,是縣裡數一數二的舉人老爺,說話比鄉老、鄉賢和縣裡的秀才們更有分量,族裡爲陳老太太求一座貞節牌坊是遲早的事。

身份地位、萬貫錢鈔,傅雲章都有了,可惜他年紀太輕,不足以服衆。陳老太太要給兒子找個好幫手,眼下傅四老爺儼然是族中永字輩裡最精明能幹的一位,極有可能接替族老的位子,陳老太太纔會找到他。

迅速理清其中的關係,傅雲英心中微哂,貞節牌坊這種東西,委實可笑,婦人願不願意改嫁,是自己的自由。如果她能代表大房發表意見,一定堅決反對。

“四叔,你先去祠堂。”傅雲章輕輕拂掉肩頭落雪,“我過去見母親。”

如果沒找到韓氏和傅雲英,傅四老爺不反對族裡請立貞節牌坊的事。但是現在小吳氏已經不是傅老大的未亡人了,貞節牌坊請來了也沒小吳氏的份,他不怎麼想摻和進去,躊躇道:“我就這麼走了,大嫂子那邊……”

家僕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傅雲章輕掃他一眼,家僕立刻垂下頭,默默退開。

傅雲章虛手做了個請的姿態,“四叔,請。”

傅四老爺鬆口氣,拉着傅雲英離開。說實話,陳老太太性子執拗,和這位大嫂子打交道比跟那些油嘴滑舌的牙人談生意還費勁,偏偏她是個積年的老寡婦,兒子又爭氣,輕易怠慢不得,二少爺此舉正好幫他解圍。

祠堂裡鬧嗡嗡的,時不時傳出族長傅三老爺呵斥哪家浮浪子弟的聲音。

傅四老爺站在外邊聽了一會兒,親自把傅雲英送到隔壁廂房裡。

廂房裡頭燒了火盆,死了男人或是男人不在家的妯娌女眷們圍着火盆議論紛紛,看到小云英,立刻一擁而上,拉着她問長問短。

族裡的媳婦一大半是鄉下人,說話帶着濃重的鄉音。

傅雲英按着輩分一個個招呼過去,都是她的長輩,和四叔同輩的叫“嬸子”,和祖父同輩的叫“太”,再有輩分高的叫“太婆”。

女眷們可憐她小小年紀沒了父親,又看她年紀雖小,卻氣度從容,不慌不忙,心裡愈加喜歡。

十八嬸用火鉗撥開爐灰,夾起一枚烤熟的紅苕剝給她吃,“怪冷的,吃點熱乎乎的東西。”

傅雲英謝過十八嬸。烤好的紅苕又香又軟又熱又甜,她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着,不知怎麼忽然想到上輩子第一次吃到紅苕時的情景。

紅苕是從西洋那邊傳進中原的,一開始只有衛所裡的屯兵敢吃,後來因爲這東西好養活,產量大,才逐漸傳到京師。崔南軒曾經上書朝廷,建議由各地官府免費向農戶提供種子,大力推廣這種作物,可惜摺子被駁回了。當時的首輔是浙江人張楨,沈介溪那時在內閣中資歷最淺,張楨和沈介溪政見相對,張黨和沈黨水火不容,凡是沈黨提出的奏議,不管對錯,張黨的大臣全部反對。

崔南軒的母親和陳老太太一樣,也是節婦。他考中探花後,爲表彰崔母忠貞不二,官府准許崔家請修貞節牌坊的要求。崔氏宗族興高采烈,劃出兩百畝上好的肥田作爲族產,每月發放銀米贍養族中的寡婦孤兒。這本是好事,但結果卻釀成不幸,其後兩年,當地陡然多出幾十個爲夫殉節的節婦,其中一半是被公婆或者族裡人強逼的。

爲了給宗族“爭光”,正值妙齡、還未出閣的小娘子竟也在親生父母的勸說下懸樑自盡——和她定親的表兄一病死了,沒過門也要爲夫守節。

崔南軒後來有沒有後悔倉促爲母親爭取牌坊,傅雲英不知道。他沒有寫信訓斥家鄉族人,節婦剛烈忠貞,有利於崔家提升名望。宗族是他的助力,對他來說,什麼都沒有前途重要,死幾個遠親而已,他不會放在心上。

天底下的男人皆是如此,傅家出了一個傅雲章,傅家就迫不及待爲他造勢了。

廂房中的女眷們圍着蘇娘子打聽請立牌坊的事。蘇娘子帶着一雙兒女投靠傅三老爺過活,她兒子蘇桐才學出衆,明年開春要下場。她寡婦失業的,時常陪傅三太太說話解悶,消息靈通。

蘇娘子手裡飛針走線,小聲道:“八九不離十了,只要二少爺寫篇文章交上去,事情就能成!”

女眷們兩眼放光,一臉與有榮焉。

傅雲英搖頭輕嘆,這些婦人顯然被族老們忽悠過,以爲族裡有一座貞節牌坊是件很榮耀的事。

哪家宗族有貞節牌坊,確實有利於族中的小官人和小娘子嫁娶。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宦人家最重名聲,說不定會看在牌坊的份上放下身段和傅家結親,但是牌坊同時也是一副枷鎖,牢牢禁錮族中婦人的言行舉止。

女眷們七嘴八舌,討論得熱火朝天,院外響起一片奉承聲,小僮僕掀開藍底白花布簾,簇擁着一位滿頭銀絲、精神矍鑠的老婦人走進廂房。

老婦人頭戴黑地福壽萬年抹額,穿蒲桃青漳絨滾邊大袖氅衣,沉香色萬福壽紋豎領夾襖,衣襟前一對蜂趕菊金釦子,髮髻梳得光光的,簪一枝壽字形銀製髮釵,腕上一串佛珠,手裡牽着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娘子,進得廂房,掃視一圈,淡淡頷首。

女眷們愣了一瞬,不約而同跳起來,堆起滿臉笑,“老太太來了,老太太過來坐。”

幾個婦人搶着搬椅子,幾個把火盆挪到老婦人身前,剩下的一擁而上,爭着去攙扶老婦人。

傅雲英坐在小杌子上,雙手捧着烤紅苕,繼續吃她的。

十八嬸也沒上趕着去討好老婦人,暗暗嘀咕:“大房的大嫂子從來不出門的,今天怎麼親自來了?”

傅雲英吃完烤紅苕,拿出綢手帕擦手。

這老婦人就是二少爺的母親陳老太太?難怪傅家的媳婦們巴巴地跑過去奉承她。

陳老太太的出現讓衆人又驚又喜,蘇娘子一邊笑着巴結老太太,暗地裡朝小丫頭使眼色。

小丫頭意會,出去找家僕打聽大房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很快,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遍祠堂:二少爺傅雲章大逆不道,拒絕出席今天的宗族大會,他反對爲自己的母親陳老太太和其他寡婦修貞節牌坊!

廂房裡的婦人們驚詫萬分。

作者有話要說:

西洋:明朝時西洋大致上是指現在的東南亞。

第46章 回家第50章 第 50 章第126章 宅子第47章 起鬨第126章 宅子第28章 糉子枇杷第34章 出行第139章 並肩第162章 結局(上)第91章 錯過第49章 離別第53章 破題第120章 生亂第58章 備考第150章 (一)第108章 試探第154章 (五)第24章 端午(修改)第76章 學長第86章 對峙第24章 端午(修改)第131章 剿襲第40章 故人第29章 建議第108章 試探第59章 道歉第59章 道歉第41章 道理第135章 心結第37章 冤枉第81章 新學長第54章 寫信(捉蟲)第150章 (一)第123章 說開第62章 公佈第80章 出走第115章 守歲第26章 打羣架第70章 搬家第60章 再見第109章 受傷第71章 考課第132章 第 132 章第125章 準備第107章 懷疑第102章 才子第97章 選秀第89章 得救第6章 桂花藕粉第143章 平安符第121章 駕崩第88章 上山第86章 對峙第53章 破題第16章 金銀蛋餃第139章 並肩第151章 (二)第50章 第 50 章第129章 登基第2章 醬菜第5章 羊肉大蔥蒸餅第48章 懲罰第69章 指教第108章 試探第23章 長更第65章 藏書第104章 殺良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章 素餡饅頭第59章 道歉第56章 雙陸第166章 結局(五)第112章 保證第102章 才子第134章 選擇第48章 懲罰第46章 回家第156章 (七)第46章 回家第48章 懲罰第89章 得救第122章 混亂第90章 驛站第19章 激動的四叔第51章 陰影(捉蟲)第89章 得救第163章 結局(二)第31章 心事第8章 訓兄第87章 走人第26章 打羣架第136章 夜談第158章 (九)第72章 祝壽(捉蟲)第144章 佛郎機第151章 (二)第44章 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