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太原

幾天之後,地面的積雪也融化的差不多了,畢竟是初冬,天氣還不是那麼寒冷,而李休也做好了準備,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率領着隊伍離開了長安,他要趕往太原將竇皇后的墓遷到長安來,李世民也爲他準備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除了護陵的衛隊,還有禮部的官員,以及一批李氏宗親,而在這些人中,以河間郡王李孝恭的身份最爲尊貴。

“駙馬,本王的身體不好,這次前往太原,也要有勞駙馬多多操心啊!”李孝恭剛一見到李休,立刻笑呵呵的上前打招呼道。

李孝恭是個四十多歲的清瘦中年人,臉色有些不太好,似乎有點酒色過度的樣子,事實上自從李世民登基後,李孝恭也不再領兵,每天也在府中以酒色自娛,而且屢屢傳出他身體不好的消息,現在看他的樣子,倒也不像是假話。

“郡王客氣了,這次爲竇皇后遷陵,各種禮儀十分繁瑣,我年輕沒有經驗,所以還需要郡王多多指點啊!”李休這時也十分客氣的道。

別看眼前這位河間郡王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但李休卻不敢有絲毫的小視,要知道當初李孝恭可是大唐有名的良將,也是他和李靖合作滅掉了南方的蕭銑,而且後來李世民立凌煙閣功臣,李孝恭則是名列第二,僅在長孫無忌之下,由此可知此人的能力。

“指點可不敢當,我雖然名爲大宗正,但畢竟是個武人,對於禮儀方面可不敢說精通,幸好陛下已經派了不少禮部的官員,等到了太原,咱們就直接聽他們的使喚就是了!”李孝恭也同樣十分客氣的道。

大宗正這個職位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實權,但他卻可以管理所有皇族成員,換句話說,李休也同樣歸眼前這位河間郡王管,比如李休犯了法,官府是沒有資格審問他的,這時就需要移交給宗正府來審理,而皇族一向都是出了名的不好管,所以能擔任大宗正的人向來都是德高望重之輩。

李孝恭說話十分直爽,李休也和馬爺這些武將相處慣了,所以兩人倒也相談的十分投機。值得一提的是,李孝恭還是李靖的好友,只不過李孝恭知道李休和李靖這對父子之間的彆扭,因此也話裡話外也儘量的不提李靖。

不過李孝恭也僅僅在剛見面時也李休談了一會,之後就躲在馬車裡不出來,也不再主動與李休說話,對此李休也不奇怪,甚至他也刻意不與李孝恭接觸,主要是怕讓對方擔憂。

說起來李孝恭雖然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其實當初李世民與李建成爭位時,李孝恭其實是更偏向於李建成,因爲李孝恭不但是他們的堂兄,更與李建成的年紀相仿,所以兩人從小也算是玩伴,以李孝恭在軍中的地位,如果李建成得到皇位,他肯定會成爲軍中的第一人,甚至攻打突厥時李靖可能就得不到主將的位置了。

不過十分可惜的是,李建成死於玄武門之變,李孝恭也一下子失了勢,不過李世民倒也不想趕盡殺絕,甚至爲了安撫他,還封他爲河間郡王,不過想領兵卻是不可能了,而李孝恭爲了避嫌,也每天沉迷於酒色之中,同時也儘量的不與朝中的官員接觸,免得引來猜疑,可以說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自污,以此來自保。

相比之下,同爲宗室名將的李道宗和李神通就比李孝恭強多了,他們當初就比較支持李世民,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後,他們也得到重用,而李孝恭現在只能閉門不出,甚至連李休這樣的重臣也不敢太過交往,免得惹禍上身。

想到李孝恭的遭遇,李休也十分的同情,不過他也沒辦法改變,畢竟成王敗寇,李孝恭雖然是員難得的良將,可惜現在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良將,無論是李靖還是侯君集等人,領兵的才能都不比李孝恭差,這也造成了現在李孝恭的悲劇,而且如果李休沒記錯的話,李孝恭好像在四十多歲就去世了,算起來他好像也沒幾年好活了。

太原是大唐的陪都之一,所以與長安相通的官道也十分寬闊,李休他們這支龐大的遷陵隊伍離開長安後,經過十幾天的趕路後,倒也十分順利的到達了太原,本來在路上用不了這麼多時間的,只不過因爲冬天太冷,路面也有些結冰,再加上隊伍裡的人又太多,比如那些皇族宗親就經常拖後腿,這才耽誤了一些時間。

長安當地的官員也早就接到了通知,當李休他們的隊伍到達之時,太原刺史名叫李處節,據說也是皇族出身,不過他與李世民這一支的血脈已經很遠了,只能算是與皇族沾點親戚,再加上他的才能不錯,所以才能掌管太原這麼重要的州府。

李處節早就做好了準備,將李休他們迎進太原城後,也立刻安排所有人住下,而李休在進城時,也一直打量着太原城的城防,他並不是第一次來太原,以前去突厥時,他曾經兩次路過太原,只不過當時有軍令在身,所以都只是匆匆而過,並沒有細看,現在總算是可以仔細欣賞一下太原的風光。

太原是僅次於長安與洛陽的大城,而且又是大唐的龍興之地,所以在大唐建立後,李淵和李世民都對太原城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這也使得太原城的城牆十分的高大雄壯,絲毫不比長安和洛陽差。

而且這裡的商業也十分的繁榮,當李休進城時,一眼看去,大街上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草原上的胡人,他們大都是來太原城做生意的,因爲太原是大唐與草原最重要的商業與軍事重鎮,運輸到草原上的貨物,幾乎有一半都需要在這裡中轉,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的草原商人來做生意,據說城中常住的百姓有十分之一都是胡人。

李休他們被李處節安置在太原城的驛館休息,並且李處節還爲他們設下接風宴款待,不過酒宴剛一開始,李孝恭就打量了一下週圍,隨後滿臉不悅的道:“河東節度使何在?”

第一千零七十章 李績來訪第七百五十六章 兩個使節的爭吵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南山書院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泉蓋蘇文之死第六百三十九章 蕭皇后的“東西”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龍門石窟的風波 上第二百七十章 魏徵第四百一十八章 送給我吧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丸都城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花生與紅薯第三百八十三章 給藥王講課第四百五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九百一十五章 迴避問題第十九章 散官和胰子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蕭瑀的邀請第二百一十三章 裴寂也來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探望李承乾第五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五十六章 邪王老丈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趕往遼東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安市城下 下第四百零八章 拜訪裴寂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商人孟姚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得意的趙德言第五百一十六章 教訓 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面見蕭皇后第一百零六章 杜伏威第六百七十四章 想得太簡單了第六百零三章 王庭北撤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忙碌第八百二十章 知道?不知道?第五百章 龍門尋親第五百九十五章 出征第七百三十一章 七娘又不見了第四百八十章 胡商哈格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激將法第七百四十四章 波斯使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與李元吉的交鋒第九百一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泉蓋蘇文的政變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又一個十年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陛下來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跳樑小醜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農部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行定親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賴、人渣第四百三十章 女人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九章 草原政策第二百六十章 奇葩的習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席君買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九十一章 做出選擇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李恪回京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李休被懷疑了第九百八十章 皇家印書局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重病垂死的柴紹第七百六十四章 攀親戚第十七章 昌樂之戰第九百零四章 波斯與大食的戰爭第七百零四章 海鹽縣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唐,我回來了第七百九十章 祿東贊第三百六十二章 馬爺回來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倔強的衣娘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長田籌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年三十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圖書館開業 下第七百零八章 裝病?第二百八十七章 農部官衙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妮子有點意思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丸都城 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雀大街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仁表外放第八百四十四章 整合鑄錢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泊溝口第七百四十九章 高表仁的消息第一千零六十章 書院招生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張家的家風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的趙德言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主將的人選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拔灼之死 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休的懷疑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唐“老乾媽”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房玄齡病重第三百一十九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道至簡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蕭瑀的邀請第三百九十七章 武士彠被貶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安北都護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吃蝗蟲 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去還是不去?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薛延陀的試探第八百九十章 李承乾喜歡七娘?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厥人造反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再臨遼東第五十三章 兩種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