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高表仁的消息

出使倭國的高表仁回來了,如果不是馬爺從長安傳來的這個消息,李休幾乎都快忘了大唐還曾經派出過這樣一支使團,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高表仁他們一走就是一年多,別說李休了,估計連李世民都忘了自己還曾經派出過這樣一支使團。

不過高表仁這次回來卻爲大唐帶來一個頗爲震撼的消息,他這次出使倭國雖然失敗,但卻與百濟王接上了頭,說起來百濟王也一直想與大唐交好,因此爲了表示自己的誠心,百濟王派王子義慈親自出使大唐,並且還向李世民獻上無數珍寶,美女百名,這讓李世民也頗爲驚訝,不過還是接受了百濟王送來的這些禮物。

按照馬爺傳來的消息,現在那位百濟王子義慈就在長安城中,而且四處拜訪大唐的達官顯貴,雖然百濟比新羅要窮,但百濟王卻十分捨得下本錢,義慈爲了結交長安的顯貴,幾乎像是個散財童子一般四處送禮,這也讓新羅使節氣的上躥下跳,四處散播百濟人的壞話,甚至還與義慈發生了幾次衝突,就差直接動刀子了。

百濟與新羅一向都是宿敵,而且當初新羅還狠狠的坑了百濟一把,明明兩國聯合起來打敗了高句麗,但是新羅卻在事後偷襲百濟,不但把打下來的高句麗領土獨吞,而且還吞併了百濟最富饒的一塊土地,這也讓百濟上下對新羅人恨之入骨,而新羅也自知理虧,所以一直防備着百濟,對於百濟與大唐交好這件事,自然也是百般阻撓。

шшш☢ TTkan☢ c○

對於新羅與百濟的衝突,李休比任何人都清楚,不過這也是他想要看到的,高句麗是大唐東北側的一條惡狼,從歷史上來看,高句麗只要強盛時,就不斷的想要向西南方向擴張,從而吞併了大量屬於中原王朝的領土,所以日後大唐絕對不會放過高句麗,以大唐現在的兵力,滅掉高句麗只是遲早的事,如此一來,就會打破半島上的平衡,李休可不想像原來的歷史上那樣,只剩下新羅,然後讓它有坐大的機會。

相比新羅和百濟之間的那點破事,更讓李休感興趣的還是高表仁出使倭國失敗的事,說起來這件事的經過也十分有趣,高表仁率領着使團出使倭國,花費了半年的時間纔到達倭國,按照大唐規定的禮儀,高表仁需要向倭王宣讀李世民的聖旨,聖旨上的內容一般也十分空洞,無非也就是誇讚一下兩國的友誼之類的,和後世的外交磁力辭令如出一轍。

中原皇帝號稱天子,中原的士子也都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想法,中原周圍的小國也一向依附於中原王朝,所以在大唐看來,周圍的小國都是大唐的屬國,各國的國王自然也都是大唐的臣子。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高表仁向倭國宣講聖旨時,要求倭王率領着大臣面向長安的方向下跪,不過倭國的自大可是出了名的,當初在前隋時,倭王就敢在國書上與楊廣比肩,因此倭國上下對高表仁的要求自然不同意,結果高表仁也十分硬氣,連聖旨也沒有宣讀,直接率領着大唐使團就離開了倭國。

高表仁與倭國鬧翻了,不過他並沒有忘記李休的叮囑,在離開倭國後直接去了百濟,然後與百濟王接觸,甚至把本來賞賜給倭王的禮物送給了百濟王,而百濟王一直想要報仇,只是新羅與大唐交好,讓他也十分的顧忌,現在對於大唐使節的主動交好,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這纔有了百濟王子義慈出使大唐的事。

“有意思,倭國與大唐的第一次正式接觸終於還是不歡而散,百濟卻藉着這個機會與大唐改善了一下關係,只要他們自己不作死,應該不會像後世那樣被大唐滅掉,如此一來,日後新羅也就多了一個對手了。”李休將馬爺送來的消息仔細的看過了一遍之後,這才低聲自語道,東北的那座半島如果不能吞併,那就只能讓它保持分裂的狀態,這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不過上面這些都是李休以前的佈局了,現在他決心遠離朝堂,免得日後自己身不由已,所以對於這件事他也只是瞭解一下,並沒有再介入進去的打算,不過他在蘇州呆的時間已經太長了,月嬋的身體也早就恢復了,所以也時候回長安了。

陽春三月,正是風景最好的季節,李休一家在告別了張十一和上官儀兩家人告別之後,也再次啓程離開了蘇州,他打算趁着春光正好,先去揚州那裡和李恪會合,因爲按照當初的約定,李恪本來也沒打算在揚州久留,所以李休走的時候,李恪也會和他們一起回長安。

另外揚州據說揚州的風景以春天爲最,特別是揚州的瓊花開放之時,滿城都是花香,民間傳說楊廣就是因爲聽說揚州瓊花之美,這才讓人開鑿了大運河南下,爲的就是欣賞一下瓊花處處的美景,可惜當楊廣到達揚州時,瓊花已經凋謝,爲此楊廣還大發雷霆,幸好經過蕭皇后的勸解這才息怒。

當然楊廣爲欣賞瓊花而開鑿大運河肯定不可信,不過這也說明了瓊花之美,李休早在長安時就聽說過瓊花,平陽公主喜歡花草,也一直想養幾株瓊花,可惜因爲水土不服,長安那邊根本不適合瓊花生長,甚至平陽公主花高價讓人從揚州帶回來的幾株瓊花,最後也都慢慢的枯萎,這讓她也頗爲傷心。

瓊花的花期在四月,李休他們三月動身,一路遊玩趕往揚州,最後終於在三月底到達揚州城外,城中的李恪早就接到了消息,親自趕到城外迎接,而且和上次一樣,李休一家也直接住進了李恪的王府之中。

幾天之後,揚州滿城的瓊花也終於陸續開放,城內外開遍了潔白如玉的瓊花,而且花朵很大,有的竟然有銅盆大小。不過也就在瓊花開放之後,長安那邊忽然又傳來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頡利可汗死了,而且死因也有些蹊蹺!

第九百七十章 氏族志風波第三百二十四章 聚將鼓第四十九章 才氣逼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垂垂老矣第六百九十章 白疊子第九百六十一章 承道!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一千零七十章 李績來訪第八百三十章 度牒與錢莊第八百零七章 頭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遣唐使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退路第三十一章 公主醒來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遼東戰事 上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改變計劃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美男子趙節第七百六十二章 平陽公主的反應第七百二十八章 一本畫冊第四百二十九章 破戒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孩子打架第六百零二章 戰還是逃?第三百一十四章 老天都在幫秦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初見岑文本第五百三十三章 上元詩會第八百章 不甘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義慈王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李淵來訪第一千零五章 殺過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死士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小神醫第四百一十五章 佛牙舍利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個要求第六百六十九章 又見倭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她是我女兒第五百七十二章 馬叔,您怎麼想?第二十五章 天天有肉吃第九百二十五章 宮中吵架第九百五十八章 今晚別想睡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李淵來訪第六百零八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破吐谷渾第七百八十三章 雄壯之士第一千零九章 印書局毀了第二百二十章 同病相憐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大唐出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落魄書生第三百三十章 做個交易第四百四十章 吃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親自見證 上第一千零七章 進宮第九百三十章 今天是上元節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靺鞨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內遷 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李道宗的苦水第一千零三十章 科舉與國子監第六百八十三章 孫思邈收弟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起來了第五百五十章 楊農離世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親自見證 下第三百零三章 大白菜餃子第二百零七章 掌控草原的契機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後續餘波第三章 送糧食的佃戶第六十一章 初見李靖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李治的一天 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九百三十八章 帶孩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玄武門 中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吐蕃攻打鬆州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又是世家第四百六十六章 曲江池畔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添一子第九十一章 侄兒無所不知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見長孫氏第九百九十一章 皇后病危第八百八十章 蕭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龍門石窟的風波 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能爲力第五百三十九章 吃蝗蟲 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蘇定方求見第七百八十三章 雄壯之士第六百五十九章 楊氏遊長安第三百五十三章 廬江王反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與平陽拜堂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李承乾的背後第二百八十七章 農部官衙第七百四十三章 錢袋還是香囊?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去世第二十八章 公主重傷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父子夜談 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痛哭的平陽第七十二章 戰場四件套第八百二十一章 党項戰事第八百零六章 替換成功第四百五十二章 話中有話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誣陷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蔘的後續影響第五百一十章 婚配?第七百零四章 海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