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魚蝗互化?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天 籟 『小說田祖有神,秉畀炎火。”這就是詩經中蝗災最早的記載,其中的螣即爲蝗蟲。

後世的田野裡也經常可以見到蝗蟲,比如李休小時候簡直把烤蝗蟲當成一種美食,但是他從小到大卻從來沒有見過蝗災,因爲在後世的蝗災基本已經被控制住,而且蝗蟲本身也是一種美食,以國人的食量,恐怕蝗災來了之後,過不了幾天就會被捕捉一空,然後成爲大排檔上的下酒之物。

不過李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蝗災,但卻從書中看到過關於蝗災的描述,有人形容蝗災一出,赤地千里,所有可見的綠色全都會被蝗蟲啃食一空,對於農業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甚至民間對蝗災畏之如神,竟然將小小的蝗蟲供上神壇,稱之爲“蝗神”,遇到蝗災也不敢捕捉蝗蟲,只敢焚香供奉,這也使得蝗災到來時,只會形成更大的損失。

而在衆多與蝗蟲有關的傳說中,李休卻聽說一起與李世民有關的蝗蟲故事,據說是在李世民剛剛登基時,關中生了蝗災,當蝗蟲飛起之時,連天上的日光都被遮蓋住了,而且不但田間的莊稼被吃,連李世民御花園裡的花草也同樣被蝗蟲吞食,最後李世民氣憤之下抓起幾隻蝗蟲就吃了下去,並且還將生蝗災生的原因歸咎於自身,讓上天有什麼怒氣衝着他一個人來,不要連累百姓,結果第二年果然沒有生蝗災。

當然上面這個歷史故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在李休看來,這個故事主要還是爲了突出李世民的英明神武,甚至對李世民有神化的傾向,再加上這個故事好像還是一個唐朝的官員寫的,更有拍馬屁的嫌疑,因此故事的真實性不得不讓人懷疑。

不過一般的歷史故事的背景都是真的,比如朝代、比如李世民是皇帝等等這些背景,而且那場蝗災也可能是真的,畢竟這個故事是個唐朝的官員所寫,應該不敢胡亂篡改歷史,這對古代的讀書人來說可是大罪,所以他頂多就是在這些背景上做了一些藝術加工,這纔有了李世民吞蝗蟲的故事。

也正是想到上面這些,李休才一下子擔心起來,現在李世民纔剛剛登基,完全符合上面這個故事的背景,而且李休也忽然現田間的蝗蟲數量竟然多了起來,雖然還達不到蝗災的程度,但也顯得十分不正常。

現了蝗蟲的情況,李休也沒心思再帶孩子了,當下把孩子送回家裡後,立刻就來到了農部,他雖然現蝗蟲增多的情況,但並不能肯定,畢竟他對蝗災根本沒有太多的經驗,反倒是農部裡有許多精通農業的官員,所以他想向這些人請教一下,看看是否有爆蝗災的可能?

不過當李休來到農部時,還沒有開口卻就已經心中一沉,因爲只見在農部外面的農田裡,竟然有幾個農部的小吏拿着漁網,正在田間捕捉蝗蟲,顯然農部早在他之前就已經注意到蝗蟲增多的情況,而且能讓農部如此重視,那麼爆蝗災的可能性幾乎就可以確定了。

當下李休懷着沉重的心情進到農部,徑直來到楊農辦公的房間,結果剛一進去,就看到楊農和楊兌兩人正在商量着什麼,而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還放着幾隻新鮮的死蝗蟲,顯然談論的內容也肯定與蝗蟲有關。

“楊公你竟然殺了蝗蟲,難道就不怕蝗神報復嗎?”李休看到楊農面前的蝗蟲,當也不由得開玩笑道。

“所謂蝗神,不過是村中愚夫的妄言罷了,區區蝗蟲哪裡配稱爲神,而且就算真有什麼蝗神,老夫都已經是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哪裡還擔心區區蝗神的報復?”楊農看到李休進來也不由笑着回答道。

兩年過去了,楊農比當初剛剛執掌農部時,顯得更加蒼老了,臉上的皺紋堆着皺紋,身子也更加瘦弱,背也已經駝了,以他的年紀,早就應該回家頤養天年了,可是楊農卻執意不肯退下來,用他的說法,一天不把玉米和紅薯推廣到全國,他就一天不得安生!

“看來楊公你們也注意到蝗蟲的事了,我來也是想問問,您覺得有沒有可能爆蝗災?”李休這時臉色也變得十分嚴肅的道,其實他幾乎已經肯定了即將爆蝗災的事,只不過還是想聽一聽楊農的意見。

“今年應該不會爆蝗災……”李休聽到這裡立刻心中一鬆,但沒想到楊農並沒有把話說完,所以接着只見他再次開口道,“不過如果明年還是少雨的話,卻幾乎可以肯定會爆蝗災!”

“什麼?蝗災還和下不下雨有關係?”李休聽到楊農後面的話也有些不可思議的道,他對蝗災的瞭解十分有限,甚至還不如楊農這樣的古人知道的多。

“駙馬有所不知,蝗災其實是和旱災連在一起的,所以諺語中有‘久旱必蝗’之說,今年的降雨就比較少,田地十分的乾旱,所以今年的收成肯定不怎麼好,不過更糟糕的是,久旱之下會讓蝗蟲數量大增,也許今年還形不成規模,但如果今年冬天或明年開春沒有什麼大的降雪或降雨,那麼蝗蟲必然爆!”這時楊兌也開口詳細的解釋道。

“久旱必蝗,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李休聽到這裡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懂得一些生物學的知識,知道一些昆蟲的繁殖的確會受溼度的影響,看來蝗蟲正是其中的一種,在天氣乾旱溼度下降時,更利於蝗蟲的繁殖,難怪今年會有這麼多的蝗蟲。

“李休,其實我們也正打算去找你詢問一下,看看你是否有防治蝗災的辦法?”這時只見楊農忽然臉色凝重的向李休問道,畢竟在他們眼中,李休幾乎是無所不知,好像什麼難題都難不倒他,連天花都可以克服,說不定也有辦法防治蝗災。

“呃?這個……”李休聽到這裡卻不由得露出一個無奈的苦笑,他對蝗災所知有限,甚至還不如楊農懂得多,怎麼可能會有什麼防治蝗災的辦法?

看到李休的表情,楊農和楊兌也都露出失望的神色,其實他們認真的想一想也能猜到,剛纔李休連蝗災形成的原因都不知道,更別說防治的辦法了。

“楊公,辦法我真的沒有,其實我來這裡找你們,也是想問一下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李休最後苦笑一聲實話實說道,他這時真的希望自己無所不知,可惜一個人的能力有限,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知識讓人難以掌握了。

“辦法倒是有一個!”只見楊農這時沉思了片刻開口道。

“什麼辦法,楊公您快說!”李休聽到有辦法,當下也不由得露出興奮的神色道。

“這個辦法就是——等!”楊農這時即無奈又無力的回答道。

“等?這……這算什麼辦法?”李休瞪大眼睛盯着楊農反問道,他實在沒想到楊農所謂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乾等着,難道不需要讓他們做什麼事情嗎?

“駙馬,對於可能到來的蝗災,我們的確只有‘等’這個辦法,蝗災之所以能夠形成,主要就是天氣大旱,導致蝗蟲爆引起天災,不過今年馬上就要秋收了,隨後就是寒冬,倒是不用擔心爆蝗災,如果今年冬天下幾場大雪,或者明年春天下幾場大雨的話,蝗蟲的數量就會大減,也就不用擔心會爆蝗災了!”楊兌這時再次開口解釋道。

“難道我們只能等着老天爺下雪或下雨,自己什麼都不做嗎?”李休卻還是有些不甘心的道,他一向都認爲求人不如求己,至於把所有希望都押在老天身上,更讓他覺得不靠譜,所以必須要做點什麼才行!

“其實還有一種不可能實現的辦法,那就是把所有河流的水都排空,然後把河裡的魚都曬死!”正在這時,旁邊的楊兌忽然提出一個有些異想天開的辦法道。

“什麼意思,蝗蟲和魚有什麼關係?”李休卻是聽糊塗了,實在搞不清楚楊兌的話和蝗蟲有什麼關係?

“駙馬您不知道嗎,蝗蟲本就是魚卵所化,當天旱之時,河中的水少了,養活不了太多的魚,於是水中的魚卵就會變成蝗蟲,爬上岸吃盡天下的莊稼!”楊兌這時一臉理所當然的解釋道,只不過他這種僞科學實在讓李休無法信服。

“誰告訴你蝗蟲是魚卵所化,蝗蟲自己明明也會產卵好不好?”李休這時也不由得一臉不可思議的看着楊兌道,甚至一度懷疑楊兌的腦子是不是出問題了,否則怎麼會有這麼奇葩的說法?

“李休,你是不是搞錯了,古人都說蝗魚互化,當然也有人說蝗蟲是蝦卵所化,不過無論哪種說法,蝗蟲都應該是從水中而來,否則爲何天旱時容易爆蝗災?”就在李休的話音剛落,楊農也一臉認真的開口道,看他的樣子,應該不是在開玩笑。

“楊公您也相信這種無稽之談?”李休這時也更加驚訝的瞪大眼睛,在他的印象中,楊農一直是個十分睿智的長者,像這種魚蝗互化之類的說法不應該出自他之口才對。

其實李休不知道的是,蝗魚互化的確是中原故老相傳的說法,不但普通的百姓相信,連楊農這種經驗豐富的農業官員也相信,並不是他們迷信,而是他們所處的時代限制了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這纔出現了蝗魚互化這種荒謬的說法。

“不是我相信,這本來就是一件故老相傳之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難道你有不同的見解?”楊農這時也一臉疑惑的盯着李休反問道,如果是別人這麼說,他肯定會嗤之以鼻,不過李休的博學多聞是有名的,所以他纔開口詢問。

“當然有不同的見解,魚和蝗蟲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怎麼可能互化,魚卵更不可能變成蝗蟲,蝗蟲自己也會產卵,雖然平時不容易見到,但仔細尋找還是可以找到的!”李休這時有些激動的道,他實在沒想到古人的腦洞竟然這麼大,連不同物種之間都能扯上關係。

“駙馬您不會是在開玩笑吧,我長這麼大可從來沒見過蝗蟲的卵長什麼樣?”楊兌這時卻還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道,雖然他平時跟着李休學了不少東西,但是蝗魚互化一直是深植在他腦子裡的觀念,因此一時間也難以改變。

“當然是真的,如果你們不信,我帶你們去找一些蝗蟲卵!”李休當即站起來道,事實勝於雄辯,他也看出楊農和楊兌對蝗蟲的誤解已深,所以光靠嘴上說肯定不行,還是帶他們親眼看一看才能徹底的打消他們的懷疑。

楊農和楊兌對李休的這種新說法也十分感興趣,當下也都站了起來,等到出了房間後,李休在農部找了個小鏟子,然後就帶着他們兩人出了農部衙門。

李休雖然對蝗災所知不多,但對蝗蟲的習性卻有些瞭解,畢竟前世時他可吃過不少蝗蟲,知道這東西喜歡將卵產在向陽的土坡上,而且土坡上的植被越少,蝗蟲就越喜歡。

李休很快在田間找到一個裸露的土坡,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土壤,很快就現一些蟲子活動的痕跡,當下立刻下鏟子將表面的土剷掉,結果一下子就挖出一個小洞,然後再用手將洞口擴大一點,立刻露出裡面一排排的長長的蟲卵,就像是米粒一樣,但比一般的大米要長,有點像東南亞一代產的那種長長的香米。

“看到沒有,這個就是蝗蟲的卵,它們喜歡把卵產在土裡,這樣就可以安全的過冬了,等到明年天氣轉暖,蟲卵纔會孵化出蝗蟲!”李休說着又隨意在土裡翻了幾下,結果也不禁眉頭一皺,因爲他現隨手一鏟子下去,就有不少蟲卵被翻出來,由此可知今年的蝗蟲產卵量之大,如果明年真的任由它們孵化,恐怕真的會是一場大蝗災!

第三百七十九章 絕境第二百三十五章 半死不活的幼苗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年的代溝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倒黴的張氏父子第九百八十七章 分封刺史第四百五十四章 承道在美洲 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回信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隋軍將士的家眷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五章 兩千人第四十八章 逼上絕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休與衣孃的初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佛門的罪人第三百七十章 沼氣第三百八十八章 矛盾的李世民第六百二十七章 頡利被俘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書院爭鬥的開端第三十八章 公主你不要逼我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拔灼之死 中第九百二十七章 裴行儉回來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統治的極限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李晉又跑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思念第六百六十八章 回長安第三百三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難得清閒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行定親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太子李泰?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世民遇刺第一百七十七章 虯髯客啓航第七百五十章 頡利之死第八十六章 馬爺與秦瓊 上第二百零五章 李淵來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順路帶上李恪第五百七十四章 甲等飛奴第三百九十四章 想住多久住多久第二十五章 天天有肉吃第九百零一章 長孫無忌的野心第二百零七章 掌控草原的契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清靜庵第三百一十章 放棄皇位?第九百七十一章 扣押的貨物第四百零八章 拜訪裴寂第二百四十四章 虯髯客的野心 下第九百三十六章 發行銀幣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一幅畫第二百八十章 馬爺的隱痛第九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約定?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勸說趙德言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後悔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東安賭場第四百一十一章 玉球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隋軍將士的家眷第一千零六十章 書院招生 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別離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量供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勸說趙德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傲慢第五百五十六章 旱情蔓延第一百八十四章 煉焦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一個泉蓋蘇文!第八百七十七章 火堆裡的屍體第四百一十八章 送給我吧第四百零四章 李休要治病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進京第九百二十九章 你要嫁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臨終囑託第八百二十八章 被告變原告第五百七十六章 發放物資第七百六十三章 義慈王子第五百零七章 宦官胡宏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仁表外放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評魏徵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六百二十二章 馬踏突厥大營第八百七十七章 火堆裡的屍體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五百九十八章 白菜變鹹菜第七百八十七章 武術教頭第八百二十六章 進宮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水泥第七百二十四章 螃蟹也會成災第三百四十章 渭水河畔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孫無忌辭官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遼東戰事再起第八百二十九章 佛門的罪人第七百四十章 瘧疾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休的狂傲第四十五章 李淵來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囚禁的帝王 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巧遇李泰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帝第一百九十七章 賭場大爆炸第一千零六十章 書院招生 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洞房之夜 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明年答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