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報喪

虯髯客一家全都遷到了美洲,甚至連他的親戚朋友也都跟着去了,唯一與他關係親密而且還留在大唐的,也只有李靖和李休這兩家人,這次虯髯客逝世的消息是由李承乾通知他的,另外隨同李承道的書信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虯髯客的報喪Щщш..lā

報喪是人去世後的第一種儀式了,而且據說這種禮節在周朝時就已經形成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所有的親朋好友,既然對方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依然按照規矩要登門報喪。

報喪的文書有兩份,一份是給李休的,另外一份自然是給李靖的,而且隨同報喪文書一起送來的還有張十一的一封信,這封信上主要是寫了一些虯髯客去世前的情形,以及虯髯客去世前給李休留下的一些話。

虯髯客和李休雖然沒有血緣上的關係,但他對李休卻極爲欣賞,甚至曾經想要將李休給綁架走,所以他在去世之前,也特意給李休留下不少的遺言,不過可能虯髯客的年紀大了,遺言中大多是一些絮絮叨叨的小事,很多都是和他的家人或李休的家人有關,比如他希望李休以後多照顧一下張十一一家,因爲張十一現在雖然去了美洲,但以後還是會回大唐生活的。

除了上面的事情外,虯髯客卻還留下一句讓他十分爲難的話,那就是報喪的文書,本來按照規矩,報喪的文書必須由親近的子侄去送,但是虯髯客在大唐這邊已經沒什麼親人了,所以李休的報喪文書是和李承道的書信一起送來的,勉強算是由李承道送給他。

不過剩下的一份報喪文書卻是送給李靖和紅拂女夫婦的,當初虯髯客與李靖夫婦結爲異姓兄妹,三人的感情也十分的深厚,可以說李靖夫婦是他在這個世上最爲牽掛的人之一,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他在死之前,希望能夠有子侄將自己報喪的文書送到李靖府上,這樣也顯得更加正式一些。

當然了,現在大唐能被虯髯客視爲子侄的也只有李休一人了,所以他其實就是想讓李休將自己的報喪文書送到李靖手中,同時這也是虯髯客在死前最後的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能讓李休和李靖父子放下當初的恩怨,哪怕不能和好,但也不要像仇人那樣不來往。

對於虯髯客的想法,李休也十分的清楚,不過他實在不想和李靖有什麼交集,事實上他幾乎將近二十年都沒有登過李靖的家門,頂多也就是派人給紅拂女送些禮物,當然紅拂女也時不時來他府上探望,主要就是看看李休的兒女們,畢竟她的兒女大都不在長安,而她的年紀大了,也越來越喜歡小孩子,因此李休家的孩子都受到過紅拂女這位祖母的照顧。

但是李休對紅拂女尊敬,並不意味着他會對李靖尊敬,事實上他其實是個很記仇的人,凡是讓他恨上的人,日後很難再讓他原諒對方,所以這些年來他和李靖也沒有任何的來往,哪怕是在朝堂上見面,他也對對方視而不見,當然李靖對李休的態度也同樣如此。

“這是虯髯客留給你的最後一個心願,我看你就幫他圓了這個心願吧,畢竟除了你,也找不出第二個可以幫他送這份報喪文書的人了。”書房之中,馬爺接過這份報喪的文書看了看說道,李休拿出這份文書詢問他的意見,而他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後,還是決定勸李休親自送去,畢竟他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對於虯髯客去世前的心情也更能體會。

聽到馬爺也勸自己去送,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聲,其實送份文書倒也沒什麼,只不過他一想到要與李靖見面時,就感覺十分的尷尬,因爲他不知道能和對方說什麼?

“我知道你一直無法原諒李靖,不過我覺得你倒是可以這麼想一想,不要把李靖當成你的父親,我記得對方今年都七十多了,也到了古稀之年,而且我記得晉兒不是還跟着他學習兵法嗎,就算不把他當成晉兒的祖父,也是晉兒的老師了,而且他對晉兒可沒有半分的保留,連壓箱底的兵法都拿出來了,說起來跟着李靖學習兵法的人雖然不少,但唯一能稱得上得到他真傳的,也就只有晉兒了。”馬爺看到李休猶豫不定,當下再次開口勸道。

李休聽到馬爺提到晉兒跟着李靖學習兵法的事,當下也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那我明天就去一趟,反正也只是送份文書,大不了把文書交給他我就告辭回來!”..

看到李休答應,馬爺終於哈哈一笑大聲道:“這纔對了,男子漢大丈夫,就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氣魄,否則和婦人有什麼兩樣?”

對於馬爺的誇讚,李休也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自己只不過去送個文書,怎麼就和婦人做起比較來了?

既然做出了決定,李休也不再糾結這件事,而且這份報喪的文書已經送來好幾天了,再留在自己這裡也說不過去,所以在第二天一早,李休就讓人準備好了馬車,自己親自進長安去向李靖報喪。

李靖的衛國公府位於長安東市附近,距離皇城也不是很近,一路上李休雖然閉目坐在車中,依然可以聽到街道上時不時有人討論着與李承乾有關的事,雖然東宮謀反案已經判決下來,杜荷等人也被處斬,但這件事的餘波依然沒有消失,特別是對於李承乾謀反後竟然沒死這件事,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

想到李承乾馬上就要離開長安,李休心中也感覺有些空落落的,不過他該做的也都做了,現在唯一能爲李承乾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等他離京時,自己再親自去給他送行了。

李休腦子裡想着李承乾的事,馬車卻快速的向前行駛,最後終於來到了衛國公府,而當他下了馬車擡頭看到衛國公府的匾額時,臉上的神情也一陣恍惚,記得上次他來這裡,還是帶着七娘反出家門,當時的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天再來這裡。

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農的打算 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老婦人第九十七章 種花草第八十三章 竣工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知子莫若父第二百九十一章 有喜了第一千零六十章 書院招生 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內遷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經商自污第三百八十九章 御下之道第三百七十章 沼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忙碌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猜忌第六百零一章 炒麪第五百三十二章 馬爺犯傻第七百七十八章 李淵氣暈了第六百五十五章 樂安縣主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白菜與溫室第六百六十六章 母子相認 下第九百七十章 氏族志風波第五百五十四章 分權第九百八十章 皇家印書局第八百五十三章 蒸汽機第三十三章 馬爺的過去第二十七章 突厥人殺來第六十二章 大鬧李府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唐“老乾媽”第九百零一章 長孫無忌的野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吃蝗蟲 上第一千二百章 李世民的情報網第四百八十四章 李淵的異常第五百三十五章 禮物第四百五十章 封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功高震主第九百四十二章 藥觀見聞第八百三十四章 封堵寺門第三百八十章 會爆炸的“地道”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李世民的決定 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去美洲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兕子病發第三百零一章 趕出家門第八百七十四章 打壓的效果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士彠第一百八十四章 煉焦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昭陵 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蕭皇后的“東西”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三百二十八章 裴矩來了第八章 殺豬飯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世民的牌坊第六百六十章 仇恨變心魔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癡情的徐惠第一百九十七章 賭場大爆炸第五百六十五章 囂張的突利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出海第四百六十二章 喝的不是茶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活埋不死第三百章 尷尬的相處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東宮的變化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家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交州第五十二章 澆地的難題第九百九十二章 吊命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開除學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洲白銀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丸都城 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崔幹要辦書院第四百一十五章 佛牙舍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王太年輕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行軍第九十九章 茱萸醬引出的話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算盤第三百九十六章 空歡喜一場第八百五十七章 早朝 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兩儀殿的怒吼第三百九十三章 娃娃親第七百一十章 舉家去蘇州第六百八十九章 貞觀六年第九百七十章 氏族志風波第十四章 有人受傷第四百八十二章 回紇崛起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兒子們的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安市城下 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泉蓋蘇文的政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見長孫氏第八百三十七章 人手不足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大壽第九百二十四章 臣請辭第五百七十四章 甲等飛奴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昭陵 上第六百三十章 大雪封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第二個波斯使團第二百四十七章 瑪雅人的情況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歸來的王玄策第九十一章 侄兒無所不知第三百二十七章 孤兒寡母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隋軍將士的家眷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零七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害!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杜如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