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

李世民雖然是一代明君,但性格中其實也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成分,特別是隨着年紀的增長,這種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比如在原來的歷史上,李世民就曾經不聽所有人的勸阻,像前隋的楊廣一樣舉全國之兵攻打高句麗,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並沒有達到預訂的戰略目標,而他之所以這麼一意孤行,其好大喜功的性格也是最主要因素。【△網WwW.】

當然李世民與楊廣的性格雖然有點像,但兩人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比如李世民相比楊廣更加的理智,而且也更有能力,在關鍵時刻能夠保持理智,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纔不會在決策時發生太大的失誤,所以李世民能成爲一代明君,而楊廣卻是昏君的代表。

泰山封禪對於一個帝王來說,簡直就是最高級別的大典,那可比一般的祭祀天地要隆重多了,而且經過封禪之後,帝王本人也相當於得到了天地的認可,日後誰也不敢說李世民得位不正了,所以他對這件事也是極爲的熱切。

但也正是因爲太過在意,李世民反而有些失去了平時的冷靜和睿智,所以這才請長孫無忌和李休前來商議,直到得到兩人肯定的答覆後,李世民這才放下心來,開始與他們商議起去泰山封禪的詳細事宜,畢竟泰山離長安可不近,而皇帝出行向來不是一件小事,更何況到時還要帶上無數的大臣隨行,可以說李世民去泰山並不比大軍出征容易。

不過這時李休卻想到一件事,當下猶豫了片刻也很快開口道:“陛下,泰山封禪的確是件好事,但是在去泰山之前,還有一件事需要做好準備!”

“什麼事?”李世民這時正聊的興起,以爲李休有什麼想法,當下也隨口問道。

“陛下若是去泰山,百官必定隨行,國內的政務肯定會受到影響,若是這個消息讓外界知道,說不定會有人趁機做亂,當然現在大唐國內應該沒什麼問題,我擔心的是外界的幾個強敵,比如西域的西突厥、西北的薛延陀等!”李休這時面色鄭重的開口道。

李休之所以提出讓李世民小心外界的敵人趁機做亂,就是因爲他忽然想到,在原來的歷史上,李世民也曾經想要去泰山封禪,但卻沒能成功,就是因爲他在去泰山的路上,薛延陀忽然聯合各個部落發兵數十萬,攻打當時已經附屬大唐的突厥人,若是大唐放任不管,薛延陀很可能借此一統草原。

面對薛延陀的威脅,已經去到半路的李世民也不得不返回長安,然後調兵迎戰薛延陀,而且這次李世民也是發了狠,派出李績、李大亮、張士貴等名將聯合出擊,一舉將薛延陀人打的大敗,俘虜了五萬多人。

逃回漠北的薛延陀人又遇到雪災,導致薛延陀也是損失慘重,人畜凍死大半,從此一蹶不振,三年後更是被大唐直接滅掉,正所謂“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薛延陀的下場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的意思。

聽到李休的提醒,李世民也不由得一愣,隨後卻有些懷疑的道:“李休你是不是想的太多了,咱們纔剛剛打下高昌,西突厥派去的援軍也主動投降我大唐,這讓西突厥的威望也大受打擊,恐怕也沒膽子再出兵,至於薛延陀,以前雖然有過異心,但經過咱們的打壓後,這幾年也十分的老實,甚至每年都派人前來進貢,你真的覺得他們會這麼大的膽子?”

“陛下,他們有沒有這個膽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有沒有這個實力!”李休這時卻再次開口道,“無論是西突厥還是薛延陀,都能動員十萬以上的兵力,而且他們現在恭順,只是因爲我們大唐太過強大,他們明知不是對手,所以纔不敢反抗,但若是讓他們找到機會,恐怕隨時都會反咬我們一口,這點陛下也不得不提防!”

“陛下,臣覺得駙馬的擔心還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這次封禪對陛下來說十分重要,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閃失,若是因爲這些邊疆的事務被打斷,不但會影響到封禪,甚至日後還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正在這時,只見長孫無忌也開口勸道,一般只要不涉及到切身的利益,他和李休一向都是共進退,更何況這次李休的意見他也十分贊同。

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最後的那句話也是露出沉思的表情,雖然他沒有說明白,但以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瞭解,自然也能聽出他的言外之意,這次李世民想要去封禪,主要就是想要消除掉他得位不正的污點,可若是封禪被打斷,肯定會落人話柄,甚至讓人覺得上天都不願意他洗刷掉身上的污點,這將對他的名望造成更大的打擊。

一想到上面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這次封禪之事的確不容有任何的閃失,至於西突厥和薛延陀,就像是李休說的那樣,關鍵在於他們有威脅大唐的實力,所以也必須做好防備。

“李休你的這個提醒朕明白了,等下朕就將李績等人召集過來,商量一下西突厥等勢力的防備之事。”李世民最終向李休點了點頭道。

看到李世民接受了自己的建議,李休也終於放下心來,接下來又與李世民商量了卻下封禪的事宜,這麼大的事情,李休自然也要參加,事實上他對封禪這種事也十分的好奇,畢竟哪怕是皇帝,有資格封禪的也只是少數。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宋朝的宋真宗假借天意強行去泰山封禪,鬧出一出“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從那之後,泰山封禪的歷史也就戛然而止,後世的皇帝估計也不想再做第二個宋真宗被人嘲笑,所以去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

等到聊完了封禪的事,這時天色也不早了,李休正準備告辭離開,不過也就在這時,忽然只見李世民猶豫了片刻,隨即這纔再次開口道:“李休,侯君集的事你應該聽說了吧?”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攻入泉府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玄奘歸來 上第二百九十章 掃墓 下第九百六十八章 兒女婚事第八百九十八章 太子妃的人選第一千二百章 李世民的情報網第四百六十五章 曲江池畔 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封禪第七十六章 置身事外?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道宗來訪第八百零七章 頭七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八十二章 比箭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李承乾離京第一千零十章 殿前之爭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趙德言一家第十三章 懶散的日子結束了第一百一十章 奢侈的李休第五百八十章 又是上元時第三百四十六章 涇陽城外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評魏徵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放不下的馬爺第三百九十三章 娃娃親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承乾來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拉關係第六百三十三章 定量供應第八百八十三章 老頑固第六百二十三章 頡利跑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娃娃親第四百八十七章 灞橋送別第四百零八章 拜訪裴寂第九百二十章 越王入住武德殿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晉陽宮 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又到殺豬時 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清靜庵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來訪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使節來訪第七章 美好前景下的隱憂第四十五章 李淵來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回長安第七百零四章 海鹽縣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的禮物第三百三十二章 你是不是想害死我?第三百二十章 玄武門 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裴寂、虯髯客、李淵第一百五十五章 身在局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紅薯活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瑪雅人的情況第三十三章 馬爺的過去第五百七十三章 馬爺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道宗來訪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七娘的信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糊塗賬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雪天火鍋 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唐“老乾媽”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噩耗第七百七十四章 終於懷孕了第九百二十四章 臣請辭第六百八十五章 高表仁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玄奘歸來 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奸細第四百四十章 吃醋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噩耗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對稱戰爭第九百二十三章 魏徵自盡?第六百六十四章 菜市場第九百九十三章 人蔘第四百六十一章 茶磚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遼東戰事 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李淵和虯髯客的離世第六百零五章 蕭皇后 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步 上第九百二十七章 裴行儉回來了第九百一十八章 波斯王去軍校第一百五十八章 送親第七百四十四章 波斯使節第三百六十五章 兩千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紅薯活了第七十四章 齊王大戰尉遲恭第五百七十九章 孤兒寡母第六百一十章 半渡而擊第五十五章 忙裡偷閒第九百八十七章 分封刺史第八百四十章 劉仁軌被扣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五十三章 進宮第九百七十章 氏族志風波第七百九十七章 視察皇陵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我兒何在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化巨大的洛陽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鯨魚第九百三十一章 相約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東南角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同意第四百零四章 李休要治病第四十五章 李淵來了第二百零六章 罐頭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海上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