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西域風波

突厥分爲東西兩部,其中東部的突厥佔據着大唐北方的草原,又被稱爲草原突厥,多年前被李世民一戰而滅,現在草原上幾乎已經見不到什麼突厥人了,而西部突厥則佔據着西域,實力也十分的強大,曾經還與大唐結盟一起對付東部突厥。

但是自從頡利被大唐消滅後,也許是命運的使然,西突厥也開始了快速的衰退,說起來西突厥衰退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部的戰亂,自從當初統護葉可汗死後,整個西突厥內部就征戰不休,各個大小可汗擁兵自重,西域也因此亂成了一團。

在西突厥內亂的情況下,大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因此這些年大唐也一直向西域擴張自己的勢力,很多西域小國也轉而投靠了大唐,一時間大唐在西域的影響力大增,而西域又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大唐甚至開始在西域駐兵,進一步蠶食西突厥在西域的地盤。

面對大唐的進逼,內亂不休的西突厥也根本無力抵擋,甚至他們爲了爭取到大唐的支持,反而還要刻意與大唐交好,有些小可汗甚至爲了一些私利,直接將西突厥原來的地盤讓出來,更是助長了大唐的野心,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恐怕用不了幾年,整個西域都將落入到大唐的手中。

不過這種情況在今年忽然發生了一些變化,本來西突厥內部分裂嚴重,其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勢力,分別是北庭和南庭,而在今年春天時,北庭的乙毗咄陸可汗打敗了南庭的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結果使得北庭實力大漲,西突厥內部也有了統一的趨勢。

隨着實力的增強,北庭的乙毗咄陸可汗也是自信心暴漲,面對大唐的步步進逼,也不再一味的退讓,不過他至少還幾分理智,知道自己就算統一了西突厥,面對大唐這種龐然大物也依然沒什麼優勢,所以他自己不敢出面,竟然唆使高昌向大唐挑釁。

現在的高昌王名叫麴文泰,幾年前還曾經訪問過大唐,當時他對大唐的態度也不怎麼好,不過爲了表示自己的度量,李世民也沒有太過在意,反而還封賞了對方。

可惜李世民的這種做法非但沒有得到麴文泰的感激,反而讓他覺得大唐軟弱可欺,更加看不起大唐,而且高昌位於絲綢之路的要道之上,幾乎所有商隊都要從高昌經過,可是經常有一些商隊遇到“強盜”的襲擊,據說這些“強盜”訓練的素、來去如風,對高昌的地形瞭解指掌,每次大唐督促高昌清剿這些強盜,麴文泰都是表面答應,但卻很少有什麼結果。

當然麴文泰雖然蠢,但也並不是蠢的無可救藥,他知道高昌與大唐的差距,所以一般也不會碰觸到大唐的底線,而且他也有所依仗,那就是高昌距離大唐遙遠,就算大唐想要攻打高昌,也不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隨着北庭突厥的強大,高昌也與北庭走的很近,就在今年夏天,北庭的乙毗咄陸可汗引誘麴文泰,雙方結盟一起進攻焉耆,而焉耆則是西域與大唐走的很近的小國之一,甚至有意成爲大唐的屬國,卻沒想到被北庭突厥和高昌一戰而滅,隨後焉耆的使節跑到大唐求救。

其實北庭突厥這次就是在試探大唐的底線,如果大唐對焉耆的滅亡不管不顧,那麼接下來肯定會有更多的西域小國被西突厥吞併,到時大唐之前的努力也將化爲烏有。

所以當焉耆求救的使節到達大唐後,朝堂上也是吵成一團,許多人都支持出兵西域,給北庭突厥一個狠狠的教訓,讓他們知道誰纔是西域的主人!

不過也有一些理智的大臣認爲,之前朝廷剛剛出兵滅掉了高句麗,這一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哪怕是現在大唐還沒能完全的恢復過來,而且接連對外征戰,也會讓外界對大唐產生一種好戰的印象,這也不利於大唐對周圍小國的統治,所以對於出兵西域的事他們也報着十分謹慎的態度。

這件事不但朝堂上在爭吵,讀書人之間也同樣爭吵的厲害,終南書院和南山書院更是大唐年輕讀書人的聚集地,因此這裡對西域的討論也更加的熱鬧,許多年輕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寫出長文貼在書院的公告牆上,一方面表達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爲自己揚名。

在書院的這種環境下,李休想不知道西域的事都不可能,甚至還有些學生趁着上課時,當面向李休詢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這讓他根本避不開這件事,索性也就多瞭解了一些。

其實對於這件事,李休的看法很簡單,那就是必須要出兵,因爲西域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了,哪怕現在大唐的海貿發展的不錯,海上的絲綢之路也十分通暢,但是陸上的絲綢之路也同樣重要,若是西域丟了,那絲綢之路也就被別人掌握在手中,這將對大唐的商業造成重大的影響,甚至是打擊,所以必須要將北庭突厥的氣焰給打下去。

不過現在大唐也的確有顧慮,一方面是剛經過一場大戰後,國力沒有恢復,另一方面北庭突厥已經有了統一西突厥的趨勢,若是現在與對方撕破臉皮,日後萬一真的被他統一了西突厥,那將對大唐形成巨大的威脅。

特別是絲綢之路的後半段也被西突厥掌握在手中,所以若是大唐真的與西突厥撕破臉皮的話,那就必須一擊必勝,像之前滅掉頡利那樣一舉滅掉西突厥,這樣纔不會影響到絲綢之路的運轉,可是現在大唐顯然沒有這個實力,畢竟西域實在太遠了,光是大軍的糧草運輸就是個大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李休也不禁替李世民感到頭疼,無論是出兵還是不出兵,似乎都會讓大唐陷入到一些麻煩之中,而現在大唐的內部也有些問題,一時間也更加的難以讓人抉擇。

第三百三十二章 你是不是想害死我?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而歸第五百五十章 楊農離世第二百一十七章 第二場婚禮第六十四章 恩斷義絕第三百八十九章 御下之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唐儉的計劃第二百五十三章 警示裴寂第九百五十章 又見李恪第二百一十八章 洞房之夜 上第七百六十章 駙馬幫我第八百三十四章 封堵寺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伸到軍中的手第六百八十七章 關鍵在百濟第五百七十二章 馬叔,您怎麼想?第五百九十七章 初見張公瑾第四百零七章 同姓不婚第八百五十章 虯髯客的信第六百二十五章 張寶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搬家還是送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軍營偶遇第四百七十二章 納妾?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來訪 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去洛陽第七百一十四章 亡國奴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親自見證 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道至簡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居養院第四百六十章 茶葉作坊第一百九十六章 東安賭場第五百零九章 三年滅突厥第一百一十二章 女護院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百濟王與新羅王 上第九百五十七章 虯髯客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又見柴紹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小神醫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爲人父母第一千零四章 衝撞城門第八十七章 馬爺與秦瓊 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武士彠被貶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晉也要去軍校第六百二十六章 追殺頡利第八百八十三章 老頑固第四十三章 送給公主的驚喜第五百九十八章 白菜變鹹菜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到殺豬時 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白菜變鹹菜第八百四十三章 高句麗第四百零六章 大安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再次武士彠第五百九十章 婚事已定第五百九十三章 去還是不去?第五十五章 忙裡偷閒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曳莽敗亡第一百八十四章 煉焦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訌第一百二十三章 正面衝突第八百八十六章 流放草原第八百六十六章 蘇定方的學生 下第一千零十一章 馬匹“受驚”第八百六十二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父子對質第七百八十六章 飯量驚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哪有時間教他?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齊王謀反案第八百四十三章 高句麗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明空要入宮?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海軍的困境第八百七十六章 被罵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逃往終南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話中有話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親自見證 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爆竹第五百八十七章 放開宵禁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的禮物第三百四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很有趣第四十二章 李淵與裴寂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樑父山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西域風波第四百一十八章 送給我吧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安市城下 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義女第一千零七章 進宮第八十九章 縱論天下事第七百五十六章 兩個使節的爭吵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承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李治的勇氣第一百五十九章 接親與否?第一百三十章 李休的禮物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馬爺病危第一百九十二章 衝突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取而代之第九百三十三章 婉孃的心思第六十三章 七娘醒了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目標高昌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希拉剋略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