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誘反

在土番士兵如雷貫耳般的吶喊聲中,經過十幾輪的巨石轟炸過後,眼看下馬關城牆的外牆面已經被毀掉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樣子,這時巨人戰士的體力也有些不支了,土番這才鳴金收兵。

鎮西王惶恐不安地回到王府,立即召集文武衆臣商議應對之策。見過今天這般陣勢的衆臣們也是六神無主,都想不出什麼應對的良策,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主和的,主退的,還有說求朝廷救援的,說什麼的都有。

這時,鎮西王才突然想起宇文王不在,立即讓人去前線召宇文王火速回來議事。不想,軍師王簡一這時站起來阻止道:“且慢,大王,在您召見宇文王之前,我想讓您先見一個人。”

“嗯,什麼人,這時要我相見?”鎮西王滿臉狐疑地問他的軍師。

軍師環顧左右後,欲言又止。鎮西王於是將手一揮命衆臣們都退下。軍師才喚來一名侍衛,在他耳邊交待一陣後,侍衛立即匆匆退下。

不一會兒,侍衛領着一個人進入大殿。此人三十歲左右年紀,身材高大,面色冷峻,身着朝廷六品武官服飾,頭戴官帽,氣宇軒昂地走上前來參拜了鎮西王。

鎮西王定睛一看,原來卻是認得的人。此人正是工部尚書吳奇正之子,藍翎侍衛官吳徵,之所以他認識此人,是因爲此人有個官拜從一品的朝廷大員的乾爹,而他的乾爹就是酉京城九門提督黃可成黃大人。黃大人膝下無子,對他這個乾兒子甚是寵愛,吳徵也藉此飛黃騰達,年紀輕輕就做到六品高官,比他親爹也差不到多少了。

鎮西王作爲國姓的皇親貴胄,本來就對在朝中專權跋扈的黃氏家族十分看不貫,認爲就是因爲黃貴妃在朝中專權用事,任人唯親,才導致使天綱不正,國策謬亂。對那些攀附黃家,趨炎附勢的朝臣們更是厭惡有加。

他拿眼瞄了一眼吳徵,沒好氣地說道:“你來此何意?是來看我笑話嗎?”

吳徵聽言立即伏首拜揖道:“小的對大王素懷景仰,怎敢妄生此意。實不相瞞,在下此來,是奉當今聖上密旨,特來解救大王於水火之中的。”

“哼,你說的聖上就是代掌皇位的武時中的兒子吧,我並沒有承認他是當今皇上,還舉旗造他的反,他怎麼會想起來救我。此前不是發兵來攻我嗎,現在土番西侵於我,不也是他的主意嗎。”鎮西王十分惱怒地說道。

“此言差矣,皇上此前發兵都是爲了剿滅北域匪首宇文浩天,此次讓土番來征伐西域也是爲了消滅這個叛國逆臣,而您是當今皇帝的祖父,開國功臣,太祖欽命的鎮西王,皇上怎會忍心罪及於您。加之滿朝文武,特別是黃大人等,多次向皇上力諫,要求保你回朝,還功恕罪,不計前嫌,將來平復西域之後,你還是可繼續回來做的鎮西王啊。”吳徵說得是情真意切。

聽他如此說話,鎮西王才怒氣全消,輕聲問道:“皇上當真是有此意嗎?”

吳徵上前一步說到:“此言絕對爲實,當初皇上跟土番達成停戰協議時,就與德擁可汗簽下了密約,土番答應在圍困西域時,允許大王您攜眷屬、家將等二百人以內出城,不得阻攔。這是當時的密約原件,大人請過目。”說罷,他將一張黃絹遞給鎮西王。

鎮西王接過絹帛細看,果然如其所說,上面蓋有皇上的玉璽和德擁可汗的大印,問道:“你是說,土番人見到這個就會同意我出城?”

“那是自然的。”吳徵說着上前一步,將鎮西王手中的黃絹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後摺好後重新揣進了懷裡,說到:“土番那邊確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大王你要重新迴歸朝廷,也得有個說法纔好,畢竟你當年可是公然叛國啊。”

“胡說,我可不是什麼叛國,我是維護太祖遺旨,聲討亂國逆臣而已。”鎮西王嘴上雖然如此說,但他心裡也認爲吳徵的話也是不假,如此沒來由的,朝廷是不可能隨便接受他迴歸的。

“雖然這樣說,但大王您畢竟也是朝廷的戴罪之臣啊。”吳徵繼續說到:“但是,若是大王能將叛國逆臣宇文浩天拿住,羈押回朝,向皇上獻禮,此乃大功一件,足可令大王功罪相抵,此時您迴歸朝廷,乃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啊。”

聽聞此言,鎮西王將頭轉向軍師王簡一,兩人四目以對,他從軍師眼裡看到了肯定的意思。

鎮西王想,如今下馬關城勢在必失,難道我堂堂封疆王儲要成爲土番北蠻的階下囚嗎,那是死都不願意的。就算下馬關有幸得以保全下來,也全是宇文浩天的功勞,那麼,隨着他在西域的聲譽與日俱增,早晚也會凌駕於我的頭上。那我這個國姓王儲也只能受制於這個叛國之臣了,那也是萬萬不成的啊。看來回歸朝廷到不失爲一個當下最好的選擇了。

而且,現在要緝拿宇文王真是易如反掌,宇文王所率領的親軍都沒有跟隨他到下馬關城來,身邊只不過僅有一隻不足十人的侍衛隊而已,此時確實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一旦錯過,將來可能再無此機會了。

鎮西王沉思片刻後,已拿定主意,他擡頭看了吳徵一眼,問到:“那依你看,本王該如何做,何時做呢?”

“事不宜遲。”吳徵心中暗喜,上前一步說到:“具體計劃,在下早有籌謀,只請大王儘快定奪。”說罷,他將事先計劃向鎮西王和軍師作了詳盡的陳述。

五十五章 奪馬第十九章 救美第三章 少年第十章 傳書第七十三章 獸種第一百三十九章 繼位第九十一章 謀局第八十九章 破案第六十章 解圍第七十四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牛第二章 狼仔第一百章 詐降第五十七章 對陣第九十一章 謀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仇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驛站第三章 少年第二十九章 癡道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一百三十章 撤退第九十章 腰牌第三十二章 重逢第七十三章 獸種第九十四章 罈子第十七章 告狀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八十五章 破城第七十一章 停戰第六十九章 俘虜第七十五章 洞穴第七十二章 大熊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像第一百四十二章 巫師第六十章 解圍第三章 少年第七章 道觀第七十四章 入城第二十五章 劫糧第四章 交友第四十九章 反抗第五十章 牛陣第三十九章 投靠第三十九章 投靠第九十四章 罈子四十七章 掠城第八十七章 上任第四章 交友第九十八章 帳冊第一百零三章 兄弟第三十三章 石匣第五十九章 出兵第三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章 狼殺五十五章 奪馬第一百零四章 城門第五十九章 出兵第三十一章 贈丹第七十二章 大熊第一百一十一章 身世第一百二十六章 重塑第四十八章 伍魁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四十三章 兵符六十五章 奇襲第八十八章 盜馬第三十一章 贈丹第二十八章 辭別第三十九章 投靠第九十六章 誘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法第三十章 神丹第一百四十一章 杖責第一百二十二章 道姑第一百三十六章 報仇第二十二章 獻計第三十章 神丹第三十章 神丹第一百零九章 罪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人第一百四十章 上朝第五十八章 破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巫師第六十章 解圍第一百三十九章 繼位第三十六章 叛敵第十五章 尋父第一百零二章 火攻第五章 狼母第三十一章 贈丹第九十四章 罈子第六十二章 深山第九十九章 貨車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人第一百零九章 罪臣四十四章 授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杖責第四十九章 反抗第八十九章 破案